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弟子规说什么


作者:罗大伦     整理日期:2016-01-18 11:06:07

★提升“人生积极力”的现代心理学读本,帮你储备心理正能量,改善不良情绪,构建完美人际关系。
  ★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罗大伦博士跨界新作。★这是一本未被今人参透的“家长规”,一本教你和孩子成“人”成“功”的国学经典。
  ★这不仅仅是一本如何教育你和孩子守规矩的国学经典,更是一本从医学、心理学、国学全视角深度解析,帮你从小到大构建完美人际关系和人生大格局的现代积极心理学范本。推荐购买:《百鬼夜行》《飞跃5000年》《图解易经》
  
本书简介:
  如果你人缘差、事业不成功,不要埋怨自己不努力,
  其实根源在于你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思维习惯教育。
  现代人生活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几乎全是从性情失调而来,这根源于少儿时期的教育纰漏,各种心态、性格培养的不成熟,其实,《弟子规》里讲的全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大智慧,能帮你从小到大构建完美人际关系和人生大格局。
  作者简介:
  罗大伦
  CCTV《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前任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近两年,罗博士应多家商学院的邀请,为其EMBA、后EBMA学员讲授“正能量——国学中的身心双修之道”课程,讲授国学中的“道”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课程,深受企业家的欢迎,一些商学院甚至将罗博士的课程安排在每届EMBA开学的第一课。
  曾出版《救命之方》《图解舌诊》《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阴阳一调百病消》等多本畅销书。
  目录:
  1.父母呼,应勿缓
  从小养成与父母互动的好习惯,长大后会少吃很多亏…1
  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关系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开始…1
  习惯决定命运…3
  互动的好习惯,能在方方面面帮你大忙…5
  不懂规矩的人,生活中会欺软怕硬…5
  2.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的话,孩子一定要听吗…8
  《弟子规》的真正意思是“父母规”…8
  懒都是惯出来的…9
  勤劳,才是父母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11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13
  成功的不二法门:多为大家做事…14
  3.父母教,须敬听
  要想有大成就,做人做事离不开一个“敬”字…171.父母呼,应勿缓从小养成与父母互动的好习惯,长大后会少吃很多亏…1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关系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开始…1习惯决定命运…3互动的好习惯,能在方方面面帮你大忙…5不懂规矩的人,生活中会欺软怕硬…5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的话,孩子一定要听吗…8《弟子规》的真正意思是“父母规”…8懒都是惯出来的…9勤劳,才是父母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11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13成功的不二法门:多为大家做事…143.父母教,须敬听要想有大成就,做人做事离不开一个“敬”字…17做什么事都要明白“目标,为什么做,怎么做,做的结果”…17人生的大格局从“敬”开始…19成功的人容易看到别人好处,不幸福的人最擅长挑别人的错…20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敬的态度,都可以让我们进步…21从小不学会敬人敬事,长大后做什么都被人看不起…234.父母责,须顺承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25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爱你…25无论父母正确与否,都要先考虑父母的感受…27对父母的批评,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28学会顺势而为,一生从容不迫…305.冬则温,夏则凊我们还剩多少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32“冬则温,夏则凊”并不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32如果你只会观察别人的“恶”,最后一定深受“恶”害…36不要奢谈感恩,感恩也是需要能力的…386.晨则省,昏则定做一个早晚问候一下父母的人…42心中有对父母的爱就行了吗…42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生活的一种能力…44养成善的习惯,生命就会少很多负能量…45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507.出必告,反必面不令父母心安就是不孝…52父母对我们的担心是一辈子的…52活在“关爱的网络”里,我们才可能从优秀到卓越…55不会与家庭成员良好互动的人,在社会上也会失道寡助…578.