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想特立独行,却总被别人诟病; 你本想随心所欲,却总是被迫妥协; 你不想随波逐流,却总被推着向前走。 你苦恼,你困惑,你焦虑,不知何去何从: 难道人生就这样苟且度过? 这本刺痛千万奋斗小青年的人生强大之书,将告诉你以下残酷的事实真相: 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往往会越过越糟。 请别人开书单之前,先确定自己真的读书。 那些说你不适合的面试官,往往都错了。 辉煌时,傻×认识你;落魄时,你认清傻×。 别人随意问候,你要小心回答。 有人喜欢给你介绍对象,只是为了获得成就感。 有时候,并不是你脾气太坏,而是你格局太小。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你越有本事,你与别人的感情就越纯粹。 ………… 或许,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困惑、焦虑, 并不是因为生活太残酷,而是我们还太弱小。 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如果你不肯缴械投降,你又该如何锐不可当? 人生太短,你一定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书意在与你一起改变人生,改变现状,远离庸俗, 披甲上阵,逆风飞翔,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作者简介: 复旦怪才,知名自媒体人。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但自己就是艺术。 2015年3月以来,苏清涛在个人微信公众平台“扯淡不二”上发布《成功的人都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而loser却忙着吐槽》《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是永久的社会底层》《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如何“不浮躁”地活着》《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情商高的人,都是怎样“让人舒服”的》等数十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并被人民日报、新华视点、读者、青年报、十点读书、灼见等众多微信公众号疯狂转载,总阅读量过亿,并多次在半小时内阅读量破10万。 已出版《谁的人生没有低潮,有路就好》。 目录: PART01 对自己的人生有态度、有格局, 是一种最大的负责 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 葡萄酸心理?你怎么知道我想吃?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只有loser才忙着在吐槽和骂人中浪费生命 辉煌时,傻×认识你;落魄时,你认清傻× 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往往会越过越糟 不是我太偏激,而是你太中庸 PART02 情商高, 就是说话让人舒服PART01 对自己的人生有态度、有格局, 是一种最大的负责 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 葡萄酸心理?你怎么知道我想吃?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只有loser才忙着在吐槽和骂人中浪费生命 辉煌时,傻×认识你;落魄时,你认清傻× 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往往会越过越糟 不是我太偏激,而是你太中庸 PART02 情商高, 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舒服 情商高的人,都是怎样“让人舒服”的 抱歉,我没有义务给你的朋友圈点赞 有钱不代表有义务每次埋单 如何回答“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我不是冷漠,而是不敢关心你 别人随意问候,你要小心回答 你的善良,或许只是错误的善良 随便找个人娶了吧,别让你妈急出病来 喜欢给你介绍对象的人,只是为了获得成就感 你这么不识趣,别人凭啥要跟你聊天 PART03 现实很残酷, 你要越来越牛× 你越有本事,你与别人的感情就越纯粹 越有思想的人,越容易“毁人三观” 早就看透你了,但我依然爱你 我们活在最好的时代 你之所以自愿单身,是因为你还不够寂寞 两个目中无人的人之间,更有可能存在高质量的友谊 既然得不到,不如干脆不要 成就我的,不是你的伤害,而是我自己的格调 PART04 如果你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 你就要强大到锐不可当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如何“不浮躁”地活着 一看你的简历,我就知道你还嫩着呢 别怕,你的面试官自己也专业不对口 专业对口,并不那么重要 唯才是举,比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更重要 那些说你不适合的面试官,往往都错了 请别人开书单之前,先确定自己真的读书 做“学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天赋越差,越“不必努力” 赚钱时的精神状态,让人有了贵贱之分 前言【推荐序】你的青春,是否正徘徊在投降的悬崖边? 畅销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作者杨奇函 引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老人与海》) 【推荐序】你的青春,是否正徘徊在投降的悬崖边? 畅销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作者杨奇函 引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老人与海》) 希腊神话中,最打动人的形象要数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了火种给人类,让人类免受饥寒猛兽侵袭。