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嘉 2020年终于过去了,哪一本书告别2020年,你会选择哪本?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我社都会邀请历史学界的学者老师,一起向大家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年度好书。 致敬2018丨二十一位历史学家的心动阅读 致敬2019丨25位学者的心动阅读推荐。 今年,在众位师友的热心支持下,我们又更新了这一主题,向全国的百余位历史学者发出了征集问题,"2020年,你读过最有意思的书是哪本?“ 截止2月2日,共收到了来自厦门大学许二斌、杜树海、刁培俊、盛嘉、刘婷玉、梁心、刘诗古、张侃、伍伶飞;南京大学于文杰、郑先武、杨晓春、于磊;湖南大学李洪财、闫建飞、谢一峰、胡劼辰;上海交大邱澎生、张朝阳、关增建、赵思渊;南开大学闫爱民、马晓林、王凛然、张岩;吉林大学王坤鹏、卢兆瑜;华东师范大学李海峰、阮清华;湖北大学郝祥满、先丹(笔名);山东大学顾銮斋、陈秀慧、屈宁;山西大学苏泽龙、尉佩云;清华大学倪玉平;首都师范大学李永斌、田天;北京师范大学凌文超;南京师范大学刘可维;陕西师范大学许潇;山东师范大学刘志鹏;天津师范大学王玉亮共44位老师的回复。 谢谢各位老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书在这一年被老师们所pick? 清华大学历史系 倪玉平 教授 研究方向为清代财政史,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清朝咸同年间的财政与社会》等学术著作。 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三联书店2019年版。 推荐理由:名为“通”而实不“通”的历史学著作比比皆是,我尤其反感那些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作品。王先生的这部著作,以思想家的深邃,纵横结合,揭示中国文明早熟、农业产权模糊与弹性、个人崇拜心理根深蒂固、知识精英始终是社会的主流力量等特性,发人深思,是难得一见的好书。当然,王先生对于历史进程的评判过于悲观。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李海峰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亚述学及世界上古史等。著有《古巴比伦时期不动产经济活动研究》、《古巴比伦时期动产交易活动研究》和《古代近东文明》等著作。 籍:李政、金寿福、李红燕、陈贻绎著:《古代近东教谕文学》,昆仑出版社2015年版。 推荐理由:古代近东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一批原生文明,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尤其突出。在文学的各种题材中,教谕文学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具有诗歌、对话、谚语、寓言故事和警句格言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教谕文学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体现了古代近东人们对宇宙、世界和社会的认识以及如何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教谕文学也是研究古代近东文明历史的一把钥匙和一个独特视角,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李政、金寿福等学者的著作《古代近东教谕文学》是国内第一部研究古代近东地区教谕文学的专著,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这部专著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对古代两河流域、埃及、赫梯和希伯来等著名教谕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探讨了教谕文学文献的界定、分类,它们的主要内容、研究状况以及其在文学、哲学和史学等方面的价值,同时对古代近东各个文明教谕文学的异同进行了对比研究。下卷则是对古代近东主要教谕文学作品的译文,这些译文皆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赫梯语和希伯来语原文译出,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古代近东教谕文学包含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也值得当今的人们细细学习和体会。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阮清华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上海社会史和城市史,著有《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 籍:Bernard Wasserstein (华百纳):《上海秘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谍战、阴谋与背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8月版。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让人一睹书名就能激起阅读欲望的好书。全书故事波谲云诡,跌宕起伏,完美超越时下诸多生硬编造的谍战影视作品。阅读之余,该书更能引起读者更多深入思考,在战争中,忠诚与背叛,合作与抵抗,这些二元对立的情形其实未必是主体,每种选择背后可能都有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家与个体,爱情与事业,婚姻与家庭,这些原本似乎是和谐共存的东西,也会因时因人因环境而异。千万别在忙碌的时候翻开此书,否则一定会误事——这是一本不可能不一口气读完的好书。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于文杰 教授 研究方向为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历史、世界思想与文化史以及丝路艺术与文化遗产,担任南京大学英国与英联邦国家研究所所长,《英国研究》执行主编。 籍:《洛克书信集》(E.S.de Beer Edited, The Correspondence of John Locke, 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 1976.) 推荐理由:这一部著作可以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为什么洛克的分权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和孟德斯鸠不一样?为什么“对外权”对于英国来说非同一般,可以请同学们、老师们一起来思考。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郑先武 教授 主要从事国际安全、区域治理及东亚国际关系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安全、合作与共同体: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理论与实践》、《区域间主义治理模式》和《全球化背景下安全区域主义研究》。 籍:奥斯本:《东南亚简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推荐理由: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区域史研究的整体视角。这意味着其历史研究不以“完美无缺”为导向,而是力求希望通过对其结构进程的一种全面的、反思性的阐述,分析和破译历史现象中的多维性。