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 诗人韩东曾这样描述八月, "你不可能完全忘记一个夏天, 就像你不能忘记一个秋天, 八月在高原有夏日的光照, 足够你带回家冬藏。" 在夏天尾声来临之际, 我们带来了39本新书, 希望在即将来临的灿烂金秋, 我们能在书里, 收获更多的诗和远方。 ▼扫码即可购买新书 #宠粉福利#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你最想读本月书单中的哪本书以及为什么 我们将在留言中结合点赞数和留言质量 抽取1名幸运读者 赠送新书一本哦~ 文学类 1 1 《梦旅店》 著者:[美]帕蒂·史密斯 译者:陶立夏 “我知道的是,山姆死了,我哥哥死了,我母亲死了,我父亲死了,我丈夫死了,我的猫死了,我的狗死于 1957 年,现在也没有活过来。然而我依旧想着某些美好的事将要发生。或许就在明天。” 费尔莫剧场的新年演唱会后,帕蒂·史密斯独自漫步在圣克鲁斯的海岸,即将开始一整年的漂泊。 她的脚下是加利福尼亚州小旅店和亚利桑那的沙漠,挚友所在重症病房和肯塔基州的农场,而头顶,一块旅店招牌邀请帕蒂玩一场游戏,记忆中的艾尔斯岩和波拉尼奥旧居时刻牵引着帕蒂,通往中世纪佛兰德的道路在梦境中被打开……面对动荡的时局和亲友离世,帕蒂在步入人生第七十年之际写下这部现实、想象与记忆交织的回忆录。 生活周而复始,却在变化中向前。意外、悲伤与幻灭面前,帕蒂以她不变的探索之心“向新的疆域进发”,动人的文字和锐利目光时刻展现她对更美好的世界的热望。 2 《如此曙蓝》 著者:张翎 本书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最新中篇小说精选集,包括《如此曙蓝》《何处藏诗》《恋曲三重奏》三部中篇小说。《如此曙蓝》借由两位“凤凰男”始乱终弃的故事外壳,通过亡灵叙事与情节逆转,实现女性的自我救赎与成长。《何处藏诗》以诗歌串联起一个抱团取暖的故事,两个被生活逼迫到犄角的人磕磕碰碰一起生活,进而相互了解、萌生爱情。《恋曲三重奏》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的三段情缘,每一段都带有一定的社会烙印,掺杂着希冀、失落、困顿、清高、孤独等诸多情绪。 3 《乡村诗人札记》 著者:李浩 本书是作家李浩中篇小说精选集,所选精品力作包括《故,事》《乡村诗人札记》《被噩梦追赶的人》《为了,纪念》《变形魔术师》《夏冈的发明》《藏匿的药瓶》《丁西,和他的死亡》八篇。这些作品涵盖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小说类型,大多带有鲜明的先锋文学的遗风流韵。作者选择“意象”作为切入点和必要构成因素,如《乡村诗人札记》中的“诗歌”意象,《藏匿的药瓶》中的“药瓶中的人”及“死亡”意象,贯穿小说始终,既具有现实的指涉意义,又具有某种寓言和象征作用,具有“现实”“虚幻”相互交织的独特审美力量,相对而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则退居其次。李浩的写作,是对他一贯强调的“纯文学”理念的践行。 4 《自我、镜子与图书馆》 著者:李浩 本书是作家李浩短篇小说精选集,所选精品力作包括《飞过上空的天使》《父亲树》《碎玻璃》《二十九个飞翔故事》《虚构:李一的三次往生》《自我、镜子与图书馆》等十篇。《父亲树》中的“父亲”像是一件制服——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作者不注重故事的编排与好看,只专注于对人、对世界的钻探,从而发现并挖掘出一些形而上的存在与思考。《碎玻璃》全篇都是少年视角,但是它的隐喻则毫不含糊地直指成人世界。李浩小说着力描写意象,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力量,使小说的内容主题拥有了诗歌的“意在言外”的审美特征,同时也拥有了超越性的、多重的深层内涵。 5 《群魔》 著者:[法]阿尔贝·加缪 译者:沈志明 本书是加缪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长篇小说《群魔》改编的剧作,创作并演出于1959年,由加缪亲自导演。彼时加缪已获诺贝尔文学奖。 《群魔》是加缪非常偏爱、对他影响至深的作品。加缪改编的《群魔》剧作中的人物,与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情节是剥离的。加缪在塑造人物时采取思想立场的人格化方法,使人物的举止态度、立场行径显示着和预示着新的虚无主义,由此,整部作品更鲜明地表现了反抗精神和虚无主义的冲突。 本书根据加缪原始版本译出,恢复了《群魔》首演时被删除的文字,并收录加缪《西西弗神话》中与《群魔》相关的章节,以及《群魔》公演后加缪与观众的座谈实录。 6 《本名张爱玲》 著者:张小虹 在卷帙浩繁的张爱玲研究成果面前,是否有可能重新出发?