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探照灯好书9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3-01-25 00:49:06

  探照灯好书
  9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腾讯集团+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21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小说、10本中外类型小说、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2年9月15本中外人文社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人文社科|翻译|历史
  《希特勒的末日》
  [英]H.R.特雷弗·罗珀著
  石雨晴 译
  汉唐阳光·郑州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作家)
  “他不再倾听其他声音,只听对他的附和。
  在他的王庭中,幸存的朝臣没人敢道出真相,或者说,甚至没人敢知道真相。
  他仍然关注每一个细节,仍然亲自调兵遣将,但这些都是在他假想的战场上。”
  《希特勒的末日》,H.R.特雷弗-罗珀著,汉唐阳光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是暴君之死的最可信和最权威记述。
  二战前,特雷弗·罗珀是牛津大学的历史教师,二战期间,罗珀在英国的秘密情报部门服役,专门负责侦听、截取纳粹反间谍机关发出的无线电密报。二战结束后,关于希特勒的死亡真相众说纷纭,苏联人先是说希特勒已经死亡,后来又说其已逃往西方。罗珀受到英国情报部门的委托,赶赴柏林调查希特勒死亡的真相。在1945年的9、10月间,罗珀在英美方面的支持下,走访、讯问了不少当事人,主要包括那些在帝国末日来临之际,和希特勒一起在地堡中生活过的人们,诸如政治家、军人、秘书以及勤杂人员各色人等,罗珀同时也向苏联方面提出了采访被苏军俘虏拘押的德方人员,虽然未获回应,但是罗珀所掌握的证据,已经能够得出希特勒死亡的明确结论。1945年11月1日,罗珀在柏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1947年3月,罗珀出版了《希特勒的末日》一书,详细记录了希特勒生命中的最后10天及其自杀身亡的历史,也分析了希特勒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众叛亲离、凄惨败亡的历史的。
  在序言中,罗珀也分析了苏联方面在希特勒之死问题上的矛盾态度以及转变的原因。罗珀通过调查,在书中勾勒了一幅希特勒王庭末日相对完整的图景。既有总理府地堡之外军事形势的快速变化,也有地堡之中希特勒绝望又不甘心失败,近乎歇斯底里地指挥着想象中并不能完成甚至已经不存在的军队对苏联红军的抵抗,他不再倾听其他声音,只听对他的附和。他的王庭中,没有一个宠臣和将领敢告诉他真相,甚至也不敢知道真相。书中详述了他和他的王庭宠臣关系的变化,他和德国陆军传统和容克贵族的最后代表力量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之间的冲突,以及王庭成员之间为争宠争权而展开的勾心斗角,及希特勒和他的宠臣们最后的下场,非常精彩。
  “我开始怀疑德国人民配不上我的伟大理想。”在德国陆军对希特勒有限的抵抗最终被希特勒击垮后,纳粹政权已经高度专制,帝国机构间的沟通渠道已被彻底摧毁,已不再存在任何政治技巧一说,政治已不是对多股力量的精心算计,而是不负责任的政权的直接表现,而且,最大的不负责任来自希特勒,他也是纳粹政权一切权力合法性的来源。但是,在貌似一致同意的背后,罗珀写道:所有的独裁基本都是离心的:王庭的规则掩盖了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心怀嫉妒又手握私人军队和公共资源保留地的藩王们,为了争权夺势,要么秘密地讨价还价,要么公开地你争我夺……
  独裁政权最初也许会取得成功,但末日包含在最初岁月里。失败并不仅仅是思想中固有的谬误,更是独裁下批评的缺失所致。“绝对权力中缺乏批评,扼杀的不仅仅是政治智慧。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否带有政治目的,都同等依赖于思想和方法的自由对立,而这恰恰是追求一致互利的独裁势必扼杀的”。政治的愚蠢低效、技术的逐渐落后,愚昧的兴起、成功的枯竭,都是独裁的必然结果。
  《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夏伊勒曾说过,所有撰写希特勒最后生涯的著作,都绕不开这本书。这本写于1947年的书,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翔实谨严,对第三帝国各色人物的评价,虽然只是个人之论,却多真知灼见。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对希特勒王庭末日的叙述和点评胜过后来许多作品。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传记
  《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
  赵柏田著
  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在读这本令人感动的传记之前,我只知道张嘉璈是诗人徐志摩原配妻子张幼仪的哥哥,也是他亲手促成了妹妹的这桩婚事。赵柏田用近六十万字的篇幅,不仅揭开张嘉璈的人生篇章,还打开了波澜壮阔的“他的时代”。由此,我也看到了张嘉璈的多重身份:银行家、政府官员、学者;也经历了从大革命到1949年二十多年的二十世纪中国最动荡的年代。