这种历史主义世界观,注重的是历史想象的整体性,力求在整体性的视野中更好地认识历史的整体。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杨晓春 教授 主要从事元史、中国民族史(回族史)、中外关系史(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石刻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籍:(美)唐纳德·沃斯特著,王佳强、何佳媛译:《约翰·缪尔传:荒野中的朝圣者》,三联书店2019年版。 推荐理由:此书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写得既有历史韵味又有思想启发。完整描述了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年美国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的一生,呈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那个时代。最后讲述的约翰·缪尔晚年保护赫奇赫奇峡谷的不成功的努力,读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许二斌 教授 研究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史,侧重于欧洲战争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借鉴西方“新军事史”的研究路径,以军事为切入点透视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的社会变革,著有《变动社会中的军事革命: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新与社会变革》。 籍:《维梅尔的帽子》又名《维米尔的帽子》,文汇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推荐理由:透过17世纪的几幅油画,穿越回到画作诞生的时空。通过具体的物象和生动的故事揭示了17世纪全球化进程中最主要的几个趋势:包括地理知识的扩大,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人员的全球性流动,贵金属的全球性流动,物种的全球性传播,等等。专业性的学术著作也可以写得这样生动有趣。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杜树海 教授 研究方向包括边疆学、民族史、历史人类学和乡村发展等,著有《中国南疆的区域历史与族群文化》。 籍:艾萨克森著:《乔布斯传》,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理由:三四十年间,他与一班同辈(伟人总是相伴而生)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记得我高中一年级时,还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DOS命令,但是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转到了傻瓜式的操作方法。这几十年我们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远不及物质领域发生的变化,但是我们却对此缺乏反思。或者,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历史)如何为“物质”所定义、改变,而不是人类如何定义、改变“物质”。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刁培俊 教授 研究方向为宋元史和宋元历史文献,对唐史、元史和20世纪上半叶史学史也有浓厚的兴趣。多篇论文发布于《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厦门大学学报》。 籍:戴建国:《秩序之间:唐宋法典与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这部书所论分为三大主题:《天圣令》与唐令复原、唐以降律令制法律体系的传承流变、宋代政治经济制度研究。选题或逞显孤独首发(作者首先发现的天一阁《天圣令》引领了当前中国法制史学和唐宋史研究的风潮),或在长时段视域下致密透析唐宋史关键性学术议题,沉潜求实,苦练内功,别具一格。 该书沿袭传统实证路线,沉潜求实,取宏用精,以小见大,钩沉索隐,条分缕析,步步为营,一丝不苟,臻于极致。在坚守的传统方法之中,又暗含有新进学人倡行的文本细读,深耕厚描,史料批判等方法。这部书彰显出作者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扎实稳重,追求绵密深邃,富含底蕴的学人精神,演绎出上海师大作为海内外中国宋史研究重镇自“程应鏐-朱瑞熙时代”递传“二国(虞云国、戴建国)时代”的学术辉煌。他和陈尚君教授等一起,创造了“不京不海”以还的海派学术传奇:避空灵浮巧,持坚守承传,富求新开创,示来者轨则,洵鲁殿灵光。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张侃 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经济史、区域社会文化史与历史人类学,著有《中国近代外债制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等。 籍:刘志伟著:《溪畔灯微——社会经济史研究杂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推荐理由:这本小册子汇集了近年来刘志伟教授对诸多前沿问题的思考,分为经济史谭、行走华南、环顾周埏、守望田庐等专题。这些思考由刘志伟教授在各种场合发表言论,而后精细整理成文。专业性极强的概念和命题经过腾挪转化,文字直白坦率,读起来如行云流水,彷佛是与他面对面,身临语境,由他娓娓而道,引人入胜。小册子涉及了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全球史、乡土文化遗产、数字人文、民间历史文献等学科领域,灵光四射,议题不可谓不广,益人神智之处不可谓不多,这是他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切关怀,对“人的历史”的执着追问。小册子叙及刘志伟教授的学术心路,“溪畔灯微”的“题解”中追述他1969年走出深山求学的刻骨铭心的一段山路的往事,让人思绪万千。封面是刘志伟教授走在林间山路的背影照,再次展现了田野与文献之间行走、探索、思考的生动形象,让人掩卷神往。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盛嘉 教授 主要关注的领域:美国史、西方文化思想史和中国近代史,著有《越境的力量》(厦门大学出版社),《美国革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籍:(美)Gordon S. Wood, Empire of Liberty, A History of the Early Republic 1789-181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推荐理由:《自由的帝国:早期共和史 1789-1815》是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戈登·伍德继《美国宪法的创建》和《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人们对美国革命的深入了解,而且还颠覆了对一般性共和革命的肤浅认知和虚幻的想象。以往人们对共和革命的理解都局限在夺取政权和宪法文本的制定,可伍德教授的这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精心的叙述逻辑,向读者揭示了美国共和革命成功的奥秘,至少什么是它延续了200多年的一些深层原因。 