居有常,业无变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60父母的很多病,都是为孩子担心出来的…60空间稳定的人更容易成功…65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669.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成就一生积极心理的奠基石…71人性的一大弱点:过分关注“大”,嫌弃“小”…71“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说法害人不浅…72做事任意妄为,势必害人害己…73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78《弟子规》里面,其实讲的都是现代心理学的道理…8010.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学会分享,你才会更幸福…82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自己私欲的过程…82与人分享是人生快事…86自私的人,最终都是失败…88与人分享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90“不要责怪贪官”…9211.亲所好,力为具你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事业的走向…94“平静的海面上永远锻炼不出伟大的航海家”…94对孩子的希望,一定不要过度和方向不明…96不努力成才,也是对父母的不孝…97哪些事做儿女的要替老人做主…99为老人养心的事情,我们是否“力为具”了…10112.亲所恶,谨为去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强,幸福感就有多强…103从小斩断恶习,长大才有出息…103人生最骄傲的事,莫过于调理好父母的身体…105待人接物,随时注意不要侵犯他人利益…10713.身有伤,贻亲忧千万别以为健康是你一个人的事…110如果我们身体受伤,等于给父母平添了痛苦…110一定要学会成为家人的健康保护神…11214.德有伤,贻亲羞为什么坏德行,祸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116你做的任何事,都会回馈到你和你家人的身上…116如果一个人在团队里肆意妄为,结果会让大家都蒙羞…119不要因为自己德行的问题,伤害到大家赖以生存的整体…12015.亲爱我,孝何难能够“以德报德”的人,路会走得更远…122孝道还需要教吗…122每一个孝顺的人,身上都有“神”的光彩…12416.亲憎我,孝方贤尽量做一个“以德报怨”的人…127恨孩子,主要责任在父母身上…127面对负面刺激,我们很容易学会逆来顺受…129不管别人如何发出不良信息,我们都要秉持内心的善良…13317.亲有过,谏使更对一个孩子的承诺,特别要遵守…140丧失什么也别丧失童心…140养育孩子,是我们重新提升自己的机会…142像孩子一样纯净,我们就不会活得那么累…14418.怡吾色,柔吾声有效沟通的大智慧…147不好好说话,再合理的事都不合理…147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15119.谏不入,悦复谏乐观是一种大本事…154做再难的事,都要抱持愉悦的心情…154快乐做事才会很快成功…15520.善巧劝,终无怨站多高,才能看多远…160进步就是不断找到身边的榜样,然后克隆他…160有效沟通的秘密:尊重对方的观点、思想体系、人生规划…16121.亲有疾,药先尝只有学会养生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救家人…168别把有病的身体全部交给医生…168不懂医学知识,可能伤害家人健康…170医生“尝药”是为患者负责…17122.昼夜侍,不离床爱父母,就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173时刻关注父母的身体才能掌握重要的治疗信息和依据…173疾病在一天里面,有着明显的发病规律…174父母生病了,很多人都不会照顾…17723.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孝父母,百善先,仁之本,莫等闲)有多少孝心,就有多少福报…179对待逝去的老人,尽礼要像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179保有对亲人的感恩,莫等闲…180唯有善,让我们一天天强大…182后记:人生遇到困难时,看看《弟子规说什么》…184前言一路有善,无所不能
  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甚至一些单位,都在学习《弟子规》。可是,对于为何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到底是讲什么的,很多人还心存疑虑。甚至有的家长非常抵触,认为这是封建余毒,拒绝让孩子学习。
  那么,《弟子规》到底是讲什么的呢?
  其实,《弟子规》讲的就是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素,比如孝顺、关爱、忠诚、互助,等等。
  我们教给孩子这些内容,并让他们从小就背诵,有用吗?
  答案是: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现在很多人讨厌道德教育,认为它虚伪、枯燥。为何会如此呢?以前我们认为人类的道德要素都是圣人制定出来教化老百姓的。其实,这个看法是大错特错的。现在国外的大量一路有善,无所不能
  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甚至一些单位,都在学习《弟子规》。可是,对于为何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到底是讲什么的,很多人还心存疑虑。甚至有的家长非常抵触,认为这是封建余毒,拒绝让孩子学习。
  那么,《弟子规》到底是讲什么的呢?
  其实,《弟子规》讲的就是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素,比如孝顺、关爱、忠诚、互助,等等。
  我们教给孩子这些内容,并让他们从小就背诵,有用吗?