台湾大学教授、女性主义研究者张小虹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本书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提出“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从张爱玲及其作品本身出发,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于细微处提出新见。同时结合张爱玲的家庭与婚姻遭遇,凸显了张爱玲文本中对宗法父权的强有力批判,展示了20 世纪张爱玲借由文字掀起的一场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的感性革命。 7 《约翰·济慈传》 著者:[美] 沃尔特·杰克逊·贝特 译者:程汇涓 济慈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为研究文学天才之滋长蕃盛及其背后的助因提供了素材。贝特的《济慈传》是济慈研究的典范之作。本书提供了济慈早年生活的大量珍贵文献,作者注重挖掘诗人的艺术创作与外部广阔的人文环境之间的关联。在生平叙述的框架内着力还原济慈诗歌风格和诗歌创作思想从源头而起的演进全景,以信件和主要诗作为索逐年逐月回溯其诗艺淬炼、打磨、革新、成熟、突破的来路,并追索诗人的人格成长与诗艺精进之间的联系。济慈的个人魅力、喷薄而出的活力、童心和强烈情感,在贝特的笔下得到了 “再造”。 与此同时,本书也展现了一位现代诗人如何在前人的“伟大”阴影之下,荷重升阶,浮出地表。济慈的成就举世皆知,这本获奖传记体量丰厚,颇具洞见,叙述温婉动人。是一部富于学术原创性的诗人精神生活史及作品评论集,出版六十年来已成为解读济慈其人其诗的参考书。 8 《花逍遥》 著者:[日]涩泽龙彦 译者:张斌璐 水仙、山茶、蔷薇、波斯菊、樱花、向日葵……日本博物学家涩泽龙彦在随笔集《花逍遥》中描写了25种花,并配之以精美彩色插图。文化史中的花和作家独特感受中的花交相辉映,构成了涩泽写作生涯中极为优美闲雅的博物志。涩泽涉猎广泛,兴趣驳杂,被称为书斋型作家,笔下征引无数,时常引人遐思。书中收录了东西植物志中的76幅精美插图,由植物学家八坂安守提供。抒情与闲缓交织,现实与幻想融合,本书图文并茂,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观赏、收藏价值的奇书。 9 《书店不屈宣言》 著者:[日]田口久美子 译者:季珂南 信息化大潮汹汹来袭,数字化对纸质书造成强烈冲击。书店作为纸质图书传统的销售渠道,也受到了电商颠覆性的侵略。目前生存惟艰的书店经营者,都在做怎样的挣扎和努力呢?《书店不屈宣言》是日本从业长达半个世纪的顶尖书店人——田口久美子的书店观察日记。本书以和不同店员的访谈为线索,串连起杂志、漫画、轻小说、童书、语言类书籍在日本市场上的发展现状,细腻又全面地介绍了书的销售方式和书店店员目前的生活状态。作者田口经历过日本书业的黄金年代,曾是日本现象级书店LIBRO“今泉时代”的三位灵魂人物之一,但也目睹了书店行业随之而来的衰败,千帆过尽,仍斗志盎然,以巨大的激情和信念宣告自身决不屈服!这对于当今日渐陵夷的书店行业、坚持不懈的书店从业人员和热爱实体书的读者而言,无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0 《片刻与永恒:九十九个幸福时刻》 著者:[英]乔治·麦尔森 译者:庄安祺 英国作家乔治·麦尔森爬梳了古往今来不同身份的人的档案文件,不只是文学作品,还包括一般人忽视的文献资料:私人信函、日记、旅行日志、诗文。他得到的并不是重大的启发,也并不想借此筹划伟大的作品,而是从这些文本中摘取充满快乐和活力的片刻,与读者分享这些毫不矫饰的小小欢喜。 横跨各文化、纵观数千年的收集的九十九个幸福片刻,铸就出永恒的生命精华。 11 《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 著者:[美]孙康宜 本书是一本自传与性别研究及其他的合集。自传部分,主要收录有《张我军、张光直与我们家》《虎口余生记》等篇章,除了自述家世和幼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外,还详细追述了求学、治学经历。性别研究及其他部分,主要包括《中国文化里的“情”观》《道在何处》《在爱字交会》《何谓男女双性》等篇章。在对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中,孙康宜惊喜地发现了男女两性间的互补与合作的独特文化现象,纠正了西方性别理论一味强调“差异观”的偏颇。 12 《千年家国何处是:从庾信到陈子龙》 著者:[美]孙康宜 本书是一本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集,主要收录有《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和《情与忠:陈子龙、柳如是诗词因缘》两辑专论。