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德国有一家报纸为了增加发行量,设计了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帮助法兰克福的一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之间的联系,目的是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么密切。 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演员,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要找到一个普通烤肉店老板与一位享誉全球的巨星之间的联系,听起来简直天方夜谭。 但是,报社的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后发现,这2个人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那么远。这家烤肉店老板是一位伊拉克移民,他有个朋友住在美国加州,而这个朋友的同事的女儿有个闺蜜,这个闺蜜的男朋友就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片人。巧的是,这部影片的主演就是马龙-白兰度。 这个结果令人们惊讶不已,原来我们跟周围的人都是紧密连接的,即使那些看起来距离我们很远的人,通过几个人的连接,你也可以认识他。 微软也通过一项MSN的网络消息传递试验证明,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平均只需通过6个人就能建立连接,这就是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 通过“六度空间”理论,你可以构建属于你的社会网络,这些网络就是你可以调动的资源,这些资源则是你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的价值由两方面决定:个人能力和背后的网络。通过强大的个人能力,你可以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做出技术上的创新突破。而通过你的社会网络,你可以调动多方资源,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上,让更多的人体验到科技的乐趣。 这两种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即要么专业主义,要么连接一切。 我认识很多学历很好的人,个人能力非常强,但一直待在一个小圈子里,不敢走出去与他人建立连接,或者说有点社恐。即使是找对象,也是畏畏缩缩。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不远,只不过多数时候你把这段路想的太长。想想如果你不敢走出去,就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不能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又怎么能找到一个好的对象呢? 互联网的时代,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自身知识储备不高的人,敢于在短视频平台大胆的表达自己,与更多人建立连接。从而收获了百万粉丝,变现很好。而很多学识丰富的人,因为了解的越多,反而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少,不敢表达。虽然心有猛虎,但没有与他人建立连接,也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是专业的,可以为他人产生价值。那么通过网络,你可以充分的放大自己的价值。比如通过线下书店你办了一场沙龙,可能卖出去100本书,但通过直播,你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许你一天可以卖出去100万本书,这就是连接的力量。 美国著名的商业思想领袖朱迪-罗宾奈特在她的《给予者》一书中列出了“5+50+500”的个人网络模型,即你要拥有5个顶级关系人,50个关键关系人和500个重要关系人。通过这样的关系圈,你可以最大化的构建你的资源网络。 那么,如何才能获取这样的关键关系人呢? 首先,你需要持续的自我输入,自我精进,学习新的知识。打铁必须自身硬,你需要在某个垂直领域有自己的擅长点,能够为他人产生持续的价值。社交网络都是价值交换,当别人看不到你的价值时,别人就不会带着你玩。所以构建资源网络的第一步就是提升自己,找到自己的擅长点,反复精进,直到成为这个领域的TOP; 其次,你可以持续的进行输出,把你的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他通过《逻辑思维》节目,持续分享他的读书感悟,让人更高效的收获知识。或者是群响的创始人刘思毅,他通过对中国年轻创业者的访谈,通过公众号持续的分享,让人看到不同创业者是如何搞钱搞流量的。他们的输出持续对用户产生价值,所以逐渐收获了用户的信任。 最后,需要善于合作、分享、共赢。这个世界没有人是傻子,当你利用别人一次后,就绝不会得到第二次合作的机会。当你占了一次便宜后,可能面临的是口碑的急剧下降。合作中连接他人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增量,而不是瓜分存量。如果你总是想从其他人身上获取好处,那么很难有人愿意与你建立关系连接。 总之,所有的主动连接都是源于“我需要”,所有的被动连接都是源于“被需要”。即当别人觉得你有价值时,并且需要你的价值时,就会主动与你连接。当你自身有足够的价值,并且连接的人足够多时,你就会构建一个非常强大的价值网络。 就像群响,通过分享最新的流量策略,连接了年轻的创业者。通过创业者的连接,聚集更多的资源,让社群的价值不断提升,从而拥有持续的付费会员。 最后,做价值的给予者,而不是索取者。当你创造了足够多的价值后,就能够与更多用户建立连接,就像我持续分享书单,分享读书笔记。慢慢的也拥有了一批认可我的小伙伴。正是因为一篇篇文章无私的分享,一次次真诚的交流,才会将点滴价值汇聚,逐渐构建了自己的影响力,与数万小伙伴产生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