  答案是: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现在很多人讨厌道德教育,认为它虚伪、枯燥。为何会如此呢?以前我们认为人类的道德要素都是圣人制定出来教化老百姓的。其实,这个看法是大错特错的。现在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道德要素,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而来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生下来就有的。圣人们教我们所做的,就是启发它、强化它而已。
  那么,我们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这些道德要素呢?因为我们要生活在一起,突破血缘关系,结成更大的群体,对抗自然界的恶劣环境。这些道德要素,可以使我们减少摩擦,和谐相处。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没有进化出这些道德要素的人类,估计已经被淘汰了;而留下来成为人类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这些道德要素。
  美国耶鲁大学对三个月的婴儿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已经懂得讨厌“破坏”了。这说明这些没有经过教育的婴儿,已经有了朦胧的善恶观。
  所以,大家看看,这种力量多么强大!它是进化的结果,也是推动我们进化的力量。
  这样看,我们就能明白了,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启发孩子心中的道德要素,孩子未来就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甚至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
  而国学,就是培养这些道德要素的一套工具。
  所以,我这次讲《弟子规》,并不是简单给大家讲古代的道理,而是贯穿东西方,用心理学的原理来阐述《弟子规》的内在含义。大家阅读后,可以思考一下,你就会明白古人为何讲这些内容了。相信大家能得到新的启发。
  这本书,严格地说并非是写给孩子的,而是写给家长的。家长如果能把其中的原理弄懂,就可以给孩子解读了。接着,需要家长自己去做,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将这些原理融入到他的心灵中。
  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会真正成为品性优良的有用人才!
  在这本书中,我只讲了《弟子规》里面“入则孝”部分的内容,接下来,我会陆续把《弟子规》里面的其他内容,与大家一点点分享。
  ●罗老师写得太好了!分析得很深入,把我想不通、想不到的地方都讲透了。现在发现《弟子规》决不仅仅是给孩子用的,任何人都能从中学到为人立世之道!读后满满的正能量。——网友窗前明月●因为看罗老师的微博,开始每晚给小朋友念《弟子规》,忽然惊觉是给自己念的……现在小朋友乖了很多,自己也内省很多,每晚一起念《弟子规》成了我一段很幸福的时光……——网友乐乐032011●罗老师说得真好!其实家长更应该学习《弟子规》。正人先正己,所有的理论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教别人;只有自己行得通,才是方法;只有自己证到,才是真实……——网友清净亦然1.父母呼,应勿缓
  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关系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开始
  《弟子规·入则孝》第一句话就是:“父母呼,应勿缓。”这句的字面意思是:对于父母的呼唤,做孩子的,应该立刻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的家长立刻提出,这种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我,会不会太严厉了?
  我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例子。曾经有位朋友,听完我的课后,请我帮助她分析她女儿的皮肤问题。结果这孩子来了,吓我一跳,不是她身体有什么问题,而是她的情绪不对头。这孩子上初中,脸色是铁青的,头发垂到了眼睛边缘,没有一点儿笑容。她妈妈让她和我打招呼,她嘴里只是哼了一声。在她妈妈与我寒暄的时候,她把头趴到桌子上,左右滚来滚去。最后我简单分析了一下,告诉这个孩子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其实根源是情绪,但是我觉得以我的能力,找不到开解她的方法)。最后告别的时候,她妈妈对她说要谢谢叔叔,她眼皮都没抬,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头一扭就走了。她妈妈整个过程都很尴尬,一直在对我说现在的小孩子个性特别强。
  这次的事情,令我印象深刻,这种个性我首次见识。这个孩子当天的表现,可以说是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对她妈妈希望她做到的,她一样都没有做到。这样的情况,长大了就会自然好转吗?说实话,我当时觉得这个孩子以后可能是难以融入社会的。如果这样进入社会,是完全不会被接纳的。
  我也很清楚,这孩子不是青春期叛逆个性强,她的这种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应该是贯穿整个教育时期。
  再讲个成人的事情。一个硕士毕业生到了单位,有一天领导让她送一份文件给合作单位。可能这位毕业生觉得应该由比自己职位低的人去做,比如办公室打杂的,自己是硕士毕业生,干送信这个活儿太丢人,所以很不愿意去送。那么,这个硕士研究生是怎么做的呢?她领了任务,很不开心,就开始摔摔打打把东西往桌子上扔,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在离开时,把门“咣”的一声甩上,把经理吓得不轻。如果你碰到这么一位下属会怎么办呢?反正这位领导没有培养这个硕士毕业生的“自我”“个性”,如此作为几次三番以后,立刻劝她离开了公司。
  那么,这个毕业生的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仅仅是长大以后才这样的吗?我想大家都理解,应该是在家里做儿女的时候,脾气就已经形成了。
  所以中国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无道理。因为,很多思维惯性,儿童时期已经奠定了。
  那么,这句“父母呼,应勿缓”培养的是什么样的思维习惯呢?
