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珍爱海洋国土
作者:雷宗友,朱宛中 整理日期:2022-01-23 02:50:24
昙花一现的海洋霸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800多万。在大革命后,法国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皇帝拿破仑。他有着极其强烈的扩展和征服野心,对周围国家虎视眈眈,并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开始成为陆上的霸权国家。但是,他没有控制海洋,所以没能控制世界。拿破仑意识到,要成为海上霸主,最大的障碍是英国,因此,他要像英国那样向海外扩张,去控制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忍无可忍,于1803年5月对法宣战。但是,其他国家慑于拿破仑帝国的强大压力也反对英国,就这样,法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 长期以来,法国的海上力量一直很弱,几乎没有海军。路易十四继位后,开始发展海上力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队。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舰队驶进了大西洋、印度洋,先后在亚洲和美洲建立起一些殖民地。 它占领了整个阿尔及利亚;它承揽了苏伊士运河工程,并攫取了公司的管理权;它追随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与英军一起洗掠并烧毁了圆明园,通过1858年的中法《天津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获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和经商的特权,同时还获得了大量赔款;它又取得了柬埔寨的保护国地位;还把越南的大部分变成了殖民地。不仅如此,法国人在西非、东非、地中海东岸地区以及大洋洲也大肆殖民。通过对陆地和海洋的双重霸占,法国终于成了仅次于英国的世界上第二号殖民帝国。这同样是海洋的赐予,是重视海权的结果。 德国也不甘落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欧西部的德国已经是一个欧洲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但是,它远远没有取得对海洋的控制,因而它无法控制世界。面积3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 000多万的德国对此极不甘心。眼看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曾经因海而强,因海而霸,十分羡慕。尤其看到英国,因控制了海洋而一跃成为“日不落”的大帝国,德国更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取代英国。于是,它把手伸向英国。 德国统治集团叫嚷着“缺乏空间”、“领土太小”,迫切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殖民地。德皇威廉二世更是公开宣称“德国的未来在海上”,极力要取得制海权。他进一步坦言:“德国的目的,只有当德国控制了海洋时才能达到。” 1897年,主张海外扩张的冯·蒂尔皮茨海军上将成为政府的海军大臣,他很快便出台了庞大的海军建设方案。到20世纪初,德国建造了上百艘轻、重型巡洋舰,轮船总吨位由原先的8万吨迅速增加到510万吨;还在海外占据一些海岛和港口,占领了中国的青岛,把山东半岛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德国的这些举动,英国人看在眼里,恨在心上,阴谋策划与德国商签裁军协议,来限制德国称霸海洋。但德国人态度强硬,放出话来,说是要求签订任何一类裁减海军建设的企图,就意味着战争。英国人无奈,只得进一步扩充海军,两国的海上实力竞赛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日本的称霸野心 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千米,资源极其缺乏,地震台风频繁。它封建意识浓厚,长期闭关锁国。16世纪后,它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丧权辱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既仇视外国的侵略,更痛恨幕府与侵略者相互勾结,残害百姓。明治天皇上台后,推行明治维新,一方面组织倒幕军,进行倒幕活动;一方面又大力发展海军,反对从海上来的侵略。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起以他为首的日本新政府,消灭了国内的封建割据势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障碍。此后,明治天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另一方面,明治天皇深知本国资源贫乏,这对发展经济极其不利,唯有向海外扩张,才能找到生存、发展的道路;更由于美国海军准将柏利仅凭4艘军舰就叩开了国门的耻辱,让他痛感控制海洋和壮大海军之重要。于是他宣布要用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大举向海外扩展,积极控制海洋,大力发展海军。初试锋芒,他把魔爪伸向中国,占领中国的台湾和琉球群岛,迈开了海外扩张的第一步。后来,又凭借武力,对朝鲜和中国不宣而战,揭开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序幕。再后来,又同俄国开打日俄战争。 通过战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从朝鲜、中国和俄国掠取了大量的财富和特权,国力骤增。甲午战争后,日本人侵略的野心越发膨胀,积极扩军备战,更把发展海军作为重中之重,很快登上了区域海洋霸主的宝座。 这些辉煌的成果,使日本人陶醉了,区域海洋霸主的宝座还没有坐热,野心就进一步升级,迫不及待地要霸占整个东亚。为了实现霸占整个东亚的梦想,日本人不惜冒着与美英等强国发生冲突的风险,对亚洲许多国家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争霸海洋的升级版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并没有放弃对海洋的扩张。他们更加重视海洋,重视发展海军力量,海洋意识在苏联领导人心中仍然十分强烈。 苏联原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就指出:“没有海军力量的国家,不能占据强国的地位。”这种思维,为苏联海军发展和向外扩张提供了依据。赫鲁晓夫也着力组建进攻型的远洋舰队。 20世纪70年代,苏联建造各类舰艇近千艘,舰艇总数超过了美国;组成了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还有两支北欧舰队,海军力量空前强大。苏联国家主席勃列日涅夫宣称:“世界海图上难以找到苏联船只航行不到的地方。” 不仅如此,苏联还把海洋观提升到“最先控制海底的国家将控制世界”的海洋新思维阶段。为此,他们在海底营造核武器设施,建立水下居住室,绘制各大洋的海底沉积物图。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2007年8月2日悄悄地派了2艘微型潜艇,潜到北冰洋4300米的洋底,插了一面高1米、用钛合金制作的、能保存100年的国旗,向全世界宣布对北冰洋拥有主权。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来轩然大波,于是,许多国家抛出各种各样的理由,纷纷宣称对北冰洋拥有主权,北冰洋上空硝烟弥漫。 这也说明,大国不仅争霸海洋,还要争霸海底,海洋意识和海权思想的升级版已悄然形成,这是大国争霸海洋的新动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海权论催生了超级新霸主 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其历史不要说无法与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相提并论,就是与几个老牌海洋霸主比起来,也略逊一筹。可是,就是这个历史的新生儿,仅仅经营了100多年,就把它的前辈远远甩在后头,成为登峰造极的新的海洋超级霸主。 是什么原因?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美国海军将领、历史学家马汉提出的“海权论”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 马汉在对历史进行了一番研究和考证后,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的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他说,“正因为英国控制了海洋,它才可能成为殖民帝国,从海洋贸易中获得利润……”这就是他的“海权论”的中心思想。他还说,制海权是国家实力的关键,有制海权的民族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唯有那些拥有强大海军的国家,才能实现世界霸权政策。 马汉的这一理论,深得美国高层的赏识,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于是,美国加紧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要建立一支超强的海上力量,并依仗它驰骋所有的大海,向海外任何一个地方扩张。 在羽毛未丰时,美国人先小试牛刀,从夺取加勒比海的海上霸权开始。 得逞后,他们眼盯着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攫取了运河的开挖权,控制了运河,把美国的海上势力连为一体,为夺取太平洋和远东的霸权奠定了基础。 后来,他们又觊觎古巴和菲律宾,认为那里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把古巴看成是通往墨西哥湾的咽喉,把菲律宾视为通往中国的垫脚石。 接下去,他们找借口对西班牙宣战,全歼西班牙舰队;战后,又趁机占领了太平洋的一些岛屿。本来在美西战争之前,美国在太平洋已经占领了一系列岛屿,如豪兰岛、贝克岛、贾维斯岛、金门礁、约翰斯顿岛等,通过美西战争,美国在夺取古巴和菲律宾的同时,又以不同方式夺取或控制了众多的地盘。 1900年6月,美国伙同英法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逐步取得了对华的控制权,与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至此,美国的殖民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海洋超级霸丰。 P1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