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蒲汇塘


作者:吴玉林     整理日期:2023-01-14 04:55:52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对于水的亲近是自然的,由衷的,那份情结从骨子里都能透的出来。
  我的老家南临黄浦江,离江岸只有百米远,小时候每晚枕着涛声、江上行驶的轮船的汽笛声入睡。黄浦江承载了我童年、少年时代太多的记忆,她宽厚、温柔和包容,这么多年来,无论我走到哪里,总割舍不了对她那份深深的依恋。
  贯长江、人海口的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以她为题材的文章不胜枚举。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念想。而上海另一条著名的河——苏州河也是如此,在诸多文人墨客笔下,她沧桑又满怀诗意和情趣,串联着千年的城市记忆。也正因为有了这两条江河,为上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黄浦江,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使得上海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远东地区的国际大港口,中国最主要的开埠和通商口岸。由此,上海崛起不可阻挡。
  上海人,以黄浦江为傲。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一条血水相连、记忆无法湮灭的河。这条河就是故乡的河。
  当我受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的委托,为《蒲汇塘》组稿时,读到七宝本土文化人士陆益明、金九牛及冯纪康冯念康兄弟俩的文章时,越发确这样的感触。
  他们,或者说七宝人心中的河,就是蒲汇塘。这条西起松江蟠龙港,途经松江、闵行、徐汇等区境,过泗泾、九亭、七宝、虹桥、田林、漕河泾等街镇,最后与龙华港相接,汇人滔滔黄浦江的河,一直也是当地人心目中的“母亲河”,东流不尽的蒲溪水,蕴藏着千年人文历史,盛满了乡愁记忆,彰显着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魅力,还有红色文化的印痕。
  按照原先的编撰设想,是想把着眼点放在七宝段蒲汇塘的。七宝作为千年古镇,名头不是虚的,这里历史久远,商贸繁华,人文气息浓厚,是值得书写的。事实上,七宝有幸有蒲汇塘,是蒲汇塘之水让这个古镇千百年来生机昌旺,充满活力,成为江南名镇,甚至名扬海内外。所以蒲汇塘于七宝、于闵行而言,是一张名片,可兹骄傲和宣扬的名片。
  但蒲汇塘不仅仅是七宝的,还是松江、泗泾、九亭、闵行、虹桥、徐汇、田林、漕河泾的。对这些地方的人来说,蒲汇塘也是他们的生命之河。
  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在听取编辑团队的选题策划后,明确指出,蒲汇塘有着深厚的江南文化印迹,曾经在上海水利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值得深入挖掘;在蒲汇塘沿岸,诞生了不少文化名人和地方乡贤,他们的事迹值得后人纪念;更重要的是蒲汇塘开始是作为一条乡野河流,后因为疏浚在今徐家汇地区,形成了著名的土山湾,一度为上海的重要地标,掀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为封闭的中国开辟了通往世界的渠道。一条河的历史是不能断裂的,要写就要完整地写。更何况,田林、漕河泾地区还曾经属于上海县地界,唇齿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根据这个要求,我们调整了编写思路,把蒲汇塘所流经过的区域全部列入,于是有了这本《蒲汇塘》。相信,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较为全面、完整描述蒲汇塘的文史书籍。
  本书得以顺利完稿,有赖于闵行区七宝镇、虹桥镇,松江区泗泾镇、九亭镇,徐汇区田林街道、漕河泾街道等街镇相关部门的大力襄助,热心提供了他们所掌握的文史资料和照片。在我们发出稿约后,上海滩一些了解蒲汇塘的著名作家、文史专家也撰写了相关文章,为本书增色不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同时感谢七宝镇一众文化工作者,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外,还有梅国华、张天轮、方良佐、朱巨林等诸位,还要感谢闵行区文联的张志华先生,热心帮助我们组织当地文化人士研讨。
  曾经供职于上海农学院,写过诸多有关七宝和蒲汇塘文章的陆益明先生更是多次与我交流,并校阅文稿,指出了不少谬误之处。
  这本《蒲汇塘》能不能让读者诸君满意,我尚且不知,但内心而言,的确是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便今后有机会再作校正和完善。
  吴玉林
  2018年10日





上一本:印度?印度!中国女子独行印度40天 下一本:图解<黄帝内经>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蒲汇塘的作者是吴玉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