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老外写中国,尤其是当他们写得比中国人还要好的时候,小编都会产生怀疑:到底谁才是真的老外,谁才是地道的中国人? 今天这5本书的作者,小编觉得他们一定都是假老外。 01《空谷幽兰》 比尔·波特 豆瓣评分:8.3 (8017人评价)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就汇集了许多这样的人,就是隐士。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究竟还有隐士存在吗? 这个国人并不怎么关心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美国人比尔·波特。 为此,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孤身一人进入深山老林,不畏辛苦地踏上了寻隐之旅。 终于,迷雾散开,这群隐士渐渐地回归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我们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群人选择告别滚滚红尘,遁入云深处,以寻找一方精神的净土。 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进了这个神秘群体的独特世界,也明白了他的真正用心:只要你不受欲望的困扰,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么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可见,真正的净土只存在于人的内心。 02《汉字王国》 林西莉 豆瓣评分:8.5 (621人评价) 我们每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汉字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 也正是因为熟悉,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花时间在琢磨汉字这件事上。 然而一个老外,却对我们的汉字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一个个汉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一笔一划代表着什么?它们最初的形式是怎样的? 这个老外凭着对汉字文化的深沉热爱,耗费八年时间写下了这本《汉字王国》。 在书中,她选取了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这些字都是最基本的字,关于人的身体、水与山、农耕和家畜、书籍与乐器······ 在她的细致讲解下,每一个平常的汉字全都重新焕发了生机,变得美妙生动起来。 小编认为,这个老外不仅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汉字,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 她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入口,在那里,我们可以窥见东方古国那悠久的、深邃广博的大美。 03《少林很忙》 马修·波利 豆瓣评分:7.9 (563人评价) 1992年,一个通过电影了解到少林寺和中国功夫的美国青年马修,为了解救自己胆小懦弱、受人欺负的悲惨境遇,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河南少林寺门前学习武艺。 回国后他写下了这本纪实文学《少林很忙》。 与那些枯燥的纪实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能够让人从头到尾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笑的纪实作品。 无论是艰苦的日常修炼,还是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在马修笔下总能转换成幽默诙谐的调侃。 调侃吐槽之余,这本书也为我们解答了关于少林寺的种种疑问。 少林功夫真的存在吗?它真的那么厉害吗?真正的少林功夫又是什么?武学与禅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马修的这一段修行时光,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少林寺,同时也是一段去魅、去除刻板印象的过程,他为我们揭开了90年代中国社会的神秘面纱。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中国,陌生又新鲜。 04《再会,老北京》 迈克尔·麦尔 豆瓣评分:8.4 (1265人评价) 这是一个老外写给老北京的忧伤情书。 2005年,作者麦尔搬进了北京的杨梅竹斜街,开始了他的胡同生涯。 他把这几年间胡同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以及背后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全都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在了这本《再会,老北京》中。 通过这本书,我们认识了他的房东老寡妇,同事朱老师,收破烂的王大爷,开面馆的刘家,“钉子户”老张······ 这里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每个人的故事彼此交融,这种独特的胡同生活就代表着老北京的传统和历史。 然而一只“无形的巨手”正在推着他们离开,离开居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离开生意兴隆的店面,离开就近的工作单位······ 看到这里的时候,小编唏嘘不已。这不只是一种历史上的断裂,更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蕴藏其中的人际关系的消失。这种消失,不仅在老北京上演,更在全国范围内上演。 麦尔的这本《再会,老北京》,与其说是写给老北京的告别信,不如说是写给所有转型过程中的城市的凄绝挽歌。 05《江城》 何伟(彼得·海斯勒) 豆瓣评分:9.0 (21657人评价) 提起老外写中国,就不得不提何伟。 《江城》这本书小编在3月8号的书单中推荐过:这5本纪录片式的书,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它是何伟中国纪实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描述的是重庆境内的一座江边小城涪陵。 何伟在这里教英语的一段经历,折射出的是一个老外眼中,普通百姓的某些共性和特质。 他对涪陵人生活的观察,一方面置身其中,一方面又独立于外。这种亲疏结合的视角,仿佛在读者眼前竖起了一面镜子,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原来日常生活中,那些近在眼前的事物,往往才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 所以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却由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描述出来时,这种充满惊喜的阅读体验,使得江城蒙上了一层遥远又熟悉的美感。 何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凿开了一条星光隧道,这条隧道通向的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