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成为了它不变的规律,谎言和疯狂是这时间线上铺就的荒诞注脚。在20年的年度书单中,我们曾期望通过阅读,让生活的柔光重返。但过去一年了,所有的总结也抵不过穆旦一句“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作为书店,我们还是要告诉大家,要去阅读。加缪曾说“希翼幸福将是徒劳的,不要希翼任何事,而是要做点什么。不要等待着他人从头至尾地构建你的命运,尤其是当命运仍掌握在我们手里中。不会祝你幸福,因为知道你的身体和精神正在经历重创。但它需要你保持必要的力量和清醒,去努力维持自己的宁静与尊严。”或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阅读,思考,记录仍然是一种抵达内心的可能,也是内心抵抗的可能。你不必成为斗士,竭力做好自己所做的事就好。不必害怕去谈论历史和记忆,电影音乐和诗歌,去思考,不断的去更新自己。 在智识和视野上丰富我们的人生,扩展生活的维度,使得你的存在具备存在的意义。新的一年,做自己的英雄,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诗歌 作者:尹东柱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尹东柱的诗 译者:全勇先/全明兰 出版年:2021-5-5 这是一个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大放异彩的诗人。他是朝鲜族诗人尹东柱,他生于中国,死于日本。他和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普通,也会羞涩,哭泣,在28年的短暂生命中,他用他的民族语言书写着干净,美好的诗句,没有怨念和仇恨。然而,当我们更进一步去了解他生平后,诗歌里的真诚、纯粹、美好,更是超越了那个残酷,污浊的年代,让现代的我们心生出善意和在夜晚下看到春天走向我们的美好,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会好的。 中国文学 作者:林棹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2-1 立足岭南,放眼世界。通过一只蛙的视角,让我们回望十八世纪的岭南世界,从珠江水上人家,到广州十三行,在澳门奇珍园略作停留,又探向万物有灵的江河重洋。中西在此相逢,大大小小的乌托邦相互碰撞,是一次穿越近代世界的迷人宴游。本书不仅是一部久违的南方叙事,用一种古老的南方语言去述说从南中国到广阔世界的奇幻漂流,更是运用旧时讲古的方式,让人看到作者不止于博物学,语言和形式的融合形成作者风格,更是激发了读者对旧时珠江的好奇,也随蛙的漂流视野为逝去的十八世纪岭南而惆怅。 外国文学 作者:[德国]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新民说 译者:徐迟 出版年:2021-4 身处信息的洪流之中,记忆如果不是因为记述,很容易遭到篡改变得不可靠和模糊,而对历史的滥用和选择性遗忘成为了一种习性。文学或许是最好的记忆之术。塞巴尔德因为所属民族和身处的年代,对于确认自身的存在有一种执迷,不管是阅读还是书写,都在文字中寻找着庇护。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处女作,通篇下来,你已经不知道这是小说还是随笔,文中通过对司汤达,卡夫卡和“我”的重访和回访,在细致入微的书写中确认了他的书写主题——记忆,以及记忆的韧性和不可靠性。跟随他的书写不仅有一种眩晕感,也让我们对存在,记忆产生了怀疑。或许在记忆中,唯有光,影,触觉,声音味道等在我们心灵中留下的感受是真实的,寻找记忆的真相最后都变成了一种构建自我记忆的书写努力,也成为了对这个不自由世界的反抗行为。 文化研究 作者:[英]安吉拉·卡特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文化史的操练 译者:曹雷雨/姜丽 出版年:2021-5 安吉拉卡特为什么选择萨德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在《萨德式女人》中,卡特并没有推崇或认同萨德作品中惊人的暴力、性虐和厌女症,而是在萨德的书写中看到了女性解放的可能。在那个不自由的年代,此书的出现就像一犀利的男女平等宣言。卡特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评估备受争议的萨德作品,探讨萨德作品中扭曲的性欲,将性作为一种权力政治进行剖析,解构了关于性别的神话,瓦解固有文化中关于性的偏见,让女性不拘泥于传统,拥抱和维护好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去享受真正性带来的欢愉。在这个依旧禁锢女性的时代,仍然为我们提供着高度理论化的语言武器。 历史学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译者:鲁伊 出版年:2021-7 《奶酪与蛆虫》是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马丁盖尔归来》、《奶酪与蛆虫》、《蒙塔尤》一起号称微观史学的“三大代表作。微观史的最大特点就是史学性与文学性结合。本书的主人公是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因为声称世界是从腐坏中被创造出来的而受到指控。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它既写给专业人士,也写给普通人。主人公读过一点书,被迫害,被征服。这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古代普通人是如何被阅读形塑的,在历史研究的焦点中被打捞出来,展现一个即使在迫害也坚信自己信仰的普通人。 社会学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漫游者 副标题: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译者:曾纪茂 出版年:2021-9-1 曾经,社会承诺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同等机会下公平竞争,那么优胜者就应该获得奖赏。