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的第三个本命年,那么在家中长辈的眼里,还没生孩子的我就是个虚岁年过半百的人了。回想这么多年的人生,似乎从没像这年一样,如此感谢过书里的故事,和写出好故事的人们。 因为多年工作形成的大方向和日常生活与交往的维度,我的阅读材料中,总是非虚构作品比例较高的。的确,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真实的力量往往最能撼动人心,我也总是愿意去关注滚滚红尘中鲜活存在的人与事,无论是近处是远方,哭声还是笑声。 但是在2022年,无论公共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没法用什么积极词汇来形容的这一年,翻开非虚构作品的我,总有那么一点发怵,有点像身处南半球垃圾场的人在看《北极冰川融化报告》;或者坐在马上沉底的船上关心遥远陆地上贫民窟的温饱。 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英语国家的人们以讹传讹,说这是一句古老的“中国诅咒”。于是前辈翻译家们,千辛万苦地从《醒世恒言》里找出一句意思勉强对应的箴言,“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对呀,“有趣”的时代,换句话说,便是乱世,是多事之秋,让每个人都为之付出代价,或多或少。原谅懦弱的我,在过于“有趣”的时候,我很想做鸵鸟。 我懂的,随时都应该关心人类,关心地球,关心宇宙。但如果自己已经身陷流沙,再被告知整个世界充满了真实的苦难,无梦可做,那么灭顶的那一刻,心里该有多绝望啊。在慢慢下沉的时候,也许我只想做个逃避现实的人,仰望着头顶的星星,不去想那里也是一个险恶的黑暗森林,而是怀着“除我以外,都很美好”的幻觉离去。 所以在这实在不算振奋的一年,我要感谢小说。虚构挣脱了力求真实的种种限制,想象力成为最能开疆扩土的武器,给我逼仄无力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开阔的空间和维度。曾在一本名家短篇集子《西西里柠檬》的扉页看到一句话,“世界多变而恒永,文学孤独却自由。”现实是慢慢将人吞噬的流沙,小说则成为有着无限可能的沙画,即便你是一只鸵鸟,把头扎进小说的沙堆,便会发现,呀,每个沙堆,原来都是一个宇宙! 是埋首于这些宇宙中游历的瞬间,让我抓住生命的微光。即便不可否认地经历着“interesting time”,我竟然还有做鸵鸟的权利,还有这样多的好故事,成为温暖的沙堆,好整以暇地等着慌不择路的我埋头进去呢。在这些沙堆宇宙里,我又经历着另一种不可否认的“interesting”,这就不是诅咒了,而是福气。 2022,虽然我特别想诚心诚意地对你飚一句粗口,骂一声“滚蛋”,但作为一个“年过半百”,还有福气阅读的女性,我希望能与你决绝但和平地分手: “再见,谢谢所有的故事。” 因此,以下,是我2022年“包括但不限于”的致谢名单: 《王羲之放鹅记》 作者:叶行一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乐府文化 x 纸上造物/乐府文化/纸上造物 出版年:2021-12-28 2021和2022跨年的那天晚上,我睡不着,全凭轻巧美丽的装帧从书架上取下了这本小书,在依然寒冷的冬夜拥衾而读,结果咯吱咯吱地笑得,我家猫都错愕地看我:“你不是该睡了吗!该轮到猫猫我开跨年party了!” 不怪我笑点低,在豆瓣自我介绍只写了一句“赶房术七十五代传人”(具体是什么高深的身份,动手搜索一下吧)的叶行一,真是太能扯了。天真的我,面对这么一本驳杂旁收的集子,那些志怪故事,就凑个趣,一笑了之;看到有历史人物出现,还真当史实去读了,惊得在心里跳来跳去:米芾是这样的人啊?!钟繇这故事怎么从没听说过?!黄庭坚好尬!王献之竟然是那种男人!…… 慢慢才发现是我认真了,这不就是笔记小说吗!亦实亦幻,假作真时……惭愧,是我格局小了。首先,我看到书名,想的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想的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兰亭集序》,没错,先想到鹅,再想到王羲之,非常具体,非常务实。结果,翻遍全书,硬是没找到王羲之在哪儿放鹅。书里很多故事的结尾也是如此,没头没脑,没着没落的,难的是写得流畅疏阔,理直气壮,把你拽进那套故事的逻辑(或没有逻辑)里去,看得摇头晃脑,尽兴!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能力,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我就没有);叶行一就太有了。