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文化对外向型性格格外偏爱,因此 “性格内向”似乎成了一个略带贬义的词。 很多父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而着急,甚至不惜一切地要改变孩子的性格,希望他们“开朗些”、“活泼些”。 殊不知,这样的改造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内向的孩子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只是跟外向的孩子天生不同而已。 作为父母,只有接纳了孩子这样的天性之后,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前进。 今天的这5本绘本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共读, 在亲密的时光中,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应尊重其个体成长的差异。 这个故事里的男孩,只要人们看他一下,他就会羞得满脸通红。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就用红气球挡住脸,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脸前都挂着红气球。 一天在马戏团,他遇到一头跟他一样害羞,害怕登台表演的大象。 男孩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了大象,让大象终于登上舞台。 大象的勇敢也给了男孩鼓励,在故事的最后,他再也不需要红气球了。 这个故事最触动我的是男孩从始至终对自己害羞的接纳态度。 他很会鼓励自己,看到大象的进步就能促使他自我反思,并勇敢挑战自己。 那么,是谁给了他这样的力量呢? 我想一定是在书中未曾露面的男孩的父母,他们尊重他的天性,也拥有足够的耐心,他们鼓励他而不是改造他。 其实,性格内向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创造力、同理心,就像故事中的男孩一样。 而“静待花开”才是面对内向孩子时,父母应有的智慧。 如果你为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而苦恼,就请和孩子一起看看这本《不!我不是小树枝》吧! 这不仅是一本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欣赏他人,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的绘本, 同时对家长和教师如何给孩子以价值感和归属感,构建适合孩子的成长环境带来启发。 故事中的海蒂苦恼于“如何让老师和同学注意到自己”,她烦恼、无所适从...... 当瓢虫莉莉发现了她,把她仅仅看作一根“小树枝”时, 海蒂终于鼓起勇气开口了:“不!我不是小树枝,我是海蒂!” 她的勇气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回应,大家一起动手为她织了一条围巾, 她戴上围巾,幸福和快乐洋溢在脸上。 这个过程让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价值感, 海蒂也在这个过程中放松下来,从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感觉到自己就是集体中的一员。 内向的孩子就注定能力不行吗? 故事从一支贴有“红”蜡笔标签的蜡笔怎么也画不出红色说起—— 老师认为他练得不够; 妈妈认为他需要和其他颜色混在一起; 爷爷奶奶则相信戴上红围巾,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红蜡笔了; 还有人觉得他太懒了,画画的时候没有用劲…… 反正在大家的眼里,这支“红”蜡笔就是不正常,所有人都忍不住要去改造他。 他自己也觉得很沮丧。 但不管是别人的帮忙,还是自己的努力,这支“红”蜡笔始终没有什么改变。 直到有一天,一支浆果色的蜡笔请求这支“红”蜡笔为自己的船画一片蓝色的海洋,他鼓起勇气试了试,竟然真的画出了对方想要的颜色。 他开心极了,开始不停地画啊画啊,他终于发现:自己是支蓝蜡笔! 看到这支小蜡笔的经历,相信很多曾经试图改变将孩子内向性格的父母都会会心一笑:真的太相似了! 当蓝蜡笔开始做自己后,他不仅变得快乐了,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百年经典绘本——《爱花的牛》,被改编成金球奖最佳动画电影,1938年甚至超越《飘》成为美国第一畅销书。 这本绘本最广为人知的标签,大概是:它是美国第一本被贴上“颠覆”卷标的作品;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曾经被禁;曾遭德国纳粹列为焚书书单之一。 但我认为,它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同样有很深的启迪性。 小公牛费德南爱花香不爱争斗的性格,伴随它长大。 一次意外,被黄蜂螫到,而误被人认为是最凶猛的牛,去了马德里斗牛场参加角斗。 在盛况空前的比赛中,不论斗牛士如何挑衅,费迪南却一直静静地坐着,只因他闻到了熟悉的花香。 费迪南能专注于自己所爱,有独立的个性,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小猪妈妈认为是源于妈妈一直以来对他的理解和接纳,让他最终成为独特的自己。 这样的理解和接纳,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而不是同质化。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管束和干涉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对内向的孩子而言,“爱”可以解释为“时间” 露娜是一位内向、腼腆的小姑娘,她不太喜欢跟别人玩,只喜欢自己安静地坐着,观察周围,沉浸在幻想中。 学校的老师们看到她这样,很是担心...... 他们希望露娜能够改变,能够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和大家一起玩耍、做游戏。 而奶奶却不担心什么,她完全理解和接受露娜,在奶奶这里,露娜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处,这让露娜感觉到安全而舒适。 我们说真正的好教育,是接纳和尊重孩子的不同,并给予其空间,根据其特点进行引导,让其尽可能地自由生长。 这一点,故事中露娜的奶奶给出了一个完美示范。 当一个内向的人被迫变得外向的时候,可能会失去自我内心的安宁。只有发展好内向的力量,让心灵成为快乐的源泉,才能更好地接纳外部世界。 能够理解并且和孩子分享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对内向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