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 2021凤凰年度好书出炉, 在凤凰作者年会隆重发布, 共有11本好书进入名单。 好书好在哪里? 每一本好书后面有着 怎样的辛勤付出与快乐收获? 现代快报记者特邀好书的 "第一读者"、责任编辑来讲述幕后的故事。 《60万米高空看中国》 《60万米高空看中国》 刘思扬 主编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10月 △《60万米高空看中国》责编 唐仪 60万米高空看中国——见天地,见众生 2019年,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推出"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可视化产品,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系列可视化产品首创"卫星新闻"报道样态,每周一期,每期以一省份为主题,带领大众从"太空视角"俯瞰中国沧海桑田的宏阔变迁,一经推出便震撼了无数国人。 以精品出版记录时代,奉献人民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主题出版的着力点。了解到"60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可视化产品具体情况后,我们抓住选题,迅速反应,通过与多方渠道的联系与合作,达成《60万米高空看中国》出版意向。但同时,为了契合较好的出书时机,留给我们的出版时间只有5个月。时间虽紧迫,一件件项目分工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团队4次入京沟通出版规划;邀请权威地图社对200余幅专题地图、3d混合示意图反复把关,力图不差毫厘;约请业内专家对600余页稿件分别从数据精确性、内容科学性、文字可读性等各方面精细研磨,甚至连封面设计都几易其稿。最终通过各方有力配合,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60万米高空看中国》于2020年10月顺利面世。 出版至今,《60万米高空看中国》受到了行业权威的肯定、广大媒体的关注和读者的好评,获评2020年度"中国好书",并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推荐目录等重要奖项。这背后所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难以言喻,但作为一步一步亲手把这本书做出来的编辑,我们深深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60万米高空看中国》全书一省为一章,从历史大脉络、大转折、大事件中对全国34个省区市的突破性变迁进行"提炼式"挖掘,尤重对经济发展规划、历史人文风貌、科学技术成就、自然生态涵养的提炼整合,通过60万米高空视角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带领读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受家乡的过去与现在,感受70余年来祖国的宏阔变迁。当然,在有限的篇幅里,我们无法呈现每一处变迁,也不可能讲完所有的故事,但我们希望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用心触摸这辽阔的中国大地,走入中华儿女用不懈奋斗的汗水书写的历史长卷,感受字里行间我们想传达的这句话:我爱你,中国!(唐仪) 《向北方》 《向北方》 李红梅、刘仰东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6月 △《向北方》责编 莫莹萍 为了一件大事 1948年,解放军的铁流由北向南,势如破竹,取得了节节胜利。与此同时,一条条由南向北,汇聚人心,奔向解放区的暖流也在香江秘密酝酿着……这背后是一段书写着天下归心的壮阔历史。 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我们社若能出版这样一部主题鲜明,同时又饱含细节、清新好读的历史非虚构作品,其意义自是不言而喻。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2019年我们社请刘金田老师牵线与李红梅、刘仰东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创作一部书稿,将民主人士北上的这一段重要历史生动、真实、全面地呈现出来。 中国政协文史馆负责人李红梅、研究员刘仰东,长期在政协机关工作或从事政协文史资料编研工作。两位老师在筹备全国政协办公厅《大道同行》展览时,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访问当事人及后人,已对民主人士北上历史做了非常系统、全面的资料收集、梳理及研究工作。他们以此为主题创作的书稿,无疑自带了权威性与专业性。 2020年6月,两位老师按时完成书稿创作并顺利定稿,此时距离建党一百周年仅有一年时间。为尽快送审,我们编辑和校对加班加点,通力合作,在作者交稿后的一个月内便完成了图书编校工作,后又请党史专家刘金田、政协史专家史宝强以及社内质检部门对图书进行了三轮审读工作。 一部好的书稿,值得在装帧设计上细细打磨。结合本书文字风格与目标读者群体的审美趣味,我们最终确定了装帧风格——淡雅可观且富有历史感。装帧设计要能烘托图书主题,体现内在精神气质。因此,在封面设计上,我们大胆摈弃了主题读物以红色为主的传统思路,把代表着理想信念的中国红隐藏在冷静的白色护封下,以呼应图书内容——民主人士北上行动的隐蔽性。为了提升阅读体验感,我们尝试了锁线空背装订的设计,使图书在保留书脊的同时又可完全摊平。此外,在版式的呈现上也下足了功夫,版式和篇章页整体大气又富有变化,既体现了"万众归心"的核心主旨,又展现了不同的形式美。 "为了一件大事",这是1949年元旦,李济深于北上途中在茅盾的记事本上写下的一句话。70年后,为了书写这件"大事",我们江苏人民出版社与中国政协文史馆李红梅、刘仰东两位老师结缘。