《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孙康宜先生一改传统文人评论六朝诗歌冠以“浮华”“绮靡”的泛泛之论,而是从“表现”和“描写”这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范畴来讨论,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就是在表现与描写两种因素的互动中,逐渐成长出来的一种既复杂又丰富的抒情文学。《情与忠:陈子龙、柳如是诗词因缘》,孙康宜先生将“面具”美学和性别理论运用于明清诗词研究之中,指出“面具”不过是一种“方便”的手段而已,即借他者之口,表自我之实。 13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 著者:[美]孙康宜 《长亭与短亭——词学研究及其他》是孙康宜先生汉学研究论集。收录专著《词与文类研究》及《“古典”与“现代”——美国汉学家如何看中国文学》《柳是对晚明词学中兴的贡献》《汉学研究与全球化》《阴性风格或女性意识》《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内容广涉孙先生的词学研究成果、对中西经典文学及中西文学比较方面的心得和洞见、边缘论题、最新探索的生荒领域,其中对中国古典作家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女性作者的地位问题等,均做了饶有趣味的探讨,从中可以窥见孙康宜先生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研究成果。 14 《细味人间》 著者:徐国能 本书是台湾地区知名作家徐国能的随笔散文集。书中既有对人生过往的感伤与怀念,也讲述了流行文化与大众日常生活,兼谈对书籍和电影的浅评浅忆。作者善于捕捉日常瞬间,在日常小物、小事中发现诗意和乐趣,探知爱与真谛,并擅长以文字呈现心境。文字清新隽永,富有哲思。 这些带有烟火气息的文字,用微小的视角参透人间的广阔,治愈你我的都市病,对抗世间的嘈杂和无聊。世事纷扰,何必匆匆,慢下来细味人间三餐四季。 社科类 2 15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 著者:[土耳其]阿里·亚伊哲奥卢 译者:宋宁刚 18世纪和19世纪初,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包括落入转型危机的奥斯曼帝国。为应对政治动荡、体制危机和民众叛乱,奥斯曼帝国设计了各种改革方案。帝国成了一个政治剧场,其中各种政治行动者发起了斗争、合作和竞争。 本书研究了三种相互竞争的秩序,“帝国的新秩序”“显要的秩序”和“社群的秩序”,或者说集权–官僚的、分权–契约的、参与–民主的。为了解决危机而签订的《同盟誓约》则意味着奥斯曼历史中的一种激进的、基于“伙伴关系”的可能性。这些探索在不脱离全球史框架的同时,对西方中心论的传统叙事提出了质疑,放大了过去被忽略的地方政治文化实践,为我们进入土耳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16 《古典世界的城市:从地图探寻文明的细节》 著者:[英]科林·麦克伊韦迪 编者:[美]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奥尔斯 译者:汤楚珊 本书是一部西方古典时期的城市史,也是一部简要的古典文明史。作者追溯了120个古城的建城历史,着重厘清它们在古典时期的发展历程,也交代了它们或是被废弃或是幸存至今的命运。在分析城市的选址与地形时,作者采用统一的比例尺绘制城市平面图,直观地呈现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布局与规模差异。对于每个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规模,作者旁征博引,论断有理有据,逻辑严密。除政治史、军事史、宗教史和文化史,本书还涉及交通史、人口统计学、考古学、文化遗产等领域,将城市放在一个立体、动态的古典世界来研究,可增进读者对西方古代城市和古典时期历史的全面了解。 17 《最后的达·芬奇》 著者:[英]本·刘易斯 译者:白文革 2005年,达·芬奇的油画《救世主》重现于世,在美国的一家二流拍卖行被人以1175美元购得。辗转于画廊、修复室、博物馆、自由港、拍卖行之后,2017年,《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创纪录价格成交,顶着“男版蒙娜丽莎”“世界最昂贵画作”“最后的达·芬奇”等头衔,再次隐匿。 这幅画真的是达·芬奇创作的吗,还是由他和学徒们共同绘制,更甚者,是一幅伪作?消失200多年,这幅如此重要的画去了哪里?过度修复之后,我们还能称其为达·芬奇的作品吗?是谁重金买下了《救世主》?4.5亿美元是物有所值,还是营销天才疯狂的杰作?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深埋之宝和探索艺术真相的冒险故事。