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月最后一天,我们都会以「价值和美」的严格标准,推出一篇果麦文化当月新书优选推荐。 希望这个系列书单能成为一座伫立在文字之海的小小灯塔。既能帮你在百万种图书中千里挑一,找到你的「2040」,也能让我们彼此以书相连,以微小的力量推动文明。 本月优选推荐4种好书。 如何让生活有爱、有趣、有意义? 这本书里记录的光阴与滋味,值得参考。 △ 点击关注视频号@2040书店店长 陪你读2040本经典 #01 《曹操》??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本月要为你强烈推荐的第一套新书,是易中天老师酝酿了15年才终于写就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曹操》。虽然,在店长看来,仅是“易中天”、“酝酿十五年”与“历史小说”这12个字就足以构成充分的阅读理由,但正如“每月新书优选”所一直强调的——我们在选书时,并不会考虑作者的名气地位、或者新书的营销需求;推荐时,也不会强行制造某种“必读理由” 。书单的标准,自始至终,有且只有——“价值和美”。所以,什么是“价值和美”呢?《曹操》便是一种典范。先说价值。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曹操》的第一重价值,在于“历史的真实”。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翻开《曹操》时,可能会多少有一些不适感。因为这部小说里有很多情节,可能与你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都不一样——曹操没有刺杀董卓,还因为“长得丑”,而和董卓在初遇时有了几分惺惺相惜;关二爷未曾拥有过青龙偃月刀,所以也就没有温酒斩华雄,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自然也不存在。吕布不爱貂蝉了,三英也不战吕布了,刘备不和曹操青梅煮酒了,蒋干不偷书了,甚至诸葛亮都不草船借箭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故事,原本都是《三国演义》的文学创作。最终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其蓝本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以及之后数百年间的各种三国传说、话本、戏曲故事。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在一段具体的时间里的独立创作,而是漫长的历史里,无数作者“世代累积”的结果,所以《三国演义》里不仅有东汉的故事、甚至还有两晋南北、隋唐元明……很多我们引以为是“三国”标志的情节、器具、元素,其实都不真实。而这些,都是《曹操》所尽力避免与弥补的缺憾。《曹操》的“骨头”是《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皮肉”则是基于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的严谨史料。自汉灵帝中平六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三十一年间的风云激荡,全部严格地按照历史真实的脉络铺叙,从人物称谓,起居行止、到饮食仪礼,排兵布阵,甚至是洛阳皇宫里的树木,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能放开手虚构。而这,便引出了《曹操》第二重价值“虚构的真实”。“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倘若《曹操》全篇都只是沿着正史脉络用文学语言重述一遍,想必这部书也不至于酝酿了整整十五年之久,可能都不会被写出来。因为所有可以采信的正史全部加在一起,也凑不够一部小说的体量。但历史小说的“虚构”其实要远比其他类型小说难上许多,因为你必须把“假的事写的和真的一样”。一部好的历史小说,能让读者相信那些没有任何史料足以证明的故事,确实都是“真的”。而达成这一切的基本方法,就是用心治史考证。往事越千年,作家当然不可能知道彼时彼刻,那些书里的人物究竟在命运的瞬间里做出了哪些抉择,说出了怎样的话语。但他知道——进门谒见时要递上自己的名刺,参谒拜见时不能口呼“大人”,君臣关系的建立要凭“策名委质”,贵胄的熏炉里应当染着“非烟若云,乍聚还分”的苏合香,蔡侯纸不是寻常官员能得到的奢侈品,东汉时期“看脸”是社会的正常风尚……“历史的疏漏,就是作家的用武之地”,当每一个细节都建立在真实之上,虚构也就成为了真实,而小说的文学张力便也就从这里展开了。再说“美”。在《曹操》,“美”所指的是“文学性”。但这种文学性可不是文辞秀丽的那种“美”,因为这部小说采用的是一种几近平实,尽量少加浪漫铺叙,偶尔还插入一段“易老师东汉史小课堂”的写作方式。“美”是指行文中所洋溢的情感,以及故事刻画出的时代气质。