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目 录: 病毒来袭 引言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中 第一部分 乌云密布的文明史 1 我们寄居在病毒的星球 2 狩猎,加速病毒的跨种群传播 3 微生物净化使人类更脆弱 4 驯养活动对病毒传播的三重影响 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5 什么是流行病 6 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8 新一波流行病威胁 第三部分 流行病监测与防控 9 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 10 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12 流行病的末日来临 致谢 译者后记 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创伤后成长心理学 中文版序 前言 每个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 无可回避的创伤 逆境变成催化剂 CHAPTER 01 从苦难中寻找意义 创伤的积极面 幸存者的积极改变 悲剧乐观主义 关注创伤的积极面 创伤后成长带来的新认知 CHAPTER 02 苦痛之殇 创伤的消极面 创伤的历史 创伤的成因 炮弹休克 从创伤到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的消极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界线 创伤事件与应激源评价 CHAPTER 03 负荷过重的大脑 创伤的生理机制 大脑的侵入性反应 大脑的恐惧警报系统 条件反射与削弱疗法 CHAPTER 04 越受创,越强大 创伤后的积极转变 创伤后成长的三大变化 关于创伤的新科学 压力促发积极改变 创伤后成长的连锁反应 CHAPTER 05 重新绘制心灵地图 碎花瓶理论 抚平心理创伤的5个阶段 创伤摧毁假设世界 重建假设世界 碎花瓶理论 认知同化 创伤后成长就是积极改变的过程 CHAPTER 06 真正的治愈来自自己的给予 创伤后成长之路 回避性应对策略 趋近性应对策略 随机应变 创伤后成长皆在自身 讲述新的故事 CHAPTER 07 挺住,意味着一切 抚平创伤的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促发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心理幸福感变化问卷 新型疗法 15分钟情感日记:表达性写作 创伤后成长的动力,来自自己 CHAPTER 08 新生 心理复原的THRIVE模型 与创伤后心理压力有关的常见问题 创伤后成长的三大关键 成长之旅 自助指南:THRIVE模型 步骤指导1:自我评估 步骤指导2:孕育希望 步骤指导3:讲述新的故事 步骤指导4:发现变化 步骤指导5:评估变化 步骤指导6:以实际行动表明成长 结语 那些受过的伤让我们勇往直前 黑暗与光明 致谢 译者后记 自愈力的真相 译者序 探索大脑自愈力的真相 前言 挣脱伪科学的帽子,揭开大脑自愈力的秘密 1 安慰剂效应能减少身体承受的治疗风险 安慰剂效应是万能药吗 在可控的条件下,如何用好安慰剂效应 2 远离负面思维能防止患者“越想越病” 感觉好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好 3 用好条件反射能提高免疫系统的治愈能力 4 大脑预防疲劳比患者本身更有先见之明 疲劳,真的源于大脑吗 5 催眠疗法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6 虚拟现实能帮助身体摆脱疼痛和药物依赖 7 情绪干预有时比医学技术更有效 最好是“一对一”护理 在家或在医院,情感支持不可或缺 “会说话”是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 8 压力转移能防止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能力受损 压力有害健康 改变对压力的看法,暗藏治疗玄机 压力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 9 正念冥想可通过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如何合理看待“正念冥想”? 正念可减少压力,保护身心健康 10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修复自身基因缺陷 不做“人群中的孤独者” 生存环境和对环境的认知,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年龄不是拒绝社交的借口 培养怜悯之心 11 电刺激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生物反馈疗法 迷走神经刺激法 “药物产业”将成为过去式吗 结语 开发身体自愈力量,迎接医疗新纪元 致谢 译者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