面对2020年美国风云诡异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文化结构性的变化,这本书至少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历史参考,让我们在历史的脉络和未来的走向之间琢磨出一种内在的联系。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闫爱民 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社会史及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的家教》、《凑聚之道——历史上的家族与群体》等。 籍:(英)鲁惟一著,刘洁、余霄译:《汉帝国的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版。 推荐理由:鲁惟一的书,大家熟悉的是他与崔瑞德合编《剑桥中国秦汉史》,相对于此部厚实严肃的著作,鲁惟一早年成名作则是一部相对轻松、图文并茂的《汉帝国的日常生活》。这部书虽然不厚,但内容涉及汉代社会的帝国政体、官员治理、阶层职业、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长安和城市,商贸交通,农业劳作、手工技能等方方面面。 作者以“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为视角,要讲述“那个时期那个地域的大众日复一日的生活状况”。描述日常生活状况,传统的文献资料显然不足,因而书中更多利用了古人留下大量的文物画像资料,展示汉代日常的人物、房屋、灶台、水井、车马、简文、弩箭、生产制作、娱乐宴饮等场面。阅读起来,确实有一种被邀请“进入汉代的中国家庭或乡村”的感觉(作者语)。文字的轻松和内容的易读性,并不影响这本书理论上探索性和前沿性的学术价值。 汉代日常生活的研究,发轫于社会史研究的开展,1932年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写作《汉代中国的私生活》一书,首先提出“私生活”的研究概念,六十年代鲁惟一旋踵其后,又以“日常生活”为视角,出版《汉帝国的日常生活》,他后来的另一部力作《汉代行政记录》,也是探讨汉代政府机构的日常运行以及戍卒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倡导“日常生活”或“私生活”的研究,关注考古资料中“物”与文献资料中“人”的互动,是生活史研究的新趋向。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郝祥满 教授 研究领域为日本历史、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史,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禅宗东渐与中世日本的社会转型”,著有《中日关系史(894—1170)》。 籍:(德)黑格尔:《黑格尔历史哲学》,潘高峰译,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理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有许多版本,我认真阅读了很长时间,且找几种版本对比着读过,感觉潘高峰译的《黑格尔历史哲学》适合学生阅读,他加有小标题,段落分的细,等于是一种导读,便于读者理解。 仔细阅读发现,很显然,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阅读过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都受到了黑格尔的影响,推荐学生们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邱澎生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制度经济史、明清法制史与明清城市史,著有《十八、十九世纪苏州城的新兴工商业团体》、《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等。 籍:Jill Lepore:《真理的史詩》,馬可孛羅文化2020年10月版。 推荐理由:这部美国通史由美洲印第安人写到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作者以生动笔法与丰沛情感,铺陈美国史上许多不同人物的言论思想与行为,藉以检视美国开国元勋强调「政治平等·自然权利人民主权」等所谓人类政治「真理」在美国史上如何展现出种种实际矛盾的巨大落差。美国史上这些所谓真理,理想如此高远,但历史实际落差却又那般巨大!当代美国政治与历史认同分歧严重,有如一艘「破烂之船如何运用良好材料与灵活手艺修补甲板丶铸造船锚并重新缝制船帆?如何继续用高远理想做为「星星导航」带领此船驶过前方的惊涛骇浪? 作者意欲促进美国族群相互理解与彼此尊重的真诚心愿,确实令人动容!同时,作者描述全书写作笔法也颇有启发本书力图「让死者替自己说话」,这些历史人物的话有时「像花一般美丽」,有时又「像昆虫般丑恶」;而历史学家的工作不该是「批评家或道德家」,而更应该「是侦探和说故事的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是传说的保存者,真相的述说者,真理的阐述者」。如何书写有启发并有趣味的有用历史学?此书给人许多帮助。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朝阳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史,中外文化交流,著有《中国早期民法的建构》。 籍:侯旭东:《什么是日常统治史》,三联书店2020年7月版。 推荐理由:2020年读过最有意思的书是侯旭东先生大作《什么是日常统治史》。这本书与一般常见的史学著作颇为不同。作者不是讨论具体的历史问题,而是进行历史哲学的思考。该书的内容有些布罗代尔的味道,从反复出现的日常事件中发现决定历史大格局的结构力量;又似乎有些后现代的特色,分析权力如何弥散到社会和政治生活,建构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习,进而支配了历史。但归根结底,这部书是作者基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从中国古代历史经验出发,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开拓新的论域,建构自成特色的史学理论。该书超越了“史学即是史料学”的窠臼,令我们领略到理论探索的魅力,必将对史学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增建 教授 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侧重物理学史、计量史、科学思想史,兼顾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和通识教育研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编委。 籍:(美)索贝尔(Sobel, D),谢延光译:《伽利略的女儿:科学、信仰和爱的历史回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推荐理由:近代科学始于伽利略,任何一位关注科学史的学者,都不会不对伽利略产生兴趣。围绕伽利略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但迄今人们对与伽利略有关的一些问题仍然感到困惑,比如,他的那些科学发现是如何做出来的,例如他对太阳黑子的发现,他怎么能断定他看到的是太阳黑子而不是像行星凌日那样的天象?当时连日心说都还存在巨大争议,他怎么就知道太阳还存在自传?另外,他是如何把自己的那些发现、那些奇妙的思想向外传播的?还有,揭开他作为一位近代科学的开拓者的面纱,伽利略的生活、他与家人的亲情、他对财富的态度,等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更重要的是,宗教法庭对伽利略的审判,历来是科普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次审判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决策者、审判者、被审判者分别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的?