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与年轻官兵谈人生


作者:马誉炜     整理日期:2022-04-14 13:34:28


  还是在2013年8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为配合全军开展的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教育,精心策划了一套“将军写给士兵们的信”丛书,共十卷本。当时约我写了其中的一卷——《在军营里学做人》。在繁忙的军务之余,我冥思苦想,加班加点,用近半年的时间,抓紧完成了出版社交给的撰稿任务,尽管有怕质量不过关的忐忑,但总的感觉是任务终结后的轻松。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丛书出版后,《在军营里学做人》一书引起热烈反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根据读者反映,专门安排我作为参与丛书写作的九位将军的代表,在武警北京总队某师五支队召开了一次“作者与读者见面会”,望着台下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官兵稚嫩的脸庞、渴望的眼神,我感到了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丛书的作者之一、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原政委田永清将军,是军中学者型领导,也是我至今不曾谋面的文友,著有《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成人成才成家成功》等多部书籍,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说是用了一晚上的时间读了我写的这本书,感到文字生动精练、说理性强、可读性强。《解放军报》《战友报》《军队党的生活》等报纸杂志都相继选发了一些基层部队官兵读《在军营里学做人》的体会文章。某部政治部主任韩宪瑞撰文评价说,作者用自己的丰富经历和感悟,解答了年轻官兵从军路上遇到的各种做人方面的难题,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空军某部指导员杨芝说,读了这本书,增强了在为人处世上做好表率的自觉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教育人管理人的资本。某部副班长赵敏则表示,读了《在军营里学做人》,让我豁然开朗,在迷失中找回了自己……二十七集团军某修理所一位技术军官,在石家庄的书店里买到书后爱不释手,专门挂号将书寄给我,让我签名并写上一句激励的话后寄给他;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中国第1蓝军旅”的政治机关,在全旅官兵中开展了“读《在军营里学做人》,争当践行强军目标标兵”的活动,给我寄来许多年轻官兵的读书心得体会;更让我感动的是,许多已经转业地方工作的昔日部下,通过网购、邮购等途径寻到书籍,纷纷与我联系交流看法,已在山东一公司担任经理,曾是我在某炮兵旅带过的士兵李修永,专程从青岛赶来,把写满了旁批的书籍拿给我看,他说:“老政委,您在部队就教我们如何做人,使我受益匪浅,现在看了您的新书,感觉又有了前行的正能量。”多年不见的老部下一席话,说得我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马誉炜,原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现任北京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副政治委员,少将军衔。河北省景县人。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政治机关干部队、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班、国防大学联合作战指挥员专业,研究生学历。1997年起任原63集团军炮兵旅政治委员,以“兵有痛痒我着急,兵有委屈我内疚,兵有长进我高兴,兵有难处我解忧”为座右铭,科学带兵,真情爱兵,文化育兵,被基层官兵誉为“爱兵政委”,荣立二等功。2002年初新华社发出《“爱兵政委”的情怀》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解放军报》《战友报》在头版头条刊出《说说我们的马政委》的通讯,在全国全军引起热烈反响。后任内蒙古乌海、呼伦贝尔军分区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政治部主任。利用先进文化尤其是影视、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军政工网上创办的《马达小辑》频道、《北疆杜鹃》网站和《主任信箱》栏目享誉军内外。著有《磨合人生》(作家出版社)、《走近新生代》(国防大学出版社)、《在军营里学做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书籍,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曾四次蝉联解放军报社“长征文艺奖”,荣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银奖和三等奖各一次。系国防大学在职研究生部队导师,西安政治学院和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兼职教授。





上一本:叶飞故事 下一本:管理治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与年轻官兵谈人生的作者是马誉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