继《小顾聊绘画》之后另一部有趣的艺术史大作,中野京子揭秘传世名画中隐藏的历史真相,画布背后的人心险恶让你细思恐极!全系列4卷,珍贵高清大图全彩印刷,逛博物馆、美术馆之必备神器! ?中野京子是谁?——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幽默的语言风格不输小顾,深厚的艺术修养堪比蒋勋!艺术史学院派背景的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解读。同时,中野京子还活跃日本多档艺术类电视节目中,向大众传递着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胆小别看画》在讲什么?——揭秘传世艺术品光鲜外表下的“黑历史”,教科书上不讲的血腥真相。作者中野京子极富魅力的语言文字,讲述22幅传世名画背后的隐秘往事。这也是本系列作品名为《胆小别看画》的意趣所在。日本读者评论道:看过中野京子的《胆小别看画》系列后,才真正找到逛美术馆的乐趣! ?《胆小别看画》有多好看?——22个故事,就是22篇精彩绝伦的短篇小说。阴谋、宫斗、死亡、无果之恋……传世名作的光鲜背后竟是一幕幕悲惨的现实与丑恶的人性,让你背后发凉,细思恐极!正如“罪恶”会散发出强烈魅力一样,恐怖也拥有令人难以抵抗的吸引力。只有感受过死亡般的恐怖,才能了解活着是多么可贵。请读者静静感受每一幅画的恐怖魅力。 ?《胆小别看画》为什么值得拥有?——精致的装帧工艺,高清名画图片,极具收藏价值。《胆小别看画》是你逛美术馆、艺术馆的必备利器! 本书简介: 《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是艺术史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的代表作品《胆小别看画》系列第三卷。作者中野京子具有深厚的艺术史学院派背景,但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解读,被读者誉为逛美术馆、博物馆的必备指南。《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全部上榜日本亚马逊艺术类畅销书。作者以用精彩文字配合大量西方名画图片,带你畅游艺术史的殿堂,走进名画背后的历史秘境。全书22篇,每一篇都堪称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当你伫立在这些传世名作面前时,也许会惊叹于画家高超的技巧、高雅的色调和画中人传神的表情。但你也许并不知道,画家用尽毕生功力凝固在画布上的,除了人物、光影、色彩,还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和漫长历史,甚至包含着画家复杂的隐喻和心机,充满了刻意隐藏的象征符号。而这些奥秘,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感性,实在是难以参透。《维纳斯的诞生》是佛罗伦萨画派巨匠波提切利的至高杰作,画中的维纳斯拥有成人的、曼妙的裸体,眼神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切。只要站在这幅画前面,甚至能感到舒适的微风和清甜的香气……然而画面中为什么会出现象征缥缈无常的银莲花?作为美与爱之女神,画面中的维纳斯为什么有着极端的溜肩和凹陷的胸口?其实在维纳斯诞生的背后,是一个残忍而恐怖的故事。想要充分领略名画之美,除了欣赏与感受,更重要的就是去“解读”。日本学者中野京子,从22幅传世名画中寻找蛛丝马迹,层层剥茧,以极富魅力的语言揭开每一幅名画作品背后那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当你了解了画布背后的真相,察觉到人性之恶的存在时,便会由衷感到后背发凉,“细思恐极”。 中野京子作品:《胆小别看画》系列《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 《名画之谜》系列《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作者简介: 中野京子(NakanoKyoko)出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凭借自己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广博学识,以及对人类心理的超群洞察力,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解读艺术、解读历史。《胆小别看画》(日文原书名为《恐怖绘画》)系列作品在日本出版后一跃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普及类畅销书作家。目前除写书、写专栏之外,还参与一些NHK(日本放送协会)艺术类电视节目的录制,以多种方式向大众传递着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译者简介李肖霄2006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经过数年外企摸爬滚打后决定重新给自己充电,现就读于日本一桥大学商学研究科硕士课程。