然而,此举激怒了宙斯,宙斯把他捆绑在山上,让鹰终日啄食他的心脏。普罗米修斯不曾投降。比起盗取火种这件事,他的不投降精神或许对人更有意义。只要有这股精神在,总会有人敢冒犯天威,盗取火种。火,可以被施舍,也可以去获得,然而火光照亮的,一个是尊严,一个是奴颜。 《屌丝男士》之前,大鹏是个名副其实的屌丝。北漂,没钱,蚁族,不帅,平庸。没有人会认为他能成明星,何况导演,但是他不服。他从最最普通的网页编辑做起,为了争取每一个镜头,或者节目的每一次点击,他能折腾几天几宿。他在综艺节目中谈到租房的时候,说:“我租房只考虑如何距离我的办公室最近,因为这样我永远能成为领导安排任务时第一个到现场的人。” 媒体采访郭德纲,问岳云鹏相关。郭德纲说:“岳云鹏刚进德云社那会儿,都没人拿正眼瞧他。”很多人劝郭德纲说小岳岳这孩子真不是说相声的料。郭德纲说,我就收了,就当给我扫一辈子地我也要了。小岳岳扫了三年地,“擦桌子时候都在练贯口”,在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清洁工的时候,他不服,不投降,硬生生把相声给说出来了。你说他的相声说得有多好,我不懂,但是这股不投降的劲头,我服。 困难像弹簧,看你降不降。有眼光,有质疑,你上来就说:“OK,我服,我退出。”你用生命证明,你的青春匹配得上所有别人倾注在你身上的鄙夷、质疑和奚落。而如果你挺住一会儿,不投降,有一种“四川麻将”的精神,血战到底,哪怕遍体鳞伤,起码驰骋疆场。没有人会奚落一个战伤累累的战士,没有人会歌颂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同样是给孙子讲故事,战士的故事更动人。战斗过,便不一样。 但是有人会说:“不投降,牺牲那么大,心灵鸡汤我不喝。”这里,我想说的是,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勇于坚持”的局限性,比如,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勇于坚持”的可能性,比如,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踌躇不前。遇到敌人,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投降;遇到质疑,首先想到的也不应该是放弃。我们反对一切不顾自身局限的盲动,我们也打压一切不顾自身可能性的盲从。 现今很多小伙伴一遇到外界压力,格外擅长妥协和投降,十分稀缺坚持和隐忍。而我想说的是,麻烦来了,别急着跑,挺住一会试试;姑娘来了,别一味地胆怯,搭讪一句试试。遇到困难就跑,碰到质疑就撤,想到尴尬就躲,猜到结局就逃,于是乎,美丽青春就在颠沛流离中不断堕落和萎缩;于是乎,我们情不自禁地寻找理由,堂而皇之地放弃理想,斩钉截铁地抛开责任,理直气壮地碌碌无为。 人活一口气。什么气?“三气”。说我不行,那我就行给你看,这叫“骨气”;说我兄弟不行,那我帮他一起行给你看,这叫“局气”;等我和我兄弟都行了,再带着当年指着我们说我不行的你一起变行,这叫“大气”。人这一口气分三个层次,这口气,不好喘,不能咽;这一生,不投降,不憋屈。 记得小时候想考取好大学,一个邻居就像每个人都曾反复遇到过的那些烦人的邻居一样,说,你能考上重本就不错了。然后开始炫耀他家孩子的某名校。我很不爽,于是解析几何再烦也要搞定,最终我考上了清华;后来我想出书,铁哥们说:“求求你了,别恶心我。你要能出书我买十本。”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给我出了一本书,卖了约十万本,我送了他十本。作为回报,我赠言他不可能年薪七位数。而现在他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年薪已经七位数了。 《古惑仔》里面山鸡的表哥告诉山鸡:“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开口就会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闭嘴就是零的希望。”万事如此,不闯一闯,试一试,遇到麻烦就投降,怎么会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 马云说:“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列宁说:“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要低,但是鸡却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一直读清涛哥的文章。言辞如刀斧,招招逮人心,攻势凌厉,万剑朝宗。他总是能以最精准的语句切入每个人灵魂深处最不耻的龌龊,让肮脏的鲜血公开流淌;揭露血淋淋的人生,掌掴肉嘟嘟的大脸。如今,他的新书问世了——《如果你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刚好给了我以及所有不肯投降的小伙伴一顿精神饕餮大餐。 他用35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的人,是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面对眼光、舆论、焦虑;这35篇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的人,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冷酷、无奈;最终,这35篇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的人,最终会收获怎样的历练、成长和余韵。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部文学作品,毋宁说它是一部战斗檄文。每一个不打算向世界投降的朋友,都在向这个世界上的奚落和质疑宣战;每一个不打算向这个世界投降的读者,都在与奚落和质疑并肩战斗。 趁年轻,我们且慢投降;正青春,我们理直气壮。这年华,我们英雄一场;这人生,我们潇洒一趟。 最后,以切·格瓦拉的一句话与每一位战友共勉: “有人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是理想主义者,总是想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但我要第一万次地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自序】你只有拒绝“合群”,才能不向这个世界投降 现在是2016年3月17日上午8:30。 