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书吏和差役,帝国之“爪牙”,基层社会运行和帝国统治不可或缺之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生动形象。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合理性”(不可或缺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并思考其活动是如何可能影响到清代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之关系。在构建以“爪牙”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对我们深入理解官僚制、国家与社会之关系、话语分析等社会科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皆富有学术启发性。 《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下册)》 《哥白尼问题》一书为当今历史学界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者深入发掘史料,详尽阐述了15—17世纪,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家如何从旧式的古希腊天文学、占星学转向“日心说”为代表的近代天文学,如何在“文艺复兴”这一变革时期的复杂背景下,发动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科学革命,催生了近代物理学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进程。本书也被认为是对托马斯?库恩《哥白尼革命》的一种回应,相比库恩宏大的历史哲学研究方法,韦斯特曼的研究则精微地向读者展示这一颠覆性学说在具体历史实践发展中的漫长与曲折。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土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 中国传统律典对于刑事重罪类别的界定和划分有着精密的层级结构。本书以犯罪意图为核心,由低到高探讨了中国帝制时期杀人罪的谱系:位于这一谱系最底层的是意外致人死亡、低级别的疏忽大意致人死亡和鲁莽冲动致人死亡;斗殴杀及其他有伤害意图的杀人犯罪则位于过失与故意之间的灰色地带;位于谱系最高层的是有杀人意图的故杀与谋杀。通过大量的判例和律注,本书解析了各个杀人类别之间的层级区分以及中国传统法律中概念连接情境的基本特征。民国刑法效仿现代欧洲和日本,在杀人犯罪方面建立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划分,并试图剔除法律中的情境因素,建立起韦伯式的形式理性法。这使得传统法律中的诸多范畴无所归依,新法律的概念界定含糊不清,也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但民国法律与传统法的关系并非完全断裂,法官们的判决不时会映射出清律当中的内容,使民国时期的司法与帝制晚期的社会规则更加接近。 此外,本书还对中国法制史上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如韦伯的法律理想类型、法律的形式理性及概念抽象性、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予以回应。 《文明的“双相”——灾害与历史的缠绕》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中国现代思想史十讲》 本书是一本通俗生动的中国现代思想史。书中以故事为引,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传奇故事作为基本叙事线,生动再现一批文化大师和一群热血青年的真实形象,勾勒出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又以时间为线索,贯穿1911年至1949年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将对思想学说的分析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相结合,书写现代中国的危局与变局,呈现思想流变的继承与革新。书中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冷静思考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别有助益。本书讨论了晚清士人对世界形势的认知、从清末到民初各种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建设的设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学说,以及儒学与学术中国化的问题等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也与今年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里提到的人和事相关,透过本书,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剧中所描述的那些历史片段。 《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非常发达,很多发明和创造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文化和观念里仍然渗透着古代天文历法的影响。本书的作者是已故古代天文历法研究领域泰斗张汝舟先生的弟子,是目前国内本领域屈指可数的几位领军专家之一。本书是他给学生讲课的记录,详细解说古代天文历法的知识,语言通俗易懂;并附有许多有用的图表,便于读者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本书不但对正确理解古籍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和纪时记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作为了解天文历法知识的基础读物和范本。 《城市的兴衰:基于经济、社会、制度的逻辑》 本书围绕中国城市的兴衰展开,从城市化的人本主义觉醒、城市改造的价值融合与重构、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城市增长与谎言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的飞跃式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贡献,也客观指出了由于过快推进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治理与后城市化发展所产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对巩固过去城市化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建立一套城市治理的机制,以及有效地纠正和弥补城市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以及城市蔓延带来的农业危机有重要意义。 《文心雕龙讲记》 《文心雕龙》被推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之圣典,其研究也被称之为“龙学”,但近世对其也存在较多误解。本书即是著名学者龚鹏程先生多年精研《文心雕龙》的会心之作,以“讲记”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刘勰的身世,《文心》宗旨,刘勰文学观、史学观、文体论、文势论等内容进行了精辟透彻的剖析梳理;辨析纠正了前人对《文心雕龙》的误读之处,厘清了《文心雕龙》及刘勰的历史真相。并将其与《文选》《诗品》进行比较,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进行深入反思。 全书多具新见,如辨定刘勰身世为没落士族,认为魏晋南北朝是最重礼法的时代,等等;格局宏大、博通古今,关涉经史;重治学之法的传授,其充满思辨性和勇于质疑的治学之法,具有很强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