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发起者希特勒似乎是个天生的好战分子,在他的脑袋里刻印着诸如“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的信条,使其迷恋武力、眷恋威权。出于对暴力的推崇,使得他一生都鄙视道义的价值,他的战争指挥棒始终都在验证着他那句“就是zui残酷的武器,如果用后可以早获胜利,那么,对于人道的原则仍是不悖的”的名言。苏德战争的爆发、东部战场的开辟,再次以事实说明:没有永久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久不变的敌人,只有永久不久不变的利益。希特勒说过,“只有对我来说有用的条约才是有效的。”因此,代号“巴巴罗萨作战”的“闪电战”开始之后,20世纪zui惨烈的战场开辟了,仅苏军就死亡886.8万人。 “我宁愿在50岁而不是在55或60岁发动战争。”这句话促使希特勒成为战争狂人;“年轻人本来就是要牺牲的。”这句话促使无数青年人成为希特勒手中的战争炮灰;“我不相信,那些以前在不断嘲笑我们的人,现在,他们还在笑!”这句话验证着希特勒信奉武力可以改变对手的态度;“一个民族正经历着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这句话将苏德两国拖入战争的深渊。巨大的战争灾难证明:这不是幸运的垂青,谁都不是上帝的宠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