以及,那些不免被很多文本冠上“伟大”一词的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们),什么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在这本书里都有些叫人看得微笑的小缺点,小怪癖。留下的是出尘墨宝,在书中全是烟火之气。在“王羲之放鹅(也可能没放)”的这个维度里,他们从“伟大”变成了“亲切可爱”,而后者,对个体的人来说,也许更有意义。 那时候,2022年的春天尚未到来,书里稀奇古怪的大千世界,书法家文学家们的恣意狂放,自然江湖的草木山水,在书里很近,也让被窝里的我产生真实的冲动和向往。到现在,即便那些向往都还没有实现,我倾向于认为那只是延迟,而非幻灭。 流俗地 作者:黎紫书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十月文化 出版年:2021-4-1 “三月的烟雨飘摇的南方”,我读了同样氤氲着烟雨之汽的《流俗地》。 这是个“旧”故事,被东南亚的雨浸过,被锡都的岁月侵蚀,又经过一个盲女清亮眼神的荡涤。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那类小说,从从容容地去讲述时空流转,世事变迁。没有真正的恶人,有的只是在时代洪潮中,个体的抗争与顺应,外人看似平静无波,身在其中暗流汹涌。 作者对笔下众生,着墨有多少之别,耐心却平等地给予。银霞、大辉、细辉、莲珠、马票嫂、蕙兰、婵娟、拉祖、顾老师……都曾在我读《流俗地》的时光里,独个儿或一起站在我面前。他/她们代表了时光与生活的全部面目,市井琐碎,两情缱绻,青春活力,垂垂老去……风雨悲欢,即便隔着遥远的时间与空间,依然充满着能让我无限共情的力量,因为,经历是不同的,“人情”是共通的。这些被立体而细致地刻画过的人物,是比飞蛾更爱扑火的“雨后成群出没的飞蚁”,让我也加入其中,“长出翅膀觅光而去”,不管最后是否会力竭而死。 而黎紫书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苦心营造的那种“韵致”,着实引人入胜;也让这本小说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她为这个故事写了特别诚恳的后记,带给我的感动不亚于看故事本身。那完全是一篇“伟大小说家的画像”,而作品本身,也是这画像最有力的底托。 潮汐图 作者:林棹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2-1 谢谢林棹,谢谢《潮汐图》。有一段时间,我变身成了一只巨蛙。漫天飞舞在一片由言语、隐喻、意象、情感垒成的海市蜃楼里。 不可否认,开篇因为大量使用粤语方言和文字带来很强的陌生感,让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人很难进入;在第十几页时我曾放下过这只正生吞黄蝉的巨蛙;我要流畅快乐轻松地看故事,我不要一路解谜的苦修。 然而放下以后,发现虽然看得艰难,脑子却形成了一个磁场,细致、瑰丽、诡谲,这一切在罗列,甚至在堆砌,却不显得繁杂,反倒形成了一种宏大。所以,我完全是鬼使神差地,又捡了起来。有点像第一次讲价不成走掉,后又折返到同一个摊位上的顾客,“上帝”的气场全无,反而发现,如果放低甚至完全放空自我来进行这场阅读的“交易”,实在划算。 不强行逐字理解之后,《潮汐图》变成一个我愿意一做再做的梦。在梦中见证苦难、繁华、囚笼、自由、友情、水与火、日与夜……梦就是该这样澎湃无序,就该充满天旋地转的时空和汹涌而至的未知,不是吗?毕竟,以一只清朝的巨蛙做主角的小说,在翻开之前,就应该做好“接纳陌生它者”的准备;而《潮汐图》,带给我“拥抱全新它者”的惊喜,这是很久未曾有过的爽快;还有种感觉是许久未曾有过的,就是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我都在脑子里大声朗读,不全是因为生字(其实几十页之后粤语的陌生感就慢慢淡去了),还因为语言节奏实在有趣,有时娓娓悠扬,有时又似荒腔走板,这是韵律层面的“拥抱全新它者”。 开篇不久,林棹就写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像望向一种远的、辽阔的事物那样,望着一个人,你就会快活起来,哪怕你周身是很挤逼的,或你竟置身牢笼。你试一试那样望。你一下子望穿过去。你会飞至一个静的,快活的地方。你试一试。” 我便是这样望过远的、辽阔的《潮汐图》,我便是这样飞到了一个静的,快活的地方。你们也试一试。 隐武者 作者:何大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乐府文化 出版年:2022-9-1 入秋之后,成都封城了。“感谢”还有每户一人每天外出两小时的所谓“采购时间”,我得到了出门条上极不正规的印章,也得到最新出版的《隐武者》。在物理的移动受到限制时,心灵的徜徉变得异常重要。所以这本书对我有很重要的意义。 不过,抛开这个现实层面的意义,《隐武者》绝对也是一本极好的小说。