  大家可能会说,培养的是服从的习惯。我说,这只是表面含义,再深一层,培养的是:自己与他人一体,要互相合作的思维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和别人是一体的。大家活在一个圈子里,你影响我,我影响你;没有人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与别人发生关系。在这样的圈子里,别人对你如何,基本上取决于你对别人如何。大家还别不信,这是一个互动的圈子,你发出什么样的信息,最后都会回馈到你身上。比如,你骂人,整天骂,结果如何?别人都会微笑对你?不会的,难道大家都欠着你的?所以,别人也会用不愉快的态度对你。
  因此,在这样的圈子里,要想生活幸福,嘘,记住秘诀:你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
  比如,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配合你工作的信息后,别人会前来配合吗?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别人需要你配合工作的时候,你的反应。如果平时与同事就有非常好的互动,大家感觉彼此和谐顺畅,很开心,那么,你发出请求信息的时候,别人当然也会欣然而至。
  这是人世间的规律。
  那么,这种良性的互动是怎样形成的呢?就要靠你平时的思维习惯。不是强迫自己这样去做的,而是习惯。你要有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积极配合的习惯,这是思维惯性。而这个惯性,很大程度上可能来自少儿时期。
  9.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成就一生积极心理的奠基石
  人性的一大弱点:过分关注“大”,嫌弃“小”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这些内容呢?
  这两句话,其实有几层含义,让我们一点点地来解开其中的奥秘。
  “事虽小,勿擅为。”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小”字。
  我先给大家讲一件去年微博上比较轰动的事。有个游客,在埃及旅游时,在一座几千年前的法老雕像上,发现了中国游客的刻字:某某到此一游。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怒。结果查来查去,居然是南京的一个小孩子,家长带他去旅游的时候,他随手在上面刻的。而他刻的时候家长之所以没有阻止,是因为觉得这是件“小事”。最后,在大家的愤怒声讨下,这位家长出来道歉,说以后一定对孩子多加管教。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人生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关注“大”,嫌弃“小”,忘记“大”是由“小”构成的。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大家都懂,就是做的时候,眼高手低。我们见过多少人谈论起某某富豪的财富时津津乐道,却忘记了人家的财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羡慕某位老人的高寿与健康,却忘记人家的健康是每天节制饮食、坚持锻炼而来;轮到自己,则立刻放松要求,嘴上开始说:“如果什么美味都不吃,活那么长有什么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说法害人不浅
  还有一个比较害人的说法,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其实,大事无不是由小节构成的。我们中国人,对小节的忽略,让我们吃过很大的亏。比如,在海外的餐厅里高声喧哗,乱扔
  烟头,随意吐痰等,这简直成了中国人海外形象的抹黑者。有一次我随一个企业的员工乘坐“歌诗达号”邮轮去韩国,我们中国游客在船上吃饭时候的表现实在令我汗颜。因为船上都是自助餐,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的游客蜂拥而至,大家可能是想把船票钱吃回来(因为船票包括餐费),所以拼命往自己的盘子里装食物,很多人装了超出自己食量几倍的食物,看得国外的服务员瞠目结舌。吃过后,剩下大量食物随意扔在桌子上,浪费得让人心痛。
