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来自2014年9月亚马逊社科类图书排行榜的前10名上榜作品:看有没有您喜爱的好书吧! 1、《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白岩松 (作者)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眼界,是心境,是胸怀,而此书不变的则是白岩松老师的浪漫主义激情。《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视角,平实客观地将一段在日本的记忆呈现给读者。作者以他惯有的风格,记叙了差旅报道采访的台前幕后故事,也和读者一起分享了媒体人的态度与责任。 2、《君子之道》 余秋雨 (作者) 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童年的小人书摊到李清照,从文革伪君子到造谣者,从诈捐门到与舆论的恩怨情仇,俯拾今昔,观照他我,认识君子,分辨君子、珍惜君子、自己做一个君子。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 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由此,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余秋雨给出了解答,就是要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追求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便找到了故乡,也是建立现代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重塑国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 3、《反直觉思考:如何避免不理性的决策失误》 迈克尔·莫布森 (Michael J.Mauboussin) (作者), 王昭力 (译者) 为什么我们需要反直觉思考?因为谁的思维率先进化,谁就能拥有未来。大脑的“默认设置”和“自带软件”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而你要想适应这个新时代,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透过生动的文笔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莫布森教你如何清晰思考并有效决策。他以学术热忱为核心,再加上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杰出的判断力,熔铸成坚实的洞见。阅读的乐趣和价值,极少能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 4、《北洋大时代2:大师们的理想国》 陈钦 (作者) 现在的国人提到北洋,脑子里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动乱的年代,军阀混战,权利变更。 正如一味的贬低是断章取义, 一味的赞赏也是以偏概全 。这本书,用另一个视角诠释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里,经历了数不胜数的辉煌与动荡,可是却也很难找到一个时代能与北洋时期相比。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军阀混战,列强虎视。一切的变革似乎一夜之间都拥堵在了这个古老国家命运的转角。腐朽的中国刚刚从自以为是“天下共主”的痴梦中醒觉,就被注入了“民主,自由”的猛药。。。 5、《知日·杂货》 苏静 (丛书主编) 杂货之“杂”,在于其包罗万象的物品种类。日语中的“雑貨”(Zakka)并非我们平时所指的概念,中国的传统杂货更乡土,而他们的则更艺术。这种对日常物件的艺术追求,源自于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日本的杂货店,更多的是展现一种生活方式。《知日·杂货》特集,深入杂货品牌“MUJI”原点青山1号店、白山陶器旗下的“HAKUSAN SHOP”、原创家具与杂货选品店LEAD ME HOME by RIVERGATE、北欧风杂货店klala,走访不同风格杂货店铺,领略多样杂货风景。专访三百年老铺“中川政七商店”第13代社长中川淳、闻名于日本国内外的陶艺大家安藤雅信、文具设计师坂田佐五郎;漫步京都古道与东京吉祥寺,领略异色世界中的杂货风情。 6、《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作者) 《万历十五年》故事讲述的是在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7、《文化苦旅》 余秋雨 (作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 8、《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斯塔夫里阿诺斯 (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 (作者), 吴象婴 (译者) 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 9、《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 蔡康永 (作者), 兔斯基团队 (插图作者) 幽默、机智的40种说话秘方体现最根本的相处之道,蔡康永新领悟到的说话之道,就是“对你好”;因为我说得让你开心,你也会把我放在你心上。演练说话就是演练“如何和别人相处”。 10、《日和手帖·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苏静 (编者)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在人群中,我们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同事、别人的好友。在人群中,我们有的是一对,有的是单身,有的是独居,有的是群居。在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但是,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并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一个人”。面对自己,如何去享受“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