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 7月入围中外人文社科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21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中外类型小说、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2年7月入围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人物传记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 黄德海 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金克木先生以一代大家而尚无详细年表或研究性传记,实为憾事。黄德海以时日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线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证、参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为主、稽核为辅的独特编年录。全书作上中下三编,分别名为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写实又传神,勾勒出个人精进与时代激荡交错而成之“学人”的精神肖像。笔墨间,金克木的人生经历、交友游历、冥想顿悟、独对宇宙……面面俱到,但重点关涉其自学而成的方法,读书、读人、读物的思想,使得本书另具成长小说与思想点化的神采。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人类学 《一嚼两千年: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的流行史》 曹雨 著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叙述了槟榔这种小小的青色果子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倾倒众生,着重梳理了它在中国两千年来几起几落的流行史,并揭示出其背后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变迁。 青年学者曹雨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人类学视角和社会学调研,再现了槟榔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历程——它作为一种热带作物,如何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来,如何传播到南亚,与佛教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秦末汉初开始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留下印记。鲜为人知的是,槟榔在“瘾品”之外,还有丰富多面的文化内涵:从两汉时期驱除瘴疠的灵药,到魏晋名士高洁情怀的寄托;既是南北朝时常见的佛教供品,也是岭南男女的定情之物;曾在清朝满洲贵族中风行一时,又在当代的劳动人民中复兴。此外,作者亦深入调查了槟榔在当代社会再次流行的缘由与现状,并探讨了今日饱受争议的槟榔产业未来将何去何从。 人文社科 |翻译| 非虚构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 [英]卡洛琳·穆尔黑德 著 徐臻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本书为“穆尔黑德二战作品集”第一部,获誉《多伦多星报》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优秀读物。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 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人文社科 | 翻译 |人类学 《记忆宫殿:在文字之前,回忆如何被塑造》 [澳]琳恩·凯莉 著 张馨方 唐岱兰译 万川文化·工人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世界各地的史前遗址,竟是人类发明的最有效的记忆系统。跨越人类文明与考古学,本书探索在无文字时代,人们如何储存知识与塑造记忆。 以“歌之路”为线索,本书探索了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像、秘鲁纳斯卡线背后的秘密。世界各地伟大的史前遗址,都是人类发明的最有效的记忆系统,这一座座“记忆宫殿”能让原住民记住生存所需的动植物名称、家族谱系、文化愿景、宗教与历史等大量实用信息。 记忆,是一项史前求生工具。 人文社科|翻译| 经济史 《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 [法]安东尼·加卢佐 著 马雅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本书为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人文社科 |翻译| 历史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德]沃尔夫冈·赖茵哈德著 周新建 皇甫宜均 罗伟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欧洲人在600年的时间里到达了世界各地,占领了世界,也剥削了世界;同时他们也为我们当今世界的形成提供了众多刺激因素和收受因素。由于欧洲的扩张不是单向的,而是一段长达数百年的交互史,因此,在这部史学巨著中,作者赖因哈德结合宏大的叙事和大量精彩的案例,充分发掘了欧洲扩张史的独特之处——全球性。 这是一个具有宏大时空维度的世界历史进程,赖因哈德从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扩张的开端写起,一直描述至20世纪艰难而漫长的去殖民化和当今时代的新型扩张。几个世纪以来,葡、西、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分别在亚、非、美、大洋洲进行了复杂的扩张活动,最初往往以王室和政府的名义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其他机构以及私人资本的力量也非常突出,甚至反过来影响着官方的决策。与此同时,自然科考、航海技术、工业发展等对扩张施加了重要的影响,而科学知识、宗教信仰乃至欧洲近代政治理念的传播,尽然冲击和塑造着殖民地社会,既带来各种进步,又不断制造新的人口失调、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 本著作正文共24章,内含122幅地图及插图,预计中译本共1978页。作者在第1章中先总述了欧洲扩张的几种类型、几个阶段,然后在第2章至第22章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涉及几乎所有大洲和海洋,虽然大致按时间和地理区域为主线展开叙述,但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技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分析。作者并不割裂地对待每个国家的情况,而是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为一个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尤其在白银的流动、移民的进出、动植物的交换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同理,欧洲自身经历的巨变,诸如从18世纪直至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各种独立运动、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去殖民化进程,乃至晚期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发展,亦无一不投射于世界上的其他地区。 最后,作者提出,今天的欧洲仍然具有扩张的属性,只不过不是以军事冲突和领土占有的方式,而是以欧洲统一经济体的发展和对多元文化的选择性包容,以及技术开发、极地科考、太空探索等“软实力”来呈现。古老的欧洲未来将立足何处,向何方扩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历史 《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何冠彪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为何明清易代之际殉国士大夫的人数居历朝之冠?为何殉国者和屈身新朝的遗民内心都有挥之不去的生死情结?生死抉择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复杂动机?本书聚焦明末士大夫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际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特别是殉国表现与生死观念,以及时人对殉国者的评价,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与复杂心理。