作为宗教法庭的审判对象,伽利略的信仰究竟如何?如此等等,都可以在美国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的《伽利略的女儿——科学、信仰和爱》中找到解答。在该书中,索贝尔以其生动、细腻的笔触,对伽利略的生活、他的科学活动、他与其对手的论战、宗教法庭对其审判的前因后果等等,做了全景式的描绘。希望了解伽利略的读者,不妨读读该书。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顾銮斋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欧中古史、西欧中古经济史,古希腊史,英国史,西方文化史和中西历史文化比较,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等。 籍:马克垚:《学史余渖》,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版。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学术随笔,由忆文、序言、书评、访谈、杂说等组成,很具可读性!特此推荐!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志鹏 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抗日战争史、山东地方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在《近代史研究》《民国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籍:徐畅:《战争·灾荒·瘟疫——抗战时期鲁西冀南地区历史管窥》,齐鲁书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此书为本人博导所著,不仅是编辑所提“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有价值。刚刚过去的2020年以疫情为主线,发生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事件,该书首先就是一部“抗疫”的学术著作,作者从2006年开始花费5年多的时间,调查日军“十八秋鲁西作战”期间鲁西冀南地区霍乱流行,导致老百姓大量死亡的史实,其中采访了75岁以上老人3000余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档案、史志等文献资料,阐述了战争、灾荒、瘟疫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一种新革命史的视野,从底层民众的角度,描述了战时社会情势下普通平民的生存实态,以及老百姓眼中的日军、伪军、八路军印象等。这是抗战史学界近年来重视区域史研究尤其是沦陷区研究的创新性代表作。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李永斌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文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希腊‘东方化时代’研究”。 籍:张新刚:《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在现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中,“友爱”通常被当做一个私人领域道德伦理范畴的概念。张新刚老师却独辟蹊径,将“友爱”作为古希腊政治共同体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主线阐释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本书既立足于分析索福克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作家的作品,又注意考察特定政治共同体真实发生的政治思考,不仅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古希腊政治思想的起源、性质和流变,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扩宽对“政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关注和理解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的同时,这本书还对现代政治及政治思想提出了诸多卓见,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沟通古今之间的桥梁。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王玉亮 教授 研究方向为英国经济社会史、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史、中西历史比较,著有《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 籍:陈勤:《简明日本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一种新历史书写,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话语表达,将通史著述的学术严谨与微阅读、微叙事结合起来,在全球化时代展现出时代的另一面:“微”时代的特征。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苏泽龙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社会史,著作有《晋祠稻米: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沁河老宅院》等。 籍:(英)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何颖怡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理由:田野调查已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研究者通过使用在历史现场所收集的资料来对问题进行阐释,这一方法来自于文化人类学,因此历史研习也有必要了解人类学者的所问所做。《天真的人类学家》是人类学的一部入门级著作,作者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奈吉尔·巴利在本书中记录了两次深入非洲喀麦隆多瓦悠兰部落里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把所遇之事以轻松、诙谐、幽默、坦然处之的笔调描述出来,让人忍俊不禁。这一经历的描述看似并非研究成果,但实质上却表达了严谨热情的治学方法与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凌文超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秦汉魏晋史、简帛学等。著有《走马楼吴简采集簿书整理与研究》、《吴简与吴制》、《秦汉魏晋丁中制衍生史论》等。 籍:马克垚:《古代专制制度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 推荐理由:“专制”“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作为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概念,是受西方专制学说的影响,并在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革命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而逐步形成的。