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名《玉历宝钞》,旧时在昆明人中流传颇广,不仅在寺观里有售,就是在街头巷尾的普通纸烛店里常常也能见到其身影。老一辈的昆明人信教者众,信的教又显密鞣杂,释道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玉历宝钞》这类非佛非道又似佛似道,劝人行善积德的书正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最神奇的是,此书据说是从阴间流传出来的,个中因缘大概如下:辽朝太平年间有一位叫做淡痴的修士,仿佛但丁《神曲》的开头那样,他于庚午年的重阳戊辰日忽然心血来潮,独自出门闲逛,一路爬山涉水,恍恍惚惚行至一处,抬头望见前面矗立着一座石碑,碑上用冥文(即篆字)刻着五十六字:“大道无为,清净一真。六道众生,皆因妄成。缘妄造业,善恶攸分。因果不爽,毫厘分明。心念才动,业相已形。人虽不见,神鬼早明。勿谓暗室,果报难遁。”心下正自惊疑不定,忽一青衣人来,将其带至一座神秘王城中,其时王城的宫殿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宴,宫殿的主人原竟是冥王酆都大帝,这日正是他的圣诞,幽冥诸神正在向其恭行朝贺。却说酆都大帝发现淡痴竟能以肉身入冥,已知其德行异于常人,乃天命来取《玉历宝钞》之人,原来玉帝见下界苍生浑浑噩噩,不遵循天命行事,犯下无边罪愆而不自觉,致使身堕地狱受无间之苦,深悯之,有意将天命律令及地狱形状记录成册,找合适之人带到凡间教化人类。酆都大帝见淡痴既来,遂将玉皇所颁律典交付之,嘱其携至阳间广为流布,这部奇书就这样从阴间被带到了阳世。 《玉历宝钞》的来历无疑是个非常富于想象力的故事,它的一些内容取材于佛道儒家,但宣扬的很多东西却并不见容于正统的佛道儒(如命运注定即无法改变),而且书中还有些污蔑僧儒的地方,以至历来饱受非异,此书虽是异类奇葩,不过倒是颇为符合昆明人诸教包容的信仰习惯。旧时昆明有些“斋奶”(信教的老妈妈)擅讲《玉历宝钞》,从中衍生出许多风俗,如专在妇女中流行的“填库银”,此风俗唯昆明有,它处鲜见。所谓“填库银”简言之就是往阴司里存钱,其目的大至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偿还自己的宿债,“斋奶”们会讲,不同时辰出生的人在冥冥之中都会有欠债,需要今世来偿还,偿还的形式是到五岳庙的库官座前烧纸锞,还债者根据宿债的多少可以分几月甚或几年时间将纸锞烧完; 其二则相当于为自己在阴司积蓄些财产,死后好享用,这也是通过烧纸锞来完成的。 《玉历宝钞》还衍生出来一些其它的书,如各种《宝钞》的摘抄本、注解本、感应篇等等,有次我就在昆明的一家旧书店里翻捡出一册《玉历钞传》,顾名思义,这是本解释和发挥《玉历宝钞》的书,大约是晚清时候的印本,内页陈旧,封面缺失,经人修补后重新装订过,书里有很多木刻插图,古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