这是“美国梦”所代表的理想,也是大多数现代社会认同的优绩至上主义的伦理核心。但是,当优绩制无法兑现它许诺的公平竞争与社会阶层流动时,它就造成了一种“暴政”,让胜利者傲慢,让失败者屈辱,社会更加的撕裂,背离正义,也让工作丧失了尊严。 桑德尔从道德哲学思考出发,解释了优绩制的不公平性:影响我们成功与否的因素大都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而是家庭背景等众多因素。这不仅解释了美国反精英潮流现状,同理也让我们反躬自省,教育内卷,鸡娃,寒门难再出贵子的现实状况。好的社会如何定义成功,桑德尔给出了的方案是让我们重估大学的角色定位,更新工作的尊严和重新思考成功的意义。 人类学 作者:[美] 娜塔莎·道·舒尔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拉斯维加斯的赌博设计与失控的机器人生 译者:李奇 出版年:2021-12 本书作者详细介绍了赌场是如何设计用户体验,从而达到让人们更加对赌博行为上瘾这一目的。阅读此书让人颠覆对赌博的概念,人并不是为了赢钱而赌博,而是为了继续玩下去,沉浸下去,将周遭和现实给忘掉。赌博带来的确定性和控制感,以及随机性带来的刺激感让人上瘾。由博彩业延伸出的社会图景及其现代社会基本理念会让我们观察周遭的世界和生活,盲盒,APP,广告,购物,烟酒,加班......似乎也在施用同一套控制圈套,而那些赌博者就像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随时陷入这些诱惑之中,失去控制。 政治学 作者:詹姆斯·斯科特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三辉图书 副标题:潜隐剧本 译者:王佳鹏 出版年:2021-4 在现代社会,“向权力说出真理”这一表达仍然具有乌托邦的味道,现实中充满着威胁和危险。那么在权力关系中,处于支配情境中的从属群体他们如何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对抗这几乎无法抗拒的不平等呢,斯科特从东南亚乡村社会中观察和研究的农民抗争与农民政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分析框架。 在《弱者的武器》中,研究农民的反抗形式是开小差,小偷小摸,暗中破坏等行为成了作为弱者的农民对抗强者的武器,而在《支配与抵抗艺术》中,他采用了“潜隐剧本”这一分析性概念来概括农民的选择和意识形态特征。他指出,在有权者和无权者的互动中有一份公开的剧本,在公开的剧本中,无权者会假装恭敬有礼。而在有权者不在场的后台,就是隐潜剧本上演的地方,有权者会受到反对和抵抗。这样一种非正式对抗,是一种底层政治现象,也是为减少剥削的“弱者的武器”,更是一种无权者在权力背后所进行的权力批判。当我们理解了这样一种无权者的潜隐政治,也就对今年“躺平”一词的流行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思想史 作者:[英]彼得·沃森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 原作名: The Age of Nothing:How We Have Sought to Live Since the Death of God 译者:高礼杰 出版年:2021-4 上帝已死,人类何为?当尼采提出“上帝已死”这危险的论断以来,世俗化,无神论时代,甚至是“虚无时代”就已经到来,所引起的思想变革在西方精神世界中持续震荡。在《虚无时代》一书中,英国思想史学家彼得沃森以这个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将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对该问题的思索编织进一幅宏大的社会图景中。在缺少上帝这个视角之后,世俗生活的精神“空虚”缺少了一个坚定的解释为生活赋予意义,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成为了一大问题。在不确定的时代,循着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领域人类优秀的头脑对生存意义的追寻和富有启示性的回答中,或许可以为当下的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予慰藉和借鉴。 电影文化 作者:[法]安托万·德巴克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鹿书deerbook 副标题: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 译者:蔡文晟 出版年:2021-12 20世纪,电影曾被作为一种艺术推崇。“迷影”是一种对电影之爱,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有人对电影产生了超乎寻常的热爱,他们不仅阅片无数,更奉献身心。懂得如何去观看电影,并且书写电影的迷影和影评人甚至把电影变得比建筑,文学,绘画,小说和音乐变得更优秀。 《电影手册》前主编安托万德巴克的经典著作《迷影》系统性地评述了1944年到1968年发生在法国的迷影文化,这段历史以其理想性和革命性彻底改变了电影,其影响至今仍在不同时空的影迷群体中回荡。那个时期,所谓的迷影文化不仅造就了希区柯克,雷诺阿等多位电影艺术家,还将他们拱入严肃作家和知识分子之列,成为20世纪文化的创造者。在这群体之中有我们日后所熟知的巴赞,侯麦,特吕弗,戈达尔等人,作者为他们立传,并且以一种超越电影及其历史的眼界去审视他们。 今天新技术和网络让影迷重获新生,但影响力却无法与前对比,明日电影如何将个人与大众文化重新接轨,影迷如何去观看电影,如何批评电影,追本溯源,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推荐的全部年度好书啦! 不知道你读过几本呢? 如果你还没有机会购买这些2021年的好书 点击下列小程序,直接网上下单 希望2022年,你也多来逛逛书店,多看书,读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