全书以士大夫这一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诸多心理困境做了细致的辨析和解说,有助于今人理解传统士人精神在明清转型时期的嬗变历程,近距离观察当时知识阶层的形态,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及政治状况。 人文社科|翻译| 历史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 [瑞士]傅汉思著 党宝海 马晓林 周思成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是著名德国汉学家傅汉斯(Hans Ulrich Vogel)就马可·波罗是否曾亲自到过元代中国这一经久不衰的学术论争而撰写的著作。 作者一一回应了对于马可·波罗之书真实性的质疑,针对英国汉学家吴芳思(Frances Wood)所撰《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Did Marco Polo go to China?)等书的观点,结合近年来学界马可·波罗研究的新进展,尤其是他自己在元代的纸币和贝币、食盐生产、杭州地区的税赋收入、元代行政地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坚实的证据得出结论: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全书材料丰富,收录了不少国内少见的马可·波罗原始文献材料;论证有力,对与元代纸币、贝币、赋税等问题的研究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是一部具有前沿水平的学术著作。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年谱·传记 《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 著 文津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林徽音(1935年改名林徽因),祖籍福州,出身于望族福州林氏,近代著名外交家林长民长女,1904年生于杭州,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家、设计师、建筑史学家和诗人,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有“一代才女”(胡适语)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曹汛先生毕业于林徽音所执教的清华建筑系,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林先生学问人品心向往之,遂积二十年之力,在有限的研究条件下,广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大量一手材料,对林先生学术生涯的关键节点一一考辨清楚,去伪存真,以事系年,成此年谱长编。 该年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教授对中国建筑学所作的贡献,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林徽音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也是事业上的伙伴梁思成先生,一起走过了满怀理想的青葱岁月,共享充满朝气的北平营造学社时光,战争年代濒于绝境的生存状况和近乎于零的研究条件也没有打断他们坚持多年的中国古建筑调查,让后世的我们看到,他们在长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弘扬中国文化做出的卓绝努力。因此,将林徽音的建筑生涯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人文社科|翻译|非虚构写作 《玛丽莲·梦露:谎言与真相》 [丹麦]唐纳德·斯波托著 徐海幈 译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用语言治愈世界。”唐纳德·斯波托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像文学侦探一样富有洞察力,像敏感的批评家一样拥有细腻的情感,斯波托写作时相信契诃夫的方法:你必须知道比你说出来的更多。这位好莱坞数一数二的记录者曾经为希区柯克、奥黛丽·赫本、杰奎琳·肯尼迪、戴安娜、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迪恩、田纳西·威廉斯撰写过的传记,毫无疑问都可以跻身杰作,而他为玛丽莲·梦露写下的这本传记无疑可以称之为巨制。 “我没有选择它们。他们似乎选择了我。我不想让自己听起来像个虚伪的神秘主义者,但不知何故,这些主题浮现了出来。我得到了获取文件的独家权限,或者有人向我灌输了一个想法。”梦露传记的契机也是如此,电影电视制片人戈登·弗里德曼提议他为梦露做传,并介绍他认识了梦露的朋友、摄影师及商业合伙人米尔顿·H.格林的家人及遗产代理人。 “大多数传记都只是简单的编年史或年鉴条目。然后他来到这里,然后他做了这个或那个。但是我们真正的生活,当然,是我们内心的反应。我们如何成长或者不成长。我们如何评估和发展价值观。我们如何回应,如何去爱,如何去恐惧。”爱和恐惧,这正是梦露带给美国人的最主要感觉,她是战后标准的美国女孩,温柔、天真、崇拜男性、穷困的状态表露无遗、不求回报地奉献着自己的肉体,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赤裸的带有强烈侵略性肉欲的人。 写完这本富有启发性的书之后,斯托波说:“虽然开始记录梦露生活时我并不是她的粉丝,但在旅程结束时,我最终成为了一名粉丝。”读完这本书,也许你不一定会爱上梦露,但一定会更理解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演员,而非一个性感偶像。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报告文学 《二十年之诉》 杨黎光 著 作家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作家通过多年的采访和考察,积累关于我国医药行业知识产权问题的丰富资料和思想,从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商标的诉讼剖析入手,全面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我国医药行业从不适应国际规则到学会尊重掌握国际规则,并游刃有余的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自觉创新能力,积极开发拥有自主产权产品的过程,同时,提醒我们对知识产权应该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必须有足够的警惕和高潮的本领处理好相关问题,才能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掌握主动。 人文社科|翻译|社会学 《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 [日]上野千鹤子 著 廖荣发译 译林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夏烈 内容简介:不想在养老院、也不想在医院,而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以自己的方式迎来最后的时光——这恐怕是很多人对自己晚年的期许了。 在《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中,上野千鹤子通过对日本的医疗、看护、护理等最新情况的全面调研,分享自己为晚年生活所做的准备,带给读者“一个人在家带着尊严离世可以实现”的信心。在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独居人口逐渐增多的当下,上野千鹤子的观察和心得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人文社科 |翻译 |伦理学 《说谎:公共与私人生活中的道德选择》 [瑞典]希赛拉博克 著 胡萌琦译 培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说谎,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无所不在的行为,但却很少被严肃地讨论。说谎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的呢?本书试图从哲学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她不仅考察公共生活(政府、医药、法律、学术、新闻领域)中的欺骗,也考察私人生活(家庭和朋友圈)中的说谎行为。 作为伦理学的经典著作,本书首先追溯说谎的历史,并对这一行为整体进行哲学的辨析。然后逐个探讨说谎的个别情况,以及人们为这些情况下的说谎找出的合理化理由,比如白色谎言、对病人说谎、父母对孩子说谎、对敌人说谎、为保护委托人或同僚而说谎;探究这些特殊境况下的谎言带来的复杂的伦理难题,帮助大家清醒认识谎言,学会理解和处理不同处境下的说谎行为。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导读论集 《诸仙纪:中国仙话八议》 严优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肖惊鸿 内容简介:古人为何热衷修仙?