从英王查理一世与同时代其他欧洲君主的艺术收藏宝库,到二战后美国中产阶级漂洋过海进行艺术淘宝,再到当今俄罗斯寡头、中东皇室的挥金如土,《救世主》见证了全球艺术收藏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也透露了艺术品交易的诸多内幕。 18 《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 编著者:季进 本书是季进教授对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家的访谈录结集,访谈对象包括宇文所安、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葛浩文、顾彬等学者。访谈内容既涉及学术,又时而穿插闲话,机警回答与琐碎闲话的背后,往往渗透着学者们深厚的学养,颇能予人以启发。作者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立场来审视评价海外汉学,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既尊重文化差异和汉学家独有的文化视角,又以自觉的文化意识依托本土资源与之展开平等对话。这样的访谈以及相应的海外汉学研究,对于我们考察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思考中国文化的输出战略、建构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维度都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 19 《住在爱丽舍宫的母亲:克洛德·蓬皮杜》 著者:[法]阿兰·蓬皮杜 译者:史利平 审校:邱举良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讲述了法国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真实完整的一生(1912—2007),并重点记录了她在艺术时尚与慈善事业上的作为。 在法国第一夫人光环笼罩的公众生活背后,克洛德·蓬皮杜是位腼腆的女性,她虽然不喜欢政治,但是当丈夫蓬皮杜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也全身心追随其后。除家庭生活外,她的一生有两大重心:克洛德·蓬皮杜基金会以及对艺术时尚的追求。1970年,蓬皮杜夫人正式成立基金会,主要致力于为残疾儿童、老年人和住院病人等提供志愿服务,基金会的理念是:无益于人,便毫无用处。 本书由其子阿兰·蓬皮杜撰写,从一个儿子的视角来看母亲的一生,向我们展现出法国前第一夫人克洛德·蓬皮杜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是只有爱子才能写出的母亲的生命史诗,它为我们打破了世俗的标签,让我们看见荣耀背后一位传奇女性的孤独与执着,以及她所绽放出的属于自己的光芒。 20 《甚至还未过去》 著者:[美]托马斯·萨格鲁 译者:叶一 《甚至还未过去》涉及的是种族这个美国社会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提纲挈领地呈现了美国社会种族方面的全貌,并清晰地梳理出了美国种族问题发展的历史。 书中不仅有具体的历史和事件,更有关于种族问题的若干理论和思潮,寓分析于叙事,深入浅出,易于普通读者阅读,但也不失严谨和科学性。 《甚至还未过去》告诉我们,那种认为奥巴马的当选意味着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的论点过于乐观,美国依旧深陷种族的悖论,承受着种族分歧的重负,并不能指望黑人总统本身能为美国社会带来根本的改变。 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中国读者加深对美国社会的理解。 21 《第四次工业革命改变日本》 著者:[日] 竹中平藏 译者:魏海波 赵静玮 本书介绍了由AI、机器人、共享经济、物联网、大数据五个要素组成的21世纪经济大变革。一方面,新的行业正在诞生,新的生活方式接踵而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波及社会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定下改革目标,缓和各种政策限制,创造更加自由的民间投资环境,开放民间经营特许权,促进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针对如何强化日本经济,作者最后提出了4条建议:打造维护大数据的控制塔;建立回流教育凭证制度;建立金融科技与自动驾驶的监管沙盒;扩大民营化范围。 22 《改变日本酒历史的创新战略: “One CUP大关”的成功秘密》 著者:[日]株式会社钻石商业企划 译者:魏海波 李慧卿 本书从“创新”这个角度,详细介绍了日本酒业翘楚大关株式会社的拳头产品One Cup大关。产品的灵感产生、产品制造、市场开拓,以产品问世五十周年为新起跑线的再次开拓,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现了One Cup大关这一在全日本大热的清酒产品。