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艺术都有令人不悦的地方,”西蒙·沙玛在他史诗般对艺术之力量的探索中不无挖苦地说,“美术馆中的安静肃穆可以欺骗你,令你相信接触的艺术作品都是礼貌友好的事物,是抚慰人心、令人陶醉、引人入胜的图景,但是它们其实都是暴徒。无情,狡诈,ZUI伟大的绘画作品简直是要一把按住你的脑袋,将你的沉着镇定击碎,然后立刻开始重组你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伴随着同样的解构之力,《艺术的力量》带领我们踏上大开眼界、扣人心弦的奥德赛之旅,聚焦八件无与伦比的大师之作,从卡拉瓦乔的大卫和歌利亚,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沙玛让我们从安静的美术馆舒适区抽离出来,他的叙述逐渐迫近陷于巨大压力之下的八位艺术家孤注一掷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之后,他们创造出了某些空前的,甚至改变了艺术发展进程的杰作。 被围困的英雄——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凡·高、毕加索和罗斯科——其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们用坚决的抵抗面对危机,用激情与确信抵御嘲笑和短视。由他们创作出的大师之作挑战了传统,动摇了自满,转变乃至改变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 借由生动的故事讲述和有力而唤起情绪的描述性陈述,沙玛探寻了这些艺术家变动中的个性以及他们所在时代的精神,抓住了阿姆斯特丹布尔乔亚生活的漂浮剧场,大革命时期巴黎的激情与偏执,以及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屠杀与悲伤。 《艺术的力量》ZUI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八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世界j艺术作品所掀起的非凡革命的追踪。这些作品在一系列的启发下被创造出来,它们“让我们懂得,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它们是如何内在于我们的肌肤,而这些是平淡的知识资源无法传达的。当这些作品诞生的时候,它们实际上对于一个已经令人感到厌倦你的问题给出了不容置疑的严肃回答……‘好吧,好吧,可是艺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 作者:西蒙·沙玛(Simon Schama) 西蒙·沙玛是一位英国作家、历史学家。1966年,他以“超一等”的成绩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沙玛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他的D一本书《爱国者和解放者》(沃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1980年,沙玛赴美国,任教于哈佛大学。期间,他完成了《财富的困窘》(《纽约时报》年度ZUI佳图书奖获奖作品)、《市民:法国大革命编年史》(《纽约时报》年度ZUI佳图书奖获奖作品、《约克郡邮报》图书奖)等著作。1995年,沙玛受邀成为《纽约客》杂志的艺术批评家,并转至哥伦比亚大学任历史与艺术史教授。此后他又接连出版了像《风景与记忆》(莱昂内尔·特里林图书奖、W.H.史密斯文学奖获奖作品)、《伦勃朗的眼睛》、《乱世交汇:英国、奴隶与美国革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非虚构类优胜作品)这样在学术和商业上均取得成功的佳作。 早在2000年,沙玛就接受委托为BBC撰写、主持一部以《英国史》为标题的艺术纪录片,作为“千禧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2006年,他撰写并主持了聚焦包括卡拉瓦乔、伦勃朗、贝尼尼、凡·高、毕加索等八位西方艺术大师的八件杰作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以幽默诙谐但又扣人心弦的描述,重新描绘了艺术大师生命中ZUI关键的抉择时刻——旷世的杰作由此诞生。《艺术的力量》一经推出,连同它的同名著作几乎都马上赢得了难以撼动的经典和标杆的地位,不论是豆瓣、goodreads还是IMDB,它们都赢得了“神作”级别的评分。2018年,由沙玛参与撰写和主持的BBC艺术纪录片《文明》播出,并再度掀起观看的热潮。而这也无疑是对近五十年前推出的肯尼斯·克拉克版《文明》的一次zui好的致敬。 目 录: 1卡拉瓦乔:画成肉身13 2贝尼尼:奇迹创造者87 3伦勃朗:奢华背后的艰难时世143 4大卫:弄潮革命的画家199 5透纳:绘画的极境259 6凡·高:从心作画329 7毕加索:走向政治的现代艺术389 8罗斯科:喧嚣城市中的寂寞之音437 致谢 483 由BBC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新艺术的震撼》首播于1980年,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被誉为“纪录片拍摄技艺与主持人叙事魅力的结合”。