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国学养生智慧


作者:于江山     整理日期:2022-01-23 01:12:17


  治养之目主要是从目的和方法上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从根本上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千万不要把治病和养生混为一谈。
  首先养生是顺应规律,利用阴阳动静互相生克的原理,通过特定途径调动人体的显能和潜能,以维持人体身心的平和稳定,从而达到衡稳与太和。但养生并非是治病,如果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有r疾病,特别是急、重、危病,那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此时千万不能存有通过养生来治病的侥幸心理。更不能事后无端地埋怨养生。需知养生只是养而已,大多在“未病之病”上做文章。假如病已生成,势成危急,就只能弃养从治了。
  治病也有中西医不同的治法,对抗治疗和综合辩证治疗是两条路,各有奥妙,各有适应的对象和病症。根据实际情况,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在有病的情况下,以治保养,以养促愈是可行的方法。但在身体无病的情况下,注重养生、防病,不断提升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能做好的。
  中医和西医本来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很难融到一块儿去。因为中医和西医发生发展的哲学基础,宇宙观大相径庭,所以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决然不同。从本体上说,中西医是无法结合的。
  但是本体的无法结合却不代表不能联合作战。一是在器用层面在治病方面可以配合,通常是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者是西医手术中医调理:二是在医疗上存在着天然分工,例如大面积防疫、危重病及器官置换、切除手术等自然是西医的长处。但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及脏腑的调理梳理方面,中医都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因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大道养生对中医西医都不拒绝,因为从理论上讲这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成果,从实践上讲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保障都有作用。另外,这也符合大道养生“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的原则。二是大道养生既然是养生,那么必然以中医的理论框架为主导。因为中医的本质是养生,所谓“上工医国,医未病之病”即指此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祥历史证明了中医是适合黄色人种特别是中国人的医道。中医的医道医法是绽放在中华文明大地上的奇葩。另外,中医的简便易行、便宜有效等特点也对目前的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有实际的意义。
  但辩证中医西医关系的难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医西医两种理论体系所衍生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健身养生理论。近几年各种养生的学说流派风生雨长,鱼龙混杂,让观众听众莫衷一是,戴着各种头衔的专家也纷纷登场布说,同样让人无所适从。在这种形势下,在“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的基础上,能理性地把握好一己之体的实际状况和真实需要,这不仅需要定力,尤其需要智慧,不要盲目地排斥和接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裹挟下,还要清醒地滤去商业泡沫,以求得“真经”,自己需要的“真经”。
  还有一个比较繁复但又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摆正西方科学和东方哲学的关系,要有主体意识,不能陷进科学主义拔不出脚来。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有些“学者专家”利用普通人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认知惯性来贬低中医中药的科学内涵。这个问题比较艰深,让我们用一些实例做一下说明。当然在这里丝毫没有对西方医学的不敬。
  一说,中药的化学成分不做量化分析是瞎胡闹,一做化学分析便发现它没什么药效。这是典型的以西方的理论武器来切割中医药的生命。须知中药的君、臣、佐、使注重的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中医方剂的功能产生于“关系”而不是斤斤计较于某味药自身的功能。上面我们说到中西医在本体上无法结合就是因为理论原点不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南辕北辙。这就像西方人埋怨中国人鼻子太小难以为人一样,说得通吗?
  二说,西药都是经过实验实用的,但中药显然没有。这也不是有根据的指责。西药一共几百年的历史,有化验、分析、试验、临床等程序。但焉知中药就没有?从《神农本草》到《本草纲目》药增加了1500种,但这期间同样经过了一千五百多年,平均下来一年一味药。如此缓慢的叠加速度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缓慢而谨慎地甄选,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实验和试用。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给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我们的祖先对药效的认识是在“人试”的基础上产生的。谁说中药没经过试验!P24-26
