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读书的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一本公认的经典好书,为什么自己读起来却毫无感觉? 其实,经历不同,境遇不用,遇到困惑也不同,对每一本书的理解也不同。 所以“没感觉”可能就是因为书里的问题,和现实不匹配。 今天,给大家的是胖同事书单狗, 为了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读到正好的书, 他精心选了5本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经典必读书, 包含了人生中几种非常本质的问题,解决你从8岁到88岁的不同困惑! 不知道很多父母是不是有这样的担心, 总觉得自己现在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特别小心,不知道怎么把握? 其实,与其纠结这些问题,不如尽量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 站到孩子的高度,去理解孩子所能看到的世界。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 她从小就特别调皮,甚至因为淘气而被学校退学,于是,她转学到了巴学园。 在这里,她遇到的每一个人,好像都不会严厉地管教她。 不管做了什么,总会有人耐心地和自己聊天,而不是一上来就生气。 于是,小豆豆也变了, 她也变得耐心懂道理了,学会了照顾身体不好的同学、保护身边更小的朋友...... 让孩子经历一次真正快乐的童年,可能比100句、1000句说教,还要来得有用! 这本书,我知道它是来励志的,但仍然会忍不住看到眼眶湿润。 因为它太真实了! 它不是来倒苦水的,它只是把一个青年的成长经历给复原了一遍。 小主人公弗兰西,出身贫困,而且遭遇了一连串的变故, 父亲离世,感情受骗,就连家里唯一一个上学的机会,也被母亲留给了弟弟。 但弗兰西始终没有放弃梦想,因为在她心里,向上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就像标题里的“树”,就是在水泥地上都能长起来的顽强的天堂树。 而弗兰西就是这样一棵树,她为了自己考大学的梦想,会去图书馆,把A到Z的书全部看一遍。 其实,成长中的困境,会以不同的面目,降临到每一个年轻人的头上, 但最终的解决办法也是共通的,那就是像弗兰西那样,让自己不屈服于命运,永远向上。 《请回答1988》这部剧里有一句话,让我看到的时候潸然泪下—— “爸爸也不是出生开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这可能是天底下父母的心声,成为父母的每一步几乎都需要从头学习。 而有一个问题,却是很多人没有思考过的:究竟是什么,让父母与孩子,成为了真正的家人? 这本书一上来就打破了和谐的日常生活—— 野野宫良多和妻子绿子被告知,他们抚养了六年的孩子其实不是亲生的,和另一户人家的孩子抱错了。 两户人家不得不面临抉择,究竟是选择血缘,还是选择六年时光培养起来的亲情? 这个故事当然是个极端的案例,但它背后反应的思考却真实地存在于每一个家庭。 父母和孩子的羁绊,是由经年累月的小事积淀下来, 这比单纯的“血缘”二字,更让人动容。 中年人的累和苦,可能只有中年人自己知道。 就像张爱玲说的,“醒来一看,四周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不过也正是如此,中年人更要变得内心强大才行。 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不迷茫的中年人这件事,书单狗推荐一个极佳的范例——曾国藩。 应该有很多人听过他的大名,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更被称为千古完人。 他做到了一个臣子的极限,也做到了一个读书人的极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其实,他天资平庸,但是却有自己的绝招——“勤”,以勤补拙。 他目标坚定,即使反复失败,数次被辱,事情过去后却不改分毫; 所以,曾国藩本质上是一个能够持之以恒,不断精进的普通人。 而学会这两点,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超越自我。 杨绛先生92岁高龄时,已经把人生该经历的,以及别人经历不了的味道,都尝过了。 她写下的这本人生回忆录,文字却依然淡泊温和,篇幅也不长, 堪比文火细煨了3天3夜的佛跳墙,回味无穷。 在这本《我们仨》当中,有的全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日常小事, 不会做饭的两个人随便乱炖些东西,吃得有滋有味, 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去图书馆看书,或是吃完饭后悠闲地散步。 钱钟书曾跟杨绛说,“我不要儿子,只要一个女儿,像你的。” 而杨绛在孩子诞生后,则总是将孩子的优点都归结为三个字,“像钟书”。 在有阅历的人读来,会读到文字底下,那默默流动着的爱与力量。 所以当杨绛站在人生的末端回望,虽有遗憾,却也觉得这一生过得格外好, 就像她说的——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