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上半年被遗漏的12本好书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5 00:53:11

  做書按:北京开卷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了13.8%,销量前1000名的图书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今年上市的新书。我们每月的新书推荐,不过是尽力打捞这些一上市就“石沉大海”的新书,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我们选书的理念就是避开热门畅销,发掘被冷落的好书,兼顾文学、社科、自然、艺术等各个领域,展现出版业仍涌动不息的生机活力。
  由于视野及篇幅所限,每月的新书推荐总有“遗珠”之憾。许多新书上市之后悄无声息,总要等到几个月后才从友邻的分享中得知,点开豆瓣页面发现读过的人寥寥无几,不由得令人叹惋悲惜。
  因此,我们决定对于上半年遗漏的好书进行一次补充推荐,所选的大多是不为人所知的冷门好书。比如,被誉为日本“非虚构写作纪念碑式作品”的《唐行小姐》,豆瓣上仅38人读过,一本关于“生命奇迹”的完美科普,也仅有11人表达了惊叹之情。希望经由我们的“打捞”,这些早已过了宣传窗口的“过气新书”能够再收获一点关注。
  我们还在文末附上了上半年每月的新书推荐文章,希望你也能从这些书中重新发现错过的惊喜。
  01
  如雪如山
  张天翼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4
  本书是张天翼的短篇小说集,一共七篇,主角分别是:立立、俪俪、粒粒、栗栗、沥沥、丽丽和莉莉。
  《春之盐》讲的是一位为产后抑郁所苦的年轻母亲俪俪的故事;《我只想坐下》则讲述了一个叫詹立立的女孩在火车上遭遇性骚扰;在《地上的血》中,一个叫粒粒的女孩,第一次到母亲和继父的新家住,月经不约而至,大半夜血染了新床单……
  从大学生詹立立,到未婚青年粒粒和沥沥,再到步入婚姻的陶梨栗、俪俪,失独的中年妇人姜丽丽等等,lili们可能是任何一位女性。如作者所说:“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的悲喜、隐秘的痛苦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
  关于这本书的书名,作者本想叫它《雪山》,后又加上两个字改叫《如雪如山》:“多了两个女,两个口,女人们想要开口讲话。”
  02
  老妓抄
  点击图片可购买??
  [日] 冈本加乃子 著
  蕾克 译
  一頁folio/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2-2
  冈本加乃子是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女性小说家。本书收录了她的10篇短篇小说,其中同名短篇《老妓抄》讲的是老艺妓园子的故事。
  加乃子的文字与当时日本流行的文字风格完全不同,现代感十足:她用细腻平稳的笔触,叙述着生命的困窘、寂寞与热闹。总的来说,全书的基调哀而不伤,千百种滋味都化作淡淡的故事。无论是年老的人还是年轻的人,历尽繁华的人还是衰败困窘的人,在寂寥的生命旅途中穿梭来去,都带着种种悸动和蓬勃的“生”之渴望。
  03
  我存在: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
  [英] 玛姬·欧法洛 著
  刘雅娟 译
  鹿书deerbook/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2-2
  本书是作者的回忆录,描述了十七段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包括抢劫、重病、淹溺等事故,还有每个女孩成长可能遇到的那些危险。
  这里每一篇关于和死亡擦肩而过的故事都是以人的器官命名的,比如“腹”、“肺”、“呼吸系统”等。只有最后一篇不是以器官命名,而名为“女儿”。欧法洛在这篇回忆文章中叙述了如何面对女儿的疾病,也只有在这一篇中,她对于死亡的焦虑和担忧溢出了纸面。
  04
  唐行小姐:被卖往异国的少女们
  [日] 森崎和江 著
  吴晗怡/路平 译
  格致出版社
  2022-6
  “唐行小姐”是19世纪后半叶之后日本对前往中国、东南亚卖身的妇女的称呼,其中“唐”指中国,但这些日本女性不只前往中国,也前往其它华人较多的地区。最初,唐行小姐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西方殖民军队和相关劳动者的性需求。她们中有的是自愿,但多是被骗,本想到海外寻条出路,却被迫接客,成了妓女。
  唐行小姐无疑构成重要历史事件的一个侧面,这一复杂的群体也很难用简单的标签定性,但长久以来对于唐行小姐的讨论充满着污名化的色彩:有人将她们视为“为国家献身的女人”,认为她们的收入大部分都献给了国家用于发展军事,也有人将她们视作“日本之耻”。
  本书作者森崎和江生活于殖民时期的朝鲜,他结合与唐行小姐的亲身交往经历、当时的社会报道等,写作了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日本明治时期被欺骗和卖往海外的唐行小姐的境况,深入挖掘了个别唐行小姐的内心世界和归国后的生活,并抨击了当时一系列迫害女性和普通劳工的不合理制度。
  05
  琴人
  杨岚 著
  我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3
