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每年岁末,中华读书报编辑部都会梳理一年内的优秀出版物,从中遴选出“百佳”图书,再优中选优评出十大好书。2019年度十大好书已于12月25日发布(中华读书报评出2019年十大好书),另外的90种包括文学(含传记、纪实类作品)25种,历史20种,社科和思想10种,文化和艺术10种,科学和博物10种,童书15种。以下为社科和思想好书10种、文化和艺术好书10种。 社科·思想(1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教育的情调》,[加]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39.00元 这是一本为教师和父母而作,为教育研究者而作,也为所有关心教育、对儿童成长心有所念的人而作的书。本书重新唤醒了我们对生活体验的关注,让我们通过思考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变得更加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对孩子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知道该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 《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陈云贤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66.00元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现象。《经济新引擎》基于实践和理论研究,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成功经验,并创建了中观经济学体系与现代市场理论。本书跳出了亚当·斯密的产业经济领域或微观经济学范畴,又与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的理论本质、研究重点、政府行为和运行模式等完全相异,成为探索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学体系的颠覆性创新。 《论语讲析》,周志文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88.00元这是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文先生反复阅读体悟《论语》几十年的心得结晶。作者选取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参酌古人和时贤的相关著作,对《论语》全书逐章细读细讲。每章均有原文、注释、语译和讲析,文字的疏解很见功夫,讲析更是胜义纷呈,颇多独到的理解和阐发,娓娓讲述中带读者认识一个“人间的孔子”,从经典中获得思想启发和精神滋养。 《批判与启蒙》,邓晓芒著,崇文书局2019年1月第一版,54.00元多年来,作者致力于实践其所提出的“新批判主义”,并在一些文章中努力推动中国当代的“第三次启蒙”, 本书就是这两个方面文章的结集。“上篇”《我是批判儒家的儒家》等文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弘扬传统文化”;“中篇”《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等文梳理启蒙在中国的历史,并展望启蒙的未来前景;“下篇”则包含了若干论战文字。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美]威廉·诺德豪斯著,梁小民译,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9月第一版,78.00元威廉?诺德豪斯因对环境经济学尤其是气候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书是面向一般读者介绍其气候经济学的通俗性作品。作者把人类应对全球变暖比喻为走进“气候赌场”:“我们正在掷骰子,结果将出人意料,且其中一些可能是危险的。”书中有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分析,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原则,并给出了具体的经济政策建议。 《人行道王国》,[美]米切尔·邓奈尔著,[美]奥维·卡特摄影,马景超、王一凡、刘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79.80元居民和游客是城市生活的一方面,街头群体则是另一方面。街头人在怎样的道德秩序中生活?面对污名和排挤,他们如何富有创造性地生活?他们自发生产的秩序如何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管理机制产生交集?美国社会学家米切尔·邓奈尔基于十年田野调查完成的这本书并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希望读者跳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用新的、充满社会道义的眼光观察和思考街道的问题。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罗新著,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5月第一版,52.00元历史学者罗新不止停留在史料中,还以实地探访史迹的方式反观历史学,赋予研究与治学以纵深感,本书为罗新近期历史随笔结集,很好地呈现了这一点。书中涉及历史学家的美德、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等问题,说理透彻,行文流畅,对于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如何看待历史学这门学问皆有启发意义。 《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梁吉生、张兰普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78.20元该书是张伯苓先生珍贵历史学术资料大规模“采集”工作最新成果的集大成,收录了散见于1907—1949年晚清、民同时期的中外报刊、图书及原始档案中的张伯芩佚文292篇。内容上以教育为主,体裁上包括文章、序言、演讲、讲话、致词、谈话、公文、函电、译文等。另外收录张伯苓与教育活动直接相关的图片和手迹共31幅,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为深度认识张伯苓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历史依据。 《争鸣传统——王蒙赵士林对谈录》,王蒙、赵士林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129.00元“人民艺术家”王蒙与文化学者赵士林,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直抒胸臆,各陈己见。从差异到分歧到碰撞到争鸣,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传统文化的精神、智慧、情趣、信仰、性格之优劣长短,在他们金属般的思想碰撞和激荡下,判然分明、历历可观。两人驾驭语言能力很强,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对谈中变得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中国哲学十五讲》,杨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52.00元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多年中哲研究的心得。