他们是如何修仙的?仙话“以记叙神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追求长生不死和自由为中心主题”;与神话主要反映不同民族在远古童年期的观念相比,仙话更多反映了中国漫长历史时期中不同阶层不断发展变化的某些“共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模式。 本书所涉仙话上起《左传》《山海经》,下至清人笔记与世情小说、神魔小说。本书对仙话的基本内容和类型进行了梳理,对带有原型意味的神仙故事及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的讲述、深入的考辨和解析,对其历史形象的嬗递及其社会文化意涵进行了透彻的阐释,是一本可读性与学术性、新奇性与严肃性兼具的作品。 人文社科|翻译 |非虚构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法]巴普蒂斯特·博利厄著 马向阳译 潮汐Tides·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七号病房的癌症晚期病人火鸟女士在等待她的儿子来看她。为了让她活下去,作为实习医生的我开始给她讲故事。我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的山鲁佐德,用其他人的故事来延长病人的生命。在守护火鸟女士的同时,我也记录下了急诊科里来来往往的人、毫无掩饰的真相。我不确定在这条跑道上,故事能否跑得比死神还快。穷尽医术之后,这是唯一的办法。 人文社科|翻译| 学术随笔 《生肖奇谭》 [日]南方熊楠著 栾殿武译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年1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南方熊楠是日本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知识巨匠”“超前百年的智者”。他自幼聪慧,精通二十多国语言,一生从事的研究遍及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是全球知名的博物学家、民俗学家,还担任过天皇的讲解员。 《生肖奇谭》是南方熊楠的经典巨著。基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借助古今中外的典籍传说,他以自由而有力的独特风格,写就了这部前所未有的有关中国生肖的博物志。 猫和狗为什么关系不好?野猪和蝮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是如何决定的?这部南方熊楠历时10年完成的集大成之作会带你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非虚构 《假病:江南地区一个村落的疾病概念》 沈燕 著 漓江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记载的是发生在某个江南小村的疾病故事。这些故事初闻有些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承载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这些生活智慧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会贯通为一套较为系统的地方性知识。它告诉人们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真病还是假病,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同时还教会了人们如何在这片与祖先、鬼、神共享的土地上始终怀抱着希望,顺利地生活,无惧地死去。 人文社科|翻译 | 社会学 《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 [美]彼得·比尔曼著 王佳鹏译 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为什么门卫这份工作既容易获得又难以获得?为什么门卫既显得整天忙碌不堪又显得无所事事?门卫对住户的了解远远超过住户对他们的了解。门卫知道住户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影,和谁在一起。虽然门卫对住户的生活十分熟悉,但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却十分遥远。结合观察、采访和调查信息,本书提供了关于门卫的职业角色、大厅动态以及门卫和住户之间极为重要的社会交往的世俗特征的深刻而持久的民族志书写。身为社会学家的比尔曼讨论了门卫如何在安全和监视角色之外履行各种职责。他认为,门卫也是敏锐的管理者,他们必须巧妙地协调社会动态,这是在大型建筑物中生活不可避免的结果,包括策略性地平衡权力和服务意识,以及处理争议。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考古纪事 《三星堆之惑:考古纪事本末(二)》 许宏 著 汉唐阳光·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三星堆出土文物为何显得“奇奇怪怪”?它们在何时诞生,由何人所为?有着怎样的含义和用途?这些问题令公众瞩目,却一直布满谜团,乃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外星文明”的离奇解释。而学界也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从遗址发现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三星堆之惑层出不穷。 本书是“考古纪事本末”系列之二,资深考古学者许宏继续将“纪事本末”的体裁运用到考古事件当中,自三星堆遗址最早的研究发掘者开始追究,从林林总总的学术史料里归结出十大困惑点,抽丝剥茧般理清其中的观念分歧与衍化脉络。相信读者会在了解这些前因后果之后有所领悟,在比较各家长短之后,对三星堆有一个深入而宽广的认识。 人文社科|翻译|城市研究 《左岸之城:旧金山的进步运动,1975—1991》 [美]理查德·德莱昂著 张乐腾 译 东方出版中心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象征奇迹的摩天大楼建成之时,即是一国经济行将衰退之日?无休止地建造摩天大楼才能彰显与守住旧金山世界级城市的地位?无休止地建造摩天大楼是谁的主张、契合了哪一群体的期望与利益? 本书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旧金山如何从西海岸经济枢纽、复制“曼哈顿”的国际化大都市转型为守护多元文化、进步主义盛行的“奇葩之城”。作者以旧金山市长选举为背景,旨在探讨无休止地建造摩天大楼之于一座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利弊,其背后透露出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进步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进步主义阵营中环境保护主义、平民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历史 《宋太宗:阴影下的帝王》 张其凡著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下。早年,父兄皆是战功赫赫,兄长更是在几年之间黄袍加身,从一个落魄流浪者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而他却默默无闻,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母亲着他与权臣赵普相交,多加学习,培植势力,赵普却一力反对他成为皇储,乃至因此被罢相;人至中年,终于登极,皇位的合法性却又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悬案,史家争论千年,至今未有定论。 重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造就了他的多疑、固执与好大喜功,也造就了他的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经济学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 著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企业家”是张维迎教授自1984年以来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假设,作者经济学中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变动的,市场决策不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这就决定了企业家在市场理论中的核心地位。由此,作者讨论了企业家决策的心智模式,分析了企 业家的两种主要职能,概述了以企业家为中心的“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并以此模型分析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增长。 这不是存在于理论中的经济学,而是真实市场下的经济学。对于如何认识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作者总能给出犀利的论断与直指问题核心的路径。