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及接踵而至的困境与问题,为寻求困境之缘起与解决问题之对策,不少学者很自然地研究的视线聚焦于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世界,意图借石他山,入我现代化之美玉。结果,他们发现,在价值观的层面上,支撑西方现代化的显著特点,是以求富为目的之个人主义,而中国则从古至今始终不渝地在提倡“天下为公”的整体主义。于是,一些人便认定,中国自近代以来的落后到当今现代化进程中所面对的千嶂万壑,问题皆出在这道德色彩浓厚的整体主义上。故而,在鼓吹个人主义的同时,开始从不同侧面反省和批判整体主义。更有甚者,将批判的予头直接嫁接于传统的“天下为公”整体主义这上的共产主义信仰及其引导下的中国革命,扬言,是中国的大部分“秀才”与西方少数“秀才”(包括俄国的“秀才”)联手合作,“将吾国吾族推向万劫难复的死角”。本书作者试力以有限的学识,将中国传统“修、齐、治、平”的整体主义价值观,从其产生到确立,从其流布机制到社会影响,以史为据,进行系统爬梳,以挖掘其内涵的丰富历史理性;同时,以开放的视野立足时代之需求,通过对中西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对比和对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价值观原则现代意义及其必要转换之分析,以凸显其内在的现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