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通过对儒道佛三者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动态过程的描述,深入探讨了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的流布,展现了魏晋时期的中国哲学概貌。本卷主张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魏晋玄学为核心的整个哲学发展进程视作一个完整的“时代思潮”。魏晋玄学是这一思潮的主流。这一方面表现为自汉末至东晋时期不断有伟大的玄学家涌现,推动着玄学持续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产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代表了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的不错音;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玄学的影响逐渐辐射开来,不仅深刻地塑造着这一时期的精神气质与社会风尚,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道教、佛教以及儒学。佛教哲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为重要的学术现象,是魏晋南北朝思潮的一个重要支潮。与玄学主潮的跌宕起伏相呼应,以佛教般若学为代表的佛教哲学,总体上可划分为道安时期和鸠摩罗什-僧肇时期两个阶段,在理论上表现为由色空分离、色心分离到色空为一、即体即用的理论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尽管已基本失去了官学的垄断地位,但在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魏晋南北朝思潮的另一重要支潮。魏晋时期的儒学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郑玄、王肃学派之争而趋至对儒家礼学的深入研究,二是王弼、郭象倡导的玄学化儒学的出现。这两条主线一直延展到南朝时期且渐趋合流,使许多南朝儒者成为“礼玄双修”的学问家。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的主要形态有三种,即作为时代思潮主流的玄学、作为旁支的玄学化的佛教和同样作为旁支的玄学化的儒学。三者有主有次,相互影响、彼此竞争,推动了魏晋南北朝思潮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漫延。这些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而绚烂的哲学思想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