这些立足于理论又回归现实的分析,不仅是写给在市场中做决策的企业家的,也是写给任何一个想要了解真实的市场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普通读者的。 人文社科|翻译| 博物 《森林之歌》 [加]苏珊娜·西马德著 胡小锐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她是森林的女儿,生于斯长于斯。从第一批女林务员到提出新观点的年轻女科学家,在女性备受歧视的领域,她屡遭排挤打压,仍抱着一腔热爱坚韧前行,成了广受认可的“树维网之母”、森林生态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咖。她曾痛失至亲,家庭破裂,也曾罹患重疾,是深爱的森林和家人好友给她力量,治愈创伤,助她恢复活力。 在这本书中,西马德讲述了自己的独特人生旅程。她的人生与探索森林隐秘地下网络的研究并行。森林中的树木与真菌互利互惠,构建一张错综复杂的“树维网”,就像我们的神经网络或者互联网一样,养分、水分都能通过它传递;树木之间借此交流信息,守望相助。树维网的中心是母亲树,它们用强大的力量连接并维持着周围所有的后代。在一片有活力、能自我复原的森林中,竞争关系并非永久的主题,树木之间、树木与真菌之间的合作关系远比我们想象中重要,利他才能自利。 人类同样如此,我们与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交织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我们提供难能可贵的支撑和帮助,是我们前行中不断回顾和汲取能量的根源,也赋予我们治愈创伤的力量。这本书会永远改变我们看待树木的方式,也提醒我们倍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 人文社科 |翻译|文学史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德威主编 张治 等译 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 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 “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回忆录 《陶庵回想录》 陶亢德 著 中华书局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此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家著名刊物的编辑(如《生活》周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他在编辑出版上的才干得到合作者与作者的广泛信任,与邹韬奋、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徐訏等许多名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与鲁迅晚年也有过频密的通信联系。陶亢德经手刊布了许多重要的现代文学文献,出版了《骆驼祥子》等现代文学名著,也是一些重要的文学事件的当事人或见证者。他的这部回忆录叙述了与作家的结识、交往,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细节丰富,很有可读性,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首次原貌四色影印周作人五十自寿诗并沈尹默、林语堂唱和手迹(原发表于1934年4月出版的《人间世》创刊号),并附多通周陶往来通信,非常珍贵难得。 人文社科|翻译| 非虚构写作 《堆芯熔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 [日]大鹿靖明 著 熊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大鹿靖明说,《堆芯熔毁》要讲述的,是“一群蠢人的故事”。他们是政界精英、业内专家、金融英才,也是无可救药的“蠢人”。在将日本逼向崩溃边缘的危机面前,他们被体制禁锢,更被利益蒙蔽。这些日本最聪明的大脑,做出无数愚蠢的决定。“堆芯熔毁”,不仅发生在福岛核电站的事故现场,日本这个国家的“堆芯”也岌岌可危。大鹿靖明走访相关人员近200人,透过层层雾障,直逼福岛核电事故背后错综复杂的真相。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电影评论 随笔 《七个半导演》 赵荔红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夏烈 内容简介:散文家、电影学者赵荔红选取世界上著名的八位导演:卓别林、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郎、伯格曼、布列松、侯麦、罗西里尼、希区柯克为评论对象,对八位导演的个人生活简史和电影作品做了纵深的评述,既根基于对现实生活的透彻理解、扎实的文学艺术理论、电影史以及电影美学理论,同时具有作者本人的主观判断:作为一个散文作家,讲究修辞,看待电影文本有其独特的眼光和视角。有意思的是,本书之所以名为《七个半导演》,是因为作者只喜欢半个希区柯克。 人文社科|翻译|访谈 《王家卫访谈录》 李惠铭 [英]李沛然著 邵逸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王家卫,《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的导演,蜚声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王家卫访谈录》收录王家卫接受的二十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五年,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的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这些访谈涉及与王家卫有关的一切,更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以及张国荣等影星对这位导演的评价。它们仿佛用时光胶片拍摄的老电影:记录王家卫的童年、求学生涯与成名之路;刻印60年代的香港、上海人群体的生活;折射王家卫式的格调——探戈、音乐、下午茶;洞悉都市人的爱情与孤独……王家卫以他擅长的即兴方式,亲自参演这些访谈,墨镜后面闪动着愉快的星芒。 人文社科|翻译|文化理论 《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 [美]伯纳德·舒兹 著 胡天玫 周育萍 译 重庆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本书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个游手好闲但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整个夏天,蚂蚁在为储备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恳恳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闲地游戏。寒冷的冬天来临,蚂蚁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蚱蜢即将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蚱蜢在他的追随者面前,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然后死去。追随者发现,死去的蚱蜢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作者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通过蚱蜢和追随者之间的对话,为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而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例子阐释了这一论点。本书不同于大部分哲学作品的严肃、艰涩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学的洞见、寓言的智慧、文学的趣味与令人绝倒的想象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惊叹不已。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学术随笔 《从艾略特开始:美国现代诗14课》 张曙光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诗想者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著名诗人、翻译家、黑龙江大学教授张曙光选取自艾略特以降,十四位现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诗人,即庞德、弗罗斯特、威廉斯、斯蒂文斯、毕肖普、洛威尔、普拉斯、斯奈德、勃莱、奥哈拉、阿什贝利、米沃什、布罗茨基,洗练生动地概述其写作经历及艺术特色,并深入浅出地对其代表作品加以阐释,全方位地展示其创作风貌及对美国诗坛的影响。这些诗人的写作历程几乎跨越整个二十世纪,经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构成了一部现代美国诗歌的历史。 