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博摄影集》共十五卷,收录美国著名摄影师甘博在1908年至1932年所摄的四千余张相片。 含括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古建遗址、市井图像、重大历史事件,按地点、时间、专题分类。 当时关于中国的影像资料稀缺,镜头就是甘博关注时代危机的眼睛,为世纪初的中国建立起了一套丰富的图像档案。 甘博摄影的主题非常广泛,既有常见的旅途风景,也有非常细致的民俗记录。他有意识地把摄影当作人类学研究的手段。 透过甘博的镜头,我们可以回溯中国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瞬间和很多逐渐消失的传统礼仪、生活习惯。 他以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用镜头凝固了世纪之交变化中的中国社会。用照片提供了观察当时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 甘博的照片在质量、想象力、技术水平和多样性方面均超出了仅仅作为记录中国人生活或风景的那些照片的水平。人们把他置于那为数不多的被挑选出来的优秀摄影师的行列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优秀的摄影师准确地使用自己的相机捕捉到某个瞬间即逝的表情、姿势或一连串并列的因素,它们不只是表现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的是整个的时代或文化。当他的研究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就显得格外有活力、有热情、有情感,赤裸裸但决不残酷,能够解释处于中国长期革命中心的深刻而真实的痛苦。——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 套装包含《中国文化史迹:甘博摄影集》系列全十五册。 20世纪上叶真实而美丽的中国影像主题摄影作品集。 《甘博摄影集》共十五册,收录甘博在1908年至1932年所摄的四千余张相片,含括中国北京、安徽、澳门、重庆、福建、广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天津、浙江以及美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诸多名胜古迹、古建遗址及市井图像、重大历史事件,并按地 点 、时间、专题内容等分类。有关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影像资料极为稀缺,照相机的镜头成了甘博关注时代危机的一只眼睛。他以社会学家的人文关怀,用镜头凝固了世纪之交变化中的中国社会。透过甘博的镜头,我们可以回溯中国社会转变的重要历史瞬间和很多逐渐消失的传统礼仪、生活习惯,这些照片提供了观察当时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 作者简介 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其祖父系宝洁创始人之一。他年轻时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在1908-1932年间五次往返中美之间,他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者之一,还参与了“平教会”在定县的教育实验,期间他一共完成了五部社会调查作品;他还在中国西部地区游历,拍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在返回美国之后,他继续在基督教青年会服务,直至去世。 甘博的家庭优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8年,十八岁的甘博随父母第一次来到中国杭州旅行。首次访华之旅给年轻的甘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既为中国古老的文明所倾倒,又为进入20世纪的中国的贫穷所震惊。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甘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社会经济学硕士。随后,他又三次来华,其间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先后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调查干事,并就职燕京大学基金会。在华期间,甘博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了梳理,其《北京的社会调查》和《北京市民的家庭生活》二书至今仍然是研究那一时期北京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