  这次出国旅行我发现,礼仪之邦的形象,实际上是大打折扣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拘小节”,我们缺乏对小节的教育。在船上,我看到很多家长甚至怂恿自己的孩子这样做。
  而在成年人中,这样的不拘小节也非常严重。比如,一家建筑公司的人曾经跟我说过,日本建筑企业的误差,一般只有零点几毫米,而我们的建筑企业的误差,可以达到几厘米。这就是差距。可是我们很多人却会觉得,这有什么?这都是小事啊!我们国家人多,整体实力上去了,别人还是赶不上我们。但是,整体实力从何而来?还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我觉得,在制造业,中国有句话最可恶,就是“差不多就行了”。这是很多中国人秉持的态度,这种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制造业。
  我曾经问一个合资汽车制造厂的工程师,这个品牌进口的汽车和国内组装的有何差别。他说:“太技术化的内容你听了也不懂,但是可以举个细节,某环节的螺丝帽,德国工人就是要拧五圈,一点儿不多也一点儿不少,我们则是凭感觉到头了就可以,四圈半或者六圈都有可能,就是这个差别。”
  说得严重一些,这是我们的民族之病,必须严格纠正。而纠正这些内容,我觉得,一定要从小的时候开始。
  “事虽小,勿擅为”的第一层意思,就是不要因为一些行为太小了,就随意地去做。家长要关注小事,教育孩子处处从小事做起,养成好的习惯。这样将来长大了,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
  在家庭抚育方面,现在大多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成员都围绕着孩子来转,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就是我是这个家的主人,凡事都要按照我的意愿来进行。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少能考虑到他人,会丧失了与周围交流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很多“擅为”,这是家长纵容下的“擅为”。
  比如,有一次我打出租车,与司机聊天,说现在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到车。司机的回答令我诧异,他说:“我们的本意也是想拉他们,但是,你知道现在的家长和孩子,让我们受不了啊!”我很奇怪,忙问为什么。司机说:“现在的孩子上车,根本就没有什么规矩。有一次,一家人打车,爸爸坐前面,妈妈和孩子坐后面。这孩子就穿着鞋站在后面的座位上蹦,那座位套是刚刚洗好的,这孩子踩出了很多鞋印。问题是家长根本就不阻止!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对孩子妈妈说:‘你能抱一下孩子吗?免得有什么紧急情况我刹车,孩子跌倒了。’你知道那母亲怎么说吗?她发火了,立刻冲我喊:‘你就不能开慢点儿吗?!’”司机接着说:“当时我也气坏了,得,我心想我先不说话,等一会儿到地方了,我再找你。最后到了,他们给了钱下车就走。我说:‘慢着,你们忘记东西了,要带走。’他们看了半天,说:‘没有啊?’我说:‘你们留下鞋印了,今天必须给我清理干净再走,否则别想离开。’最后他们清理了半天,还是没有弄干净,没法儿彻底弄掉。我这其实是为了教育他们。”
  各位,这是什么?这就是“擅为”,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是家长怂恿的“擅为”。在很多家长心中,从来只有自己的宝贝好,所以所有人都应该对他好。这样的孩子,长大能不吃亏吗?
  第二天我又打车,第二个司机听我讲完这个故事,说:“在后座上蹦?那是太小的事了,我现在都习惯了。一遇到紧急情况踩刹车,我的右胳膊立刻要横在前排两个座位之间,因为孩子立刻会跌过来,必须挡住,否则就是我的事了,这是经验。我遇到过比在后座蹦更过分的,比如四五岁的孩子了,站在后座上就尿尿,直接往座位上尿,家长都不管,觉得这是应该的。我们家的宝贝儿多可爱啊,尿点儿尿有什么啊!”