人文社科|翻译| 历史 《私密感的诞生:近代早期巴黎的隐私与家庭生活》 [法]安尼克·帕尔代赫·加拉布隆 著 成沅一 周颜开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当代的人们普遍都重视隐私,对于私密空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人类的这种对私密感的诉求并非天然形成、自古就有的。那我们的私密感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本书将目光聚焦在17、18世纪的巴黎,基于3000份“死亡清单”的数据,来探讨“社交性”“舒适性”“家庭生活”等观念的出现与发展,并由此检视私密感的问题。作者认为,在这段时间内,巴黎人住宅内部的空间分配和家具装置,都越来越完善和富有条理;房间由分布在多个楼层,变为集中在同一层中;巴黎主妇们也经历了由蹲着做饭向站着做饭之类的行为模式转变中。借助这些细节,我们能够掀开这些家庭的屋顶,一窥其内部,并对当时普通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富有画面感的想象。从逼仄拥挤的租住建筑与贵族有着马车通道、宽敞花园与庭院的别墅之间的差异中,作者揭示出了人们对隐私与家庭生活的重视,进而确认了现代意义上的的私密感由此而生。 本书层层剥笋般地揭示了私密感的诞生过程,探讨了物质生活与人类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并清晰地展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具体场景。 人文社科|翻译 |传记 《深濑昌久:渐渐变成乌鸦的男人》 [日]濑户正人 著 唐诗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3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摄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爆炸式的关注。作为这一浪潮的阶段性成果,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于1974年举行“新日本摄影”展,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于1979年举行“日本:自画像”。从土门拳、植田正治、细江英公等前辈到彼时堪称新一代的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都成为世界级的创作者。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股属于东方同时也属于现代的浪潮,仍影响着摄影这门艺术的美学探索。2010年,权威杂志《英国摄影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举办“二十五年来最佳摄影集”评选,深濑昌久的《鸦》力压各路名作获得第一。 本书为深濑昌久贴身助手、摄影家濑户正人撰写的追忆散文。出生于北海道一家照相馆的深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个展,先后出版了《游戏》《洋子》《父亲的记忆》《家族》等摄影集,不断探索私摄影的边界。1992年的一场意外令他丧失了行为能力,被迫突然终止创作,经历过二十年的疗养生活后于2012年逝世,享年七十八岁。濑户正人从1974年与深濑昌久相识以来,持续参与了他的作品冲印、展览布置、日常交往。在本书中,濑户以伤感而真切的行文记录了这位即是老师又是阴影的作者,还原了艺术家神秘而孤独的精神世界。同时,速写出日本摄影黄金年代已经消逝的鲜活景象。 人文社科|翻译|非虚构 《比克瑙集中营的黎明》 [法]西蒙娜·韦伊口述 大卫·泰布尔整理 张洁译 活字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西蒙娜·韦伊纪录片的导演叙述,第二部分为西蒙娜·韦伊自述,第三部分为西蒙娜·韦伊与朋友们的谈话。其间配有纪录片剧照与西蒙娜·韦伊儿时的照片,共计60幅。 西蒙娜·韦伊曾经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进入集中营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经历了摧毁人性的暴力和骨肉分离的悲痛,看过了人可以非人到什么程度,韦伊的心灵被蒙上永久的阴影,一如手臂上的文身。 在本书中,韦伊全面讲述了集中营前后的经历,惨痛的遭遇我们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是韦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带着伤痛前进的方法:不要停下做事情的脚步,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正常的生活。除此以外,奥斯维辛幸存者的视角也是馈赠给读者珍贵的礼物,当她谈起自己的遭遇、挣扎和努力时,是在用个人的经历书写一段历史,云淡风轻之下有一股深邃而超拔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助她走上政坛,也是这股力量打开了女性被压抑的种种可能性。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历史 《元与世界》 班布尔汗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详细讲述元朝及与之相关的世界的历史图书。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的多元复合时代,上层政权封建贵族与皇权集权并行,社会治理重商宽纵。其所处的世界也纷繁复杂,各个文明都处于十字路口,准备选择下一步的前进方向。各文明的交流也达到空前的程度,各种思想、信仰相互融合、碰撞,新的文明在其中孕育。这混乱又充满生机的时代,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颇为陌生。青年学者班布尔汗从读者的各种疑问入手,详细剖析关于元朝与其所处世界的种种历史细节。 人文社科| 翻译 |社科 《建筑的七盏明灯》 [英]约翰.罗斯金著 石琪琪 译 字句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建筑的七盏明灯》被视为哥特式复兴的重要著作,但罗斯金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初衷,与倡导哥特复兴并没有直接联系,甚至独立于哥特复兴派之外。他主要通过讨论建筑,阐述流行于该历史时期的公众耳熟能详的观点,回应19世纪“大崩坏”时代面对古典建筑的去装饰主义和工业革命对建筑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而纵深建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以及他们那个时代、国家、民族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罗斯金在这本书中,试图通过宗教、道德、自然阐述关于建筑的“新”观点,但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提出的诸多问题,在一定意义而言只是在重复普金的观念罢了。 《建筑的七盏明灯》这本书提出的艺术理念,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获得建筑方面的知识,更能够对绘画、雕塑、装饰等艺术形式有新的认知;而且,对于厘清工业革命对传统艺术造成的影响,以及现代艺术发生的前奏,可以形成相对而言更为宏观的概念。 人文社科|翻译| 非虚构 《中亚纪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旅》 [挪威]埃丽卡·法特兰 著 杨晓琼译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海蓝 内容简介:亚历山大的军队将吉尔吉斯斯坦的胡桃木带回欧洲,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雅格诺布谷,人们还在使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用语——古雅格诺比语,生活遵循着另一种时间节奏。然而这五个国家一直被随意归为一个地区:先是作为亚洲到波斯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广阔地带,又被视为俄罗斯和英国大博弈的舞台。从里海之滨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向东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国家曾经是苏联最远的边境线。 社会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踏上一段即使是最老练的环球旅行者也很少涉足的旅程,探索五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成员国,自1991年陆续独立后,它们的现状如何? 法特兰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学术随笔 《刘项原来不读书》 赵勇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王春林 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的学术随笔集,收录了其在报刊杂志上的部分杂文和数篇会议致辞,亦有对文化现象与理论的研究与述评,以及对童庆炳、程正民等学者学术观点的介绍与分析。