《曹操》的文本里充满着一种更细腻、更悠长、更厚重的情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到了易中天老师这个年纪(七十四岁),人生经验际遇,已经足以让他比其他任何的作者,都能觉察到曹操所代表的复杂人性,体会到什么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不过,“美”的最重要来源,还是后者——“时代气质”。无论考证、还原、情绪、想象……《曹操》最核心的创作目的,都不只是为了“写活曹操”,而是用曹操这个人物作为主线,写活星汉灿烂的三国群像,当那个时代的人们活了,时代本身,也就活了。《曹操》里有很多坏人,心狠手辣、大奸大恶之徒比比皆是,但即便是这些“恶人”,他们也都有一种与其他任何时代所不同的气质——坏也要坏出个堂堂正在的人样来,做真实的自己,用尽一切办法追寻真实的自己,但是不做小人,堂堂正正。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里,如何找到自己,如何活成自己?这种时代气质贯穿全书,实在无法不让人心驰神往,感动万分。 #02 《如何度过情绪的雨天》??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本月要推荐的第二本新书,是一本“从零开始”的情绪调节手册。 虽然上一节刚刚说过我们不会强行制造某种“必读理由”,但这本来自西班牙创伤疗愈专家,欧洲创伤与解离研究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Trauma and Dissociation)理事安娜贝尔·冈萨雷斯的《如何度过情绪的雨天》,真的是一本人人必读的书籍。 毕竟,有谁能说自己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情绪的雨天”呢?特别是在最近的三年。但是!千万不要望文生义地认为,这只是一本教人如何改善负面情绪的书。如果你觉得“情绪的雨天”,就是指那些如寒冬冷雨般阴郁、冰冷的负面情绪;如果你觉得“负面情绪”必须要“改善”,甚至是“消除”;如果你觉得,人应该始终有积极的情绪,或者至少也应该处事不惊,心平气和……那这本《如何度过情绪的雨天》,你更应该一字一字地仔细读完。因为它真正要教给你的是——“情绪”是什么?怎么感受“情绪”?怎么分析“情绪”?怎么改善、调节、接受“情绪”?哪些“坏情绪”反而能够帮助你? 它只是书名叫做“情绪的雨天”,但它真正要讲给你的,是“情绪的每一天。”不过,虽然这本书几乎是从“情绪”的产生与基本运作规则开始,专业且条分缕析地为你讲解了感受、理解、控制、接受、表达情绪的方方面面,但这本《如何度过情绪的雨天》,倒是并不会像一些类似著作那样复杂难懂。这和这本书的写作方法有很大关系——作者的文笔很生动,始终都在尽量用最贴合的故事或者比喻来解释心理学的概念。 比如,当作者试图说明什么是“坏情绪”以及“坏情绪”所会给一个人的内心与行动造成的影响时,她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情绪的类型,而是讲了七个人的故事——当她们面对同样一个糟糕的日子时,各自产生了怎样的情绪?这些情绪又导向了哪些结果?这七个人恰好包括了所有可能的“坏情绪”类型,总有一个会让你瞬间理解。 又比如,当你短时间内连续遇到了许多倒霉事后,你内心里的那种衍生情绪——“我不该这么难过”,“我不该这么焦虑”,“我这么脆弱,是不是证明我是一个没用的人,比别人都糟糕?”多数情况下,这些事情本身其实都不是让人痛苦的原因,反倒是这些衍生情绪造就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效果,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形容这种衍生而来的负面叠加呢?情绪“打结了”。那么,其实这种问题的方式、需要注意的要点,自然也和拆开一团打结了个毛线球没有区别:“想要解开一个结,必须慢慢地观察,看看它是由几根线所组成,从哪里开始缠绕在一起,又是怎样缠绕的。在所有这些细节中,最重要的是知道首先要松开哪一个线头,待第一步完成后,再把其他线头一一松绑,一边做,一边了解这个死结是如何形成的,直到完全解开。在这方面,解开情绪的结与解开真正的线结是相同的:用脚踩踏、用力拉扯,都无济于事,它不会因为我们置之不理而自动解开,更不会因为我们辱骂它而解开。”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阅读体感。作为一位卓有经验的咨询师,安娜贝尔·冈萨雷斯当然会把咨询师的视角和姿态写进她的文字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会给人一种别样的平和与放松感,她很理解自己的读者是什么样的群体,所以她并不打算强势地指导你,甚至反而会刻意强调,别着急,慢慢来。“情绪调节并非魔术,而是需要一番耕耘,得按照季节规律,在气候适宜的时候才能有所收获,甚至得等到来年才能结出果实。但只有当我们了解这块田地,为其施肥,用心种下好的种子,并悉心照顾,才能有收获。 而这本书,就是附有种植与栽培指南的一把种子。” #03 《毛姆文集》??