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


作者:程龙     整理日期:2017-02-23 09:20:35


  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的冲突与矛盾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这是一场农耕与游与游牧生活方式的激烈而持久的较量。
  通读这一精湛的著述,可以看到,程龙博士的研究范围、视角和方法,已经彻底超越了传统研究领域的限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军事地理研究在当代的发展方向,从这一意义上讲,也代表了这一分支学科在当今的最高水平。虽然亦由堡寨入手,但却更多的着眼于其在屯田、运粮等后勤补给功能的探讨。而且由地理学的角度,结合军事、政治等诸多方面,讨论堡寨的地理位置、外部形态等。
  
  

作者简介:
  程龙,1976年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学习中文、历史、哲学。199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曾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作者简介
  程龙,1976年生,辽宁沈阳人。199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试验班学习中文、历史、哲学。199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曾在《中国史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前言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框架与内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二章 宋夏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北宋西北战区的地理环境第三章 北宋后勤补给的保护体系——堡寨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一 来自历史事实的疑问 二 堡寨地理位置的所谓“要”和“险” 三 堡寨的守军规模和军事行动 第二节 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诸阶段 一 萌芽期:从北宋建立到至道二年(996年) 二 起步期:至道二年(996年)到庆历初年(1041年) 三 过渡期:康定、庆历初至治平末年(1067年) 四 定型期:治平末(1067年)至北宋末年第四章 北宋西北堡寨的外部形态与地理位置 第一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规模与地理位置 一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 二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规模 三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形态第五章 北宋西北战区的兵力部署与演变 第一节 北宋西北战区禁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北宋西北战区厢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三节 北宋西北战区乡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四节 北宋西北战区蕃兵的数量及分布第六章 北宋西北边界的屯田 第一节 北宋西北屯田的兴起 一 灵州之战与北宋西北屯田的出现 二 灵州之战后西北屯田的分布与扩展 第二节 西北屯田与康定、庆历时期宋夏战争的互动关系 一 西北屯田对战争进程以及战场选择的影响 二 战争对屯田发展的影响 三 庆历以后西北屯田分布及变化规律 第三节 宋夏西北屯田发展的地域差异 一 宋夏西部边界的拓展与熙河路屯田 二 宋夏东部边界屯田发展的滞缓 三 屯田扩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北宋西北沿边的粮食运输 第一节 关中地区对陕西沿边四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三 北宋朝臣拓展陕西粮食供给区及调整运输方案的构想与实践 第二节 河东地区对麟府路及鄘延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河东对麟府及瑯延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河东粮食运输的变化 第三节 泾原、秦凤路对熙河路的粮食运输 第四节 粮食运输的方式、代价与效果 一 粮食运输的方式 二 粮食运输的代价 三 粮食运输的效果第八章 入中和籴与西北宋军的后勤补给 第一节 西北入中的出现与实施方法 一 灵州之战与入中法在西北地区的出现 二 西北入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节 解盐的引入与人中价格的新变化 一 解盐的引入 二 入中价格地域差异的新变化 三 入申粮食来源地的变化 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和籴 第四节 人中与和籴的融合 第五节 人中和籴在熙河路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入中和籴在熙河后勤补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熙河路籴本来源地的变化 三 熙河路入中和籴的地域分布 四 熙河路的和籴与交子 第六节 其他诸路的人中和籴活动 一 秦凤路的入中和籴 二 □延路的入中和籴 三 河东路的入中和籴 四 环庆、泾原路的入中和籴第九章 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 第一节 关于“引兵就粮”的相关说明 一 就粮兵与“就粮禁军”的区别 二 引兵就粮与更戍、上番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庆历以前西北沿边的就粮形势 