今天星期五,但我没有去上班。实际上,我已经连续两天都没有去过办公室。母亲问我为什么不去上班,我说,办公室里噪音污染太严重了,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心情,还是在家里办公更清爽一些。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八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在昆山协羽的办公室里的遭遇:“办公室里有一种人,毫无责任心,工作上拈轻怕重,并且往往还都十分浮躁,不仅自己静不下心来做事,而且还耐不住寂寞,像只苍蝇一样到处找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聊天,但聊的东西又都极为肤浅无聊。那些被“苍蝇”搭上的同事要么自制力不强,要么心太软,出于面子上的考虑,常常会提供‘陪聊’服务。这样,办公室里就由一个人的噪音变成了几个人的噪音。结果,其他本来并未参与无趣聊天的人也就跟着遭殃了。” 不幸的是,历史重演了,并且惊人地相似。每次听见他们聊这些东西,我一方面工作效率降低,另一方面心情特别糟糕,让我常常有一种“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悲哀。 八年前,我曾对一个朋友说:“我觉得,作为员工,如果你确实不能做到对老板完全负责,没有足够的动力做对公司有价值的事情,最起码,你应该做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朋友正好是一个老板,他告诉我,如果他的员工利用上班中的闲暇时间做一些对个人有价值的事情,他是不会有意见的。当时,我想到自己经常在办公室看一些跟工作无关的闲杂书,领导都知道,但他们都对我没什么意见。 平常,我在办公室的时候,基本上一直戴着耳塞。如果噪音实在太大,我就会躲到会议室里去看书。然而,躲到会议室并非长久之计。有时候,我又不得不回到办公桌前处理一些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格外痛苦。 于是,“远离那些时间价值为零的人”,成了我多年来一直恪守的原则。 我当然有能力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然而,逃离这个充满“污泥”的环境,才是上策。于是,我决定跳槽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我这种做法显得书生气十足。然而,我想说的是,有时候,书生气是使人免于流俗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的书生气不止表现在这一件事情上。平时,我不感兴趣的人请吃饭,或者有我不感兴趣的人在场,我也是不怎么去的。在很多人看来,这叫“不通人情世故”,错了,我这是“不尊重人情世故”。 我并不介意别人骂我“傲慢”“愤青”,相反,我一直高调地宣扬:傲气,往往是才华的一种表现。你只有保持一定程度的“愤青”,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有时候,目中无人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尽管身边有太多有趣可爱的人,但我还是常常悲观地觉察到无趣和缺乏格局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王小波说:“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对此,我感同身受。你只要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被同化。 作为一个喜欢“装×”的人,我历来坚持不做掉身价的事,也不说掉身价的话。相反,我特别“势利”,跟人交往怀有很强的“功利心”。我特别喜欢“高攀”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因为他们的能量等级比我高,跟他们在一起,接受他们高能量的辐射,让我感到十分惬意。另外,“谁谁谁跟我是铁哥们儿,他特别欣赏我”这种事,特别适合作为装×的资本。 在此动力下,我越来越有勇气“高攀”一些牛×的人,并有幸跟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深交。 我都三十二岁了,虽然尚未“成家”,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个loser,但我常常因为孩子气的可爱而格外讨人喜欢,也因为能够一直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被很多朋友羡慕。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既有趣又可爱的人。然而,在十多年前,我却不是这个样子。我在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时候,反倒像个中年人,活得很沉重。过去几年,一种“少女心”的回归让我变得轻松自如,这基本上是由我所热爱的写作带来的。 以前,别人问我的择偶标准,我说的第一条是“与社会普遍的价值观保持一定距离”,第二条是“能持久充满激情地专注于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两条标准表面上说的是两件事情,实际上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侧面。与社会普遍的价值观保持一定距离,意思是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持久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是要专注于那一件“自由而无用”的事情。 从我持续地专注于写作、“把写作当性生活”这六年的体验来看,一个人如果有一种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的爱好,是一件幸福之极的事。至于这个爱好能否成为特长,以及造诣有多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如果能长久地专注于一件“自由而无用”的事情,就变得会特别有格局。 有一次,有个“学渣”对我说:“如果玩弄琴棋书画,我永远都不会厌烦。” 我“毒舌”地问了一句:“琴棋书画,你会几样?” 她“厚着脸皮”说:“一样都不会。