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九边军镇的形成是一个在长期军事割据、攻守对峙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扩充的历史演进过程;是一个上层军事管理制度与实体聚落防御建设相互影响的二元体系。而以往的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孤立的谈上层军事管理制度,忽视了实体聚落防御建设对上层军事制度构建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实体聚落防御建设的研究也多是关注明末军镇基本成形的某一个时间段的形态,缺乏历史发展脉络的推演。杨申茂、张玉坤、张萍著的《明长城宣府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以结合上层军事管理制度的宣府镇的实体聚落防御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地理、军事、经济、规划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推演出明宣府镇长城军事聚落在时空维度上从“初设五路防守”到“定设各路参将”,最终“分化八路防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明朝中央政权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和分区防守的“九边重镇”军事防御设施。杨申茂、张玉坤、张萍著的《明长城宣府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以九边中段的宣府镇(万全都司)为例,探究其防御体系的建立、军事聚落的时空分布与层次构成,以及后来发生的历史演变,适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边疆防御和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关爱好者阅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