  《琴人》是杨岚的一本半自传性虚构作品,也是他的处女作。杨岚的学琴经历充满着自发性:他在初中毕业后就背着一把古琴辗转各地,走走停停,不断研习琴艺。
  这本书容纳进了作者的少时经历、对父亲的追忆、与古琴的结缘等等。琴在全书当中,既是一个重要的言说对象,也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文化符号。
  他在《琴人》中写道:“斫琴所完成的是一个物质转换,把木头变成琴,以此它又供给我物质上的需求,而弹琴纯粹是我精神上的私人庭院。我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种统一性。斫琴与弹琴,对我来说像是物质与精神的隐喻,它们是互相滋养,又彼此包含的。”
  06
女性影像手册
张屏瑾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6
本书作者张屏瑾是同济大学中文系的学者。她在这本书梳理了一百三十余部女性主义电影,并非进行单纯的文本分析,而是试图进行主题串联,并挖掘出电影文本背后所潜藏的女性被书写的传统,进而呈现出关于女性影像的整体图景。
作者在题记中说:“理解女性或从图像开始,古典爱欲化为水中的倒影,机械复制时代受到凝视的对象,在种种清晰与暧昧的镜像关系中,她们被不断地定义、涂抹与再现。”这句话可被视为全书的题眼,书中通过“女性形象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了女性是如何在影像中被建构和想象的。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这些讨论回到影像艺术所映射的人的真实处境。
全书共五章,分别为“女人无能”“好女孩上天堂,或走四方”“在男人的世界里”“为奴隶的母亲”和“阁楼上的疯女人”。
  7
  中亚行纪
  [挪威] 埃丽卡·法特兰 著
  杨晓琼 译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5
  本书是人类学家埃丽卡·法特兰在中亚五个“斯坦”国的见闻记录。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一部分,至今仍可见其残影,例如,土库曼斯坦至今维持着高度封闭性,领导人复制原苏联的威权模式,同时渲染强烈的民族主义,法特兰花费数月申请和协调才得以进入。
  对很多人来说,中亚五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同时带来很多误解。法特兰的这本书不仅有游记的视角,也有人类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气质,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知的窗口,去更深入地了解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化、民主化的失败、民族主义的兴起、开放或封闭的选择、需要抗争的女性地位、大饥荒中幸存的人们、消失的死海……法特兰的这本书不仅力在通过实地考察展现中亚五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更试图探寻这些风貌背后的政治文化根源。
  8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美] 埃丽卡·拉帕波特 著
  宋世锋 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1
  本书讲述了以茶叶为核心的全球史,用作者的话来说:“在这里,我试图展示茶叶是如何通过日常习惯和身体欲望,通过无数的金融和商业关系,以及通过销售人员和女性——他们管理着茶叶作为一个产业、一种商品和一种饮品的形象——所组成的全球网络,将英国与其帝国、前殖民地及贸易伙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我能够揭示出殖民地和前殖民地、种植园主和零售商、产业和国家、劳工和管理者、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诸多争论和冲突。”
  几个世纪以来,茶叶一直是一种利润丰厚的经济作物,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同时,茶叶的栽种也催生了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的巨变,这种制度性改变影响至今。在这本书里,作者一方面援引丰富的史料构建了了针对茶叶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诸多有趣的细节。
  “一种看上去简单的东西,如一杯茶,实际上就是一个思想、社会、地域以及生理和心理体验的集合。它是一个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畴中,通过思想、物质、金钱和人的持续运作而创造出来的帝国。”
  9
  生命的成形
  [英] 杰米·A. 戴维斯 著
  谭坤 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3
  “一个人出生前九个月的历史,可能比之后的七十年更有趣。”英国著名诗人柯尔律治如是说。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包含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例如,我们是如何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为什么会有畸形?是基因更重要还是环境更重要?
