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杜威哲学为切入口,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杜威哲学及美国实用主义作了学理上的深度探讨,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实用主义的一般研究,由五篇文章组成:刘放桐从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实用主义进行了再评价;江怡从历史和现状方面分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新老实用主义之间的区别;Richard Shusterman从伦理和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实用主义与身体美学的关系;Anton Leist从学理上探讨了实用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关系;Roberto Frega则考察了实用主义为社会哲学提供的两个资源。二是“杜威研究”专题,由九篇文章组成:Larry A. Hickman探讨了杜威晚期思想中的命题概念;Arild Pedersen以新的视角重新考察了杜威的宗教哲学;Jim Garrison探讨了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在杜威式教育观中的关键位置;Italo Testa在杜威的语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习惯的社会本体论;孙宁在历史的语境下重新定位了杜威提出的探究逻辑;孙斌从个人与行动的角度重新考察了杜威的民主;董山民辨析了杜威式社会民主的若干问题;徐陶考察了杜威哲学与中国的关系;杨兴凤对杜威的工具主义与罗伊斯的*主义作了比较研究。 本书以杜威哲学为切入口, 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杜威哲学及美国实用主义作了学理上的深度探讨, 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一是关于实用主义的一般研究, 由五篇文章组成: 刘放桐从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 对实用主义进行了再评价 ; 江怡从历史和现状方面分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 特别是新老实用主义之间的区别 ; Richard Shusterman从伦理和美学的角度考察了实用主义与身体美学的关系 ; Anton Leist从学理上探讨了实用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关系 ; Roberto Frega则考察了实用主义为社会哲学提供的两个资源。二是“杜威研究”专题, 由九篇文章组成: Larry A.Hickman探讨了杜威晚期思想中的命题概念 ; Arild Pedersen以新的视角重新考察了杜威的宗教哲学 ; Jim Garrison探讨了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在杜威式教育观中的关键位置 ; Italo Testa在杜威的语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习惯的社会本体论 ; 孙宁在历史的语境下重新定位了杜威提出的探究逻辑 ; 孙斌从个人与行动的角度重新考察了杜威的民主 ; 董山民辨析了杜威式社会民主的若干问题 ; 徐陶考察了杜威哲学与中国的关系 ; 杨兴凤对杜威的工具主义与罗伊斯的绝对主义作了比较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