两年后,我们共同推出了《向北方》这部书写百川汇海、万众归心的作品,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莫莹萍) 《有生》 《有生》 胡学文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1月 △《有生》责编 唐婧 越读越焦虑,越读越心思往下沉 作为《有生》的责编,编书的过程中,我读了两遍。书出版后,我又挑选一些章节做了重点阅读。但越读越焦虑、越读越心思往下沉,也越读越觉得《有生》厚重而丰富。我特别害怕别人问我:"《有生》讲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主题?" 每一个提问,都会让我很迟疑,这是些太难回答的问题了,作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有生》所表达的东西是极丰富的,是多维度的。它的故事中隐含着事件性,不可轻易概括、总结和归类。 我们无法用一两句话将这部长篇小说说清楚,甚至,无法用一两篇文章将它说清楚。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有生》的原因。作家胡学文潜心八年,写出了一部五十万言的巨著,它意义的丰富性以及在小说艺术上的追求,对读者来说,是一份珍贵的馈赠,我们需要深入到这部小说的内部,从故事人物的具体遭遇中去感受他们的命运,从不同的角度去读它、去阐释它,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一部小说的阅读。 好读者会读出好小说的不凡之处。当然,一部好小说,也可以培养出众多的好读者。 《有生》是一部蕴含强烈生命感受的长篇,是一部讨论生死意义的长篇,是一部教人如何活、怎样生的长篇,是一部描绘华北大地上万千生民生存状态的长篇,是一部向中国乡土文化纵深处去探索的长篇,是一部呈现小人物生存境遇的长篇,是一部表达农村百年生活方式变迁的长篇,是一部追问中国人身份认同的长篇…… 这里,虽然我在用众多句子为《有生》下定义,以展开《有生》可阅读的多重维度,但这仍不足以呈现《有生》可解读的复杂意蕴,这可能仍是不充分或不恰当的表述。作为读者,我阅读的感触丰富而复杂。《有生》,是当代长篇小说中极难得的一部大作,我的愿望仅在于,通过这样的提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本书,接近这本书。(唐婧)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丘成桐 译林出版社 2021年3月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责编 陆晨希 与最高尚的人类群星同在 译林社取得《我的几何人生》版权的过程非常顺利。丘先生刚完成本书英文稿的写作时,就由他的一位友人和译林社编辑提到此事,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译林社第一时间由相关领导带队,去北京拜会了丘先生。社领导介绍了译林社在人物传记出版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本书的初步出版及营销推广方案,展现出充分的诚意与专业性,取得了作者方面的信任。丘先生十分爽快,非常顺利地达成了合作意向。由此,在本书英文版尚未出版的时候,我们就同作者确定了推出中文版的计划。 本书初稿的质量之高,足以让任何一个编辑喜出望外。丘先生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娓娓道来,从童年趣事,到异国求学的种种轶闻;从攀登几何研究"卡拉比高峰"的披荆斩棘,到与太太在图书馆浪漫的一见倾心;语言畅达温厚,故事引人入胜,有亲情,有爱情,有惊奇,有感动。 初稿中的惊奇和感动,编辑应珍惜,保留这份原生而动人的情感,同时更要置于图书市场的考量中,将其作为一部高水准出版物进行加工。我在读丘先生的其他专业科普类书籍时,经常陷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境况中。而作为一部人物传记,我们希望这本书面向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界读者,更能走到广大普通读者面前,因此在涉及数学、物理等专业内容方面,内容不宜过深、过难,尽可能减少"看不懂"的情况,而将这份"震撼"悉数保留。丘先生充分理解和认可这一点,他表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绝赞的数学之美,正是他写作的愿望。经过作编往来反复修改,全书以人生际遇为主线,以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为辅线,以传主的情感与精神为暗线,中西合璧、文理交融,展开了层次丰富的多线叙事。 丘先生在自传里说:"我所相信的,乃是坚持的力量;人生最大的荣耀,乃是屡败屡战。"这种真诚、坚韧、永不言弃,通过这部传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我们为什么要读人物传记?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而读一部传记就是经历一次别样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可能性。 由此,我们得以与最高尚的人类群星同在。(陆晨希) 《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 》 《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 》 臧穆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12月 △《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 》责编 周远政 当代中国科学界的"徐霞客游记" 本书是我国著名真菌学家臧穆在1975—2008年33年间国内野外科考日记。全书1卷3册。臧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以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为主的科考地区的自然、地理、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第一手资料,记述了野外科考的动人故事。 2017年初,得缘结识曾孝濂老师——我国的生物艺术画大师。