  本书作者戴维斯是一名实验解剖学教授,他基于现有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这本书中描述了人类胚胎从受精卵开始直到形成大脑意识为止的发育过程。其中,“适应性自组织”这一概念贯穿全书,作者认为:“它是发育的核心:它让非生命的分子产生了活细胞,让作为个体能力十分有限的细胞形成强大的多细胞生物”。
  这是一本简明有趣的科普读物,书中对于重要的结构和机制都绘制了相应的流程图或示意图,以对文字进行进一步的可视化说明;同时,作者还将胚胎学和临床实践相联系,给人很多启发。
  10翠微却顾集:中华书局与现代学术文化
徐俊 著中华书局2022-1
本书作者徐俊先生曾执掌中华书局十年,去年年末荣退,并在几乎同时出版了这本著作,既是对自己将近四十年编辑生涯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华书局老一辈学者型编辑及其老朋友、老作者的珍贵记录。
《翠微却顾集》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37篇文章,主要依据中华书局档案、相关当事人书信、日记以及著者本人亲身经历而成。借助这些旧档书事,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一本书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能一窥这些书所在时代的学术、文化及社会生态。如作者所说:“新书虽以‘翠微’为关键词,但实际主要涵括中华书局翠微路与王府井两个时代的书人书事……以文字重回那个时代,重回历史现场。”
11导演
[波] 西德尼·吕美特 著张文思 译后浪/海峡文艺出版社2022-3
本书作者吕美特是好莱坞著名导演,他所执导的《十二怒汉》《东方快车谋杀案》《电视台风云》《大审判》《热天午后》等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佳作。
吕美特成名于大制片厂制开始瓦解、作者论开始流行的时代。尽管在当时像他一样拥有终剪权的导演屈指可数,但他对推崇导演地位的“作者论”却不以为然。在吕美特看来,并不存在所谓的“吕美特作品”,因为有太多因素会影响成品,导演“要依赖于上百个不同的人的个人才华、行事癖好、情绪和自尊、政治态度和个人品性”,更不用说还有制片厂、融资、发行、市场等诸多现实问题。
在这本书中,吕美特讲述了自己拍摄电影时的工作体系、方法论,以及制作电影的一手经验,其中涉及到拍电影的各个流程:剧本、选角、排演、拍摄、剪辑、混音等等。本书自1996年初版以来,一直被全世界电影人奉为经典,中文版今年引进。
12“后工作”理论
徐志伟/王行坤 主编王行坤 等 译六点图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什么是“后工作”(post-work)?在科幻作品中,已有很多对于“后工作”社会的畅想:人们无需再工作,劳动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在当代的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研究中,亦有关于“后工作”伦理的探讨:“后工作”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当下的人们面临的究竟是“消灭工作”还是“无法工作”?
本书收录了西方学界关于“后工作”研究的16篇代表性成果,按主题分为五辑。针对西方社会种种与工作有关的畸形现象:机器生产加剧劳动异化,人工智能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时长持续上升和工资相对停滞,将贫穷归根于懒惰的偏见,大规模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等等,本书对此展开了批判,也对理想的未来工作模式进行了畅想,呼吁以创造性的、自由的工作取代异化的、无意义的劳动。
2022上半年往期好书榜:
6月的12本新书5月11本新书4月的11本好书3月的10本新书2月的10本新书1月的11本新书
?? 点击「」解锁更多精彩    





上一本:2022年7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下一本:好书·书单|2022年度“世纪好书”半年榜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上半年被遗漏的12本好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