  在此,以张嘉璈为中心的一批社会精英苦心孤诣欲“为国家维持一分元气,为人民留一线生机”的志向十分远大,为此,他们极力主张保持银行的独立性和商业性,使之不成为官僚政府的提款钱袋;在风雨飘摇中,用尽各种力气来维持银行对储户的信誉。面对军阀、当权者的屡次威胁,他抗命不遵,“但是我们一定要反对这个命令,为的是银行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就是道德观念。还有好几个行长为了反抗督军省长强借款项而被拘留,其实他们又何尝不可服从敷衍,既可保身家的安全,还可得官厅之欢心,但是他们想到对于存户持票人及股东的责任,就发生了反抗的意旨,这个责任心,当然发生于道德的观念。”(第213页)这种用心良苦的维护银行的独立和储户的利益中,也显示出他的才干和品德都超出一般。作为置身其中的从业者,道德自律和职业操守是张嘉璈所一再强调的,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做到洁身自好,他大半生与流水般的金钱打交道,却私产寥寥以致流落海外后,连买间住屋的钱都是朋友给凑出来,读来不能不令人动容。
  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时代,作者的精彩之笔徐徐展开,围绕中心却又不局限于此,本书是张嘉璈的个人史,也是半部中国银行史,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历史风云尽收眼底。这些绝不是冗余之笔,张嘉璈的人生如一叶扁舟的话,而这些就是行驶小舟的大海,有大海才能看清浪遏飞舟的真实面貌,才能体会到这些学养和才干都极其优秀的一代人壮志难酬、壮志未酬的那种感慨和伤心,同时也令我们反思,在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路途中何以总也走不出某些怪圈,又有哪些死穴,而置身惊涛骇浪中的个人在进退之间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和启示。每个人面前都迷雾重重,难以做到心明眼亮,可是,返观历史时,很多迷雾消散,应当看清一些事情、领悟一些道理了,赵柏田基于大量历史文献之上的写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一个人和一个行业的打量,这是一部值得多方面解读的大书。
  作家赵柏田不乏锦绣文笔,然而在此书中,他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自己文学才华的发挥,而从史料发掘和整合上努力;在可信和可爱之间,他选择了可信,保证了本书的基本诚实度,又不曾掩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然而作者的叙述清楚,层次分明,在纷繁的历史事件中又能抓住重点,写出世道人心,这又不能不说得益于作者的文学功底。总之,这是一部读起来回肠荡气又让人唏嘘不已的传记。
  人文社科|翻译|历史
  《英格兰史六部曲》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 著
  王喆 赵国新 朱任东 马睿 朱邦芊 王庆译
  译林出版社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晖(书评人、资深媒体人、作家)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英国?为什么英国能最早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面?读者从《英格兰史六部曲》这部书中可以一探究竟。即使这部书并非只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且其主角也并非英国的全部而主要是英格兰,但是通览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早已草蛇灰线,埋下伏笔。这部系列历史宏大而恣肆,在丰富的史料之外,又颇有可读性。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历史
  《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陆胤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鸣沙
  2022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唐山(书评人、原《北京晨报》副刊部主任)
  现代语文教学屡屡引发争议,一是它与传统断裂,一是部分内容的合理性存疑。太多问题的产生与语文教学从何处来、如何形成等相关,本书聚焦在清末民初现代语文的创生过程,它是基于对瓜分豆剖的恐惧,为应对外来文明冲击而成,始于对未来的想象,终于应对时变的功利,成为各种焦虑、时髦思想、误会、对抗的大杂烩。这些国文的创造者们一方面有较深厚的古典文化积累,不愿抛弃过去、只愿妥协;另一方面以求新为尚,有时为新而新。从结果看,是传统渐行渐远,而新又渐成新的规矩,似成新的经学。本书以学术的视野,精细地呈现了这一转变过程,从文体的改造、学制的变迁、文法的刷新,到新文学的合法化、文字与新文学的结合等,呈现出语文教学是如何完成从记诵到讲授的变迁,是如何从“无法”变成“有法”,这些“法”堆积成观念史的幽暗与变迁,至今引人深思。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艺术史
  《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
  祝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徐晨亮(《当代》杂志执行主编)
