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语言”不仅丰富了语言生活,而且带来了诸多研究课题。网络被誉为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网络语言可谓介于传统书面语与日常口语之间的“第三种语言”。本书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索了网络语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挖掘了网络语言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等。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楚艳芳,女,1982年12月生,河北阳原人。2006年毕业於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於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於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9月-2012年3月,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生。2014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後出站。2014年至今,任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