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购买套装??本月要推荐的第三种书,是“果麦经典”产品线迄今为止最好看的一套迭代升级版套装,根据权威底本完整译出的《毛姆文集》。这个“最好看”首先是物理意义上的,虽然月度书单在推荐时向来不会特别强调图书的装帧,但这套迭代版的毛姆文集的设计,确实值得多说几句。 与以往大部分的迭代版经典不同,《毛姆文集》里的三本书,无论是在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元素的选择上,都保持了一致性——依据各自文本的精神内核,选用同时代的大师经典绘画作品,以双封面设计配上护封压纹。 这种“整体感”让整套文集比之前的单本更呈现出了一种收藏级的美感。好了,还是说回这套书的内容本身吧。作为英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散文家,毛姆的成就想必也不需要我再过多阐述,我只想强调一点—— 虽然毛姆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庞大到足以用“浩瀚”形容,但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小说。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毛姆的小说可以称之为是英国现代文学的一种独特景观,作为一名在实际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体验上都“跨时代”的作家,毛姆的小说同时具有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其思想之深邃,描述之精准,对人性洞察之透彻,在整个世界文坛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毛姆文学的魅力并不止于此,事实上,即便是对纯文学毫无兴趣的读者,也能比较愉快地阅读毛姆的文学作品,这和毛姆的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对于小说的理念(《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一部好的小说“应当拥有一个能在广泛的读者群体中引发兴趣的主题”、“这一主题的趣味性应当是持久的”、“剧情应当有条有理,并且具有说服力”,并且“小说的文笔应当相对简洁,以教育水平相对普通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的程度为佳”。最重要的是,“优秀的小说必须引人入胜,具有娱乐性”。他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定着以上这几点理念,故事情节大于一切,用“明晰、简洁、悦耳”( lucidity, simplicity , euphony )的语言风格,刻画出鲜明而真实的人物,让他们在文字里演出无与伦比的真实故事,并最终通过这些故事,让阅读者的心灵听见人性的深邃回声。这套文集所选择的三本书,都是完美符合以上描述的典范作品。先说《人性的枷锁》。 “人类的特性就是不知满足,他们把孜孜不倦的活力化作对某种无可言喻的实体的追求。”这是毛姆具有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流传甚广的重要代表作,奠定了毛姆“故事圣手”基础与文学史独特地位。小说的故事以毛姆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身有残疾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孤儿到长大的完整过程,亲情、爱情、友情,校园、艺术、理想,在重重枷锁中,苦寻自由而难得,结果发现这都是人性的本来面目。有人曾问过毛姆,你为什么不再写一部《人性的枷锁》这样的小说呢?毛姆这样回答:“因为我的生命只有一次,搜集这个故事的材料花了我30年。”其次是《面纱》(关于《面纱》,2040书店此前也写过一篇详细的内核解读,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写这本书时,毛姆50岁,正处于“我有一肚子故事,而且我超会讲”的时期。于是,他便用他冷静得近乎刻薄的方式,刻画了这样一个故事场景横跨中西,讲述了爱情中所有不美好的“出轨故事。” 但毛姆毕竟是毛姆,即便他在这个故事里写满了背叛、猜忌、报复,但这些所有的丑恶,都不过是想让你明白——人究竟如何才能在爱情里得到成长。所以很多人说读完《面纱》,感觉毛姆也掀去了自己的面纱,他把一切丑陋到我们不敢在亲密关系里想象的情绪都展现了出来,但也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些,人,才突然变得清醒。最后是《刀锋》。 “你很难不扪心自问,生命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否只是无常命运中一个悲哀的错误。”