  本书是作者创作中的多卷本《故宫艺术史》的首卷,这一宏阔的写作计划希望“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间寻找线索,去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去梳理总结我们祖先对美的探寻,去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流向”。如同祝勇近年在《当代》杂志开设的专栏与《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等系列著作一样,本书内容具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与独特的文章美学,试图在纸上构建一座流动的博物馆。而相比前作,《故宫艺术史》的这一卷聚焦于彩陶文化,更侧重于从器物与生活的连接处,发现与人们生命需求紧密相连的造物之美。这同时也是一种“给大家”的艺术史写作尝试,邀请读者在旅途中共同体认中华文明的“血与骨”。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 散文集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谭其骧 著 葛剑雄 孟刚选编
  中华书局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周立民(学者、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拿到此书,我先看了《上海的建镇、得名年代和海陆变迁》和《云梦与云梦泽》两讲,前者是廿年来赐我衣食之地,自然加倍关心;后者是陈白尘先生有一本我很喜欢的散文集《云梦断忆》中写到过的“云梦”,想多加了解。——这或许就是高深的历史地理学最普通的“民用”吧。谭其骧先生的个人著述并不算多,然而,每篇论文都很精到且能准确地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用通行语言讲“信息量好大”。选编者在“十讲”选编中“尽可能覆盖谭先生涉及的历史地理学的各个方面”,也照顾了普通公众的接受程度,因此,此书专业却并不拒人千里。诸如何以为中国的中国历代疆域、政区制度演变,以及七大古都等篇章,作为旅行的深度攻略来看,定然也受益匪浅。
  至于历史地理学的重要价值,谭其骧先生的文章本身可以证明,本书的葛剑雄先生的导言中也有归纳,我等门外汉也联想到西人的一部学术名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的这部巨著被认为是年鉴学派总体史研究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以我的理解,在这项总体史研究中,历史地理学居功至伟。而实际上,在谭其骧的论述中,我们看到的也绝不仅仅是某地某区域的前世今生,还有经济变化、产业分布、人口流动等等认识历史和看清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史料和信息,它们应当成为今天社会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谭先生的很多思考和观点也是当今我们思考的重要起点。如《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一讲中,谭先生论证中国文化各时代差异很大,“儒家思想始终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时期的唯一的统治思想”,与此同时,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一贯对待不同文化采取容许共存共荣的态度”,谭先生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共性和特点。他一再强调:“中国之所以能长期继续发展,汉族之所以能长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不同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封建统治在政治上以专制著称,但从来并不严格限制其臣民的思想文化倾向与宗教信仰”,这些“正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优良传统”,也应在今后的道路上大加发扬。千百年传统,前辈之言,值得深思,不能总如风过耳。
  人文社科 |中文原创 |文化
  《所幸藏书房:120位当代书人学者和他们的精神角落》
  绿茶 编绘
  中信·春潮|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本书的副题是《120位当代书人学者和他们的精神角落》,数量这件事很重要,120个精神角落拼贴到一起,就是一幅当代精神生活的图景。绿茶的绘图不算写实但传神,因作者亦是书海中人,能明白书房的要点:书房不在乎大小多寡,最重要的是书房主人的气息怎样从藏书、用书中透露与弥漫。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文学论著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洪子诚 著
  培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王春林(山西大学教授 、《小说评论》主编)
  自从写出了那部振聋发聩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之后,洪子诚在当代文学研究界就确立了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他的研究文字不仅很少会有对中西理论的强硬征用,而且还往往都充满着问题意识,每每能够独发机杼,给人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部《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的情形,也同样如此。且不说那分外简洁、提纲挈领的清晰论述,单只是“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基本论题的提出本身,就已经强有力地再度证明着先生那别开生面的学术洞见,其对所有当代文学者深刻且丰富的启示作用,无论如何都不容低估。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历史