兴趣是宅着读书打游戏看动画,以及研究怎么做出更好吃的中餐日餐西餐。曾经为某字幕组工作。现实中虽然身体是个柔软的胖子,但大脑顽固又认真,热爱历史读物和奇幻读物,在小学时就已通读希腊神话大全和中国皇帝全史。近年来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发生巨变,认为不止名画,任何事物都要多角度去看才能理解其中之妙。 目录: 01列宾《索菲亚公主》 02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03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 04委拉斯凯兹《腓力·普洛斯佩罗王子肖像》 05乔登斯《豆王》 06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娜》 07米开朗琪罗《圣家族》 08塞冈蒂尼《恶母》 09雷尼(传)《贝阿朵莉切·桑西》 10鲁本斯《美杜莎的头颅》 11恩索尔《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 12菲斯利《噩梦》 13德拉克洛瓦《愤怒的美狄亚》 14勃鲁盖尔(传)《有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 15雷德格瑞夫《可怜的老师》01列宾《索菲亚公主》02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03卡巴内尔《维纳斯的诞生》04委拉斯凯兹《腓力·普洛斯佩罗王子肖像》05乔登斯《豆王》06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娜》07米开朗琪罗《圣家族》08塞冈蒂尼《恶母》09雷尼(传)《贝阿朵莉切·桑西》10鲁本斯《美杜莎的头颅》11恩索尔《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12菲斯利《噩梦》13德拉克洛瓦《愤怒的美狄亚》14勃鲁盖尔(传)《有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15雷德格瑞夫《可怜的老师》16富盖《圣母子(默伦双联祭画)》17勃克林《半人马相争》18阿米格尼《法里内利和朋友们》19贺加斯《金酒小巷》20庚斯博罗《安德鲁斯夫妇》21戈雅《1808年5月3日的马德里》22席勒《死神与少女》解说参考文献前言解说村上隆(日本艺术家) 我是在NHK(日本放送协会)的《求知的快乐,探索这个世界》这个节目中第一次听说中野京子女士的。当时正好在播放一个名为“胆小别看画”的系列节目,我偶然看到,觉得十分有趣。 看完这一系列,我又去买了一本电视节目读本(《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NHK出版),读完后更是深陷其中了。 这之后,我可以说是坐卧不宁,最终在网上购买了中野女士的全套著作来读。 虽然每一部都非常有趣,但最棒的果然还是《胆小别看画》系列。这么说有很多理由,首先是中野女士选了很多我个人喜欢的画作,其次是,她会将以歌剧为代表的欧洲的浓厚文化巧妙地解构之后传达给读者。 因此,作品本身十分通俗易懂,之前对西洋绘画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也可以对其产生兴趣,从而沉浸其中。毕竟连我自己也借此重新学习了一遍,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但是,本系列最出色的地方,还是以和其他美术书都不同的中野女士独特的视点写成的这一点吧。解说村上隆(日本艺术家) 我是在NHK(日本放送协会)的《求知的快乐,探索这个世界》这个节目中第一次听说中野京子女士的。当时正好在播放一个名为“胆小别看画”的系列节目,我偶然看到,觉得十分有趣。看完这一系列,我又去买了一本电视节目读本(《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NHK出版),读完后更是深陷其中了。这之后,我可以说是坐卧不宁,最终在网上购买了中野女士的全套著作来读。虽然每一部都非常有趣,但最棒的果然还是《胆小别看画》系列。这么说有很多理由,首先是中野女士选了很多我个人喜欢的画作,其次是,她会将以歌剧为代表的欧洲的浓厚文化巧妙地解构之后传达给读者。因此,作品本身十分通俗易懂,之前对西洋绘画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也可以对其产生兴趣,从而沉浸其中。毕竟连我自己也借此重新学习了一遍,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但是,本系列最出色的地方,还是以和其他美术书都不同的中野女士独特的视点写成的这一点吧。一章章地读下去,就会发现她会围绕她最熟悉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历史展开叙述。委拉斯凯兹的《腓力•普洛斯佩罗王子肖像》(本书收录)也是如此,在讲解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的同时,揭露了王子身处的情况以及时代背景,将绘画的“恐怖”传达给各位读者。