他向我推荐了已故好友、真菌学家臧穆先生生前的一套野外科考日记《山川纪行》。之后,我前往昆明拜访了臧穆先生的遗孀黎兴江老师。夫妇二人都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一位研究大型真菌,一位研究苔藓,都是我国很有影响力的孢子植物学家。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塑胶皮速写本,到2008年最后一本,一共20多本。每一本都是图文并茂,精美的速写,俊秀的字体,令人震撼。我社的领导慧眼识珠,高度肯定,这个选题很快定了下来,并成立了编委会,开始进入正式的编修工作。黎兴江老师担任主编,编委会里的大部分专家都是臧、黎二位老师的学生,生物史学家胡宗刚老师也受邀加入,负责撰写臧穆的生平文章。出版这套日记,是黎老师和他们多年来共同的心愿。2018年7月,我社组织人员,将《山川纪行》国内科考的部分申报了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并顺利通过。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编委会专家分工协作,完成了极为繁琐的原文录入、校订、注释工作,并完成了相关文章的撰稿工作。黎兴江老师2018年因病卧床不起,之后数度病危。但是她一次一次挺了过来,有序主持着编纂工作的开展。遗憾的是,黎老师最终没有能等到2020年12月图书正式出版,于2020年11月4日辞世。这套定价不菲的图书(890元一套)上市之后,读者反响热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销售一空,迅速加印。 王文采院士盛赞此书是"当代中国科学界的‘徐霞客游记’"。的确,本书是老一辈科学家科学精神的杰出体现,是近50年中国社会生态文明发展进步的生动见证,是一部有着极高美学价值的日记体博物学著作。(周远政) 《童心向党·百年辉煌》 《童心向党·百年辉煌》 李东华 主编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年4月 △《童心向党·百年辉煌》责编 陈艳梅 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 "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是苏少社出版的一套献礼建党百年的主题绘本。这套书系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之久,由社委会顶层设计、策划,低幼读物出版中心联合文学读物出版中心、《东方娃娃》杂志社等部门精心打造。 早在2019年,苏少社就在思考建党百年的出版工作。2020年"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书系的成功出版坚定了我们要将童书出版融于时代发展、聚焦时代主题的信念,也让我们认识到绘本所能抵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因此,在策划"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时,我们坚信要想让当下儿童了解、懂得并铭记党的历史,就必须以儿童的视角,从党史中找到他们的共鸣点。在梳理资料时,我们特别关注党史中的小英雄、好少年,这些小小身影参与着历史,影响着历史,也见证着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年代,他们身上展现出的蓬勃朝气和巨大潜力,值得新时代儿童学习与传承。 但是,要将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浓缩在十几本儿童绘本里,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素材的选择。这100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天动地的故事,诞生了多少经天纬地的英雄,选哪些,不选哪些,对于编辑团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一轮轮的讨论、筛选之后,我们的思路逐渐明晰:以时间为线,寻找党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兼顾个体和群体。大家夜以继日,阅读了海量的资料,不放过任何可能的寻找方向。 为了使书系更科学合理,我们对它的体例结构进行了不断调整与优化。策划初始阶段确定为10本,后来增加了有关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以及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感人故事,并补充了突显新时代下,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故事,向孩子们传达党的精准扶贫理念和绿色生态发展观等。最终,16本绘本与党的历程中各种重要精神相呼应,使得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儿童的精气神,得以完整体现。一份送给当代儿童的精神厚礼终于呈现在眼前。(陈艳梅) 《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 《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 唐江澎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1年6月 △《好的教育:我说的不过是常识》责编 俞婷 此身,此时,此地 《好的教育》进厂付印时,身为责编的我依然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自从作者唐江澎因两会期间在"委员通道"的精彩问答引起广泛关注而"火出圈"之后,在编辑出版过程的无数时刻,我的脑中常常冒出这一句话: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此时,此地。这是朱光潜先生终生恪守的座右铭。