虽然我没几样‘拿得出手’的技能可资炫耀,但我就是素质高!” 对于她的这种观点,我表示强烈同意。我也没什么才艺,但我也觉得自己素质高。其实,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是虚词,只是“自由而无用”的代名词。 也许,唯有“自由而无用”的生活,才能让我们觉得不负此生。 在阅人无数后,我有一个发现:搞文学、艺术和思想的人,最可能做到不向这个世界投降,也最容易做到按自己的意志而活。因为,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物种,最有能力抵御各种庸俗势力的围剿。他们要么尽量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要么能及时逃离充满“污泥”的环境,保护好自己。 我一直觉得,二十三四岁少男少女的青春和可爱倒并没有特别了不起,因为你无法预测他们在五年后、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如果一个人在30岁、35岁时依然活得精彩,活得可爱,那么大致可以断定他这辈子永远可以活得这么精彩可爱。 25—30岁正是一个人的转型期(分化期),能不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怎样度过这个阶段,基本上会决定他在余生的整体格局。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在这个阶段,无论三观还是精神状态都会迅速贬值,提前进入中老年状态,能够“存活”下来的不过凤毛麟角。 为什么说一个人在25—30岁这个阶段很关键?因为大部分25岁的人本科毕业已经三年,或者刚刚硕士毕业参加工作,身上的那层“保护膜”(书生气)减少,逐渐开始向社会上的各种庸俗价值观妥协。能做到不妥协的人,屈指可数。 25—30岁这几年,大部分人开始结婚生子,但一方面,这时的感情往往都不再纯洁,另一方面,男人为赚钱养家所困,疲惫不堪,而女人则把心思都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并且还常常为婆媳矛盾及闺密之间的攀比所烦恼。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他们不再读书,不再热爱文艺生活。 大部分人都在这个阶段丢掉了自己身上先前曾经有过的理想主义色彩,最终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过的那种人,只有那些内心强大、坚决不向这个世界投降的人,才能最终“幸免”。 半年前,一个大学同学对我说:我们最了不起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大部分人都向外部世界投降的时候,我们的精神状态却变得越来越好。但其实我们只要做到两点,都能变成这样:一是坚持读书,一是拒绝合群。 最后,借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结尾,这也是我的一幅“自画像”: “世界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是为序。 苏清涛 2016.3.17 德不孤,必有邻。你与我把酒言欢,我陪你血战到底。这一生,不投降。 ——杨奇函(畅销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作者) 始终保持对内心的尊重和坚守,不被世俗淹没,也不被生活奴役,让世界的“残酷”成为你披甲上阵、勇往直前、击败千军万马的力量。 ——蓑依(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作者) 一个人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是很难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外部世界指指点点,时间久了,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失去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能力。希望你们能从这本书德不孤,必有邻。你与我把酒言欢,我陪你血战到底。这一生,不投降。 ——杨奇函(畅销书《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作者) 始终保持对内心的尊重和坚守,不被世俗淹没,也不被生活奴役,让世界的“残酷”成为你披甲上阵、勇往直前、击败千军万马的力量。 ——蓑依(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作者) 一个人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是很难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外部世界指指点点,时间久了,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失去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能力。希望你们能从这本书的文字里汲取力量,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不要向这个世界缴械投降。 ——林夏萨摩(畅销书《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作者) 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 “本事不大,脾气却大得不得了。”在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客户,也可能是同学、老师,还可能是恋人、配偶。 遇到了麻烦,他们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发脾气。有点能耐的,只要发发脾气就有人来替他把问题给解决了;没有能耐的,不管发多大脾气都没什么效果,甚至还可能因为发了一通脾气,使得原先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这些脾气暴躁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性:如果是跟一些不能理解或包容自己的亲友发生冲突,尽管百般不情愿、百般委屈,但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迁就对方。