从孔、老到孟、庄,从王弼到郭象,从周敦颐、邵雍到朱子、王阳明……书中选择中国古代的十五位哲学家展开论述,从中可见作者治中国哲学史的“个人趣味”,即对孔孟、老庄、魏晋玄学和程朱理学的喜爱和看重。作者着力于“揭示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并对经典文本作“深细解读”,正是在这些方面,本书胜义纷呈。 文化·艺术(1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主编,中西书局2019年8月第一版,1080.00元 2015年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简上内容包括《诗经》、楚史、楚辞佚篇等。此次整理出版的系其中《诗经》部分。这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的《诗经》古本,意义十分重大。这批竹简的刊布有助于破解《诗经》训诂方面的疑难问题:如揭示出《墙有茨》“中冓之言”的“中冓”乃夜晚之义,《关雎》“窈窕淑女”的 “窈窕”原作“要翟”,《硕鼠》中“硕鼠”指蝼蛄而非大老鼠。 《波斯笔记》,李零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0月第一版,298.00元学者李零在这部作品中将目光投向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比较中国与波斯文明的历史与文化特质,以“我们”的眼光回看波斯历史,进而讨论更广泛的历史话题。作者翻阅大量国内外相关史料文献,先后三次深入伊朗实地考察,最终呈现出的文字既有作者对史料的梳理、解读,也不乏实地行走、考察的直观记述。书中所附数百幅精美图片为随行专业摄影师拍摄,兼有艺术性与资料价值。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美]埃尔曼?塞维斯著,龚辛、郭璐莎、陈力子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98.00元国家与文明的起源问题是困扰古往今来思想家的大问题,本书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研究。本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游群、部落、酋邦、国家四个阶段,政府或者国家的起源是从酋邦社会发展出来的集中领导权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书中以非洲祖鲁国家等五个民族志案例和中美洲等六个古代文明考古学案例论证了自己的理论。无论方法还是结论,都有别于中国学界,富于启发性。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郑岩著,郑琹语绘,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第一版,68.00元作为普及中国古代文物知识的读物,《年方六千》精选了中国六千年文明史中极富代表性的89件国宝级文物,由考古与美术史学者郑岩撰文,郑岩之女、插画师郑琹语绘图。作者以扎实的历史、文博学养,用准确、生动、诗意且不乏具体信息的笔触道出这些古代器物的来龙去脉,辅以写实风格又有独特水彩质感的插画,彰显带着历史温度的国宝之美。 《山鸣谷应 : 中国山水画和观众的历史》,石守谦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158.00山水画在中国绘画领域地位最高,对其历史的研究也极为繁盛。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择画家与观众互动这一角度观察始于10世纪、止于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史,摆脱传统画史独尊“画家”的迷思,强调作品意涵形塑过程中“观众”的参与,聚焦于各个时代、不同地域的画家们如何与特定观众群体建立起互动关系,促成各种新主题、新风格的涌现,从而呈现了一部全新的山水画史。 《十载游记:马六甲海峡、中南半岛与中国》,[英]约翰·汤姆逊著,颜湘如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79.00元本书系英国著名摄影师、旅行家、地理学家约翰?汤姆逊1862年至1872间游历东南亚和中国的珍贵配图游记,大部分篇章讲述中国经历。作者用文字记录下独特的异域旅行,用影像直接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进行了观察剖析,文笔细腻生动,对晚清中国社会作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描述,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 《探访榆林窟》,敦煌研究院编,赵声良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版,298.00元这是一本关于榆林窟的图书,对于这一与敦煌石窟关系密切的石窟壁画群的历史、文化、流变、风格等内容有着按照石窟开凿、绘塑年代排列的详细呈现,对所涉及石窟的壁画更有着具体、细微的赏析。本书素材源自敦煌研究院,由院方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榆林洞窟图像集中采集、拼贴,对史料底片也逐一扫描,经过三年整理、取舍与编纂才完成。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担任主编,作家冯骥才撰文。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以吴大澂及其友人为中心》,白谦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78.00元本书的研究与写作不止于“晚清官员收藏活动”本身,更着眼于收藏活动的社会机制。严格意义上,这是一本视角独特的艺术社会史力作。作者通过对大量未曾刊布的稿本、信札等材料的梳理、解读,从“文物市场与收藏”“收藏活动的网络因素”“吴大澂的收支与收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晚清官员的收藏活动,对其时收藏活动的社会背景、文化价值、经济内涵乃至更多层面的因素作了分析。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耿朔、仇鹿鸣编,中华书局2019年5月第一版,49.00元本书缘起是一群专业研究中古历史文化的青年学人2017年夏在中原大地所作的一次访古游。他们所走路线是登封—偃师—巩义—孟津—洛阳,穿越中古中国的心脏地带。除了行程的记录,现场的所见,更多是各人调动自己的学术积累,展开关于历史的思考,探讨某些学术问题。对普通读者,此类访古游其实是可以效仿的,虽不可能那么专业,但我们旅游的深度确是大有开掘空间的。 《胭脂与焉支:郑张尚芳博客选》,郑张尚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65.00元 把中国称为“支那”是怎么来的?王姓为什么这么多?郑和为什么叫三保太监?雍正给两个兄弟改的名字“塞黑思”“阿奇那”是“猪”“狗”的意思吗?吐蕃的“蕃”读“bō”吗?……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先生从2006年至他去世前一年的2017年,在博客上写了很多依托语言学求解文史疑题的博文。本书即其博文精选,选文83篇,题目有趣,解答权威,非常值得文史爱好者一读。 ???推荐阅读: 中华读书报评出2019年度十大好书 2019不容错过的25种文学好书 2019不容错过的20种历史好书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