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经典”的: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 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这样“经典”的书很多,在儿童文学领域同样数不胜数。 今天就为大家挑选其中的5本来分享。 《小熊维尼·阿噗》是一部不朽的、纯正的儿童文学经典, 首次出版于1926年,但如今读来仍然趣味盎然。 小熊维尼·阿噗的原型是作者A.A.米尔恩为儿子一岁生日所买的一只毛绒玩具熊, 当时儿子请求他为阿噗讲个故事,他连讲了10天,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全书故事情节十分浅显, 故事围绕男孩罗宾、小熊维尼·阿噗、小猪、兔子、猫头鹰、老驴咿唷和袋鼠母子展开,讲它们在百亩森林里的日常“冒险”。 但说是“冒险”,其实看起来或许都是一些“傻得冒泡”的行为。 比如阿噗把身上沾满泥,然后抓住气球飞向蜂窝,想假装一团乌云骗过蜜蜂拿走蜂蜜。 比如阿噗探身进兔子洞,然后吃了好多蜂蜜,被卡住了出不来,饿了一个星期才被大家拽出来。 比如阿噗和小猪发现地上奇怪的脚印,以为是妖兽,就一直循着脚印去找,结果发现那都是自己在绕圈圈留下的脚印...... 可这恰恰是这本书风靡多年的魅力所在。 作者把幼儿行为和对话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读起来不禁莞尔,同时又在言语间藏了很多文字游戏(英文原版), 推荐大家在读中译版的同时,也读一读这个被称为是“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成功的的故事”的英文原版, 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天底下最受欢迎的保姆,恐怕非玛丽·波平斯阿姨莫属了。 即使在今天,英国很多家庭登报纸找保姆时,还经常会写这样的要求——诚征玛丽·波平斯。 而这个大家口中的玛丽·波平斯,就来自帕·林·特拉芙斯笔下的“玛丽阿姨”系列,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是系列中的第一本。 在一个东风天里,玛丽阿姨“乘着风”来到班克斯先生家中当保姆。 她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保姆,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手提袋里源源不断地变出东西,还会有“奇遇”。 比如,她可以跟卖火柴的人进到画里去约会, 比如,她能听懂动物说话, 比如,她可以找到平日里大家都看不见的店...... 而在刮西风的那天,玛丽阿姨又“乘着风”离开了。当然,在续集里,她还会回来。 玛丽阿姨最大的魅力就是她看似“平凡”——因为她真的有亲戚好友生活在人间,可又“不平凡”,因为她在的地方就有奇迹。 而“玛丽阿姨”系列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它将孩子带入了一个不会脱离生活的幻想世界。 读书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想,玛丽阿姨到底从哪里来的?到底是谁?是天上的神仙吗?还是……? 但我没想明白,如果有天有孩子想明白了,记得告诉我哦。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在1964年的时候被迪士尼改编成了歌舞片《换了满人间》,获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 这是一本特别薄的书,花上两天就能读完。 故事的主人公是蟋蟀柴斯特,他误打误撞从家乡来到了纽约,寄住在时代广场附近的一家报刊亭里。 在这里,他结识了好朋友老鼠塔克和猫咪亨利,当然还有男孩马利欧。 一次机缘巧合,柴斯特用翅膀演奏出了广播里播放的美妙曲子,那之后,他就成了报刊亭的常驻表演嘉宾,进行日常演奏。 喜欢柴斯特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却越来越不快乐了。 最终,他告别了时代广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搭上了回家乡的火车。 整个故事描写的是柴斯特、塔克和亨利之间的友情,情节很简单,但文字却细腻而温暖。 尤其是每次读到蟋蟀柴斯特奏起音乐的时候,仿佛我身处的环境中也响起了奏鸣声一样。 这本书出版后就好评如潮, 1961年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书的灵感来源于作者乔治·塞尔登在纽约工作和生活时的一天晚上,他回家路过时代广场地铁站的时候,意外地听到了一只蟋蟀的鸣叫。 那一刻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让他想起了他遥远的家乡——康涅狄克州(也是书中柴斯特的家乡),于是写下这本书,寻找回家的感觉。 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也会在柴斯特的奏鸣声中,怀念家乡。 这本书不同于传统的儿童文学,它看上去更像是写给大人看的预言小说, 他的作者米切尔·恩德也说过,在创作之初就并没不是把它当做一本纯粹给孩子看的书来写的。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叫毛毛的女孩。 故事很长,简单地说就是毛毛看到人们为了节省时间,生活开始变得无趣、乏味之后,在时间管理员侯拉师傅的鼓励下,打败时间窃贼灰先生,把人们被偷走的时间还给人们的事。 在阅读中,我时常有被震撼的感觉。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不由得开始思考: 时间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时间?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是什么? 甚至会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观: 如此匆忙的现代生活节奏下,我们真的“活”着吗? 孩子们在阅读时可能未必会想这么深, 但故事的离奇曲折,也足够吸引他们了。 而至少,他们可以记住“时间是生命,生命在人心中”这句话,这就够了。 仅在日本就出版过十几本专门研究《毛毛》的书,可见阅读《毛毛》已经是一个现象了。 此外要特别提一下的是,书中的黑白插画都是出自作者本人之手哦。 书的最后还有一篇“作者简短附记”,关于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很有意思。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一部惊悚而美丽的小说,读来放不下,放下忘不了。” 这本书为何魅力这么大?我们来看一看。 故事说的是一个叫温妮的女孩,无意间发现了男孩塔克一家人获得永恒生命的秘密—— 原来,只要喝了不老泉的水,就可以长生不老。 而这个秘密被居心不良的人知道了,他们想利用不老泉大发横财…… 最后,坏人得逞了吗? 温妮会为了和塔克保持终身的友谊,而喝下不老泉的水吗? 全书悬念迭起,配上散文般的语言,难怪会被评价“读来放不下,放下忘不了”。 书中蕴含着很多关于生命的哲理。 比如:“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不一样,都是新生命的开始,然后成长,变化;每一次生命的轮回就是一次新运动的过程。” 这样的话孩子或许暂时还听不懂, 但它们会在孩子心里种下种子, 也许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许是对死亡的理解, 然后等待有一天,这些种子发芽长大。 而这也是阅读经典的价值所在。 最终,温妮放弃了长生不老,这是全书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她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