凡此身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在社会普遍聚焦教育的当下,《好的教育》正是"网红"校长唐江澎迫切需要出版的一本书,他关于"好的教育"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提炼,需以专业教育出版的方式,去影响和鼓励更多的教育人。此身,此时,此地——也是一名从业18年的编辑的自我要求:在恰当的时间节点,充分利用有限条件,尽最大可能与作者通力合作,做出一本具有专业水准的必然之书。 一是寻求价值观、教育观的彼此认同。一本好书的核心在于价值观的输出。《好的教育》背后深层的价值观是对真善美的永恒向往与追求,作者真诚表达,看见善与爱,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而书中表达的教育理念则更为直接,是提倡"成全人"的教育,是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幸福,造福国家社会。唯有作者与编者的价值观彼此认同,读者才有可能通过阅读产生精神共鸣,实现与国家、社会的同频共振。 二是以匠人精神跨越教育与出版的边界,产生紧密的现实联结感。教育人的专业化水准表现于学科思维与教学水平,心中有学生、有完整的"人",保持可持续的学习与成长;而编辑的匠人精神则体现在坚守出版责任与使命,编辑加工具有整体思维与逻辑,以及审美品位与能力。作者与编者需要不断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接地气、懂取舍,如此才能让读者真正看到教育的常识,看到常识的力量。 更为难得的是,《好的教育》的封面也是一个关乎此身、此时、此地的作品。封面照片正是政协委员唐江澎在"委员通道"回答提问的某一瞬间,在这个定格的瞬间,《好的教育》足以联结作者、编者与读者,回应共同的时代关切。(俞婷) 《高攀龙全集》 《高攀龙全集》 [明]高攀龙 著 尹楚兵 辑校 凤凰出版社 2020年9月 △《高攀龙全集》责编 崔广洲 走近东林书院,读懂高攀龙 "江苏学人文集"是凤凰出版社成立伊始即重点规划的产品线,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渐成品牌。东林学派是江苏重要的政治学术流派,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编辑提议整理、出版"东林学派文献丛书",高攀龙(1562—1626)作为东林学派的领袖,其文集的整理更是关注的重点。 2002年,凤凰社的老朋友尹楚兵先生调入江南大学,临近东林书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2010年后他开始转向东林学派的研究,其间,社里一直有专人与尹老师联系、沟通,初步敲定了东林学派文献的出版意向、理清了出版思路、制定了出版规划,将丛书纳入出版社未来几年的重点出版项目。2017年,尹老师调入上海大学,"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成功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攀龙全集》作为丛书首批成果,编辑出版开始进入快车道。 全集系高攀龙全部存世著作的整理本。整理者广事搜辑,详加校勘,在明崇祯五年陈龙正编刊的《高子遗书》分类的基础上重新编次,收录高氏犹存诗文、《就正录》《四书讲义》《周易孔义》《春秋孔义》《正蒙集注》等,附录墓志铭、序跋、传记、行状、年谱等。2019年,全集成功入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拟分上、中、下三册,三位青年编辑崔广洲、孙州、尤丹丹分别负责其中一册。一年多的案头编辑中,围绕着版式、文字、标点、校勘等方面,编辑与作者团队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打磨文稿, 2020年9月,全集按时保质出版。 书稿底本选择精当、校勘精良、辑佚辨伪,其整理出版,有助于学界对于高攀龙政治、思想和文学的整体把握和重新认识,也有助于推动晚明政治史、思想史等研究的深入进行。(崔广洲) 《世界设计史》(1卷、2卷) 《世界设计史》(1卷、2卷) [美]维克多·马格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0年11月 △《世界设计史》责编 韩冰 扁舟渡海 慎终如始 《世界设计史》为引进版图书,英文版规划三卷,作者是著名设计史学家维克多?马格林教授。2015年,我社"设计理论研究系列"的执行主编张黎老师获悉了英文版出版的消息,将信息提供给我社,对选题敏感的方立松总编意识到这是一部设计史巨著,决定购买版权翻译出版。2016年2月,我社与原出版方布鲁姆斯伯利出版社签约了两卷版权,对尚在编撰中的第三卷做了版权预约。 没料到的是,这部设计史后来成为2019年年底病逝的马格林教授留给世人的最后作品。2019年3月,病逝前的马格林教授欣闻《世界设计史》中文译稿已完成,特为中文版撰写了序言,表达了谢意和期待。 2017年初,我正式加入《世界设计史》编辑出版工作,与译者团队、书籍设计师、审校人员等对接。早在2016年,书稿的翻译已经开始,翻译团队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和十几位专家学者组成,两卷分别由人民大学的王树良老师和北京社科院的陈红玉老师作为负责人。经过翻译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李老师的审阅把关,2018年年底译稿定稿。 马格林的《世界设计史》全面叙述了从史前时代直至20世纪末的设计历史,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深入的设计史著作。2020年12月20日,"《世界设计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工业大学举办。国内外设计研究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600多位热心读者齐聚现场,线上有近万名读者分享了整场活动。 马格林教授的遗孀茜尔维亚女士收到中文样书后,于今年5月通过马格林教授的学生汪芸向我们表达了谢意。目前,茜尔维亚女士和马格林教授的同事仍在为英文版第三卷努力工作着,而我也一直期待着它的正式出版,期待着第三卷中文版的编辑工作并对此充满信心。