  《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
  林鹄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张明扬(资深媒体人、作家、历史研究者)
  自前两年那本惊艳读书界的《南望:辽前期政治史》之后,林鹄最近又出版了《忧患:边事、党争与北宋政治》。这本书从澶渊之盟和庆历增币一直写到宋神宗时代的变法与宋夏战争,虽不是断代史,却以“边事”作为强逻辑勾连了上百年的北宋与辽夏史事。
  诸如宋神宗何以无条件尊崇王安石,宋神宗何以罢相王安石,本书均基于史料和谨慎的推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令人大开眼界。
  尤其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林鹄在书中并不隐藏自身的立场,如他所说:“历史学者为什么应当刻意回避历史上真实存在,意义重大的是非问题?”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历史
  《中国文学史讲稿》
  胡小石 著
  领读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作家)
  胡小石先生是一代名家名师,学生辈群星璀璨。胡先生在清末本读农博科,专攻生物学,后从名师学国故,终成就蔚为大观。他的学生曾昭燏女士在为他写的墓志里说:“其生平最致力者,一曰古文字学……二曰书学……三曰楚辞之学……四曰中国文学史之研究……”
  关于中国文学史,胡小石根据清人焦循 “一代有一代之所胜” 的观点,引申出四种观念,也是胡氏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主张:
  一是阐明文学和时代的关系。什么时代就能产生什么风格的文学。“周代则取诗三百篇与金文中之韵文,于战国则取离骚,于两汉则取乐府、辞赋,于魏晋南北朝则取五言诗,于唐取其诗,于宋取其词,于于元取其曲,于明清取其南曲、小说与弹词”(曾昭燏)。
  二是认清纯粹文学之范围,其定文学范畴,以我国固有之“言志”说、“缘情”说结合外来之“纯文学”理论,也谈到了文以载道对文学发展的伤害。
  三是建立文学的信史时代。胡先生认为中国的信史自殷商起,而文学的信史始于周,楚文学中有殷商遗存。胡先生认为治文学史属于科学范围,必须实事求是,无征不信。
  四是注重文体之盛衰流变。胡先生历叙《诗经》、楚辞、汉赋、汉魏晋南北朝古体诗(包括声偶论发明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唐律体诗、唐五代词诸体之源流正变,阐明各种旧说,更有不少创见。胡先生严格区分了治史和文学殊途,以及传统的文和笔之别,对唐宋文笔合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颇为遗憾。
  书中,胡先生不仅运用了进化论(他的学生吴征铸先生在后记中称进化论是胡先生的历史观),也谈到了地理环境、政治社会环境、文学师承、个人际遇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胡先生本书中对历朝历代文学名家的点评,尤其谈屈原的影响,谈秦文学何以不发达,谈司马迁之裁剪题材的能力,甚至提到从学术而言汉武帝时代实是中国的中世纪等等论断,对于我这个文学的外行而言,虽说只是井蛙之得,有时也觉简略,但大开我眼界,更引我思考。
  全书惜缺了元明清时,而胡先生说,元明清时文学均有专家研究,他没有更多发明,口述介绍可以,成书则不可。实一代宗师之风。与专业著述不同,讲稿风格通俗易懂,适合喜欢文学的大众阅读。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日记研究
  《晚清日记中的世情、人物与文学》
  张剑 著
  凤凰出版社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本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研究近代日记文献的论文集,除代前言《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之外,收论文十篇,并附录一篇。其讨论的重点皆为近代日记,包括《翁心存日记》《佩韦室日记》《日损斋日记》《绍英日记》等。关注的重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日记与时局的关系,二是日记中的人物,尤其是对日记作者生平、性情和生活史的研究,三是日记与文学的关系。所收论文,绝大部分都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此次略加修润后,收入本书。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 纪实文学
  《边地记事》
  顾桃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史航(书评人、编剧)
  纪录片导演顾桃的日记《边地记事》,让我特别迷恋,我也同样迷恋这次没有获得足够提名的顾导父亲顾德清先生的《猎民生活日记》。我特别喜欢阅读日记,因为时间已经无可挽回地碎片化,一个长篇小说这次读不完,再读就可能读不进去了。但日记读到哪天都可以搁置,再读也不会有断裂感。
  尤其这本《边地记事》,它又不是宅男宅女的日记,而是顾桃导演到鄂温克人聚居地去拜访这一群沉溺往昔又走投无路的宅男宅女的故事。顾桃和他父亲相隔二十多年的两代拜访,是一天天一次次推开一扇扇门,进去跟这群人一起出去打猎、生火、过河、寻驼鹿、警惕熊迹、看远山岩画。这对我来说很幸运,我这样一个宅男,每天都能跟上他们一块儿赶路。而且不管今天我摆不摆烂,我是否摸鱼退缩,每晚我会自动归队,明早又可以跟他们一块出发。
  对于鄂温克族人来说,酒是一个时空通道,不用跟任何人申请就可通行抵达。酒甚至是他们的一个诺亚方舟,在乎的亲人和逝去的先人,曾经的猎物和快要撑不住的老猎狗,都已经登上这个记忆方舟。