但倘若是跟个别能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发生冲突,他们绝不轻易让步,而是通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对亲密的人很凶,而对那些习惯于伤害自己的人却很柔和,实际上这跟“欺软怕硬”是同一种德性。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久而久之,前一类人有恃无恐,继续通过得寸进尺或“低智商的善良”来伤害他们,而后一类人却渐渐被吓跑、被逼走。再然后,“当事人”继续哀叹着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继续痛苦。 此外,一个人如果脾气比较坏,易怒,则他周围的人便都知道他“惹不得”“气不得”“伤不得”,因而便会在说话做事时十分注意照顾他的情绪。但如果一个人的脾气特别好,别人便会认为他有某种钝感、对伤害有很强的抵抗力,进而会觉得让他受一下伤害也不要紧。 所以,脾气越坏,越容易保护自己免于被伤害,而脾性越好,反而更容易受伤害。然而,这就会形成一种“反向激励”:那些脾气好的人会发现,“脾气好容易吃亏”,因此,他们也会朝着坏脾气的方向“转型”。 但这批人的“转型”,会导致原先那些坏脾气者所独享的“福利”被稀释。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的脾气都变得更坏了,但其实谁也没捞着什么好处。 脾气坏,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你发火的对象,而恰恰是你自己。 尤其是,频繁地为同样级别的小事情向同一个人发脾气,以希望他能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改变,短期内或许能起到些许效果,但从长期看,失败率会不断接近100%。很明显,缺乏创造性的方法重复运用很多次,被教训者一方会对其产生免疫力、抵抗力,而对发火者来说,则是“边际效用递减”。老师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女人用这种方式hold(抓住,掌控)男人,都只会让自己发火的“威慑力”下降。 如那些惯于用很恶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伴侣的人,能够把伴侣逼得只要遇见一个稍微献点殷勤的异性都能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到底是谁的损失呢? 很多惯于“作死”的女人,只要跟男朋友稍微闹点别扭,都会以分手相威胁,但她们压根儿就没有搞清楚,不是每一句“分手”都能换来一句挽留。这种做法,最不理智的地方在于,先断定“他绝对离不了我”,然后再将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当成了向人家示威的筹码。这样的招法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如果用得太多,反而会让被示威的一方意识到“原来我对她的感情都成了我的软肋”,然后,他便会采取措施弥补这一软肋——一旦他在你的逼迫下以实际行动向你证明了“我其实也不是绝对离不了你”,你就再也没有筹码了。 所以,要发展创造性思维,寻找多元化的筹码,不到万不得已,分手这样的筹码就别滥用。 当然,从实践来看,那些脾气暴躁、经常对亲近的人发火的人,在发过火之后通常都会后悔、自责、期待和解;反而那些脾气比较好、很少发火的人,一旦真发火了,就肯定非但不会后悔,反而会为“我刚才没有发挥好”感到遗憾。 为什么会这样呢?脾气坏的人大多心地单纯,也不记仇,他们的发火跟“激情犯罪”有点像,而后一种人的不轻易发火,其实也未必真是因为脾气好,倒更有可能是因为“那些小事不值得我为之生气”,或者是城府太深,他们往往是在“憋了很久”后才会发脾气。 也就是说,脾气坏的人内心并不坏,但他们的外在表现却又像是个坏人。这其实也“挺冤的”。不过,你们也不必感到委屈,更不必以“刀子嘴、豆腐心”来为自己辩护——你既然是豆腐心,又何必要用刀子嘴来表达?这不是傻×又是什么呢? 记住,恶语永远要比“刀子心”更容易伤人。 去年春节,在老家,我表弟说起村里很多人为点家长里短的小事就大动干戈,他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为鸡毛蒜皮大点儿的事情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我说,这其实与道德没有关系,甚至跟性情脾气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格局太小了。对你这种有追求、人生格局比较大的人来说,别人为之吵得不可开交的那些事,在你人生中的占比不足0.1%,当然是屁事一桩,不值一提;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样一系列的屁事儿,占据了他们人生的90%甚至全部。所以,在你看来是屁大点的事,但在他们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因此,当然有必要大动干戈了。 与“越是格局小的人,脾气越大”相关的是,往往是越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我以前在制造业的工厂待过,经常发现一些生产线上的小领班比董事长的脾气还大;在农村,你会发现一些村支书的脾气比有些高级干部的脾气还大。同样,在企事业单位,有本事的领导是,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时,他们会帮着解决;没本事的领导是,当下属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求助于他们时,他们只会发脾气。在黑社会中也是这种情况,真正的大boss往往都是一副文弱书生样,看起来文质彬彬,而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充其量只能充当老大手下的一名傻×。(无论在文学影视剧中还是历史上,都是如此) 总体上,脾气大的主要是这样几类人:没钱的、没文化的、没有崇高追求的、没有性高潮的。你如果不发脾气,尚可掩饰一下自己在人生上的失败;但一发脾气,就把一切都暴露了。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王小波这句话说反了。