这之中有一条不动摇的纵轴始终贯彻整体,那就是“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时代相连的欧洲皇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地方,我们最能感受到她的创作原点。以绘画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它们都有着和资本主义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发展起来的历史。我感觉,能将这些社会的阶层写得对日本人来说如此清晰易懂,实在是犹如奇迹一般。并且,中野女士会用恶作剧一般的视点去把握和书写皇族构建家庭时的爱恨与嫉妒之心,她笔下的那个世界和我所熟悉的现代美术也有共通之处。因为我们也是一样,在创作新的作品时,会时常考虑——要如何将爱恨和嫉妒心适度调整,来创作出新的作品,才能让客人喜欢并且购买画作。为此而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继续从事创作活动。现在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就算时代改变,艺术家的价值也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并且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如此地被“胆小别看画”的世界所吸引,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本书中介绍的绘画作品中,有对美的执念,对权力的执念,对世间所有事物的执念。皇族们不知如何打发自己过度膨胀的物欲、性欲、守护血统这类的欲望,以及自身掌握的学识教养,于是将这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叫到自己的宫殿中,让他们画能够流传千古的名画。然而,当这些优秀的人们被幽禁在宫中之后,他们就只能画一些带着讽刺意味的画作。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每幅名画似乎同时也在诉说着艺术家自己的悲剧。由于我自己也是从事艺术行业,所以无论如何都会从这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它们时刻地提醒我想起,不管是在哪个时代,艺术家这种生物都只能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充满讽刺的世界里活下去这一悲剧。再者,说到这一著作和其他美术书完全不同的原因,其中之一就可以说是中岛女士对于历史内情的喜爱。在史学家之中,估计没有人能够像她一样如此将内情当作“必须要提的事”来讲。抛开误解的可能性来说的话,我认为史学家和美术史学家中,大部分人都只注重历史记录是否符合事实。于是,就很无聊。当然无聊是以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的。它们时刻地提醒我想起,不管是在哪个时代,艺术家这种生物都只能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充满讽刺的世界里活下去这一悲剧。——村上隆(日本艺术家)这是中野京子将名画的历史背景、自己的观点和批判交织在一起所创作的系列作品第三部。我本身对正统的艺术绘画并无多大兴趣,但作者的叙事时而幽默时而机智,同时将自己辛辣独到的眼光发挥地淋漓尽致,实在是高人一等。文章中巧妙地串联了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历史背景,深入挖掘了人性的阴暗面。——日本亚马逊读者Masami列宾《索菲亚公主》17世纪的欧洲无时不处于战乱之中,俄罗斯当然也不例外。单单从罗曼诺夫家族第二代沙皇(俄罗斯的皇帝)阿列克谢的时代来看,俄国就已经发生过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莫斯科盐商暴动和斯捷潘·拉辛率领的农民起义等事件。阿列克谢最终留下了王储之争的导火索火种后去世。阿列克谢结婚两次,养育了诸多孩子,和前妻生了两个男孩(费奥多尔和伊万),和第二任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彼得)。然而问题出现了,两位妻子的家族都是国内的大贵族,两方都明争暗斗地想让继承了自家血统的王子坐上皇帝宝座。最终大臣们按年龄顺序让费奥多尔当了沙皇,这样没人可以抱怨。但是费奥多尔身体孱弱,仅过了六年就去世了。接下来本该轮到伊万,但是这位王子是个智障儿。与此相对,彼得虽然只有16岁,但头脑清晰,身体强健(在不久后的将来长成了身高两米的雄壮男性),于是,拥护彼得的那一派压过了主张遵守继承顺序的那一派,于是彼得即位,成为彼得一世。然而瞬间颠覆了一切,一跃登上舞台中心的是伊万的姐姐索菲娅——对彼得来说,她也是同父异母的姐姐。这位25岁的野心勃勃的公主,巧妙地散布了一个伊万被敌方杀害的谣言,向彼得和他母亲所在的克里姆林宫派遣了枪兵队。士兵们在宫中大闹了整整两天,大肆屠杀彼得的支持者,甚至在彼得面前杀害了他的舅舅。