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君王身边总少不了一些辅佐的名臣将相, 他们或敢于担当,或精通政事,或拯救危局,或识人善用, 作为普通人,无论处于人生哪一阶段, 了解他们的才智、胸怀、成败经验,总不失为一件益事。 李斯,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 从一个看守粮仓的无名小吏,成为了大秦帝国的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宰相, 这其中的过程,有太多隐秘的内情。 但李斯的晚景却十分悲惨,在决定秦王朝命运的沙丘之谋中, 他贪恋宰相一职,听信赵高的谗言,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将皇位传与胡亥。 原想拿着伪诏去愚弄别人,结果反被别人愚弄了, 最终落得个腰斩于市、夷灭三族的下场。 让小编深有感触的是,李斯是个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李斯的悲剧是他过于贪恋富贵,违背了仁义。他的“失”,就失在他的无德上。 无德者,徒有睿智,也是枉然。 王安石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争议极大。 他的“王安石变法”,到底是能拯救宋朝的苦口良药,还是他的独断专行? 想了解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去看看王安石真实的一生。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王安石设立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新法, 目的是为了阻止豪强巨富的兼并,实现富国强兵。 但梁启超总结出了其中的症结,就是政策执行上有问题! 来自民间的阻力、官员执行上的“和稀泥”,汇报过程中的“欺上瞒下”,让王安石的美好设想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而在小编看来,王安石的胆略是值得敬佩的! 作为当朝高官,他没有坐享荣华福贵,也不愿意装聋作哑, 而是不顾个人安危地逆潮流而动,进行变革。 这种勇气,堪称一位具有“大气魄的政治家”。 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三百年只此一个政治家”,说的就是张居正! 而这本书,就写了“帝王师”张居正雷厉风行的一生。 面对纷繁芜杂的官场斗争,他推出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改革措施—— 财政上,他推行“一条鞭法”,使国库的存银从亏空猛增到400万两; 军事上,他任用戚继光等名将,使边疆出现军民乐业的安定环境。 种种举措,使得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但这一切又在张居正死后被全部推倒…… 纵观中国的古代历史,想要博得好名声的臣子多,甘愿背负骂名的却极少。 而小编眼中的张居正,恰好有着钢铁意志和雷厉风行的魄力,以雷霆手段建立不朽事业。 对于张居正来说,这一生,尽力尽心足矣。 这本《李鸿章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梁启超和李鸿章是有过实实在在的交集的! 作为一个同时代的人,梁启超能更公正地看待李鸿章的才识、功过、地位,这是非常难得的。 众所周知,李鸿章因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系列条约,被斥为“卖国贼”。 但梁启超告诉我们要从两面看待李鸿章。 论功,李鸿章镇压太平军,创办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 甚至在外交舞台上极力斡旋,为大清赢得一丝喘息。 论过,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面对清朝这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 但无论功过是非,李鸿章以一人之力要想改变中国贫穷挨打的局面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以让小编心生敬意。 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如果你想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到点实用的人生智慧,那么就读曾国藩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从一手组建湘军集团开始,曾国藩屡受挫折,甚至几度想要投水自尽, 再到后来誉满天下,位极人臣,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励志! 而且最难得的是,他带出的人才也占据当时清廷的半壁江山,影响后世上百年。 小编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曾国藩其实是一个资质极其平庸的人,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 他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勤”与“拙”,他在自我修养、培养家风上,都做到了极致, 他几乎是用最严苛的标准、最笨拙的方法,去对待每一件小事情,才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千古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