  《大道养生》虽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但决不是完全寄生在中医肌体上的附庸,中医理论为《大道养生》提供的是一种文化指向。中医在中华文明序列里,既是宝贵的结晶,又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体系。在中医这个体系的运行中,从不拒绝异质文化的融溶,例子之一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一对捆绑夫妻,很难情投意合。业内人士都清楚这是两种生态不同的文化,虽然可以有核心理念的渗透和界面技术的借鉴,但在文化的干道形态也就是主体部分是根本无法结合的。可就是这对捆绑夫妻在几十年的体制生涯中,中医还是虚怀若谷地接受了结合,例如走进现代教育课堂,接受生化过程把传统药物变为针剂片剂,把“胖大海”之类的药物列入自己的嫡传等,更多的改造和包装也许还在后面,但中医却默默地接受并一次次面对命运的弹劾而很少做出过激的应对。这或许可以看做话语权的缺失,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源于自信的胸怀,是一种宏大的文化气象。倒是西医,每每对中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践踏,并始终对“结合”保持着高度的冷漠。
  《大道养生》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医的血脉,但决不排斥西医。因为西医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宠儿,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只是在关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上,大道养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始终很清晰地厘定了两种文化的不同解读。
  第一,在生命构成的本原认识上,西医秉承了近代科学,认为生命由原子为基本单位,然后分子、细胞以致肌体。而中医则完全是另一个理论基点,认为生命由阴阳交合而成,生命是不可分割的全息。
  第二,对生命的认识上,西医派生的观点是“生命在于运动”,而中医遵循的规则是“生命在于衡稳”。
  第三,在对人体潜能的认识和开发上,西医历来主张挑战极限;但中医一贯的做法是循序渐进,顺应自然。
  第四,在对身体构造的认识上,西医以解剖学为l理论来源,认为脏腑器官只是一个单独履行功能的器官,互相之间没有必需的因果联系;中医恰恰相反,认为所有的脏腑器官都是依阴阳五行的理论框架而存在,互相之间盛衰与共荣枯相关。
  第五,在对待疾病和疼痛的态度上,西医采取定点对抗方法,或消炎止痛,或手术切换;中医用的却是全面辨证施治,有时头痛医脚,很少定点对抗。
  以上五点大部分表现在医学领域,究其实却是文化的差别。大道养生认为,尽管两种文化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但人类发展到今天,却有着许许多多文化相通的可能。中医和西医之间也不会永远成为对方的绝缘领域。其实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捆绑夫妻”中西医虽然没有爱情,却产生了互相的需要。最让人受到鼓舞的医案是,用中医的针灸麻醉做条件供西医做手术,从根本上消除了药物麻醉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亲自参观了“针刺麻醉胸外科肺部切除手术”、“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他目睹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开胸开颅等大型手术,叹为观止。更巧合的是在此前一年,《纽约时报》驻华盛顿办事处主任詹姆斯·雷斯顿访华,不幸患上了阑尾炎,只好在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治疗,术后因有药物麻醉副作用,所以腹部殊感不适。在中方建议下他接受了针灸治疗,于是针到病除。回国后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版和六版用了一整版篇幅发表了他在北京治病的报道《现在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还配发了他拍摄的针灸治病的照片。因为正值白宫刚刚宣布了尼克松即将访华的消息,所以詹姆斯·雷斯顿的报道客观上起到了放大中国效应的作用,广大民众对神秘的东方大国更加充满了兴趣。
  除此之外,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例子还有许多,遗憾的是中医学习西医、借鉴西医技术手段的事例多,西医主动求教中医的事例少。这反映了学术沙文情结和文化霸权主义还存在,但这不可怕。中西医会在PK中找准自己最终的位置。在这方面,大道养生取恢宏大器姿态,尽管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但也决不排斥西医的技术和科学。《大道养生》以跨文化的宽容来取拾,终极的规矩是遵循心中的一纲十目。不问文化出身,只要中规合矩,一律奉行拿来主义,燃后“体要”、“善择”,根本不沉湎偏修。
  不仅跨文化,而且跨物种。《大道养生》法自然万物,法社会人生。大到天相地貌、日月星辰的造物轮回,小到草木鱼虫生灵稼穑的生长壮已,无不因象取义以济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道养生》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精华,是超越任何偏颇的哲理,循大道以祈养生,何患不成!
  除却中医西医之别以外,林林总总医事以外的保健健身也很多,项目、功法、用品可以说铺天盖地。对此《大道养生》一概不排斥,而是用自己的标准认真审视体验,力争一用不遗。《大道养生》是没有认知藩篱的,在广阔的文化视野里,《大道养生》不是少数人手里的秘笈,而是可以为大多数人所用的武器。不管是形而上的理念还是形而下的器用,“为我所用裨益我生”,这就是大道养生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推崇大道养生的根本宗旨。
  大道无疆,无疆才成其为大道。





上一本:少林论郭氏八翻拳 下一本:儿童经络按摩全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国学养生智慧的作者是于江山,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