于是,彻底清除异己之后,索菲娅重新拥立伊万为沙皇,名义上让彼得共同执政,但实际上自己摄政掌握实权。也许善后应该做得更彻底一点。索菲娅仅是把彼得母子流放到乡下,派人监视他们之后就安心了,不,应该说是大意了。源氏和平氏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大部分情况下,政治是绝对不容留情的。平治之乱后,平清盛因为小看当年还是少年的源赖朝,没有处死他而只是处以流放之刑。就如同平清盛心软导致平家最终灭亡一样,关键时刻掉以轻心,错过杀死彼得的绝佳机会的索菲娅,之后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失误。本来摄政就只是一个临时的地位。索菲娅为了掩盖这个事实,显示自己不会放开实权,让人们叫她君主,还发行了带有自己肖像的货币,但是在近七年的统治中,她在克里米亚远征中两次失败,渐渐引发了国民的不满。最终,人们想起了蜗居乡下的彼得。已经年满17岁的彼得也在借“战争游戏”之名,伺机悄悄培养自己的军队。危机感逐渐增强的索菲娅再次派遣了枪兵队前往,但是这次没有成功。召集不满的人们结成一大势力的彼得一方这次一下子就打倒了索菲娅,彼得把姐姐软禁在了新圣女修道院。(这难道不又是手下留情吗?放索菲娅活着真的好吗?)重新夺回沙皇宝座的彼得一世平安无事地统治了国家八年,认为自己已经平定纷争,之后就出发前往视察欧洲,进行长期旅行了。虽然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君王常年不在国内的漫长行程,但他无论如何也想让陈旧的俄罗斯走上革新的道路,为此他要去欧洲各发达国家学习经验。这也正是他这份治国热情的体现。1698年夏天,正当彼得离开俄罗斯一年半多的时候,当时身在维也纳的他收到了“莫斯科发生枪兵队暴乱”的消息。是索菲娅干的!直觉意识到这一点的彼得放弃了前往威尼斯的计划,咬牙切齿地踏上了回国的路。虽然没过多久就再次传来报告说“叛乱已经被镇压,参与者已被处死”,但他还是只在波兰短暂停留便回国了。他有多么怒不可遏,在他之后的行动中显示得淋漓尽致。彼得再次开始了调查。这次是在拷问室里。虽然枪兵队100人已经尽数被处死,但完全不满足于此的彼得就如同受伤的野兽一般凶暴,甚至亲手挥舞斩首用的斧头,最终处死了将近1500人。并且因为他坚信这场叛乱跟索菲娅有关,在处死之前他还对罪犯处以酷刑,逼他们说出幕后主使。为了警示民众,他将尸体丢在大街上几个月示众,整个莫斯科都充满了死臭味。结果他还是没有找到索菲娅指挥暴乱的证据——应该是在彼得不在的时候被销毁了,为了泄愤,他不但在新圣女修道院旁边设置了处刑台,还故意把主谋者三人的尸体挂在了索菲娅的房间窗户外面。对于被如此荒唐的姐弟争权折腾得东跑西窜的底层士兵们,这应该是无法忍受的吧。本是农民出身的他们听从上级的命令,时而臣服索菲娅,之后是彼得,然后又是索菲娅,之后又是彼得。反反复复这么几次之后,他们将世界不知何时又要颠覆这一点铭记在心。就如同今天的沙皇都不一定明天还是沙皇一样,今天还被关在牢房里的人下一瞬间也许就会成为俄罗斯最高统治者。万一一个不小心,他们就有可能遭到可怕的报复。让索菲娅公主出家——收到这个命令的士兵和修道僧们应该会郁闷自己抽到了下下签吧。自己真的可以命令这个曾高高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人吗?难道不是应该请求她做什么吗?反正她不可能老老实实得出家修道。长相被她记住,被她记恨在心,下次她再重新登上宝座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会被砍掉鼻子或削掉耳朵呢?他们战战兢兢地在门外向她搭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们为了谁去开门争执半天,之后总算是打开了门,但再尽力也仅仅只能聚集在门槛处,用蜡烛照亮昏暗的室内。之后,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光景,就是这样的。大家都颤抖起来,一步也不敢前进……索菲娅就仿佛在等他们来一般,面朝门口站着。软禁生活已经持续了九年,但她高大肥胖的体形还跟以前一模一样。威风凛凛的王者风范,手臂交叉,靠着桌子,一副马上就要质问对方有何贵干的样子。薄唇抿成一条直线,紧皱双眉,怒气仿佛火焰一般包裹着全身,一股只要有人敢接近就马上把他烧成灰的气势。索菲娅穿着昂贵的衣服,但头发似乎没时间绑起来,还是乱糟糟的,这又令她的迫力倍增。因为一直没睡的关系,她的眼睛充血通红,让人不禁觉得被美杜莎注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桌子上摆放着酒杯,里面的酒喝剩一半,还有烛台、羽毛笔、打开的书本,大概是她听到走廊里的动静之后从椅子上站起来,顺便吹灭了蜡烛吧。房间里一身黑衣的侍女大睁着恐惧的双眼。透过房间右侧为了防止她逃跑而改造成无法开关的窗户,隐约可看到曾经站在她这一边的枪兵队队长的尸体。这尸体一直悬在她的眼前。大概风一吹,缠在脖子上的绳子就会摇晃,尸体就会打在窗玻璃上发出砰砰的沉闷声音,也可能会有鸟来啄食吧。尸体最终会腐烂掉落,这正是彼得对她“我也会让你变这样”的威胁。被区区小弟打败,支持自己的势力被尽数处死,结果到头来还要忍受这种屈辱。索菲娅愤怒的表情之中,还混杂着一丝已无逆转之机的绝望感。列宾所作的这幅《索菲娅公主》,和《伊凡雷帝杀子》都是最为人熟知的俄罗斯历史画之一。