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者和编辑来说,新书出版都是件开心的事。尽管疫情期间我们无法与大家在线下见面,有理想国的b站账号和理想国主创的中文播客节目“Naive咖啡馆”陆续上线,但一本书从作者的书桌、编辑的案头,再到印厂和库房,最终抵达读者手里时,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式接力赛后的撞线时刻,因为有漫长的等待所以异常珍贵。本月起会陆续更新月度出版书单,欢迎大家关注。下面这十本,你买过读过哪本呢? 1.生活与命运[俄]瓦西里·格罗斯曼 著力冈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生活与命运》通过沙波什尼科夫家族在卫国战争时期的遭际,再现了斯大林时代整个苏联社会国家的全景,它是一部百科全书,“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苏联是怎么回事”。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纳粹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的作家,在本书中以非凡的人道主义勇气,描绘了权力与战争碾压之下一个黑暗时代的心灵史诗,“他所写皆是亲眼所见,足以惊心动魄”。 著名历史学家、《娜塔莎之舞》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苏联当局曾评价《生活与命运》“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本书在被“逮捕”抄没二十年后,拍摄为缩微胶卷偷运至瑞士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四十年来,《生活与命运》已成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必读经典。 2.余下只有噪音:聆听20世纪[美]亚历克斯·罗斯 著郭建英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关于现代音乐的是非从未消失。在毕加索和波洛克的画作售价过亿的时候,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以降,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仍在向听众传递不安的涟漪。现代音乐无处不在。先锋之声在好莱坞的惊悚电影配乐中大行其道,从地下丝绒乐队开始,极简主义对摇滚、流行和舞蹈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纽约客》的杰出音乐评论家亚历克斯·罗斯照亮了这个秘密的世界,并展示了它如何弥漫于20世纪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下只有噪音》讲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格,他们抵制对古典主义的过去的崇拜,与广大民众的冷漠作斗争,并违抗独裁者的意志。无论是用最纯净的美来吸引听众,还是用最纯粹的噪声来打击听众,作曲家们一直都洋溢着当下的热情,拒绝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式微艺术的刻板印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维也纳到20世纪的巴黎,从希特勒的德国、斯大林的俄罗斯到六七十年代的纽约市中心,罗斯将20世纪的历史及音乐编织在一起,在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与更广泛的文化之间建立了启示性的关联。通过他所讲述的音乐,《余下只有噪音》重述了20世纪的历史。 3.理想国译丛038第三帝国的到来[英]理查德·J.埃文斯 著赖丽薇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蕞富裕、蕞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4.理想国译丛039当权的第三帝国[英]理查德·J.埃文斯 著哲理庐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纳粹党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间,它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镇压政治运动,整顿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整合民间机构,打造民族共同体。正当德国人适应着新秩序带来的急剧变化,因繁荣稳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不知不觉地被绑在纳粹的战车上,高速驶向滚滚硝烟之中。原来,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为发动战争而服务的。 在这部包罗万象、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中,理查德·J. 埃文斯通过爬梳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和影响,以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官方档案描绘了第三帝国极权统治的狰狞面貌,以生动的私人材料与亲历记录勾勒出普通德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鲜活命运,揭露了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5.