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器通史》包容上自公元808年唐代发明火药,下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100多年中火器创制与发展的全部历史。作者采用多学科知识聚焦的方法,利用考古学、冶金学、科技史及战争史等方面的文献和资料,对中国火药与火器发明创造的历史渊源、重大成果、东西方火药与火器技术的交流,以及火器用于战争后所引起的军事与社会变革等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作者简介 王兆春,中国火器史与中国军事科技史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已退休)。祖籍江苏高邮,1937年出生于上海,196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1963—1973年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参加过“两弹一星”的试验工作,1974年至今,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中国火器史、中国军事科技史、明代军事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火药的发明及其意义 第一节 中华先民在唐以前有关火药发明的科学实践 第二节 盛唐社会奠定了火药发明的基础 第三节 火药发明的意义 第四节 对西方各种“火药发明说”的澄清 第五节 火药的西传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宋代创制的初级火器及其使用 第一节 宋代创制的初级火器 第二节 运用初级火器的著名战例 第三节 初级火器在亚洲一些国家的传播 第三章 元代火铳的创制 第一节 火药性能的改良 第二节 火铳初创时期的实物及其相关的军事问题 第三节 元火铳的特点 第四节 元火铳在作战中的最初使用 第四章 火铳的发展 第一节 明初的发射火药及各系统制造的火铳 第二节 洪武铳炮的种类和构造 第三节 永乐至嘉靖时期制造的铳炮 第四节 明初火铳的发展对军事的影响 第五节 明初火铳对朝鲜半岛及越南火器研制兴起的影响 第五章 中外火绳枪炮的融合发展 第一节 佛郎机炮的传人与发展 第二节 火绳枪的传人与发展 第三节 红夷炮的引进与发展 第四节 传统火器的创新 第五节 合成军的创建及其装备的创新 第六节 火器盾牌、火器战车、火器战船的兴起与发展 第七节 对火器研制与使用的论述 第八节 对军用钢材冶炼与火药配制的论述 第九节 对欧洲火器技术的吸收和引用 第十节 明代中期火器的发展对朝鲜半岛及越南火器发展的促进 第六章 清前期火器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后金和明末各方对火器的研制和使用 第二节 康熙前期掀起的火绳枪炮研制高潮 第三节 枪炮的种类及其研制者 第七章 清朝的火器研制在鸦片战争后由衰萎逐步回升 第一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 第二节 火器研制的新进展 第三节 晚清朝廷对火器研制与使用的推进 第四节 兴办兵工厂的军事技术家 第五节 机械化火药厂的兴办及其制品 第六节 后装击针枪的仿制 第七节 后装线膛炮的仿制 第八节 边海防炮台要塞的建筑及边海防炮的配置 第八章 晚清朝廷的军事变革 第一节 陆军编制装备的更新及近代海军的创建 第二节 军事技术训练及作战方式的变革 第九章 民国初年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兵器工业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兵工厂 第二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第十章 国民政府时期火器研制的艰难发展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的兵工厂及兵器科研机构的创立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厂及兵器科研机构的调整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兵工厂及兵器科研机构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工厂 第五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兵器科研机构 第六节 兵工厂和科研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兵工产品的制造 第一节 火炸药的制造 第二节 枪械的制造 第三节 火炮的制造 第四节 弹药的制造 第五节 中国近代的军事变革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枪杆子工业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创办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和兵器科研的开展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枪杆子工业的壮大 第四节 全国各军区人民枪杆子工业的统一 第五节 著名的军事科技人物 第六节 中国人民枪杆子工业发展的特点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火炸药与火器名词索引 附录三 度量衡对照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