做一件事需要的是耐心,扁舟渡海,慎终如始,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韩冰) 《坚守战地1200天——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阿拉伯之殇"》 《坚守战地1200天——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阿拉伯之殇"》 焦翔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7月 △《坚守战地1200天——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阿拉伯之殇"》责编 高佳 弥漫着硝烟、饱含着血与泪的作品 当我翻开厚重的这本书时,总会想起六年前曹斌老总带我和作者焦翔在人民日报社见面的那个下午。 在人民日报社长长的展厅下面,焦翔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他很随意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侧的听力不太好,是当初在叙利亚期间被炮弹震的。我们被这句话深深震撼住了。焦翔向我们讲述了他2011年开始作为驻外记者在中东地区驻守1200天的故事,他的专业背景和新颖的题材让时任编辑室主任的曹斌立刻拍板让我跟进,这本最接近中东战场的作品,花落人民社。 作者自2017年创作首章以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创作。我的邮箱常常在深夜或是凌晨收到稿件。稿件成形后曹斌与我对全书进行了大幅度的编辑加工,把握主题方向,平衡章节篇幅,统一文字风格。书中使用了大量图片,反复确认图注的比对是该书编辑的一大难点。更难得的是,作者邀请到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为本书作序。后来这篇充满感情又高屋建瓴的序言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各大主流媒体转载。成书之后,出版社与作者方都分别邀请了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进行审查。 在挑选封面图片时,作者一再和我强调:不要突出个人。于是,我们选择了一张作者奔赴爆炸现场的群像照。当时的场景下,虽然反对武装已经被清空,但一些路口依然暴露在狙击手的视线内。采访期间,作者穿着防弹衣,和一群士兵跑步通过。这张图片充满了视觉冲击力,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中东。 字字皆心血,行行透艰辛。焦翔与我们奉献给读者这部弥漫着硝烟、饱含着血与泪的作品,只盼读者掩卷时,能够如作者所愿,真正体会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高佳) 《太平洋,大西洋》 《太平洋,大西洋》 黄蓓佳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年3月 △《太平洋,大西洋》责编 钟小羽 共同"养育"一本迟到的好书 时间回溯到2018年。 那一年,我们如期出版了黄蓓佳老师的长篇小说《野蜂飞舞》。这部描写抗战时期华西坝上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曲折命运的宏大作品,一经推出就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 但很少人知道,《野蜂飞舞》在创作时是"插了队"的。在它完成之前,我们听黄老师讲述的是另一个故事:战火纷飞的年月、一群热爱音乐的少年、绝境中的执着守望……但不知什么缘故,这个作品在当时没有进行下去。《野蜂飞舞》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我们不由得更加惦念这个有着一"耳"之缘的故事,热切地期待黄老师能把它创作出来。这个故事,就是《太平洋,大西洋》的雏形。 在《太平洋,大西洋》正式发布的时候,黄老师揭开了谜底。她坦陈,这个讲述丹阳幼童音乐学校的故事曾经历过一段"寻找不到入口处"的难产期。在创作中断的几年里,她一直把这个故事在"心里养着,时不时地想起来,时不时地在心里憧憬一下"。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终于有一天,创作的契机出现了!所有的素材开始融合、发酵、成形,直至变成小说脱颖而出,闪闪发光。 由于多年合作建立了亲密情感,黄老师将这部心爱的作品交给苏少社。社委会对该书相当重视,调动多个部门配合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我与编辑张海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稿的编辑中,美编蔡蕾拿着稿件拜访了金苹果奖画家朱成梁老师,恳请他为该书绘制插画。副总编辑陈文瑛提前布局宣传工作,在出版前就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试读,并鼓励专家们将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形成书评,作为图书宣传的储备资料。在年初的经销商大会上,社长王泳波亲自向媒体和经销商们推荐这部作品,为小说争取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的发行团队也为图书上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月7日,《太平洋,大西洋》正式上市。众多媒体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多篇登上学习强国。丁帆、何平、王振羽、汪修荣等专家高度评价该作。江苏书展专题活动、9·3抗战胜利纪念日系列活动的顺利举办,更是将对这本书的讨论持续扩大。 作家把在心中珍藏已久的故事诉诸笔端,这个故事因此有了生命;我们将作家精心创作的文字出版成书,让它能够走向读者,去向远方。愿我们的努力可以不负那些沉甸甸的信任和期待,也愿《太平洋,大西洋》能走得更远,被更多人看见、喜爱。(钟小羽) 来源: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记者:白雁/ 文施向辉/ 摄 编辑: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