作者以文艺理论为,结合时下的流行与热点,对相关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作者文笔流畅,写人记事生动形象,描写细致入微;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又具有严谨的思辨精神,不拘泥于成见,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兼顾了学术性与可读性。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传记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 子张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此书系吴伯箫的评传。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教育家、编辑。 本书以吴伯箫的生平为主线,将他的人生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两部分,上篇介绍吴伯箫的生平事迹,下篇评论吴伯箫在这个阶段的作品。 本评传在《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克服了年谱机械、生硬的缺点,抓住几个重点对吴伯箫的创作和研究进行深入解读。角度新颖、文笔细腻活泼,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融汇,部分内容先后在《新文学史料》《文艺报》《关东学刊》等报刊发表。 人文社科 |翻译| 非虚构写作 《以鹰之名》 [英]海伦·麦克唐纳 著 陈佳琳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一个骤失父亲的女儿,一位写出传世亚瑟王传奇的潦倒作家,以鹰的名义,他们相隔百年却遥相呼应——有些伤口,永远不会愈合。以驯鹰的名义,他们放飞手中的鹰,期望那条象征习惯、饥饿、伙伴,被驯鹰人称为“爱”的线,永不消失…… 2007年,父亲骤然离世的那段日子,海伦·麦克唐纳回忆:“当时我再也不想当人,选择走入小时候本能迷上的苍鹰世界,因为做一个人,我就会感受心里深处那不见底的悲伤和情绪。我想停止那一切,飞离那一切,我想变成其他生物。” 她开始训练世上最难驯服的禽鸟:苍鹰,自由野性的象征。日日活在鹰的世界,离开人群投入荒野天际。在这个过程中,她与儿时熟读的作品《苍鹰》的作者T.H.怀特重逢,追寻了与自己相同的怀特离群索居、训练苍鹰的过程。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文学评论 《抉择的高度:张平小说研究》 王春林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著名作家张平的一系列代表性小说作品,诸如《姐姐》《祭妻》《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孤儿泪》《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的深度文本细读,一方面结合相关的生平传记资料,另一方面也把作家纳入总体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展开具有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并终提炼概括出张平文学写作的基本特质。张平的小说创作先后经历了“家庭苦情”系列、“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和“政治小说”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的阶段,他所持有的是一种为老百姓写作的文学观,更多地关注表现老百姓的民生疾苦。 从创作类型来说,他是一位优秀的体验型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总是与重要的现实问题短兵相接,总是对时代尖锐激烈的中心矛盾冲突进行深入的关注与思考。总之,张平不仅是一位主旋律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奉献出一系列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而且也在文体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别的个性化特征。 人文社科 | 中文原创 | 文学研究 《在人大课堂读小说》 杨庆祥 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本书由16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举办的“联合文学课堂”小说专题课(2014—2019)实录文字整理而成。本书以一位小说家为一个研讨专题的形式,全貌记录了小说家、批评家及专业读者间的文学专业探讨,内容涉及作家的写作背景、审美世界、创作新变及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联合文学课堂”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庆祥教授发起,意指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联合。小说专题课邀请的嘉宾有梁鸿、刘大先、李少君等文学批评家,徐则臣、李宏伟、鲁敏、邱华栋等实力小说家。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读书笔记 《我站在奥登一边》 桑克 著 捧读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我站在奥登一边》是一个诗人近三十年来的读书清单,分享对其读书和写作生涯影响深刻的书籍。 作者桑克对庞德、奥登、艾略特、里尔克、曼杰施塔姆、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等欧美现代诗人如数家珍,细说潜藏在其诗作背后的故事和趣味性。 书中还有作者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创作经验,对雨果、君特·格拉斯、马尔克斯、赫塔·米勒、张爱玲等东西方小说巨匠创作华点的分析;在译诗和关注、琢磨他人译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其间的乐趣与真谛;也有从中外史学读物和文学史读物甚至武侠小说等通俗读物之中挖掘和摄取的精华。 人文社科|翻译| 哲学 《认识你自己:近代哲学四百年》 [德]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著 贺腾 孙纯 王匡嵘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15世纪至19世纪初,横亘在库萨与黑格尔之间的,不仅有时代,也有世界。 其一是了解权威世界秩序的知识分子世界,每一位哲思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伟大秩序;另一个则在启蒙与革命之后,见证了资产阶级高光时刻的破晓,伴随着混凝土的烟囱、无产者的贫困…… 市民社会逐步发展,自我成为万物的尺度,哲学史上的“大问题”呈现出新的形态。 “普莱希特哲学史”系列是德国当红“现象级”哲学家普莱希特为大众读者写作的哲学史。第二卷《认识你自己》讲述西方哲学的黄金年代,名家辈出的近代哲学四百年。读者会穿越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启蒙运动以及德国唯心论的思想世界。看见意大利商业市镇的繁荣、跨入工业时代早期的大不列颠和大革命前的法国,如何成为路德、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乃至于伏尔泰、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交锋舞台,他们尝试破除教会的干涉,让自我成为万物的尺度,勾勒出国家的模型,酝酿出公民的社会,拥护降幅人间的市场经济。 普莱希特以激动人心的生动方式传达了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并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下对其进行了阐释——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思想侦探小说”,让读者沉浸在无穷无尽的思想世界中。 人文社科|翻译|随笔 《日日杂记》 [日]武田百合子著 田肖霞 默音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丈夫去世后,五十二岁的武田百合子以《富士日记》惊现日本文坛,讲述母女相伴相守的日常——《日日杂记》中文版首度亮相。 . 一天,地下剧场放映松本清张的《砂之器》,电影出现旧时日本的景色,只去过热海和京都的我却有种怀念之感。一天,花[女儿]做了个梦:我在隅田川游泳,和我并行,在我的斜上方,妈妈在飞。一天,阿球[猫咪]没了呼吸。按人类的年龄,它一百岁了。一天,我弄丢了花的钱包。她一句话也不说,脚步严峻又匆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十分老迈的人。一天,看到关东煮的实物模型,情绪像热水一样涌上来:死后的世界该很寂寥吧。那个世界没有这样的热闹吧。我还想在充斥着这些东西的世界再活一阵! …… 母女和爱猫共度的最后一段人生旅程。