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卿诗集笺注》,晚唐诗人温庭筠诗的注本,明曾益原注,清顾予咸补注,顾嗣立重校。温庭筠诗集爲后人所辑,凡七卷,别集一卷,有影印述古堂钞本,明毛晋刻本名《金荃集》。明代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益曾注温庭筠诗四卷,称爲《八叉集》。清顾予咸任山阴令时,将此书刊刻行世。又感到此书注释有较多缺失,援引文献过于穿凿,遂重新加以笺注。“广搜博考,援笔记纂。凡夫割剥支离、舛错附会之说,辄复随手删削。”笺注未完成而去世。其子顾嗣立在其遗稿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校勘注释,并删除了曾注的大量谬误,依照宋刻本《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分全书爲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从《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出温庭筠诗集中未收之佚诗定爲《集外诗》一卷,并加续注,改名爲《温飞卿诗集》,共九卷。并附有《旧唐书》本传和诸家诗评。书后有顾嗣立之跋。此编考据较爲详核,然在校勘、注释中尚有不足之处。顾嗣立(一六六九——一七二二年),字侠君,江苏长洲人。性嗜书,耽吟咏。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举于乡,被选至京师,编纂宋金元明四代诗选与《皇舆全览》等书。一七二一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以散馆改授知县,因病乞归。顾嗣立辑《元诗选》,收元代诗人三百家,网罗浩博,蔚爲巨观。着有《秀野集》及《闾邱集》。《温飞卿诗集笺注》成书于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爲顾嗣立在北京小秀野草堂编撰刊刻的。但初刻本流传甚少,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户部委托江南官书局再次刊行。今中国书店所藏旧版,疑爲清末民初坊肆翻刻本,但是雕版颇爲规整,是《温飞卿诗集笺注》诸版本中唯一留存的刊刻版。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zui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zui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zui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雕版印刷术则是唯一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爲专门从事古旧书刊收集、保护、整理和出版、流通的中国书店,在半个世纪漫长的经营历程中,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珍贵古籍文献资料,也收集保存了近十万片古书木版。这批古书木版有各种古籍一百六十余种图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各个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极爲重要的文献价值。一个文化企业能收存如此数量的木版,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北京市属的单位中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对这批珍稀的古书木版进行发掘和整理,是中国书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传统文化发掘的重要工程。爲此,中国书店将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扶持和帮助下,陆续对所收藏的木版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中国书店藏版古籍丛刊》的名义刊行,爲学术研究、古籍文献整理做出积极的贡献,也爲线装古籍的收藏提供一部珍稀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