真相应该是,人类的一切愤怒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因此,告别坏脾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有格局、有本事的人。 说到格局,我忍不住想插入一句:尽管我向来是个不够寂寞的人,但有一次,看到一个姑娘在豆瓣上发的“征恋人”帖,只因为文中提到理想的伴侣要“有格局”,我便产生了一种想要认识一下她的冲动。 我自认为还算得上一个“有格局”的人。 五年前,当我还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一位同事脾气比较暴躁,而我因为是个“书呆子”,特别温和,对于很多在别人看来是天大的事,我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此,我的脾气特别特别好。 当时,我的领导还对我说:“清涛,你这种人,以后是要长寿的。”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这是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当然,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境界,更没有打算长寿,我只不过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书呆子罢了。 很多人都瞧不起书呆子,但我们这些书呆子、中文艺之毒太深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太会为鸡毛蒜皮的琐屑之事斤斤计较;巧合的是,动辄为鸡毛蒜皮的事大动肝火,恰恰也是那些从来不读书,或者虽然也读书但尚未把脑子读坏的人身上的一个最无趣的缺点。所以,在人生格局方面,书呆子以及被黑惨了的“文艺青年”,要胜出那些“二逼青年”几十万倍。古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那么差,但像柏拉图、孔子这些思想家居然都那么长寿,凭的不就是人生格局吗? 没有格局的人,面对一些无趣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与爱人家人之间的冲突,哪怕是屁大点事儿,他们也喜欢闹大,结果导致自己非常不快乐;但如果涉及一些自由而无用的高贵问题,哪怕是“大题”,他们也只会“小做”,因此根本无法收获乐趣。 相反,有格局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把两者完全颠倒过来了:面对那些无趣的事情,纵使是“大题”,我们也给它“小做”;而如果是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们就肯定会“小题大做”。文学、思想、艺术、科技上的很多突破,或者是一个小点子变成创业实践,继而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靠“小题大做”来推动的。 要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追求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东西。艺术是有门槛的,而读书则是让人变得有格局的门槛最低、成本也最低的一种方式。 所以,不要那么鄙视书呆子,赶快向我们学习学习吧。 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往往会越过越糟 一个经营企业的朋友问我,如何对付那些没有责任心、没有激情、整天无所事事的员工? 我很干脆地说:直接开除,毫不留情地开除。哪怕是碍于法律,不得不付出一点经济补偿,也要开除! 我为何心胸如此狭窄,对无所事事的人如此敌视?因为根据我多年来的经历,这种人往往都十分浮躁,他们不仅自己不能静下心来做事,而且还耐不住寂寞,像苍蝇一样到处“嗡嗡嗡”地找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聊天,但他们要聊的东西又都极为肤浅无聊。能忍受被“苍蝇”打扰的人,要么是自制力不强,要么是心太软,要么是出于面子上的考虑,常常会提供“陪聊”服务。这样,办公室里的噪音就由一个人的噪音变成了几个人的噪音。结果,其他本来并未参与无趣聊天的人也就得跟着遭殃了。 开除这样的“苍蝇”,对于公司而言,只不过会损失几千块钱的赔偿金,但如果留着的话,情况会更糟糕:他不仅自己不做事,而且还害得其他人也做不成事,或者极大地降低其他人的工作效率。 2007年年底,我去昆山协羽上班,那时销售部刚成立,我们同一批进了五个人:一个女生、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刚毕业不久的男生,还有一个三十左右的男人。由于管理不规范,培训也不到位,所以我们刚去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比较闲,无事可做。几个年龄小的都比较“老实”,翻看一些业务方面的资料,然而,那个年龄最大的男人却特别外向,整天各种毫无营养的废话几大车,还动不动找机会调戏一下那个小女孩。当然,那个男人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向大伙儿炫耀他的嫖娼心得和约炮心得(当时貌似还没有“约炮”这个词),我这么道貌岸然、自命清高的人,当然不喜欢听,索性躲到一个离他很远的角落里看书,其他两个男生则似乎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这个人,就义正辞严地骂了他一顿,然而,他以无比轻蔑的口吻回复了我一句:“说这些大道理谁不会啊?!”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明白,有的人之所以特别反感“大道理”,并不是因为大道理无用,而是因为他自己做不到,“大道理”伤了他的自尊心。 再到后来,我连骂这个苍蝇的心思都没有了,因为我觉得跟这么没层次的人说话简直太掉价了。与此同时,我还有一股深深的耻辱感:我竟然沦落到跟这种层次的人一起共事的地步了。 当然,这种人不用我向他宣战,自然会有人收拾。入职还不到一个月,他就被开除了,因为上班的时候在电脑上玩“斗地主”被老板发现。虽然,我认为那个老板的经营管理能力很一般,但对他开除垃圾员工的魄力,我无比佩服。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上班时间玩“斗地主”的人就统统该死,累了适当地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有的人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拿来做这种无价值的事情。