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意]法拉奇 著毛喻原、王康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自己?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书中同时涉及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法拉奇以无比的坦诚和勇气,呈现出一个现代独立女性极为丰富复杂的心路和刺骨的真实。 6.沈从文经典名作[上册《从文自传》中册《萧萧》下册《边城》]沈从文著赵园主编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本书《沈从文经典名作》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是一套田园牧歌般的、原汁原味的、采纳民国首版文本的沈从文代表作全集[包括小说、散文、传记、家书及文物研究等,所有篇目打磨多年,均遵照沈从文自己“临事庄肃”的方式而来],还在于我们今天一个共享的打开方式,即“1+1+1”经典共读计划,一篇沈从文代表作,一位专家共读人,一堂文学精进课…… 汪曾祺、作家王安忆、《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沈从文知名专家凌宇、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得主张新颖、北大复旦等等名家的27位共读人[即中国作家、中国学人组合]。书内41篇沈从文作品,每一篇都收有专家共读文章,再加“乡下人”沈从文自订年表、沈从文影像,和你一起对话沈从文。 7.日本的世界观[美]马里乌斯·詹森 著柳立言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马里乌斯·詹森以杉田玄白、久米邦武、松本重治三个普通人物的故事为主线,分析德川中期、幕末明治初期及战后昭和期日本人如何重新认识世界,追溯日本人的世界观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历史根源。杉田玄白放弃中医转而翻译荷兰的解剖学著作,久米邦武随使节团游历西方但最终因著作对天皇不敬而失去教职,经历二战的松本重治致力于与世界的交往。三个普通人物的背后,是整个日本的转向,而其中的起起伏伏被詹森浓缩进这本小书之中。 通过对三位不同时代的日本人生涯与奋斗的追记,复原了从幕末至今的两百年激荡史,凸显了日本近代转型中超越政治的现代性。可时代毕竟不同了,时势亦“豹变”,新一轮民族主义重蹈历史覆辙已不现实。但惟其如此,其将以何种形式寻求突破并释放能量,是《日本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崭新视角。——刘柠 8.莱奥纳多·达·芬奇:绘画论[意]莱奥纳多·达·芬奇 著[法]安德烈·夏斯泰尔 著邢啸声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面对莱奥纳多·达·芬奇,赞赏始终伴随着困惑。要想使他具有至少像小说主人公那般确凿完整的故事,只能够求助于包括后来种种私底秘传和弗洛伊德式生发的“莱奥纳多神话”。 莱奥纳多·达·芬奇的《绘画论》作为经典,数世纪以来得到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我们在他的《绘画论》中,会找到富于想象、热情洋溢、甚至有点说谎成癖的段落;他用极富感染力的言词,明确指出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声讨消极和狭隘时,开创了画家的“精神分析”。 《绘画论》出现的诸多版本当中,首推法国艺术史大家安德烈·夏斯泰尔的译本,他根据达·芬奇手稿应有的内在逻辑,对早先《绘画论》的内容分类编排,加以重新调整,使之更接近达·芬奇原著的主旨——“绘画学存在于构思它的思想里,然后才由此产生比上述理论或科学更高尚的实践。” 9.勇敢的人死于伤心云也退 著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这是一本与阅读有关的个人回忆。作者从儿时看过的动画片、连环画和漫画写起,回思求学、工作、旅行、搬家、社交的种种经历,从读到的故事情节、喜欢的作家和亲身接触到的人与事物中,也从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斑斑小事之中,探寻内心成长的踪迹,试图给命运绘出一个漂亮的形式。 命运需要这样的形式,在作者这里,它只能以文字来完成。书中所叙述的作家,从外国的康拉德、帕斯捷尔纳克、加缪、海明威、怀特到中国的陈忠实,他们的写作,都在作者经历的某个阶段点燃了他对勇敢的认识,而作家们所讲述的故事里,主人公的失败,或一桩桩事业的落空,又一再呼应了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悲剧感。作者说,读书让他在认识人本质的卑微的同时,继续对人抱有想象,在彻底的虚无心态之中留住梦想和激情。《勇敢的人死于伤心》所记录的,正是抵达这一内心状态的过程。 10.海海人生——横尾忠则自传[日]横尾忠则 著郑衍伟 译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激荡又自由的时代塑造出疯狂而绚烂的设计师,这本自传描述的就是时代与人的相遇。 横尾忠则用日记般的记录细细回顾自己这段如波涛汹涌般的传奇人生,娓娓道出他与一柳慧、大岛渚、土方巽、小野洋子、三岛由纪夫、田中一光、寺山修司、宇野亚喜良、亨利·米勒、杉浦康平、美轮明宏、约翰·列侬、唐十郎、高仓健、细江英公、野口勇、达利、矶崎新、筱山纪信、濑户内晴美……等多位当代大师名家相遇相知的种种过程,以及他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