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社会保障的市场跨越


作者:万明国     整理日期:2018-11-19 03:38:55

  本书通过探讨市场经济和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同要求,论证了中国处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处于初级阶段。本书比较了中西方国家实现社会保障职能的差异性,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结构与功能的经验,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不同层次与类型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
·中国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保障建构的基本思路只能是非均衡发展的政府干预式的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应该是以人为本,共同参与,多元与多层相结合,实现公正、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政府必然是为全民服务的政府。
  diyi章主要介绍市场经济及其社会风险特征、在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不同要求等问题。现代社会保障先后出现于欧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基于维护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秩序,资本主义政府权衡利弊,引入社会保障制度以修补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措施。社会保障因而成为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一方面,应对市场失灵产生的社会风险推动了社会保障的供给;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完善更好地维护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化。
  本书所探讨的不完全市场经济与不完全市场理论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完全市场经济是在成熟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含义上使用的。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的显著变化,社会将形成对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不同要求。伴随不完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也将是一个逐步进行结构调整和功能完善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第二章集中分析了当代西方国家zui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福利模式所呈现出的制度特点,并从优势、不足以及改革走向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不同社会福利模式的制度设计、制度运行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的互动发展关系。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对市场经济的主要概括,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要求出发,设计、制定、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直到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经验当中,可以借鉴他们基于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与理论创新中形成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理论成果。在当前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长远目标的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就现代市场经济而言,新古典综合理论仍然是指导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主流意见,政府社会职能的履行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结合,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对市场失灵和市场不足进行干预以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优化组合,使资源的再配置成为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必要补充。政府要通过社会保障公共品并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竞争力。政府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构中的基本作用包括:一是进行立法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制;二是发挥社会保障作为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经济社会功能;三是发挥社会保障作为微观发动机制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四是尊重社会民意,鼓励社会参与,建立社会保障资源整体分配的合理机制。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放弃提供公共品和追求健康经济环境的责任。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结构与功能实现具备的共性特征问题。本书探讨的成熟市场经济形态是以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为背景的市场经济国家,对这些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共性特征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归纳,既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共支出理论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zui新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保障与成熟市场经济形态的内在联系。从支出的来源看,社会保障支出涉及公共部门的支出和私人部门的支出两个不同领域。就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讲,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支出与私人部门的生产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提高社会保障的综合福利水平,依赖于增加更有利于提高就业与资源利用水平的部门支出比例。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制度支撑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区分:diyi个维度是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作用层次;第二个维度是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作用类型。从作用层次来讲,可以区分为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高端组织制度建构和低端组织制度建构;从作用类型角度来讲,可以区分为制度构成类的支撑体系和制度运行类支撑体系。市场经济体系的层次建构特征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发展程度,同时决定了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可能组织实施的程度与性质,以之判定社会保障制度的传统属性与现代属性。从正式制度构成的角度讲,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建构影响存在不同的作用途径。构成性的支撑体系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构成要素的规定,是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建立的zui基本的原则,如社会保障的主体性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途径与管理规定、保障对象与受益制度的规定等,主要影响到社会保障的结构特征;制度运行类支撑体系则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依赖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规定性,旨在保护进入市场的各个社会保障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构成处理相互关系的依据,主要依赖于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该两维观察视角建构了成熟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互动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四章的要点在于列举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的服务水平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所产生的应对风险的要求。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随意性较大,缺乏公共品服务与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必须坚持的公平、效率与社会团结的基本原则。这同样体现在社会保障公共品的结构设计方面。结构设计可以从对人群的社会保障提供与社会保障的制度结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人群的社会保障提供可以进一步从城乡分割及城乡的次级化的角度进行考察,所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实际上是从城镇社会保障的次级化角度进行考察的一个视角。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显然不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结构相比较。在中国,教育、劳动就业、住房、公共卫生等内容还没有自觉地系统化地进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目前只是停留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项目的区分。
  第五章通过比较中西方国家实现社会保障职能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的实际差异性,论证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的市场约束和制度基础的确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组织等制度体系构成了社会保障的必要制度环境。处于市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制度环境与制度基础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些不同国家进行制度复制的困难。政府与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相应责任分工,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直接联系的,因为生产的不同方式决定了分配与再分配的可能选择。社会保障增进社会福利的程度必须受到具体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制约,这也意味着借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必须注意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的基本特征。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现实经济社会条件的互动发展,存在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整体性的战略性思考和制度设计。一个制度体系,尤其像社会保障制度,必然反映本民族本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移植到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就可能会存在运用条件、文化背景、制度依赖性等差异的制约,甚至仅仅是技术条件的约束性,也会导致制度运行的失真乃至失误。
  第六章提出了进行中国社会保障不同层次与类型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从政策选择的角度来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应该立足于现阶段的国情,系统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准确把握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和国外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提出适当的、切合现实需要的社会保障基本理念与制度目标,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应该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实施社会参与式的社会保障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与多层相结合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的公正、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综合经济社会功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社会团结提升社会资本。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是适应小康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只有参与其中,社会弱势群体的意愿才能得到表达,利益也才能得到制度方式的保证。从这一意义上讲,政府必然是全民的政府。
  基于不完全市场经济形态的基本判断,笔者认为,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保障建构的基本思路只能是非均衡发展的政府干预式的发展道路,是由基础性、选择性和补充性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多元及多层特征的整合制度体系。






上一本:城市反思 下一本: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社会保障的市场跨越的作者是万明国,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