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意义上的幸福无处不在 佛教不追求一时的幸福。佛教所追求的幸福,是一种超凡、终极且不会随着任何场合变化而变化的境界。这一点,普通人也许无法完全理解。因为那些超越自身认知范围之外的超验知识,尘世间的众生是没有能力去完全理解的。因此,佛陀殚精竭虑,想要将到达佛教幸福境地的方法传谕世人。 佛教,从古至今就是以全人类为说法对象的。它的教义科学而客观,即使是不同民族,在佛教当中受到的对待也是相同的。 佛祖的说法任何人都无需加以妨碍。因为释迦牟尼既非只跟日本人说法,亦非只跟欧洲人说法,他的说法针对全人类。佛祖传法的目标:众生幸福 只要提起“传法”二字,很多人就认为是集中到某个人所在的地方,举行类似竞选讲演一般的活动,但这是其他宗教的做法。佛教的传法与竞选讲演是截然不同的活动。竞选讲演时,若看到许多人愿意附和自己的意见,候选人的内心会很喜悦。因为当选了,他也会获得利益。 但无论多少人信仰佛教,佛陀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相反,遵循他的教诲并努力践行的人却能得到很大收益。有传说曾提到,实际上佛陀也曾很讨厌说法,因为听的人悟性不高却又偏爱纠缠不休,佛陀觉得对这些人说法很麻烦,甚至一度想放弃说法。创造宇宙的主神梵天闻知后,便恳求佛陀虽然传法会令你很为难,但你要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去说法。”佛祖无奈,只得继续说法。 在我看来,对于已经断去一切执念、欲望与烦恼的佛祖而言,宣讲佛教的目的绝不是希望获得任何回报,因为他得到的只有与日俱增的疲劳而已,并且释迦牟尼不太喜欢别人对自己行礼拜。 “有时间来礼拜我,不如把时间花在修行之上吧,这也是对我的一种尊敬。”所以说,我们与其把精力放在纠结仪轨形式的正误上,还不如脚踏实地去实践佛法,这才是对佛陀真正的敬意。从不修行,一味敲锣打鼓举办仪典,结果只是给佛祖添麻烦。 但是,尽管释迦牟尼已经到了不仰仗任何事物的境界,但内心还怀着那份纯粹的对生命的怜悯与关怀,所以他时刻担心还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佛陀曾这样想:我所到达的境界,所体验到的幸福与得到的安宁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我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众人,让他们能够独立修行,达到彻悟。这被称为“佛陀的慈悲”。 释迦牟尼最初派阿罗汉①们传教之时,说过以下的话: 诸比丘!去游行! 此乃为众生利益、众生安乐、哀悯世间,人天之 义利、利益、安乐。 正如你从这些话中明白的一样,佛教并非只为了一部分人而存在,它是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存在的。 除了人之外,传说还有许多的神明也皈依到佛祖座下听其说法。因此不只是人类,佛教也是为了诸神的幸福而存在的。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