同名图书甫一出版,即成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院校师生和文艺爱好者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入门读本。 书中以八个理解现代艺术的重要主题为框架,多维角度勾画出西方艺术的百年流变——1780年的异域情调,如何成为1880年的新鲜论调,又何以沦为1980年的陈词滥调。作者以犀利精妙的笔触,探求艺术更为完整的真实——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关系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38-2012) 澳大利亚人,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历史学家。他曾任美国《时代》周刊的艺术评论员,并为该刊撰写艺术评论长达三十年之久。在当代艺术运动不被认可的岁月里,他化身成为了传统主义的鞭笞者和一名艺术斗士。曾著有《*批评》、《致命的海滩》等。 目 录: D一章 机械天堂 第二章 权力的嘴脸 第三章 愉悦的风景 第四章 乌托邦的麻烦 第五章 自由的门槛 第六章 来自边缘的景色 第七章 作为自然的文化 第八章 已经成为过去的将来 在《文明》一书中,肯尼斯·克拉克广泛的叙述检视了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的发展,涵盖了组成西欧文明的观念、书籍、建筑和艺术作品。作者带领我们从九世纪的爱奥纳岛到十二世纪的法国,从佛罗伦萨到乌尔比诺,从德国到罗马、英格兰、荷兰和美国。与这些历史背景相对的是,他描绘了一个人物的非凡阵容——给予文明以新的能量,拓宽我们对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认知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也强调了由他们创造出的天才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哲学、诗歌、音乐、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从拉斐尔所绘的雅典学园到布律内尔设计的桥梁。《文明》是克拉克对欧洲文明永远的乡愁,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将会看到:艺术家在怎样的时刻,如何摆脱时代的束缚?艺术又是历经怎样的时期,如何穿越时空的羁绊? 作者简介: 作者: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肯尼斯·克拉克是一位英国作家、艺术史家,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 克拉克出身于富裕家庭,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艺术。在早期影响他的诸多因素中,是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写作让他相信,任何人都有接近伟大艺术的能力。带着著名鉴赏家、艺术史家贝尔纳德·贝伦森的影响,27岁的克拉克被任命为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馆长。三年后,他成为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掌门人。在任的十二年间,他见证了这家美术馆的转型,后者*终成为一座更具亲和力、为更广泛的公众敞开大门的美术馆。 战争结束之后,克拉克在牛津大学待了三年,执斯莱德教授(Slade Professor)教职,然后他又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英国D一家商业电视广播公司主席的职位邀请。这家公司的成功业务就曾是他所写作和呈现的一系列有关艺术的电视节目。而这些努力也让克拉克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名字,随后他被邀请制作以艺术为主题的D一部彩色艺术纪录片《文明》,该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4、IMDB评分高达8.7。于1969年首播之后,《文明》又在许多国家播出,它的影响力也持续到了今天。 在个人的荣誉上,克拉克罕见地在37岁的年龄上就被授以爵士勋位,并在三十年后、稍稍早于《文明》首播的时候,被授以终生贵族(life peer)的身份。在克拉克去世三十年后,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为他举办了纪念展,以鼓励新一代的批评家、历史学家重新评判他的一生。BBC(英国广播公司)和泰特美术馆都把克拉克看作在20世纪的英国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译者: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美术》主编。 目 录: 引言 前言 1 1 我们幸免于难7 2 伟大的解冻43 3 传奇与现实75 4 人——万物的尺度109 5 作为艺术家的英雄145 6 抗议与沟通171 7 庄严与顺从203 8 经验之光235 9 欢乐的追逐267 10 理性的微笑295 11 自然的膜拜325 12 希望的谬误353 13 英雄的唯物主义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