  顾德清、顾桃这对父子,他们有一个接近的地方。顾桃想拍纪录片主人公跟马单独在一起私语的镜头,但人家这几天一直在忙别的事,顾桃在日记里写到“我再等等”“我没有别的能耐,等待就是我最大的能耐。”而顾德清也反复提到自己好多照片都是在等待中完成。
  等待,是父子二人日记里相当美好的一个词。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散文随笔
  《劳动者的星辰: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作品集》
  范雨素 郭福来 等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这本文集的创作者们均来自“北京皮村文学小组”,他们的职业身份各异,有在疫情期间苦等一份工作的育儿嫂、有在潘家园的鬼市上期待捡漏的地摊小贩、也有担心被无良家政公司拐卖的服务员……而作为文学创作者,他们的文字又有着某种统一的底色:业余性、民间性和人民性。我们无需过多纠结于这批“新工人文学”在纯文学层面的创新或价值,因为在此之外,它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当代文学中匮乏的东西。
  人文社科|翻译|哲学
  《友谊的辨证法:阿多诺、本雅明通信集1928—1940》
  [德]西奥多·阿多诺 瓦尔特·本雅明著
  刘楠楠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晖(书评人、资深媒体人、作家)
  黑暗时期的历史记录与质询,两位大思想家长达多年的友谊见证,本书收录了本雅明和阿多诺留存至今的全部121封信件。阿多诺比本雅明小11岁,一开始就被本雅明的思想所吸引,但是这种友谊并非只是单方面的影响,相反当本雅明在纳粹上台后流亡时,得到了阿多诺很多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这就像在一部交响乐中,两个声部彼此激发,相互对话和批评,思想在碰撞中结晶。这是一本友谊之书,更是一本思想之书。
  人文社科|中文原创 |非虚构
  《我教过的苦孩子》
  艾苓 著
  真故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刘羿含(阅读推广人、前媒体人)
  《我教过的苦孩子》一书为口述纪实文学,分为两卷,作者站在当事人角度,以平静、直白、克制、朴素甚至是白开水般的语言,分别记录2000届至2010届、2011届到2020届计50位出生寒门的毕业生如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人生故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无法概括他们经受的令人心碎的各种际遇:极至的贫穷困苦、不同成因的负债、病重的家人、离异的父母、频繁发生的家暴……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共通的苦难是一个个社会的缩影,即便时间跨度长达20年,个体与其他个体所遭遇的竟如此相似。人生实苦,还好有教育,教育给“小镇做题家”们、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但是,想要通过教育完成阶层跨越,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苦难并不值得歌颂,即便人们穿越了它;况且还有更多没有被看见的苦难,发出沉默的巨响。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他们遭受这么多的痛苦?作为命运共同体却依然深陷贫穷、疾病却无人问津的人们,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以外,还能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被看见?
  欢迎读者关注“探照灯好书”微信公众号,留言、点赞、点“在看”并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支持你喜欢或者想读的作品。
  值班编辑 |小飞侠
  值班主编 | 邓思懿
  2022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小说和中外人文社科三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小说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
  3、中外人文社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文化、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Contact us
  主编
  张英
  QQ:121311324
  邮箱:nfzmzy@qq.com
  合作请加微信或QQ,加入工作群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阅读是文化的精神的象征。
  我们仍然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阅读的力量。
  请您关注探照灯书评人好书榜,我们会为您推荐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书。





上一本: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中外类型小说发布 下一本: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中外小说发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探照灯好书9月Top15中外人文社科佳作发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