有学者指出,“专制”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概念,本可以用作中性概念,但因“东方主义”偏见等而引起一些政治纠葛。本书则对中西专制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努力清除“东方主义”的影响,建立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而且作者认为,中国的专制制度可以称为“精致的专制主义”,堪称世界专制主义政体的典范;作为统治形式,古代专制有其进步的一面,也有其狰狞的一面;其是非功过,值得很好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赵思渊 副教授 从事明清赋役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江南区域史等方面的研究,已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林》、《上海交大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籍:吉尔·莱波雷:《神奇女侠秘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版。 推荐理由:神奇女侠的故事不仅关涉流行文化,而且是20世纪女权运动的幽隐小径。对中文世界来说,神奇女侠可能是伴随着近年来盖尔·加朵饰演的电影才为大众所熟悉。这个角色本身是DC英雄世界的“七巨头”之一,“DC宇宙”出现最早也最重要的英雄之一。“创造”神奇女侠的马斯顿是一个不成功的心理学家,他和他的家庭(霍洛维与奥利弗·拜恩、亨特利)与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女权运动关系密切,并且也是家庭伦理的某种“未曾设想的道路”。20世纪的性别平权运动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事关性别。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民主制度、世界大战、全球化……都是重要议题。这些议题之中,女权运动并非隐而不显或可有可无,而是关键部件。本书是这样结尾的:“女性权利的斗争一直都是一条河流,延绵辗转。”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先丹(笔名)副教授 籍: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版 推荐理由:此书介绍汉代的方士和儒生是如何合流一同创造出“皇帝教”的经学。此书收入《顾颉刚的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二,另有诸多单行本。此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汉代的学术是如何为统治集团服务的梗概,将复杂的两汉经学真假虚实放到两汉的政治背景下去考察经学作品产生的来龙去脉,比起就经书内容论经书大义的吊书袋,此书便像是站在高山上看地下的群山一般地爽快! 这本书其实是秦汉学术思想史论,洋洋洒洒,从秦朝的方术梳理到曹丕受禅。其中最精彩的是王莽篡汉前后,汉代今古文经学粉墨登场,五德循环历史理论加谶纬之术夺了刘汉的天下。从此,学术与政治,政权与教权合一,只不过被抬为教主的孔子是死人,代行政教最高权力的只是皇帝。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于磊 副教授 研究领域为蒙元史,特别是元代江南知识人与社会史,兼及十三、十四世纪东亚区域交流史,发表有《日本学界元代江南社会史研究述评》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籍:余蔚著:《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推荐理由:该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策划的“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的宋代部分。虽然是“面向大众”的“通俗化”作品,但是,细读该书,还是需要一定的宋史基础的。作者以颇具个性且又极为流畅的语言陈叙了宋代政治发展的大势,其中,尤为注重赵宋十八帝在位时期所面临的不同历史问题以及相应的制度性设计,新见迭出。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对于宋朝同周边各民族、政权关系的叙述,绝不同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同样处处展现着作者独特的思考,令人佩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屈宁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著有《中国历史编纂学史》(宋元明清卷)。籍:朱维铮:《中国史学史讲义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推荐理由:本书的最大特点,是贯以学科史“整体”研究的视角,还原“史学”作为传统学术体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真实面相,具体考察社会存在,尤其是政治变动、学术变迁与史学演进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阐释历史文本背后的史家深意和社会动向,诸如以“思想统一与思想统死”来概括《史记》撰写的思想背景,明确区分班固“断汉为史”的客观效果(为后世正史编纂不祧之宗)和主观意向(凸显汉室之正统),指出刘知幾的一大贡献在于开始探讨何为职业历史学家的严肃问题,强调朱熹著史的兴趣,不过在于借助历史的形式,表达其政治见解和伦理观念,等等,不惟观点新颖,独辟蹊径,所推论之过程,更耐人寻味,极具方法论意义。 厦门大学历史系 刘婷玉 副教授 从事明清史、中国古代家族史研究,著有《凤凰于飞:家族文书与畲族历史研究》。 籍:徐泓:《明清社会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台湾明清史学界泰斗徐泓教授关于明清社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正如常建华教授在《序二》中提到的,本书有关明代社会风气、社会变迁的论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在吴晗、傅衣凌先生提出这一问题后,徐泓教授可以说是中国史学界最先使用大量方志资料充分论证这一议题的学者。虽然此后相关领域逐渐成为学术热点,论文层出不穷,但徐先生在本书中的研究仍属于“学术标杆”。 同时,本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如陈支平教授在《序一》指出的“在当今台湾学界研究明清史的学人中,能够在大陆和台湾两岸同行中同时产生学术影响力的,徐泓先生大概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现在任职于台湾各重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中青年明清史学者,大部分出自徐泓先生的门下”。徐泓教授在本书开头《研究明清史的学与思》中详细回顾了自己的治学历程,可以看作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的一大缩影,对于明清史学人、想要了解明清史研究的学生来说,本书是不可不读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李洪财 副教授 主要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俗字与敦煌文献。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委会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项目。