全书最后一章,是对一桥大学教授楠木建、作家西村贤太郎等One Cup大关爱好者的采访,从这些爱好清酒的名人口中,读者可以对这一日本酒业产品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 23 《〈西游记〉新论集》 主编:侯冲 王见川 本书收录了《西游记》研究方面的多篇成果,主要特点为文章新、资料新、视角新、观点新。所收文章在明确《西游记》成书确切年代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西游记》相关仪式文献,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版本、思想内涵及文本演绎进行了深入且新颖的探讨,深化并丰富了《西游记》的研究。书末附录新整理的《西游记》相关仪式文献资料三种。 24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 著者:[英]斯蒂芬妮·达利等 编者:[英]斯蒂芬妮·达利 译者:左连凯 审校:王硕 自19世纪亚述学兴起之后,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长达百余年的研究,让西方人在经历知识和信仰的文化震动的同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起源,重新认识古希腊、希伯来文明与更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 本书由牛津大学东方研究院考古学家斯蒂芬妮·达利和其他四位学者合作撰写,聚焦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希腊、波斯、希伯来、罗马等古代文明之间的交互关系,重点研究了两河流域的语言文字、政治和律法制度、社会习俗、艺术、天文学及其他科学对地中海沿岸世界和周边地区文明发展变化的影响,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古代文明史研究著作。 25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著者:[英]罗伯特·斯特恩 译者:丁三东 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26 《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 著者:[英]A.D.史密斯 译者:赵玉兰 这是一本关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晚期代表作《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经典导读。作者对原著进行逐章逐节的解读,总结了文本中的主要论点,对胡塞尔的关键学术术语也进行了细致阐释,带领读者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精要之处,以及其他晦涩之处。作者还试图解释胡塞尔的论点的更广泛的含义,并回应一些针对胡塞尔的论点的批评。本书简洁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艰涩烦杂,是一部研读原著、乃至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不可或缺的导读作品,非常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 27 《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 著者:[英]约翰·利皮特 译者:郝苑 本书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最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28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 著者:[英]迈克尔·莫里斯 译者:李国山 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经典导读。作者在书中按照原著七大论题的写作顺序对文本进行了逐段逐句的串联解读,并引介多方学术观点,对核心问题及争论段落进行着重探讨。本书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来源,论述了其对弗雷格、罗素思想的传承与批判,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内在逻辑,试图勾勒出原著完整的学术框架。全书写作严谨,作者反复比对多个译本的优缺点,力争做到对维特根斯坦原意的准确把握。