一日三餐,携伴出行,平静的日常深处不时翻起记忆的潮涌。 武田百合子是晚成的也是天生的散文家,她以孩童般鲜活又强烈的目光,记述倏然而至、令人莞尔的细节,悠长四季流转更迭的风物,裹挟在死之预感与生之眷恋中、一日一日步履不停的人们。她的日记是生活的枝与叶,撷取到手,仍在呼吸。 人文社科|翻译|政治 《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演说术、意识意态和人民权力》 [希]约西亚·奥博著 何典 译 汉唐阳光·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朱学东 内容简介:本书试图所要阐释的是,一个古代城邦政治体系的社会根基和内部运转。 作者将年鉴学派社会史的核心原则(重要的是理解普通人的“心态”),与当代文学理论的主要洞见(把文本视作必须根据与受众的关系来理解的象征体系)结合起来。得出的结果,是对一个古代城邦的政治发展做这样的解读:它更多的是与演说术、大众意识形态而不是和政治制度、风云人物、派系斗争或外交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希望以此说明:雅典人并非完全理性但却合乎逻辑的决策过程;有效的领导力与真正的人民主权的共存;存在着意识形态的霸权,但至关重要的是,这种霸权并非有闲阶级的工具。 此外,作者还论证了,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是如何形成、维持,并通过规则(法律和政治制度)和话语(尤其是公共演说)的生成来繁殖的。这对政治理论学者来说,应当有点意义。 人文社科|翻译|历史 《血色要塞:普热梅希尔之围与欧洲浩劫的降临》 [英]亚历山大·沃森著 范儒天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普热梅希尔要塞位于波兰东南边陲,毗邻乌克兰,历来被战争与民族冲突所困。一战前期,俄军包围普热梅希尔要塞,希望快速拿下要塞、进军中欧,然而在奥匈帝国孱弱守军的抵抗之下,围攻意外地坚守六个月之久。 这是一场影响一战进程的重要战役,也是高烈度的围城之战。在恐惧支配下,普热梅希尔城陷入疯狂、猜忌、暴力、放纵之中。本书通过细致描绘要塞的日常细节,以及军队、民众的心理状态,再现了战争对社会与人性的巨大破坏力。腐朽无能的帝国统治、纸上谈兵的主帅和他昏庸的军令、胆小怯弱的军官和未经训练就被拉去送死的可怜士兵,以及挣扎在后方的无辜市民,构成了一幅混乱而残酷的战争图景,最终拖垮了奥匈和沙俄两个古老帝国。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学术散文 《从师记》 刘跃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从师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刘跃进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上编六篇,以作者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说到知青生活、求学经历、两代人对清华大学文科建设的记忆,以及作者在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的点点滴滴;下编九篇,是对俞平伯、王伯祥、傅璇琮等前辈学者的追忆和纪念;附录一篇,记述了与后辈学人交往的一段经历。 《从师记》是一部记忆之书。作者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届大学生,又先后师从著名学者姜亮夫、曹道衡等先生攻读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阅历丰富,成就卓著,在新时期的学人中颇具典型性。在本书中,作者以朴素自然的笔墨,记述了数十年来个人求学与从师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 《从师记》也是一部打开学术之门的启蒙之书。作者是古典文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还总结了颇多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作者把这些深造有得之言融汇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片段中,使人读之兴味盎然,启发深长。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学术境界,一种可以贯通的学术精神,一段可以仿效的学术人生”。 人文社科|翻译| 社科 《货币文化史Ⅱ:中世纪黄金的盛宴与贸易兴起》 [美]比尔·莫勒 [英]罗里·奈史密斯著 王小庆译 贝页·文汇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公元500年开始,罗马帝国在西地中海的统治逐渐崩溃,基督教在西欧兴起。罗马教廷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中心,与此同时,神权、君权与货币逻辑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逐步建立。 作为完善欧洲货币体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金币,成为6世纪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财务系统的基础,苏勒德斯金币在整个中世纪都占据着中心地位。黄金被用于支付在欧洲内部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远距离贸易,推动了“商业革命”的爆发。 当货币进入欧洲经济,引起了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一个建立在账户、联系人和信用基础上的全新货币体系逐渐成型。西方的分治以及最终不同货币区的形成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突破。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随笔 《苦雾抄》 止庵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苦雾抄》收录文章20余篇,基本上都是写书人书事,有对周氏兄弟、张爱玲、废名、钱锺书等现代作家作品的品评,也有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 、钱德勒、勒卡雷、东野圭吾等外国作家作品的品 评。书名源自作者读鲍照《舞鹤赋》,前面写鹤的际遇,后面写鹤的舞姿,境界之高洁,寄托之孤,若说是感同身受未免自夸,反正有如目睹,思之恻然,良久不已。读至中间这几句:“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凉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真乃惊心动魄。因从中拈出“苦雾”二字,以名其集。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散文随笔 《榆林道》 胡成 著 后浪·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榆林道,乍听似是榆树成林的通途,实为穿越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的道路。在十余年后,作者再次踏上陕北之旅,重经绥德、米脂、榆林、横山、靖边、白城则、安边、定边、盐池、同心,又收获新鲜的游历见闻。胸怀历史,脚踏土地,笔下呈现榆林道上各座城镇营堡之中,那些路途偶遇之人十年来的现实生活。再见边关,再见故园——深厚的私人情感寄寓其中,这是献给过去的人与事的回忆之书。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艺术 《黑老虎集:中国碑帖之美》 胡竹峰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品读中国历代碑帖,玩味古人的笔墨风神,字里行间有小品的随意与闲适。胡竹峰品读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文人雅趣,更有烟火日常。王義之为友人送橘呈上一份《奉橘帖》,写有“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情谊;金农在题画记中写着“豆英青,豆花白。豆英肥,秋雨湿。想见田间午饭时,此中滋味,问着肉食贵人全不知”,道出四时风物的生活妙趣;张旭有一日肚痛至极,狂笔书就《肚痛帖》……这一切“一半是尘土,一半是清风,一半是生活,一半是艺术”。在流动的清激行文中,作者带我们通往魏晋、唐宋与明清,这是碑帖之路,也是古典之路,更是一个人的心路。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学术 《郭沫若学术述论》 谢保成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研究郭沫若学术近40年的总结,为其在郭沫若研究领域的一本代表作。收文36篇3附篇,分一总论、四分论,论述郭沫若的学术体系、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学术交往,附作者研究郭沫若的经历。反映作者“从郭沫若所研究的学术内容入手”,看20世纪学术演进之路的研究特色;以郭沫若为“联络站”,从学人交往考察20世纪学术的研究思路;以陈寅恪“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的“真了解法”,认识郭沫若所处年代和那个年代郭沫若的研究方法。