这是列宾以200年前发生的有名事件为原型,参考诸多资料加上自己的想象所画的画作,实际上索菲娅的风采究竟是否如此无从求证。不过可以说,这幅画奠定了人们心中对于这位传说中“肥胖丑陋”的公主的印象。然而与其说她的形象“丑陋”,不如说她是一位“奇女子”。这幅肖像画让看到它的人都能相信,正是因为有了这副面容,这种姿态,这身气魄,她才能和一代英雄彼得大帝对抗,如果运气更眷顾她一点,也许被称为大帝的就不是彼得而是她了。把权力斗争的心理层面在视觉面表现出来并不容易。这幅画作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将对权力着了魔的人败北的一瞬,将那定格的一瞬间的可怕之处活生生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这次叛乱之后,索菲娅被逼落发,幽闭在修道院更为偏僻的陋室内,身边有100多名士兵时刻监视,最终六年后,她46岁那一年愤慨而死。然而正是因为有她这样的存在,才在俄罗斯百姓心中奠定了女皇即位的心理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她的话,也就不会出现以叶卡捷琳娜大帝为首的后世众多女皇了。解说村上隆(日本艺术家) 我是在NHK(日本放送协会)的《求知的快乐,探索这个世界》这个节目中第一次听说中野京子女士的。当时正好在播放一个名为“胆小别看画”的系列节目,我偶然看到,觉得十分有趣。看完这一系列,我又去买了一本电视节目读本(《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NHK出版),读完后更是深陷其中了。这之后,我可以说是坐卧不宁,最终在网上购买了中野女士的全套著作来读。虽然每一部都非常有趣,但最棒的果然还是《胆小别看画》系列。这么说有很多理由,首先是中野女士选了很多我个人喜欢的画作,其次是,她会将以歌剧为代表的欧洲的浓厚文化巧妙地解构之后传达给读者。因此,作品本身十分通俗易懂,之前对西洋绘画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也可以对其产生兴趣,从而沉浸其中。毕竟连我自己也借此重新学习了一遍,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但是,本系列最出色的地方,还是以和其他美术书都不同的中野女士独特的视点写成的这一点吧。一章章地读下去,就会发现她会围绕她最熟悉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历史展开叙述。委拉斯凯兹的《腓力·普洛斯佩罗王子肖像》(本书收录)也是如此,在讲解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的同时,揭露了王子身处的情况以及时代背景,将绘画的“恐怖”传达给各位读者。这之中有一条不动摇的纵轴始终贯彻整体,那就是“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时代相连的欧洲皇族的悲剧”。正是在这种地方,我们最能感受到她的创作原点。以绘画为代表的各种艺术,它们都有着和资本主义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发展起来的历史。我感觉,能将这些社会的阶层写得对日本人来说如此清晰易懂,实在是犹如奇迹一般。并且,中野女士会用恶作剧一般的视点去把握和书写皇族构建家庭时的爱恨与嫉妒之心,她笔下的那个世界和我所熟悉的现代美术也有共通之处。因为我们也是一样,在创作新的作品时,会时常考虑——要如何将爱恨和嫉妒心适度调整,来创作出新的作品,才能让客人喜欢并且购买画作。为此而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继续从事创作活动。现在我更加深刻地感到,就算时代改变,艺术家的价值也是没有任何改变的。并且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如此地被“胆小别看画”的世界所吸引,并且产生强烈的共鸣。本书中介绍的绘画作品中,有对美的执念,对权力的执念,对世间所有事物的执念。皇族们不知如何打发自己过度膨胀的物欲、性欲、守护血统这类的欲望,以及自身掌握的学识教养,于是将这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叫到自己的宫殿中,让他们画能够流传千古的名画。然而,当这些优秀的人们被幽禁在宫中之后,他们就只能画一些带着讽刺意味的画作。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每幅名画似乎同时也在诉说着艺术家自己的悲剧。由于我自己也是从事艺术行业,所以无论如何都会从这种角度去看待历史。它们时刻地提醒我想起,不管是在哪个时代,艺术家这种生物都只能在这个无可奈何的、充满讽刺的世界里活下去这一悲剧。再者,说到这一著作和其他美术书完全不同的原因,其中之一就可以说是中岛女士对于历史内情的喜爱。在史学家之中,估计没有人能够像她一样如此将内情当作“必须要提的事”来讲。抛开误解的可能性来说的话,我认为史学家和美术史学家中,大部分人都只注重历史记录是否符合事实。于是,就很无聊。当然无聊是以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