敢情老板花钱雇佣你,是让你来“斗地主”的? 一个三十多岁、有了老婆和孩子的男人,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可他在试用期里就被人家开除了,不知道他自己羞不羞耻。或许,有的人会同情他,但我觉得他这是咎由自取。我只是有点同情他的老婆、孩子。甚至连他老婆也不值得同情:能嫁给这样的男人的女人,肯定是没有啥品位的;而没有品位,是一种“原罪”。 写到这里,我想起几年前看到复旦附中一位高二女生的一篇文章《什么是社会底层》,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底层,就是不会思考的人,倒不在于社会福利如何、有没有钱,你有知识,会思考了,你就不是底层人民了。 成天大鱼大肉,喝完小酒,唱完小曲,回家睡觉,第二天起来,公司出事了,没关系,手下有的是人,打发他们去办就可以了。靠着先辈的祖坟,坐吃山空。 成天游手好闲,没有文化,只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被抓起来了,没关系,小偷小摸,五年后,老子还是一把好扒手! 成天尽说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东家长西家短,淘宝、微博随便逛的‘干女儿’们。 成天安于现状,不谋求发展的。跷着二郎腿,却怎么也不肯去拿本书看看的,他们说自己是安逸享乐却只是乐怎么也安不了,说这话是因为自己没底,虚,却又好高恶劳。” 这个列举不是很完整,我再加一类:对工作和生活毫无激情,只知道抱怨现状不好,牢骚满腹,只知道羡慕别人的收入高生活好,而自己却不去努力的人。 简言之: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是永久的“社会最底层”。 现在,再回到上文。在“苍蝇”被开除之后,我跟住在一起的同学聊这件事:“我觉得,作为员工,如果你确实不想对老板负责,没有动力做对公司有价值的事情,最起码,你应该做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啊。”那位同学,正好也是一个老板,他告诉我,如果他的员工利用上班闲暇时间做一些对个人有价值的事情,他是不会有意见的。当时,我就想到,那时,我经常在办公室看一些跟工作无关的闲杂书,我们总经理和副总都知道,但他们都对我没啥意见。 再老实本分的员工,也有利己的本能,因此,对老板负责就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我敢厚着脸皮说,在职业道德方面,我绝对超过90%的员工,比如,从来没有过拖延症;对个人能力范围内的事从不拈轻怕重;会换位思考,替老板操心,等等。但连我这么“优秀”的员工,在2010年以来的这几年里,几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上班时间都在干私活。我想为自己这种自利行为辩护的是:诚然,我未能做到百分之地对老板负责,但我最起码做到了百分之百地对自己负责。跟绝大多数人相比,我已经算是做得很不错了。 从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在做销售的第一年里,在苏州工业园湖东邻里中心的一间屋子里,我每天打电话的那股勤奋劲儿,就跟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正在争取实习生机会的Chris差不多。 为了保证白天的时间全部用来给准客户打电话,我都是在晚上查资料、整理名单。到了白天,除了午休、午饭前半小时、下班前半小时之外,其他所有的时间,我全部都在打电话。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温饱问题解决了,我对工作本身就没有那么卖力了。基本上,在办公室,有一半的时间我都在电脑上看书、写博客、跟有水平的人聊天。对我这种行为,我的直接领导知道,老板也知道,但他们也没拿我怎么着。甚至,有次吃饭聊起什么八卦,老板还开玩笑说:“清涛可以在博客上评论一下。” 我的同事和老板为什么会如此纵容我呢?因为尽管我上班干了私活,但我对工作的尽责程度还是高于员工的平均水平。 我经常发现,根本就不应该让那些“苍蝇”闲下来。他们一旦闲下来,就会特别无聊,然后嗡嗡乱叫,让别人也干不成事。可是,我从来就没有时间无聊。无聊,对于我来说是奢侈品。来杂志社上班之后,有好几次吃饭的时候,大boss都说,他平时来办公室的时候,我从不跟他打招呼。这话并没有任何批评之意,他的意思是,其他人看见领导来了都会站起来打招呼,而我还沉醉于自己的小世界。 我不去主动跟领导打招呼,并非不礼貌或者不尊重人家,只是我在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查资料、写工作稿件,或者写我自媒体上的文章,压根儿就没有注意到领导的到来。既然没有觉察到领导的到来,那我的不打招呼,当然就是无罪的了。能像我这么专注地思考人生的人确实不多,因此,我这个“不礼貌”就有一种特殊的积极意义。反正,如果我是老板,我更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事情的人,而不是积极地跟我打招呼但不做事的人。(我当然不是说跟领导打招呼积极的人都没有做事,我的意思是,那些对工作无激情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肯定是比我这种书呆子要强得多) 几个月前,有一次,领导说我花在微信公众账号上的时间比花在工作上的时间都多(我常用上班时间做自己的公众号,这是事实,不过,如果说比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还多,那倒是过于夸张了。公众号上的鸡汤文,我3-5个小时可以写一篇;但杂志上的稿子,基本上是三天才能写完一篇。算下来,每个月在公众号上推送的十篇文章,耗时差不多三个工作日;而杂志上的三篇稿件,耗时十个工作日,还不算编辑的栏目)。我并未辩解说自己从未利用工作时间干私活,而是说:“但我工作的稿件,也是比任何人都写得多啊。” 这不是吹牛,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尽管水平不怎样)。 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在上班时间干的私活比任何人都多,另一方面,我的“正业”也干得比任何人都多——我会在周末或晚上写工作稿件。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我能力比别人强,工作效率比别人高吗?