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诸子百家思想


作者:李默     整理日期:2021-12-27 05:17:23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
  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是战国时期的青铜盛水或盛酒器。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6厘米,口径13.4厘米,底径14.2厘米。圆形盖上有三个鸭形钮,壶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对称衔环兽耳。壶身遍饰错红铜的图案花纹和内容丰富的图像,分为三层作横向展开,每层之间以斜角云纹二方连续的装饰带相间隔。
  上层图像包括习射和采桑两方面内容。习射所表现的是东周贵族的礼仪活动。两人在屋内射箭,前面一人正引弓欲发,后面的人刚刚发射完毕,屋前的箭靶上已射中3箭,而其下方还有一组人正持弓箭鱼贯而来。下方的人实际上是处于前景位置,因平列画面难于表现前后景人物之间的透视关系,故处理成上下叠置的构图方式。表现屋内人物活动,则采用剖面画法。采桑的画面表现得相当优美,一组妇女提篮在林中采桑,有的攀坐于树上,人物之间动作相呼应。
  中层图像包括宴乐和弋射两方面内容。宴乐活动描绘东周贵族钟鸣鼎食的生动场景。大屋中,两个佩剑着长服的人正举起觚类的酒器相酬应,其后有人在温酒,屋外有人正相向而来。其前方有丁宁、编钟、编磬等乐器,一组乐人正在演奏。旁边还有人在鼎旁炊食。弋射,箭头有倒刺,箭尾系绳可以回收,画面上表现一群鸿雁正掠过长空,几名射手仰天而射,被射中的雁带箭坠地,箭尾绳在空中划出动感很强的波状线。
  下层表现的是激烈的水陆攻战场面。攻城画面表现一群战士携盾持矛,爬云梯仰攻,有的被守军砍翻滚落下来,后继者仍继续进攻。在城墙上,双方战士也在激烈搏杀,水战部分表现两只战船相向交战,船上插着战旗。交战双方战士紧握长戈、戟,长距离格斗,而船头交战的战士已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击之时刻,两船的水手奋力划桨,跃入水中的战士正准备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表现出战国时代美术家高超的艺术水平,在绘画技巧还不发达的条件下,他们充分发挥平面铺展的手法,使作品发挥出最大的表现力。
  商鞅刑太子师傅
  周显王二十三年(前346),商鞅第二次变法,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因而,新法遭到旧贵族的激烈反对。变法令公布以后,以太子驷的教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为首的旧贵族代表,故意违犯法令,阻挠新法的推行。其后,太子驷也犯法令,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但“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所以,商鞅的这一举动维护了法律的严正,也推动了新法的推行,但得罪了太子,留下了后患。商鞅将公子虔处以割鼻刑,将公孙贾黥面(面上刺花)。
  玺印产生并流行
  春秋中晚期以后,玺印大量产生,并流行于各个地域各个阶层。玺印的产生及其普遍应用,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首先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已有很大发展,铁制工具普遍应用,城市经济已经建立,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较大的商业城市和中、小型集市,国家之间和城市之间的水陆交通皆有一定的发展。唯有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才能进行较大规模的货物交换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了谋取商业利益,在频繁的交易中,就需要办理一定的行政手续,因而作为一种信物的凭证————玺印,应运而生。在两周时代,西周显然尚未达到如此的经济水平。春秋中叶以后,王室的势力衰微,各大诸侯国的经济力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齐国,不仅地广物博,而且鼓励人民经商,晋国商人,富比国君,郑国富商大贾更可直接参与政治,越国大将军范蠡,则弃官经商,成为巨富。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政治上的巨大变革。春秋中叶以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急剧转变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土地得到空前的发展,伴随而来的一个突出的变化,首先是传统的宗法制度和贵族间的等级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使那些靠贵族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度,也随之瓦解。旧贵族的势力日益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和相当于士一阶层的知识分子,得以参与国家机构的管理。但是,这样一些新的官吏,既不是名门贵族出身,又没有近亲的血缘纽带,全凭自己的才能或战功取得显赫的官职,因而必然会引起国君对他们进行种种控制,而他们则竭力摆脱控制,以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就需要有一种信物来体现他们同国君之间的从属关系,以及执行其职权的凭证。得到这种凭证,无论是对上下官吏,或同僚之间,均能互相保护和支持,得使平日政务顺利执行。.这种凭证就是由国君授予官吏的官玺。据《韩非子》记载:西门豹初为邺县县令的时候,第一年,魏文侯很不满意他的政绩,而“收其玺”,即罢官缴玺。西门豹请求再让他继续留任一年,“愿请玺复以治邺”,后来西门豹在任内自己觉察到重敛了百姓,于是“纳铄而去”,即交回了官玺,辞去了官职,这说明在战国时代,官印已普遍使用了。
  玺印的起源,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青铜工艺技术的发展。春秋中叶以后,青铜工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发明了焊接技术,变浑铸为分铸,而且在雕琢花纹方面出现了捺印板的新工艺。这种青铜工艺方面的花纹印模,为玺印的发明提供了重要条件,可以说玺印就是在这种捺印板技术的启发下产生的。
  玺印产生于战国之前,但主要流行于战国时代,现存先秦玺印基本上是战国印。
  战国正名之风兴起
  《庄子·天下》记录的宋研、尹文是最早的正形名的人物。他们都认为名为物形的反映,这是最早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名称的划分。他们的以形为物之概念的内涵的观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正形名的要求本身是一个逻辑进步,但直接起源于对诡辩的反对,因而宋研强调正名的法则。在他们中,尹文由本体论(道)说了形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对于抽象概念(无形的名)他提出了“寻名以检其差”,也就是取其外延的形的公分母的方法。他把名(概念)分为三科(体词与谓词的不正确分类),他分谓词为名(体)与分(谓,相当于形,内涵),指出了二者的分离。
  彭蒙、慎列、申不害、尸佼等人对正名的方法及其本体论来源有很多议论,现在保留的不多,但可以看出他们走向形而上学化和琐碎化。相反,留传下来的是以诡辩吸引人的惠施和公孙龙的东西。
  正名思想在战国的兴盛与儒、道两家有关,孔子、孟子的正名论是一种政治和伦理工具,老子从其本体论出发要去辩正名,庄子从其相对主义认为辩不如不辩,法家也从法制角度强调了正名。
  在正名(其实是正实)中采取什么原则,各家所用不同,儒法也以具体正名为主而少理论。P2-9





上一本:论语札记 下一本:朱学兴盛的时期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诸子百家思想的作者是李默,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