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 艺术设计类 3 29 《色彩的故事:英国V&A博物馆颜色小史》 编者:[英]蒂姆·特拉维斯 译者:王晓龙 这是一本关于色彩应用的经典读本,也是一部从色彩的角度解读世界文化的另类艺术史。书中的色彩案例均由著名的英国V&A博物馆展开,却不局限于馆内藏品,12种经典色系,464件独特藏品,从珠宝、纺织品,到玻璃器皿、陶瓷制品以及家具等,作者详细介绍了每种颜色的历史、象征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设计应用,解析不同物品之间的色彩联系,并通过人类文化史上那些让人着迷又沉醉的色彩故事,从全球视角展示人类文明背后的色彩文化。该书引进自国际知名艺术出版商Thames&Hudson,并由在屡获国际大奖的平面设计工作室Here Design操刀设计。翻开这本关于色彩的故事集,你会穿梭在世界顶级艺术藏品之中,12种色彩排序如光谱分布,一场关于色彩的探索由此开启。 30 《英国国家美术馆·细究名画》(全九册) 著者:[英]马乔 里·E. 威斯曼 等 译者:汪畅 等 读懂一幅画作,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不断涌现的过程,而艺术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便在于这些常被疏忽的细节,细究名画系列(A Closer Look)便是这样一套带领读者在细节之中探究艺术的经典书系。该丛书于2009年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2022年首次授权中文版,是备受全球艺术爱好者追捧的艺术进阶读本。丛书云集了英国文博界顶级学者的深邃目光,他们在浩若烟海的伟大艺术作品中精心遴选,提炼出技巧、色彩、面孔、画框、静物、风景、赝品、构图、修复九个维度,以厘清和解释我们对这些艺术品的兴趣、激动和沮丧,使读者得以靠近艺术家的创作,感受他们的情绪,贴近艺术史中那些关键的时刻。 31 《微影海上:时间的风景》 著者:徐明松 摄影:徐明松 本书为徐明松的微摄影作品集,辅以艺术评论精选,构成一部精心编排的图文集。徐明松是上海著名艺术评论家,对手机微摄影有多年拍摄实践,已形成有突出个人特色的手机摄影风格,其作品在艺术圈内颇有名气,曾经举办过《微影海上》摄影展,广受好评。本书分为五辑,主题包括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光影、静物、当代绘画等,彰显了作者捕捉瞬间之美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趣,及其对摄影思潮的演进与现代艺术现象之关联的思考与阐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既具当下性、个人性,又具艺术性的观看世界的路径。 32 《哈里森·伯特威斯尔音乐时间思维研究》 著者:张晔林 哈里森·伯特威斯尔(Harrison Birtwistle,1934—2022)是英国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纪英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国际乐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本书选取了伯特威斯尔这位十分重要且目前在国内较少被研究的作曲家为对象,并将视角聚焦于其音乐创作中的时间思维,旨在阐明其中的时间观念、表达方式和表现意义。全书共分为五章,通过对作曲家创作思维的细致分析与深度解读,尝试对伯特威斯尔音乐时间思维的“多重性”的总体特征作出界定,并评估了其音乐时间思维的价值以及通过这一视角进行研究的意义。 儿童类 4 33 《有味道的动物科普》 著者:[英]克莱尔·海伦·韦尔什 绘者:[英]妮古拉·奥伯恩 译者:常悦 “有味道的动物科普”系列图书共3册,分别是《便便!是你的吗?》《尿?不是我的!》《黏液!是谁的?》。本系列图书讲述了环尾狐猴莱尼在南美洲度假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个阳光充足、适合打盹儿的好地方。突然,刮起了大风,一股臭味飘进了他的鼻子。环尾狐猴莱尼在阿拉斯加度假的时候,他蹦蹦跳跳地穿过雪地,一不小心滑倒在一个水坑里。坑里全是尿!环尾狐猴莱尼在加利福尼亚度假的时候,他在高高的红杉树上荡秋千,玩得非常开心。突然,哎呀呀,他的头上粘上一团恶心的黏液!这都是谁干的?莱尼要找出制造臭味的讨厌鬼、害得他跌进尿坑的家伙和制造黏液的讨厌鬼。 34 《把爸爸从火星上摘下来》 著者:常笑 绘者:"强哥小秋的小屋"工作室 本书是一部童诗集。书中收录了四种类型的童诗,分别是“我和爸爸”“我和万物”“我和故事”和“我和自己”。在“我和爸爸”中,爸爸是最好的朋友、玩伴,和爸爸游戏、聊天,温暖和爱扑面而来;在“我和万物”中,与万物往来,感受万物之神奇,万物皆有灵;在“我和故事”中,感受故事滋养的童年所特有的快乐和诗意;在“我和自己”中,与自己交朋友,绽放天真和逍遥之乐。 