不是,每个人都会在上班时间开小差,甚至连领导自己也无法例外,但有的人开的小差,是上个淘宝,看个球赛,或者跟别人聊一些浅层八卦,而我开的小差,是在“做一份事业”。也就是说,在某些时间段,我尽管没有做对领导负责的事情,但我做的最起码是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这一点,开明的领导都是能够尊重的。我上班的时候,领导会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一句“有没有上色情网站?”但他之所以会开这个玩笑,恰恰是因为他断定我没看。 其实,我在自媒体上的经验对工作有太多的间接帮助。比如,写鸡汤文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超强,这一点在写工作稿的时候也很有用。此外,经常要采访个人,找不到联系方式,但由于我积累了一个粉丝群体,只要在朋友圈一询问,不到半小时,就会有粉丝提供给我;甚至某些采访资料的收集,我也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完成。 说这些不是为了自吹自擂,只是想再次强调前面的观点:如果没有激情做好本职工作,你最起码要做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到对老板负责,最起码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请别人开书单之前,先确定自己真的读书 自从我通过装×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来对我说:“推荐几本书吧。” 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十分为难。 我是不怎么读书的,尤其是26岁之前根本就没有读过几本书——教科书除外。而26岁之后,我花在码字上的时间又比读书的时间多,以至于有朋友调侃我:“你是低输入、高产出。你当然没时间读书了,因为你在写书给我们读。” 但我又不敢对任何一个请我开书单的人说“我不读书”。这样,人家会骂我“没诚意”。 另一方面,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几本都是“偶遇”(无意间看别人的文章里提到、朋友跟我聊天时提到、在别人的书架上看到),这种偶遇比较有浪漫色彩,因而我会对它充满激情。而别人对我说“推荐几本书吧”,在我看来,它违背了我长期坚守的“偶遇法则”,这种没有细化的宽泛的需求,就好比别人对我说“给我介绍个对象吧”一样让我无所适从。 给别人介绍对象,这么不浪漫的事情,我可搞不来。如果别人在搞不清我的需求的情况下给我介绍个对象,我会百分之百性冷淡,以己度人,我猜测,我给别人介绍个对象,别人应该也会性冷淡。因此,我从不贸然地给别人介绍对象。我不大喜欢给别人推荐书,就跟我不喜欢给别人介绍对象一样,是担心他对我推荐的书没有激情。 大致上,找人推荐书的动机和结果无外乎这几种:真的想读,并且你推荐的书,他在认真评估了之后,也真的会去买、去认真读;他会选择性地购买你推荐的书,但只买不读;你推荐了什么,他连书名都记不住,甚至连书名都没有认真看完,即使看完了,也压根儿没打算买来读——他找你推荐书单,纯粹就是无话找话,他口中的“推荐几本书吧”,就跟某些人的“美女,这个座位有人吗”一样,是为了搭讪的。 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我基本上可以分得清谁是哪一种了。毫无疑问,绝大多数都是第二种或第三种。真正认真读书的人,很少会毫无方向性地对别人说“推荐几本书吧”。当然,无论哪类都比那些瞧不起书呆子的人要可爱得多——作为一个资深书呆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曾经深受那些不读书的人的歧视,自尊心严重受伤,所以,我至今对此格外敏感。 大体上,经常请别人帮自己开书单的人,都是不怎么读书的人,或者即使别人开了书单,他也不一定会读的人。这样的人,都有一种错觉,好像只要请人给自己开了书单,就等于自己已经看过书了一样。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并不认真学习的人,特别喜欢买辅导材料。 用行动派编辑橘子同学的话说就是,“很多人,光说不做,做一件事情之前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在正能量呢,结果,读没读也就他自己知道。” 为什么明明不喜欢读书的人,却那么喜欢让别人开书单呢?因为,请人开书单就跟买教学参考书一样,是一种“政治上正确的事情”,这样做,意味着自己态度很端正、很好学;他行动力跟不上,但迈出这个“政治上正确”,就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给了自己一个安慰。 此外,那些在价值观层面上认为“我应该多读书”,但行动力跟不上的人喜欢问别人“你平时读什么书”,本质上就跟缺乏奋斗劲头的人喜欢读励志故事一样。但是,你读过一万个励志故事,也不如创造一个励志传奇有价值。 前几年,一个朋友的公司破产了,但他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你从他的神情中,读不到一点挫败的味道,当时,我说他跟史玉柱很像,于是,在场的另外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应该赶快买一本写史玉柱的书读一读。”我说:“但史玉柱可不是因为读了关于史玉柱的书才成为史玉柱的哦。”那些励志故事的主角,从来都不是靠读励志故事而成为后来的那个样子的。 经常有人在看了我这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的一些故事后对我说:“你的经历好励志啊。”但我从来就不喜欢读励志故事。之所以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整理的“流水账”能成为别人眼里的“励志故事”,主要靠的就是行动力。我做事通常都很有计划,并且尽量按计划执行,但我的计划,从来没有在纸上出现过——我在潜意识中认为,把计划写在纸上,会显得“底气不足”。 说得再漂亮,都不如做得漂亮。 当然,我绝无意将所有喜欢找人推荐书的人都一棍子打死,而是说,找人推荐书这个事情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别人推荐之后,你要去认真读。 如果没读,或者压根儿就没打算读,就别在哪里假模假式地求推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