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对古代文化、五行志感谈及中国传统文化,阴阳五行是绕不开的概念。“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 《五行志》自东汉班固《汉书》始,至《清史稿》均有相关内容记载。何为“十妖”?何为“六祸”?为什么这些“怪力乱神”的现象会被记载在以“志”为名的史书上?今日我们看作传说怪谈的故事,却是古人眼中“真实客观”的外部世界图景。 《五行志》还记载了众多当下备受影视文学作品关注的历史人物。这里有“*坏的皇帝”“反叛的皇子”,还提到了数十位被史官认定为“害人者”的女性。吕雉、赵氏姐妹、独孤伽罗、杨玉环、武则天……从“红颜祸水”的恶名上升为“社会灾异”,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必然不会做出这样荒诞无稽的评价,那么古人为何会那样想呢? 《五行志》从天人感应的角度把人事、气象与灾祸联系在一起,有制衡君权的意图。今天来看自然有一些迷信附会,但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古代气象资料及古人的气象观,也丰富了文学小说的创作素材,具有积极的科学文化价值。因此,这将会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随笔。 世间怪异事,尽在五行中。古人眼中的外部世界图像并非全然无稽,其中有朴素的科学观念,亦有灿烂的传统文化。 《五行志》从属于史书的“志”这一篇目,记录了各种奇怪的现象、灾害以及阴阳学说。从《汉书》初设《五行志》直至《清史稿》,中国古代正史中有十五部正史含《五行志》(或与“五行志”性质类同的志书)。千余年间,正史《五行志》的撰述绵延不绝,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史学现象。 本书即针对二十五史中的《五行志》内容,对其进行记录、梳理和研究,如整理正史中的鬼、妖、孽,六祸、六痾和六眚六祥,讨论“*坏的皇帝”“*坏的妃子”,挖掘隐藏在“迷信”背后的历史发展和政治现象。 “五行志”从天人感应的角度把人事、气象与灾祸联系起来,看似充满迷信附会,实则保留了一些古代气象资料,以及古人的气象观,有一定参考价值,包含大量历史信息,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政治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