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襄公家书》由其四子左孝同辑,一九二〇年刊行,内收左宗棠自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至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与夫人、仲兄、子侄函札一百五十七通,分上下两卷。其内容不仅在筹兵筹饷以及用人行政等方面为“有章奏书札未尽,可相印证者”(左孝同语),而且在训喻家常琐事方面也反映出左宗棠的人生价值观及家庭教育等主张。左宗棠有两位夫人,生有四子四女。由于常年在外,公务繁忙,家书便是他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左宗棠强调耕读为本,认为读书是为明理,而非单纯为了科名。他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读书zui为要紧,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也;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若徒然写一笔时派字,作几句工致诗,摹几篇时下八股文骗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究竟是什么人物?”关于立志,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敢?我现在那一件可以比他?”关于读书的方法,他讲究读书要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践行,要做到“目到”、“心到”、“口到”三到。他还认为读书贵在有恒,不必贪多,量力而行;教育後代要珍惜光阴。左宗棠还教育子女自立自强,不遗财货与子女。他对二子孝宽说:“吾积世寒素,近乃称巨室,虽屡申儆,不可沾染世宦积习,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节之势。我廉金不以肥家,有馀辄随手散去,尔辈宜早自为谋。”让儿子对自己的未来早作打算。左宗棠还特别教育儿子做人低调,谦虚谨慎,勤奋节俭。他在给孝威的信中说:“吾家积代寒素,至吾身上膺乎国家重寄,忝窃至此,尝用为懼。一则先世艰甘太甚,吾虽勤瘁半生,而身所享受,常有先世所不逮者,懼累叶馀庆,将自吾而止也。尔曹学业未成,遽忝科目,人以世家子弟相待,规益之言少於耳,易长矜夸之气,懼流俗纨绔之气,将自此而开也。”这些优良的传统与家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zui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zui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zui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爲专门从事古旧书刊收集、保护、整理和出版、流通的中国书店,在半个世纪漫长的经营历程中,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珍贵古籍文献资料,也收集保存了近十万片古书木版。这批古书木版有各种古籍一百六十余种图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各个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极爲重要的文献价值。一个文化企业能收存如此数量的木版,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北京市属的单位中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对这批珍稀的古书木版进行发掘和整理,是中国书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传统文化发掘的重要工程。 为此,中国书店出版社在整理出版《中国书店藏版古籍丛刊》第五批时,将一九二〇年刊行的《左文襄公家书》收录其中,并对残缺之页进行必要补配。该版每半页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左右双边单鱼尾。此书的刊行,不仅为学术研究、古籍文献整理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线装古籍的收藏者提供了一部珍稀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