岳麓书院藏秦简、走马楼西汉简等材料的主要整理者。先后在《文物》、《敦煌研究》、《出土文献》、《简帛研究》、《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籍:[英]威廉·荷加斯著,杨成寅译:《美的分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版。 推荐理由:当走进展厅面对油画、雕塑,亦或是面对造型别致的建筑,有些人迷醉于专业的审视中,有些人徘徊在模棱两可的审美中,还有很多人则陷入迷茫中。很多人想要一种可以指引和提高审美的书,但是这并不容易获得,因为很多书曲高和寡并不适应大众。普通读者需要这样一种书:没有桀骜高深的理论,分析要具体易于理解,同时还要经典。《美的分析》就是这样一本书。书中将告诉你如何欣赏美,而且分析完全出于作者的实践,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美的产生与存在。此书成于18世纪,作者荷加斯本身是一位油画家、版画家。该书译者说此书不是艺术家的零碎语录,但该书有很多地方是作者用观察和创作心得来分析作品,使得全书既无套用理论的空谈,而且分析结合实例便于读者理解。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闫建飞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政治史、制度史。整理古籍《宋代官箴书五种》《愧郯录》等。于《文史》《唐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籍: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推荐理由:初次知道马俊亚老师这本书,是通过那篇广为流传的带有淮北人“血泪史”色彩的后记。唐宋时期,淮北本为富庶之地,但到了明清,则迅速衰落,其原因在于明清为了维护漕运(明代还有凤阳祖陵),肆意破坏淮北水网、生态,导致淮北水旱灾害频发,淮北成了为了中央利益被牺牲的“局部”。同样吊轨的是,淮北是当时最大的盐业产地,政府从中攫取了大量利益,而本地百姓却因此受害颇深,乃至民不聊生。生态环境的恶化、百姓的极端贫困,又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盗贼丛生、百姓流离逃亡等。从淮北的衰落,我们可以观察到政治权力独大带来的系列危害,这对我们理解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大启发。全书始终渗透着作者深深的悲悯感,体现了一个历史学者对淮北普通民众发自内心的感情和关怀。这种感情和关怀,在当今的历史学界也是比较稀缺的,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谢一峰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唐宋宗教、政治、文化与艺术,著述见于《文史》、《读书》、《史林》、《二十一世纪》(香港)、《汉学研究》(台湾)等刊物。 籍:罗志田:《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三联书店2019年版。 推荐理由: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变动时代的读书人,虽多以学术为志业,仍不免“忍不住的关怀”。罗志田教授的《风雨鸡鸣》一书,看似小品文章的连缀,却始终体现了序文中的关怀——将“人”召回历史。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陈独秀、胡适等独领风骚的“时代高音”,还是之前未被充分重视的地方学者,都被置于一个切实的历史语境之下,加以同情之了解。学问虽然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与时代和社会相感应,不可孤立视之。读罢此书,不仅能够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人的风貌与精神有一切当之理解,更能够帮助我们在当下的时代变局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出口。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尉佩云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德国近现代史,主持2018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唯物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领域的新趋势”。 籍:林·亨特:《历史学为什么重要》,李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推荐理由:近来,对历史学在当下的功用与价值进行反思的作品面世颇多,本书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尽管职业史家对历史学的作用与价值可以进行各种辩白,但历史学作为人类脑力分工的一种,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演化出来的知识产品,时代效用、思想辐射、价值导向、社会实践是其本质性元素。然而,今天的职业史学在上述层面基本是失声的,尽管史家对此大声疾呼,但很难跳出专业领域之外去看待史学的价值与意义问题。各类学科史、知识史、学术史的系统化,以及大数据、智能化、历史意识的个体化发展,使得职业史学丧失了普遍有效的解释权。本书提示我们,可能并不是历史学不重要了,而是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时代节点——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历史学的学科定义、学科范式、时代价值与研究导向,就像我们的前辈们在面临诸类“史学危机”时所做的那样。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马晓林副教授 从事蒙元史、中外关系史研究,著有《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 推荐的一本书:Stefan Kamola,Making Mongol History : Rashid al-Din and the Jami' al-Tawarik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9. 推荐理由:波斯伊利汗国宰相、史学家拉施特的《史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世界史著作之一,也是蒙元史、内亚民族史的重要史料。《史集》的文献学问题,需要极大的耐心,以往似乎只有日本学者关注。美国东康涅提格州立大学副教授斯蒂凡·卡莫拉《制造蒙古史:拉施特与〈史集〉》是西方学界的开创性著作。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书的后半部分的各章及附录,是作者的研究起点,逐一考察抄本的文献学特征、流传谱系,用力颇深。作者作为美国人,不可能亲赴伊朗调查很多抄本的原件,但依靠照片、影印本,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所整理的抄本谱系,大概会成为学者案头必备。 这也是一部文献学与历史学方法相得益彰的著作。从结构而言,本书可谓一部书的生命史,以拉施特的生平尤其是他编纂、增编《史集》的过程为线索,几乎重写了一遍伊利汗国史,尤其是深入讨论了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和变迁,对于全面认识蒙古帝国史颇有裨益。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王凛然 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跨学科交叉视域下的现当代中国。发表有《革命与认同》《国家何以能》《政策过程与行为主体》《情感史视域下的改革开放史研究》等。 