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个动人的故事 考水,过去叫考川,是婺源高砂乡辖下的一个山村。 对于这个在婺源的旅游点中,至今还算不得火爆的地方,我一直怀有一种冲动,带着三分敬意,早就想赶去看看。 这种情结的产生,来源于我对出生于绩溪上庄的现代学者胡适先生的敬意和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读“衣”)线西递村的了解。许多年以前,上庄、西递这两个村的胡姓子孙,就曾喋喋不休地纠正过我把他们与徽州的其它“胡”姓混为一谈的错误说法,他们都十分豪迈地声称:“我们是李改胡,是婺源考水的,是昌翼公的后人!” 经过一番认真的学习我才闹明白其中隐含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原来“胡适之”先生本姓李,是大唐王朝皇帝李世民的后人。唐朝末年,曾追随黄巢起义的安徽砀山人朱温叛变后,改名朱全忠,投降朝廷,当上了“宣武节度使”,成了手握重兵的军阀。他杀光了宦官,又杀了宰相;唐天祐元年(904年),更蛮横地向唐昭宗李哗提出,要把京城从长安迁到洛阳去.并下令把长安的宫殿、王府、民房拆毁,使长安城变成了废墟。唐昭宗不敢违抗,只好听任他的摆布带着皇后、皇子、公主、侍从和朝中的官员向洛阳进发。也是“李”姓命不当绝,途中,带有身孕的何皇后生了一个皇子。李哗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当此大难临头之际,他找到了贴身侍卫、婺源考川人胡清(又名胡三),临危托孤,请胡三将刚刚出生的皇子偷偷抱回家去抚养,给李家保留一点血脉。昭宗和皇后给小皇子裹以御衣、藏上珠宝,刺破手指写下血书,交给胡三。胡三不顾个人安危,历尽千辛万苦,将皇子带回了家乡,取名昌翼,改姓为胡。果然不出李哗所料,唐昭宗一行走到半路,朱温就下令将昭宗身边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以后又在宫中杀了李哗。“胡昌翼”成了李唐王朝留下来的惟一一个皇子…… P153-P155 这本书写得很苦,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半的工夫才算写完。原因一是对婺源了解太浅,二是手头的资料太少,所以早期所写出的文字也是笑话百出;中途因为要为“稻粱谋”,又去处理一堆杂务;去年十月以后更因为要应付那无聊而又无奈的职称外语考试,业余时间都在学习日语,所以几乎是完全停了下来。直到今年四月,“日落西山红霞飞”,我从考场上归来以后,才决心了却今年的另一桩心愿————把这本书稿写完。在自己下了决心并得到妻的支持后,我当即重上婺源,重新采访,重新改写。我在婺源的乡村里泡了八天,从婺源回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写了八天,直写得血压升高,两眼发黑,终于在“劳动节”————五一旅游黄金周结束的前一天下午,大体完成了它。 虽然我对自己笔下所写出的婺源还并不满意,但已不想再像文革中“十年磨一戏”那样去磨它了。因为这一次在婺源旅游时我已看到,与两年前不同的是:一些有关婺源的旅游出版物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我是一个要“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市场经济迫使我顾不得再去深磨,丑媳妇终究是要见公婆面的,还是让它“出阁”吧。否则,在注重实效的出版商面前,它就有可能永远“待字闺中”了。 激励我写作这本书的最大动力,就是前两年我所写的那本《找寻徽州》的成功。《找寻徽州》在出书后的两年时间里就已经连印了6次;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不断地来信来电,给我以热情的鼓励;当我重回已经离別十多年的热土时,街头那些不认识的小贩真诚地向我推销叫卖,还能总结出这本书的“六大优点”;一位直辖市的侨办领导说我圆了她多年的寻根梦;一位名头很大的中国画家送给我一个大大的“好”字;一位旅游管理者说他读了三遍;还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公务员居然能背下我写的大段文字,尤其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两位老领导,竟然把买来的这本书,用画报纸包上了封面,以示珍爱……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我觉得有一团火在体内燃烧,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决定再写一本《找寻徽州》的姊妹篇,也就是这本《发现婺源》。 在采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婺源人的真诚、古朴。江西省旅游局张韶文先生、婺源旅游局原局长汪汉新、葛健、王晓玲副局长.大鄣山旅游开发公司的吴向阳董事长、“婺源人”网站的吴老师、婺源美术家协会主席汪万斌、婺源彩虹桥旅游公司的樊鹏仁、汪月彬、王春来先生、晓起梅花饭店的俞梅花女士以及庆源古村的詹平云书记、詹云生老师、詹光华先生.延村的金观希先生、思溪的俞华生先生、虹关的詹国睦先生、晓起的汪元亨老师、庐坑的詹沛兴先生等都对我的采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写作中.曾参阅了《婺源县志》(婺源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婺源旅游手册》、《醉美婺源》(婺源县旅游局编)、《婺源旅游概览》(胡兆保编著)、《初识婺源》(陈爱中著)、《婺源故事》(汪稳生著),他们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在此,谨表谢意。 我特别要真诚感谢我社的李亚平社长,是他在这本书稿即将“远嫁他乡”的时候,用一双出版家的慧眼盯上了“她”,断然决定,留在本社出版,并对版式、体例等作出了大体的勾勒;感谢梁坚、钟萍、张跃虎等同仁,对我的业余写作所给予的关爱;感谢我的年青的同事、责任编辑臧琴小姐在审读书稿后所给予的首肯,这使我深受鼓舞。 我期盼着能有更多的旅游者到婺源旅游,也期盼着热爱乡村文化旅游的朋友,能喜欢上我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