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地方行政制度分析框架,认为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涵盖行政区划、地方行政组织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三个方面(通过地方政府间关系等具体形式体现出来),并合理地阐释了三者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勾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创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发展脉络,总结和归纳了我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地方行政制度创建与调整中的若干经验和教训,进而分析了我党在新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与创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当前改革与完善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思路。本书资料较为翔实,分析较为细致,在不少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改革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行政制度,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设的地方行政制度问题的研究,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的方法,对根植于中国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的党领导下所创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阐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有一定独到性的见解和思路。 本书分为导论和六章。导论主要是简要阐释了本书研究的主旨思想和现实意义,在评析国内外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框架和主要观点。 尽管不同性质的国家政权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着本质的差别,但它们在诸多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时,有必要在diyi章简略地回顾一下中华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历史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可以说是我们党创设地方行政制度的直接继承物,并从中概括出对于我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的某些思想养料。 第二章至第四章阐述党在全国政权建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第二章勾勒和论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主、兼顾其他各个革命根据地(如闽浙赣、湘赣、湘鄂赣、鄂豫皖、湘鄂西、湘鄂川黔、川陕、广西左右江等)的工农民主政权与地方行政制度。第三章勾勒和论析了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晋绥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等)的抗日民主政权与地方行政制度。第四章勾勒和论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与地方行政制度。本章在考察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原五大解放区的行政区划之后,着重采撷了这一历史时期zui为典型且特别的地方行政制度,如处于雏形的大行政区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外还有l临时性的城市军事管制制度等。这三章都在章末分别总结和提升了该历史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特质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着重考察和阐述了我党在全国政权建立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本章首先梳理了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层级、类型的演变历程;其次讨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行政组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地级市、县、乡(镇)、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的发展概况;zui后解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行政制度中的行政运行机制(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基本关系等)。第六章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领导创建地方行政制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党调整和变更地方行政制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同时指出了党领导下创建的地方行政制度在新世纪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