第三节 庆历以后西北各路的就粮形势 一 陕西四路的就粮情况 二 麟府路的就粮情况 三 熙河路的就粮情况 第四节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与就粮的负面影响 一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 二 就粮措施的负面影响第十章 宋军入夏作战中的粮食补给 第一节 宋夏灵州之战的粮食补给 一 战前军政形势与宋军粮食补给 二 灵州之战与宋军粮食补给 第二节 元丰四年宋夏之战的后勤补给 一 战前后勤准备 二 战役进程中的粮食补给问题 三 攻城战斗的失败第十一章 后勤补给与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的规划 第一节 宋军后勤补给与陕西四安抚使路的划分兼论环庆、泾原路治所的迁移 一 陕西四路的划分 二 关于泾原、环庆都部署略治所迁移的争论 第二节 后勤补给与北宋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 一 极边 二 次边结语附表 北宋西北堡寨统计表参考文献后记
  前言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框架与内容 第二节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二章 宋夏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北宋西北战区的地理环境第三章 北宋后勤补给的保护体系——堡寨 第一节 对传统观点的质疑 一 来自历史事实的疑问 二 堡寨地理位置的所谓“要”和“险” 三 堡寨的守军规模和军事行动 第二节 北宋西北堡寨军事功能演化诸阶段 一 萌芽期:从北宋建立到至道二年(996年) 二 起步期:至道二年(996年)到庆历初年(1041年) 三 过渡期:康定、庆历初至治平末年(1067年) 四 定型期:治平末(1067年)至北宋末年第四章 北宋西北堡寨的外部形态与地理位置 第一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规模与地理位置 一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数量 二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规模 三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北宋西北沿边堡寨的形态第五章 北宋西北战区的兵力部署与演变 第一节 北宋西北战区禁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北宋西北战区厢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三节 北宋西北战区乡军的数量及分布 第四节 北宋西北战区蕃兵的数量及分布第六章 北宋西北边界的屯田 第一节 北宋西北屯田的兴起 一 灵州之战与北宋西北屯田的出现 二 灵州之战后西北屯田的分布与扩展 第二节 西北屯田与康定、庆历时期宋夏战争的互动关系 一 西北屯田对战争进程以及战场选择的影响 二 战争对屯田发展的影响 三 庆历以后西北屯田分布及变化规律 第三节 宋夏西北屯田发展的地域差异 一 宋夏西部边界的拓展与熙河路屯田 二 宋夏东部边界屯田发展的滞缓 三 屯田扩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第七章 北宋西北沿边的粮食运输 第一节 关中地区对陕西沿边四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关中地区向沿边诸路的粮食运输 三 北宋朝臣拓展陕西粮食供给区及调整运输方案的构想与实践 第二节 河东地区对麟府路及鄘延路的粮食运输 一 庆历以前河东对麟府及瑯延路的粮食运输 二 庆历以后河东粮食运输的变化 第三节 泾原、秦凤路对熙河路的粮食运输 第四节 粮食运输的方式、代价与效果 一 粮食运输的方式 二 粮食运输的代价 三 粮食运输的效果第八章 入中和籴与西北宋军的后勤补给 第一节 西北入中的出现与实施方法 一 灵州之战与入中法在西北地区的出现 二 西北入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节 解盐的引入与人中价格的新变化 一 解盐的引入 二 入中价格地域差异的新变化 三 入申粮食来源地的变化 第三节 北宋初期的和籴 第四节 人中与和籴的融合 第五节 人中和籴在熙河路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入中和籴在熙河后勤补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熙河路籴本来源地的变化 三 熙河路入中和籴的地域分布 四 熙河路的和籴与交子 第六节 其他诸路的人中和籴活动 一 秦凤路的入中和籴 二 □延路的入中和籴 三 河东路的入中和籴 四 环庆、泾原路的入中和籴第九章 北宋对夏作战中的引兵就粮 第一节 关于“引兵就粮”的相关说明 一 就粮兵与“就粮禁军”的区别 二 引兵就粮与更戍、上番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庆历以前西北沿边的就粮形势 第三节 庆历以后西北各路的就粮形势 一 陕西四路的就粮情况 二 麟府路的就粮情况 三 熙河路的就粮情况 第四节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与就粮的负面影响 一 北宋西北就粮制度的完善 二 就粮措施的负面影响第十章 宋军入夏作战中的粮食补给 第一节 宋夏灵州之战的粮食补给 一 战前军政形势与宋军粮食补给 二 灵州之战与宋军粮食补给 第二节 元丰四年宋夏之战的后勤补给 一 战前后勤准备 二 战役进程中的粮食补给问题 三 攻城战斗的失败第十一章 后勤补给与北宋政府对西北战场的规划 第一节 宋军后勤补给与陕西四安抚使路的划分兼论环庆、泾原路治所的迁移 一 陕西四路的划分 二 关于泾原、环庆都部署略治所迁移的争论 第二节 后勤补给与北宋西北战场的圈层结构 一 极边 二 次边结语附表 北宋西北堡寨统计表参考文献后记





上一本:日俄戰爭的時代 下一本: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北宋西北战区粮食补给地理的作者是程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