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随笔 《在书中小站片刻二集》 绿茶著 商务印书馆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本书稿是前媒体人、《绿茶书情》主编、阅读推广人绿茶的随笔作品结集,延续其上一部《在书中小站片刻》的风格,全书仍将话题聚焦于书籍与出版,立意仍旨在阅读推广。对作者而言,阅读既是工作,也是生活,近乎浑然一体。这部书稿正是这种“与书共生”的独特记录。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随笔 《思于他处》 孙郁著 领读文化·台海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思于他处》是原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鲁迅博物馆馆长、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年度文学评论家孙郁先生的全新随笔作品集,共三辑三十二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品评了包括鲁迅、卡夫卡、周作人、普希金、钱锺书、黑塞、王小波、莫言等多位形作家及其作品,也藉由这些形形色色的作品,进入这些人的文学世界与个人命运,从“他处”迸出新思,重构语言的生命力,展示思想之美。全书文字优美洗练,表述别开生面,读来酣畅淋漓。 人文社科|翻译|科普 《黑洞旅行指南》 [美]珍娜·莱文 著 刘明轩 译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这本引人入胜的科普小书解读了当代科学里极具挑战性的现象—黑洞,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宇宙的方向标。在这本书中,作者拨开亿万光年的星际迷雾,改变我们对黑洞的认知,邀请我们共赏黑洞奇妙绝伦的特质,也是我们更接近黑洞隐秘的属性。 被《连线》杂志评价为“最冷静的天体物理学家” 的珍娜?莱文,用跌入黑洞的描述,极其诗意地刻画这段疯狂的冒险,让我们在读完全文之后得以在完美的寂静中偶尔仰望星空,再次遐想那片神秘的宇宙。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艺术 《女性影像手册》 张屏瑾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5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理解女性或从图像开始,古典爱欲化为水中倒影,机械复制时代受到凝视的对象,在种种清晰与暧昧的镜像关系中,她们被不断地定义、涂抹与再现。 同济大学张屏瑾教授的电影评论集《女性影像手册》,以“少女”“职业女性”“母亲”“疯女人”等主题,切入经典电影,细致分析女性影像:呈现、虚构、感官作用。 女性的生存永远被讨论,女性的困境与现实从来不曾消退。 人文社科|翻译|历史 《知识机器: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 [美]迈克尔·斯特雷文斯著 任烨 译 鹦鹉螺·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作者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斯特雷文斯将近现代科学称作“知识机器”,它是能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机器,能够不断创新并且具有实证性。通过对科学历程的梳理,斯特雷文斯向我们揭示,科学家绝非毫无偏见或者私心的完人,但在科学铁律的约束下,他们自发地把偏见与私欲排除在了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外,在科学争论中,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来。这正是《知识机器》中所揭示的,是解释的铁律造就了近现代科学,并令这一知识机器以如此大的能量持续改造人类社会及文明。 如今,面对全球气候问题、肆虐的流行病等种种问题,我们人类尤其需要来自知识机器的建议。对此,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和赞扬知识机器,给予它成长所需的自主权”。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散文集 《在人间赶路》 李修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周立民 内容简介:本书为李修文散文精选集,分三个部分:义结人间,如是人间,偷路人间。作者写尽人间种种无可奈何,爱与怕,生与死,故去与当下,有天数在,也有新的希望可寻。李修文写文,如作画,添减勾勒,都有章法,其文的主旨,总是人间的小小的个体,卑微而坚韧。读者自能在其中体会在人间之味。正如作者所言,人间机缘翻滚不息,世界绝不到此为止。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新知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 曹寅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6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基建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已然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本书探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基建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代,西方殖民帝国和亚洲传统帝国,都在通过各种基建进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对国家的治理。本书以奥斯曼帝国、英属印度、英属锡兰、荷属东印度、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菲律宾等地区为个案,以这些地区的饮水工程、港口建设以及自行车、缝纫机、发动机、厨房的推广为线索,用生动的细节剖析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了西方基建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巨大改变。 作者在本书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主动性。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历史 《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 黄一农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年7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实地勘查了散在世界各地的数百门明清红夷大炮,并结合庞杂的史料记述,尝试勾勒出这些西式火器的“文化传记”,重现其在中国两百多年间的演变过程和多样性。 红夷大炮的操作与铸造技术,是近代东方大陆文明向西方海洋文明学习的第一课。书中首先探索十七世纪初自闽粤沿海欧洲沉船上打捞的大炮,如何在天主教徒的努力下进入辽东战场,并在萨尔浒之役(1619)重创努尔哈赤。皇太极又如何起用降顺的汉人铸炮、操炮,并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迅速在中原攻城略地。此事不仅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军事革命,更使清朝建立起亚洲最强大的“火药帝国”。 明清两朝所先后发展出的铁心铜体红夷大炮,不仅比铜炮更轻更省,且大幅强化了炮管的抗膛压能力,其品质曾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然而,即使是此独特的复合金属制法,在清朝定鼎之后的长期平和状态中也遭到遗忘,十九世纪时遂无力面对列强新一代火器的挑战…… 人文社科|翻译|科普 《最后的拥抱:动物与人类的情绪》 [荷]弗朗斯·德瓦尔著 张军 译 原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年4月 提名评委:姚海军 内容简介:《最后的拥抱:动物与人类的情绪》一书以与简·范·霍夫教授关系密切的灵长类动物首领“大妈妈”为主角对动物丰富的情感生活进行了探索。“大妈妈”及其他动物(“收养”受伤同伴的狗,拯救患病同伴的老鼠,重访伴侣遗骨的大象等)的种种行为,都表明爱、恨、恐惧、羞愧、内疚、快乐、厌恶和同理心都不是人类的专属。作者用多种方式打开读者的眼界,证明人类和动物本质上是相通的。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在文末留言,将本文转发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小飞侠 值班主编 | 邓思懿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QQ:121311324 邮箱:nfzmzy@qq.com 合作请加微信或QQ,加入工作群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