这部童诗集充满着独属于孩子的幽默和深情,呈现着浓浓的亲情和自然之美。有爸爸陪伴的童年丰富而多彩,在亲近自然中与万物往来,绽放天真和快乐。 35 《世界的标点》 著者:张晓楠 绘者:孔雀绿 《世界的标点》是张晓楠儿童文学创作30年来的精短诗歌选粹。诗歌短小精致、灵动谐趣,分别以春天的逗号、夏天的顿号、秋天的书名号、冬天的句号、童话的破折号、乡村的省略号为章节名,全书六辑,共99首诗歌,描述了四季景象、童话趣味和乡村记忆,机巧而有趣。 本诗集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将常见的标点符号赋予诗歌生命,把它们与四季变换、童话趣味、乡村记忆熔铸一体,使静态的景物在字里行间跳动起来,用诗歌激活了千百万读者童年的想象。 36 《我的身体有话说》 编绘者:KaDa故事 本套书共包含12册,分为牙齿、口腔、胃、肠道、骨骼、眼睛、耳朵、肾脏、鼻子、呼吸道、皮肤、脂肪12个主题,12个冒险故事,12个日常疾病预防,12个日常习惯养成,12个科学防护小知识,是一套给孩子身体认知启蒙的趣味故事绘本。 该套书的画风明亮而有质感,角色创意有趣味,基本涵盖了3—6岁孩子常见的健康问题,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刷牙、努力锻炼、保持卫生、好好睡觉等健康成长好习惯。 除此之外,本书附赠音频故事,方便亲子共读。文本内容符合低幼孩子认知,通过幽默好玩的故事,向孩子传递小习惯背后的大学问。 37 《雪花让冬天虚惊一场》 著者:张晓楠 绘者:孔雀绿 《雪花让冬天虚惊一场》是以乡土题材创作的儿童诗集作品,作者童年鲁西南的乡村生活在他青壮年时经过岁月的反刍和发酵,酿出浓烈的诗情画意。春夏秋冬四季,高粱玉米棉桃麦穗,花生油菜,桃子石榴,荷叶葵花、青蛙燕子……这些常见的乡村景物在他的笔下都以别样的姿态和韵味展现在人们面前,既有童真又有乡趣,是用童声唱出的一曲田园交响诗。 书中收录了张晓楠儿童文学创作30年来的代表性作品,含括了作者入选统编版语文课本及各种文学选本、大中小学生阅读教材的90首诗歌作品。文本展现了作者清新、透明、空灵、谐趣的创作风格,对中小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培养诗歌兴趣、提升文学素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秀诗歌作品集。 38 《山海经里的神奇动物》(全6册) 编著者:五色神石 《山海经》是一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奇书,最早被人们当 作记录上古时期山川、河流和物产的地理志,这本书所展现的世界是如此奇幻,到处是奇异的植物和动物。 小朋友们阅读《山海经》,不仅可以了解《山海经》里记录的神奇动物,还能以童心童趣与懵懂天真的上古人类进行心灵交流。让小朋友们知道,中国的经史子集,不仅有严肃的创作态度,还有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 《山海经里的神奇动物》是从《山海经》中挑选了170种神奇动物,包括绍虎、狼等现实中的动物,从而构建一个奇幻的野生动物园。小朋友们在里面畅快地“游览”,既能体验到《山海经》里记载的动物的神奇之处,又能获得关于动物的科学知识。 为了贴近现实中的动物园,把所有需要介绍的动物做了分类。不同于现代生物学上纲目科属的分类方法,借用古代的五虫纲思想“毛羽昆鳞蠃”, 外加神通广大的猴子类——禺,用这6个类别模拟出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一来,我们构建的山海经野生动物园,就被分为了蠃门馆、鳞门馆、毛门馆、羽门馆、昆门馆和禺门馆。 了解完以上内容,相信各位小朋友已经准备好了,那就开始我们这趟特殊的“游览”旅程吧! 39 《邮递员的故事》 著者:[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绘者:[克罗地亚]薛蓝·约纳科维奇 译者:徐德荣 张璐璐 《邮递员的故事》是恰佩克的经典童话。有一群住在邮局里的精灵,他们在晚上悄悄出没,帮助邮递员处理各项事务,然后他们会把信件当做纸牌,玩上几局纸牌游戏。精灵根据信的分量来判断牌的大小——冷漠的信摸起来是凉的,点数小;表达真挚爱意的信,摸起来很温暖,点数大。并且,精灵只要把信贴在额头上就知道信里写了什么。邮递员沃克先生知道了这个秘密,有一天他拿到一封没有写地址的信,便请精灵帮忙看看信里写了什么。这是一封叫鲍勃的司机写给玛丽小姐的求婚信,滚烫、真挚。沃克先生决心要把信送到玛丽小姐手里。于是他走啊走,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听当地有没有一个叫玛丽的小姐在等一个叫鲍勃的司机的来信,他整整走了一年零一天…… ▼扫码即可购买新书 7月最值得期待的新书驾到,钱包请准备好! 编辑丨廖茹画、梁纹绰(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