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姻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夫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山川分典 套装共2册)》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达七亿多字,分为二十四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坚持科学态度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尽量采用古精校精刻本,优先采用我国建国后文献学和考古学的优秀成果。对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不同学派的资料,兼收并蓄。运用现代图书分类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精选、精编,力求便于检索、准确可信。 这项工作从开始起就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为《中华大典》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编好中华大典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李鹏的题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委员李铁映也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抓紧办理。一九九o年五月,国务院批准《中华大典》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一九九二年九月,正式成立了《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召开了《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自此,《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由试点转入正式启动,逐步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