籍: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推荐理由:《论历史》初版至今已五十年了,但依然是一部常读常新的重要著作。作为年鉴学派的领军人物,布罗代尔在编著这部论文集的过程中,有“一个固执的想法贯穿全书”,那就是试图看看其他学科能给历史学提供什么启示,历史学又能够给“邻居们”提供什么启示。事实上,从一百多年前的新史学开始,历史学就长期孜孜以求跨学科的联合。光阴荏苒,今日回头看成效如何?大概我们难以那么乐观。我认为,能否乐观不仅要看跨学科形式的完备度,更重要的是看走向历史解释的坚毅与坚固度。 我每年都在课堂上问学生,作为历史学人,我们是仅仅在做历史研究,还是在历史中做研究?布氏在书中的一句话深得我心:“在我们这一行业,最使我着迷的一件事,就是历史学对人类生活所做的解释”。当下的海内外史学界,我们再提到这句话难道不发人深省?推而言之,全书的三个部分,无论是“历史的时间"、“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还是“历史学和现时代”都或多或少依旧关涉今日史学发展的关键性议题,散发着穿越时空的魅力。这个魅力还扩散到该书附上的沃勒斯坦的《布罗代尔:历史学家:”局势中的人“》以及沃勒斯坦本人。沃勒斯坦实现了一个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而这个结合依然隐现着年鉴学派和布罗代尔的身影,即使这个结合涵括着洞见与局限。当然,洞见与局限同样也存于《论历史》这本书中,甚至于整个年鉴学派运动中,这同样是学术史书写中常常难以避免的。 吉林大学文学院 王坤鹏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史,著有《近出古书与早期史学源流》。 籍:[加]布鲁斯·G.崔格尔著,徐坚译:《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推荐理由: 崔格尔是世界闻名的考古学大家。关于这本书,用作者本人的话说:“1989年以后,我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这本书上了”。该书主体部分分社会政治组织、经济、认知和象征三大版块,作者在每个版块内列举若干专题,采用“深描”的方法,列举大量资料,对世界各地多种早期文明的情况作比较研究与概括论述。 由于时空的旷远,早期文明于今人而言或永罩着一层面纱,如雾里看花一般,或中隔着关山万重,就像异域他邦,不可琢磨。实际上就像万里长河一样,虽经历数不清的曲折,早期文明一直是后世社会与文化的源头,抽刀水不断。早期文明的比较研究难度极大,国内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薄弱,鲜少综述性论著的出现。崔格尔此书由徐坚老师译入,着实功德无量。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田天 副教授 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历史、思想史和出土文献的研究,著有《秦汉国家祭祀史稿》。 籍: (意)翁贝托·埃科:《波多里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理由:埃科用絮絮不休的500页,讲了一段历史如何生成、被记录、被理解。又也许他只是不惜工本地开了一个旁征博引的玩笑,或者写了一篇节外生枝太多的密室推理。也可能这本书只是在用文字本身解除文字的意义。读《波多里诺》,重要的似乎不是作者在讲述什么,而是读者想相信什么。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刘可维 副教授 师从于川本芳昭教授,主要从事汉唐间历史与考古学研究,著有《丝路的最东端——从倭国到日本国》。 籍:耿朔:《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南朝大型墓葬中的拼砌砖画一直是考古学、美术史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书不仅详细整理了前人研究,特别关注到南京狮子冲、石子冈等一批新出考古资料。众所周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南朝拼砌砖画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甚至被视作帝王等级墓葬的标志。本书利用《南朝真迹——南京新出南朝砖印壁画墓与砖文精选》(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年)所录狮子冲、石子冈南朝墓墓砖平面、侧面的编号信息,对比了其中散乱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与宫山、金家村南朝墓中相关图像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力图从画稿→模具→墓砖的“层累”过程,理解南朝艺术的发展脉络,令笔者深受启迪。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梁心 助理教授 目前致力于民国时期城乡关系的研究,发表论文《“以小见大”:民国前期地方自治思潮中的一种思路》等多篇。 籍:[美]阿里克谢.卡捷夫尼科夫:《苏联时期的伟大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 推荐理由:该书讨论的是一个科学史上的问题:即,如何理解科学发展、尤其苏联时代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与已经不复存在的“苏维埃民主”的关系。这一问题涉及学术的制度化,革命话语与科学研究,以及学术菁英如何参与到政治活动之中;均是学术史上重要的问题。尤其第七章,在基本没有直接材料的情况下,通过瓦维洛夫编撰的《牛顿传》来理解斯大林时代知识分子的隐秘心态,读来令人动容;至少,借用傅斯年的话,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同时,这本书还可以提醒我们,除了欧美国家,20世纪的历史其实还(曾经)有过的另一些可能性,不妨作为我们在中国之外的比较方。今年还有一本《控制论革命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讨论的是阿连德时代的智利对于信息技术的尝试,也非常值得一读。总之,在我们的活动因为瘟疫流行受到限制的时代,做一点what if的设想,或许可以让人多一些自由的感觉。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刘诗古 助理教授 从事中国水域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与二十世纪革命史的研究,著有《资源、产权与秩序:明清鄱阳湖区的渔课制度与水域社会》。 籍:毛升:《历史不止一种写法:十篇书评里的历史学景观》,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推荐理由:这本书收录了毛升博士对近些年欧美港台中国史和东亚史研究著作的十篇书评,以此梳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脉络与现状,明晰作者的问题意识、学术源流与其所立足的学术传统,细致剖析作品的得与失。作者认为,写书评是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阅读他人的著作,不仅能学到作者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结构文章,而且还有助于厘清某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也为撰写相关论文做好了前期的学术史回顾工作。在当今浮躁的学术氛围下,尊重学术史、重视学术对话尤为重要。好书并非从天而降,无不是每位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而历史也不止一种写法,而是有多种可能:以小人物书写大历史,以笑代泪重写中国近代史、以底层视角审视现代化……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伍伶飞 助理教授 研究方向为历史经济地理与东亚海洋史,在研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航标历史地理研究”。