它像所有的好小说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面孔。这张面孔很大胆,可以清淡与奇崛并存,舒展和沟壑共生——你以为一眼把这张面孔看尽了,却发现,一眼、一眼、又一眼,这张面孔仿佛很多张面孔重叠起来,写满了故事,几生几世,怎么看也看不够。 何大草讲他这本书是“衰年变法”,变得的确彻底,用了非常挑战读者预期的大胆结构:读小一辈的青春恣意正入港,下一页却堪堪荡开,讲前尘恩怨。刘安的院子正在元菁的眼里四季静好,良玉已经在成都府大杀四方;一转头,少爷元雨经历了变故,换了个人;何小一都死过两回了。 也敢引起读者的不适,老辈小辈,想不通的男人女人,此生终不得相逢的小姐与少年,不得报的大仇……好多个不,好多个遗憾,看得人心里发紧,不舒服啊,不甘心啊,好几次对着书页叫出来了,想给作者寄刀片,你怎么对他们这么残忍啊! 但好的小说,就是要把真实的人生汇聚起来,赤裸裸地展示给你看。到后面你会意识到,你的这种情绪起伏,恰恰是和每一个人物都共情了。 在《隐武者》的舞台上,他们间错出场,有时候隐没在舞台,有的出场不多,却每一个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唱念做打,每一个亮相,每一声唱腔,做观众的你,都记住了。对小说家来说,这就不是残忍了,这是爱每一个人物,无论笔墨多少,至少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动恰切的设色。 而且,能在封控中读到这个故事(很多很多个故事)可真好,它让我在身体受困时,得以精神上遨游我仍然热爱的那个城市。刀光剑影隐没之处,烟火气升腾起来,飘散到刘安镇、红照壁、冻青树街、斜江之上……这本书,我是从头到尾,在脑壳里头,用四川话读完的。它有属于自己的方言和声音。亦如《流俗地》,亦如《潮汐图》。 这个故事,讲的是“武”,更讲的是“隐”,流不出锦江斜江,不用汇入苍茫大海,是属于自己流域里的惊涛骇浪。一如贯穿始终的四川小吃锅盔,没得月饼稀罕,但是好吃得很,咬下去酥酥脆脆,馅儿进了嘴里,百转千回。 燕食记 作者:葛亮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8 对我个人来说,《燕食记》的行文感觉,过于纯熟规整了。和朋友谈起这本书,我曾有句不带褒贬色彩的戏谑,“这种感觉,一读之下,带着点儿要冲‘茅盾文学奖’的劲儿!” 但我的确是一口气把这四十多万字的故事读完了,也的确在合上书页的那一刻落了泪。不偏爱行文风格,不等于不会被它吸引;正如书里可以有宏大历史沉浮,也可以有细致入微吃食;世事的苍茫与莲蓉的绵密,都在其中。好故事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读到后面,我甚至不得不说,这个故事,也只有用这样的行文风格去讲。 明里的主题是美食和烹制美食的人,这是让我翻开书的首要原因。书里将各种食物以及与其相关的生活图景写得极细,可以当半本硬货参考书来看了(相关知识是否全都准确到位,这个待考)。 在充满美食,氤氲着烟火的卷轴展开时,岁月时光也就这样流走了;行云之间,最初吸引我的美食退到了背景的位置上,我牵挂着每个出场人物的言行、选择、命运,因为他们都太饱满了,正如书里打到最佳状态的莲蓉,褶子数量最恰到好处的虾饺,细细碎碎间,苦乐悲喜,平淡却丰富地,走完每一个一生;每一个一生,都足以走出书页,润湿我的眼角。 就个人偏好而言,我不能说《燕食记》写得多么精妙绝伦,但不可否认,这个故事打动了我。我很高兴读到了它。 西游补 作者:董说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纸上造物 副标题:悟空的梦 出版年:2022-7-1 天最热的那段时间草草看了一本这小小奇书,年末天冷时又拿起回顾了一遍。没别的,只觉得这一年的阅读之旅,如果是以《王羲之放鹅记》开始,那么用《西游补》结束,恰好。 两本书是不同时空里的天马行空,都给人一种放飞自由之感。啊,自由,2022年最奢侈的一个词。而“西游补”,补的是悟空的梦。啊,梦,2022年我最依赖的一种东西。 明末清初的小说家董若雨,在这本书里制造了无数个瑰丽奇幻,又充满怅惘的梦。 梦里的悟空,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圣,上天入地,穿越变化;历经了种种不同的人生,落入了千奇百怪的化境。读的时候,我一时觉得晕晕乎乎,像是和悟空一样陷落到了梦境中;一时又像坐在戏台下边儿,磕着瓜子喝着小酒,在看折子戏,或是听老先生说书。恰是梦境最尾,行者看到一个师长在给学徒讲书,讲了个“范围天地而不过”……叫做梦的读者有些解脱,又有些怅惘。还是书里的话,“……珠雨楼台,一望荒草,再望云烟。” 很合我走到年末的心境,这一年,允许自己耽于虚构,也在故事中收获了无限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