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凶、宾、军、嘉等五礼仪注。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凶、宾、军、嘉等五礼仪注。陈旸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北宋宫廷雅乐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有一定的保守成分。他力主雅乐,对胡、俗音乐采取否定态度。但可贵之处在于,编写《乐书》时,他并未摒弃民间乃至外来的音乐,而是按雅、胡、俗三部,分门别类进行详述。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胡、俗的音乐史料,许多乐器和舞蹈用绘图和说明的方式作了具体介绍,这些当为此书价值*突出的部分。《〈乐书〉点校》以元刻明递修本为底本,以四库本、光绪本校底本之错讹、补底本之缺漏。宋元之际,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其中大量引用陈旸《乐书》中的内容,亦作为重要参考。《乐书》中图片较多,底本有的比较模糊,有的缺漏,本次整理时,图片的选用兼采底本和校本,择善而从,并对底本、校本均不清晰的文字类图片进行了重新绘制。底本书首之《三山陈先生乐书序》《乐书序》《进乐书表》《建中靖国元年尚书礼部牒并皇帝诏》,置于本书《前言》后;附录了一些相关文献,以供读者参考。 1.《乐书》为我国现存diyi部大型音乐文献,内容丰富、体例分明,以广佂博引、考据精审著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杨万里称其为“远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上自六经,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外逮戎索,网罗放失,贯综烦悉”。2.《乐书》版本虽然较多,但比较完整者很少。《〈乐书〉点校》取现存较完整的版本——元明递修本、四库本、光绪本之长,内容更为完整,校正更为精审。《〈乐书〉点校》是对陈旸《乐书》的首次点校整理,更方便读者的学习和利用。4.《乐书》后105卷《乐图论》部分图文并茂、图文并重,表达效果极佳。《〈乐书〉点校》中,图片的选用兼采底本和校本,择善而从,并对其中模糊不清的进行了一定的修补或重绘。《〈乐书〉点校》的版式设计从读者角度出发,字体、字号、字距给人以舒适之感。纸张选用、装帧等均精益求精。6.《〈乐书〉点校》为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