《刀锋》是毛姆晚年的重要作品,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所以他选择了真名叙事,从某种意义而言,它凝结了晚年毛姆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全部思考。《刀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战期间,飞行员拉里结识了一名爱尔兰战友,对方为了掩护他而牺牲。面对战友冰冷的尸体,拉里开始对人生产生怀疑:“人在死的时候,真的死得很彻底。” 战争结束后,拉里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进入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使他抛下了一切,从巴黎出发,遍游世界各地,循着无私与弃绝之念走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他没有野心,对名利也毫无欲念;无论成为何种社会名流都令他厌恶;他一路追寻,一路经历,只是为了弄清楚人生的终极要义……想明白为什么而活之后,人生才真正开始。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终将通往各自的道路,如果你也觉得人生迷茫,或许不妨试着跟着《刀锋》踏上一段探寻之路。 #04 《勇敢的胆小鬼》 ??点击下图,即可在小程序中购买本书?? 本月要推荐的最后一本新书,是艺术家熊亮老师创作的一部儿童喜剧绘本《勇敢的胆小鬼》。 不过,考虑到此前2040书店一直未曾细致地介绍过熊亮老师的作品,所以在具体推荐这本新书之前,先容店长用一点点篇幅,跟你讲讲熊亮老师的创作本身。 在国内的绘本艺术家里,熊亮老师是一位相当特别,甚至几乎可以用“独一无二”来形容的存在,因为他的创作具有极其深厚的“中国风格”。这种“中国风格”可不是作品中有“国风元素”这么简单,而是创作中的一切细节都充满着中国味道。 在故事的设置上,熊亮老师的作品往往是以民俗民艺、传统戏曲与民间故事作为情节的灵感来源,画面则以主要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水墨画技法呈现,墨色渲染极具灵性,线条放松恣意,有时可能还会配上剪纸、拼贴等传统艺术技法,使得他创作的每一部绘本都能“写意”、“写情”、“写动”。但不过,这其实还只是一种比较表层的理解。 事实上,作为一种图文互动的艺术形式,无论面对的读者是成人还是儿童,绘本(Picture Book)最核心的要求,都是要有突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它绝对不是“文配图”这么简单,一个好的绘本,要能用凝练的文字引导读者沉浸在艺术的世界,又能用画面升华读者的情绪于认知。 这就意味着,绘本里的每一幅画,是要有艺术性的。熊亮老师的绘本,倒是真的足以配得上这三个字。第一次阅读熊亮老师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直观感受:“咦?怎么画的不像啊?”但实际上,这却恰好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体现——重神,而忘形。 熊亮老师的绘本往往就是这样,他创作的时候不会过分拘泥于人物、场景的还原,而是更为注重整体神韵和色彩。初看朴拙,甚至奇怪,但气韵生动,童趣自然。 好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回到这本《勇敢的胆小鬼》了。 如上文所说的,这本书收录的两篇故事,原型同样也是取材于民间传说——钟馗嫁妹。《送礼物的小小鬼》一篇讲述了“送礼物的小小鬼”帮助钟馗给新婚的妹妹送礼物的故事。 而另一篇《勇敢的胆小鬼》……我还是不剧透了。在画风上,除了一直的水墨、拼贴等技法,《勇敢的胆小鬼》在造型设计上,取意元代古画《中山出游图》,古朴的严肃里,又多了几分搞怪的恣意。 当然,既然是儿童绘本,自然要说一说这本书的“教育性”。实际上,熊亮老师的绘本在内容创作中始终都贯穿着一个“暗线主题”——万物有情。 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有情感,都有可爱面,只要能用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去寻找,即便是最细微的草木,也有能让人动容的温情。《勇敢的胆小鬼》也不例外。不管是小小鬼、钟馗、还是大妖怪们,虽然它们每一个都奇奇怪怪,但是每个“人”的故事里,都隐藏着积极温暖的力量,只要你能够用“万物有情”的感觉去仔细品味这个故事。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感到恐惧的时刻,比如恐惧黑暗、恐惧新学校,甚至恐惧大部分未知的事物。 但这些幻想出的恐惧真的那么可怕吗? 或许,这本《勇敢的胆小鬼》里克服恐惧的小小冒险,也不仅仅只是适合给孩子们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