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才无德难办事 春去齐国,乐正子春说:“为什么不拿真的送给人家呢?”鲁国国 君说:“我爱它。”乐正子春回答说:“我更爱惜我的信誉。” 韩非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誉是个人的品牌,是个人的无形资本。有形资本失去了还可以重新获得,无形资本一旦失去,就很难重新找回了。所以,再困难,也不能透支无形资本。 为人,首先要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然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离不开一个“诚”字。古代做生意讲究“童叟无欺”,现代做生意讲究“诚信为本”;古代交朋友讲究“肝胆相照”,现代交朋友讲究“一诺千金”。所以,老子一直告诫我们“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让我们在做人方面一定要谨守诚信美德。因为诚信可以让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赖,使人生之路更加顺畅。 抗战时期,某县内有一个姓胡的石匠,为人忠厚。一次,他应人要求去修石磨,那人叮嘱了他几句就离开了。胡石匠在打开磨底时,发现石磨内藏了数十个金元宝。一般人见此,就算不拿着财物逃之夭夭,至少也会犹豫一下。而胡石匠却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将石磨密封,而后将此事告知主人,一时传为佳话。 当时,这个县内有一伙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抗日力量念这帮土匪几次伏击日伪军有功,根据政策对其开展了争取团结的工作。匪首对此感激涕零,但又考虑到自己曾有劣迹,一时踌躇无语。几经争取,匪首才以实言相告,惧怕投诚之后遭到清算,想找一可信之人作证,以担保其日后的安全。 抗日力量列举了这个县内数个绅士名流,匪首都摇头否定,最后,匪首自报人名一个:胡石匠! 匪首并未见过胡石匠,他之所以相信胡石匠的担保,完全是因为对方的信誉。可见,坦诚之人更容易让人信服。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连使用,在古代都是同一个意思,诚实守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诚实不欺”一直被公认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而且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地办到,所以名声很好。 季布曾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大败刘邦,弄得刘邦很是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每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刘邦都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了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仁侠”闻名,朱家的家主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所以很乐意庇护他。不仅如此,朱家家主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自小就与刘邦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