  在这些家长心中,完全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根本没有其他人的位置,凡事根本不考虑别人。这是什么?这也叫“擅为”。
  这种“擅为”,源于自私,又会培养出更大的自私,不可小瞧。
  那么,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呢?当然也会如此。比如,孩子吃饭,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家里吃饭的节奏完全跟着孩子走;孩子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要先问:“宝贝,今天想吃什么啊?”然后再做。其实饮食应该是由大人决定的,大人根据营养成分来搭配,不能完全听孩子的。如果完全按照孩子的口味走,这样往往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所以在很多这样纵容孩子的家庭中,孩子往往身体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纵容,往往会让孩子丧失做事的协调能力,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不需要考虑别人。这是被培养出来的“擅为”的本能。那么,当他长大了,做事也会很少考虑他人,这样的人,在单位能受欢迎吗?很多家长说,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其实,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惯性,还真就可能改不过来,不信我们打赌。问题是:你敢拿孩子的未来打赌吗?
  如果他在单位不受欢迎,他自己情绪也会出问题,肝气不舒,从而引起身体的诸多疾病,最终会导致健康的问题。很多健康问题,看似是身体的简单失调,很可能根植于童年时期的教育。
  10.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自私的人,最终都是失败者
  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读大学的时候,六个人住一个宿舍。有个同学是北京人,每周回家,都会带回来六个苹果,大家都以为他是带给同学们一人一个分享的。结果这个学生把苹果全都锁在柜子里面,一周六天,自己每天吃一个,然后周日回家。众目睽睽之下,他自己一个人,从容地洗好苹果,津津有味地吃掉,一直是这样的。大家也说不出什么。毕业后,大家开始创业,越做越大,五位同学都加入了新东方。当新东方的事业做得很大的时候,那个吃苹果的同学在单位混得一般,于是也提出,是否可以入伙。结果,大家开会讨论,一致认为不欢迎他加入。为什么呢?因为品性问题。吃苹果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出这个人不懂与人分享,比较自私。合伙,是需要大家把利益放在一起,一起努力的。如果有一个人自私,就会把整个气氛给破坏了,这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大家会说,至于吗?不就是吃一个苹果没有分享给大家吗?这里,就涉及“物虽小,勿私藏”了。什么是私藏?举个例子。大家一起进山采蘑菇,这是一个团体,每个人找到都交公,最后晚上大家熬汤喝,每个人都能喝到。可是其中一个人,突然看到一个蘑菇,心里想:“这是我看到的啊!”于是,他私自把蘑菇放到自己兜里,晚上出去偷偷卖了,这就是私藏。
  开公司合伙也是如此,本应该大家一起为公司努力,公司市值上去了,大家都得利。但是,有个特别好的生意来了,其中一个人看到了订单,就想:“这要是我一个人赚了该多好。”于是自己注册了一个空壳公司,然后接了这单生意,自己独吞了,这就是私藏。
  那么,这种人为什么不想和大家分享,让公司越做越大呢?
  这是眼界问题,他看不到更远的景色,他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一定有关系,因为这是品性问题,他没有习得这种品性。
  其实,创业是有风险的,即使有再完备的制度,我们也完全不知道与谁合作会有好的结果。于是我们会根据一些线索,来判断这个人最后的表现会如何。哪些线索呢?往往是能透露出人的本性的一些线索。
  这样解释大家明白了吧?其实不分苹果给同学们完全可以,有些家长就会这样说:“想吃你们自己去买啊!为什么非要分给你们?”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事事如此,大家就会看到,此人不懂分享,比较在意私利。如果公司有了这样的事情,股东们怎么办?请他入股有意义吗?
  为什么那些很自私的人,总是在社会上难以真正立足?因为,每天每一刻,你的种种线索,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大家在随时评判,这决定了你未来合作机会的多少。而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够有一番作为,是因为他的品性早已展示给大家了。
  人世间的事情太细腻了,很多人用理论去分析,认为本来就该如此,想吃苹果自己买去。道理是没有错误的。可是,你分析不过人心的。人心,在通过一个苹果,判断你的人品呢!
  





上一本:就爱吃豆腐 下一本:驯狮少年全三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弟子规说什么的作者是罗大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