籍:(英)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姚永超、蔡维屏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推荐理由:该书从一个长期关注近代中国历史的外国学者视角,以海关历任总税务司与其组织运作及海关重大事件为线索,将近代中国海关放到全球史的叙事中进行考查,让人深思:海关如何组织运作使其在政局动荡的近代中国成为十分高效且相对廉洁的机构,作为“国际官厅”的海关又是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维持其独特角色。尽管存在结构体系偏弱的问题,但新颖的视角、引人入胜的内容以及译者优美的文笔让该书既气势恢宏又娓娓道来,推荐一读。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张岩 讲师 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环境史、中外关系史、公众史,发表论文《从“各修各境”到“通力合作”——二十世纪20-30年代山东黄河旧运河以西河段民埝治权统一问题刍议》等多篇。 籍:徐国琦:《亚洲与一战:一部共有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版。 推荐理由:该书系作者共有历史系列研究的一部,旨在把亚洲与一战互相拉进对方的历史叙事,并把一战视作亚洲各国近代化共有的历程。该书不仅会使我们对一战的亚洲影响、亚洲与世界的关系、亚洲历史共有的面向有新的认识,也会在方法论上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卢兆瑜 讲师 从事国际政治思想史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皇世俗权力的衰落研究(13世纪末期—15世纪初期)” 籍:[俄]С.П.卡尔波夫著,杨翠红译:《欧洲中世纪史》(第一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俄罗斯多所大学历史专业所使用的中世纪史教材,可以说是代表或反映了当代俄罗斯大学中世纪史教学和研究的旨趣、特点和趋势。这本书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我认为一个比较有趣的读法是把它放在三个比较项之中:与苏联时代的中世纪史教材(我国很早就译介过来并大力借鉴)进行比较,与当代欧美高校所使用的中世纪史教材进行比较,与当代中国高校所使用的中世纪史教材进行比较。我相信结果会让你既惊奇又唏嘘。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陈秀慧 讲师 从事汉唐美术史、美术考古与汉代墓葬美术的研究,曾负责执行台湾老照片数位博物馆、汉代简牍与石刻画象拓本资料库建置、数位文化创意、佛教石窟田野图照数位典藏等科研项目。 籍:沈睿文:《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推荐理由:入华粟特人及其祆教信仰是汉唐之间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课题。早从东汉时期,该民族已活跃于丝绸之路,而祆教则在四世纪初传入中土。1923年,陈垣《火祆教入中国考》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后,学界逐渐对该民族的历史、语言及宗教信仰等课题展开研究。特别是1999年,太原隋代虞弘墓出土房型汉白玉石椁,其具浓重波斯风格且金碧辉煌的浮雕,为祆教美术研究开启新页。此后随着北周康业、安伽、史君等粟特首领墓葬,所出富祆教内涵图像的围屏石榻或房型石椁陆续面世,加上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珍藏多组形制相近的石葬具材料公布,引发学界热议。 除了葬制与葬俗研究之外,从美术史或美术考古视角进行图像解读,亦是论争焦点,其中可以2004年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以及施安昌《火坛与祭司鸟神:中国古代祆教美术考古手记》为代表。荣新江、齐东方、葛承雍、葛乐耐及康马泰等海内外学者,亦有相关图像内涵之论述。然沈睿文《中古中国祆教信仰与丧葬》一书,企图避开学界前辈“以图证史”的陷阱,强调以图像内部元素进行内证研究,并参照琐罗亚斯德教及中亚神话,对图像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新的图像解释。其中还特别注重将葬具回归到受国家政权影响下的墓葬建制,以及墓葬壁画、葬具与随葬品图像之间的组合关系与转换现象。本书采用丰富的出土实物作为论证材料,可加深读者对入华祆教图像内涵,及其反映的葬俗、神话与信仰的认识。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胡劼辰 助理教授 主要从事道教史和明清宗教社会史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清代文昌帝君类合集的收集 、整理与研究”。 籍:(日)上野千鹤子 著,邹韵、薛梅 译,《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版。 推荐理由:2020年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也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暴露出来。根据近期的研究,日本第二波疫情中,女性自杀率的增幅是男性的5倍。根据联合国妇女署公布的全球数据,在疫情期间,女性进行无偿工作的时间至少翻一倍,恐令性别平等倒退25年。新冠所带来的灾难敦促着我们要去不断地审视一些系统性的不公。 上野千鹤子教授完成于三十年前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该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分析延伸到“家庭”这一再生产领域,将家庭视为包含统治与被统治的再生产关系,家庭表面上被包装成“爱的共同体”,实质上则是女性受到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与剥削的场域。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 许潇 副研究员 从事佛教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说一切有部思想史研究,著有《说一切有部佛教研究》。 籍: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牛津通识读本《无神论》,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理由:回顾哲学史,许多人论证上帝存在,却鲜有人论证上帝不存在。似乎举证的责任在有神论者而非无神论者。无神论似乎总是针对有神论而展开的,因而许多研究无神论的成果大都战斗性强于学术性和思想性。正如作者所言,在西方任何抛弃上帝的观念从定义上说都与善相违背,而无神论者就只能属于黑暗的一面。但事实上,无神论应该是一种正面的世界观。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为无神论的肯定性提供论证,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 ▼再次感谢各位师友对于研习社的支持与厚爱因为你们,生活更精彩大佬们读的书是不是让人耳目一新?你在2020年读了什么书呢?一起也来聊聊你这一年来读过最有价值、最具特色的书吧▼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历史研习社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审核:徐飞丨排版:Lyra-- ——原创不易,喜欢的话请帮忙转发朋友圈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