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注意到,死亡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一生有巨大影响。 避而不谈或隐瞒欺骗,容易让孩子陷入到恐惧和悲伤的情绪里, 甚至可能会轻视生命,找不到活着的意义。 但是该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的话题呢? 今天给大家推荐5本关于生死的绘本, 能让你惊喜发现,原来死亡这件事可以这么聊。 死亡是每个生命无法避免的事,我们应该坦诚面对。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件事,这本书一定能带来启发。 比如对于死亡的态度, 小男孩问爷爷,“我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 “为什么,宝贝?” “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在死之前做很多想做的事。” “为什么非要等到快死的时候呢?这些事情现在就可以做啊!” 比如关于生死的思考, 爷爷问小男孩:“你知道人为什么会死吗?” “因为我们的身体用坏了?” “没错,我的孩子。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去。” “是吗?那我们为什么要出生?” “你怎么想呢?” “我想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学习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只不过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对不对?” 爷爷里闪烁着泪花,他点点头:“你刚刚教会了我一些非常美好的东西,宝贝。” 书中以爷孙俩对话的形式,多维度讨论了关于生死的话题,启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认识生命的意义。 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离世,是个棘手的挑战。 这本书用温暖细腻的故事,帮助孩子抚平情绪,学会如何面对死亡。 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走了,他伤心极了,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 妈妈安慰他,爷爷去了天堂,但是这样并没有让艾斯本觉得好受点。 这天晚上,爷爷突然变成幽灵回来了,因为他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为了帮助爷爷想起这件事,艾斯本跟爷爷一起回忆了他们许多共同的经历, 包括一起去游乐场、在花园里挖坑种树……以及爷爷身上的烟草味等等。 原来,爷爷忘记的那件重要的事,就是还没有好好跟艾斯本说再见。 想起这个,他们都哭了。 当告别完成,艾斯本把爷爷的照片又挂回了墙上,目送爷爷消失在黑暗中。 故事十分生动感人,让孩子知道,爷爷可以永远活在记忆中,死亡无法阻隔爱的延续。 有时候孩子陷入悲伤走不出来,是因为情绪没有充分释放。 如果你的孩子内心也比较敏感,不妨一起读读这本书。 书中以小男孩第一人称为视角,细腻描写了他失去妈妈后的思念和感受。 比如,为了记住妈妈身上的味道, “我”把所有的窗户都关起来。 为了留下妈妈的声音,“我”捂住耳朵,闭上嘴巴,因为这样就不会被别的声音干扰。 在拼命奔跑尽情的释放后,外婆说,妈妈就在“我”的心窝里,永远不会离开。 那天晚上,“我”发现膝盖上摔破流血的结痂不见了,新长的皮肤很光滑。终于,“我”把手放在心窝上,平静地睡着了。 作者用诗意温柔的笔触,精彩地呈现了小男孩从深陷悲伤,到克服悲伤的过程。对有相同经历的孩子,能在阅读中产生共鸣,跟着小男孩一起释放情绪,放下痛苦。 对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也能增加共情能力,在内心种下坚强的种子,拥有坚信伤口会愈合的信念。 同龄人的离世,往往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冲击 如果孩子知道面对死亡可以做些什么,能很好缓解他的情绪。 这本书是红泥巴读书俱乐部推荐的2010年以来不可不看的图画书之一,以小女孩的口吻讲述了她跟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小鲁是小女孩的好朋友,他们经常形影不离。由于小鲁身体不好,最后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她。 大家都十分伤心,小女孩和同学们写了很多诗做成书去纪念他, 校园里还建起了一个池塘去永远纪念小鲁。 趁着水泥还没干,同学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小鲁的池塘就被所有人包围住了。大家还用许多小石头、贝壳和植物做装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 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女孩内心悲伤逐渐被抹平了。 整个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悲而不伤,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亲密伙伴的离去,学会如何缅怀、寄托哀思。 很多父母不愿与孩子谈论死亡和失去,因为担心沉重伤感的话题会让孩子害怕或消沉。 但好的故事,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反而能从中看到希望。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获得多个欧洲童书大奖,用温暖的故事讲述了关于死亡和生命的意义,堪称经典。 故事里的獾是一个让人依靠和信赖的朋友,他很乐于助人。 在一个冬日的晚上,獾给大家写好了道别信——“我去下面的长隧道了,再见。獾” 得知獾的死讯,动物们都十分伤心...... 大家怀念起獾—— 鼹鼠说是獾教会他剪纸, 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么跟獾学滑冰的, 兔子太太很感激獾把烘焙秘方教给自己…… 原来,这就是獾留给大家的礼物,以后他不在的日子里,这些礼物能让动物们相互帮助,把美好传递下去。 在故事中,孩子能体会和理解,虽然生命都会结束,但是当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价值,它就不会真的消失,因为它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